上海服务长江三角洲的总体发展战略
2010-7
上海人民出版社
郁鸿胜 编
226
呈现在诸位读者面前的这本书,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认为是一年前出版发行的另一本名为《长三角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战略思考》的姊妹篇。当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在组织编制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规划,也还是本书的主要作者,积极呼应国家关于长三角开发开放的新战略,抓紧组织研究并提出了推进改革开放,谋划长三角新一轮发展重大思路,在此研究基础上撰写了《长三角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战略思考》这一本书。我很钦佩作者们长期以来十分敏锐、前瞻性地专注于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改革和发展,十分认真、客观地研究改革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为此,我曾经为上一本书写了序言,并且应本书主要作者的要求,很高兴继续为本书的正式出版再写一个序言。与《长三角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战略思考》强调长三角整体改革和发展有所不同,本书的契人点,是围绕上海如何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作文章,特别是从研究总体发展战略的角度来谋篇布局。很显然,本书的作者们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央明确上海要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继而建设成为国际贸易中心以及国际经济中心这样的大背景下,上海只有更好更快更加科学有效地融人长江三角洲和服务长江三角洲,才真正有可能完成这一国家战略定位。同时,上海也才有可能发挥其几大国际中心的功能和作用。我以为,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做好上海自身的事情特别是真正实现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已属不易,而要求上海主动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进而做好长三角整体发展的事情,这更是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因此,超前地围绕上海融人和服务长三角这一重大命题及时研究提出研究成果,很有必要,也很重要。
本书由华东师范大学长江发展研究院与上海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共同编写。主要内容是对国务院的长三角发展政策进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思路和措施。
郁鸿胜,1956年生,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长三角区域规划综合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能源技术经济研究生、上海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硕士、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专长生产力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系统工程、国民经济计划与指标体系、国家与地区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近年来,获国家级二等奖2项,上海市政府重大决策咨询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5项,省市级优秀成果奖10多项。
第一章 上海服务长三角的背景第二章 上海服务长三角的基本态势第三章 上海服务长三角的总体思路第四章 引领现代服务业发展第五章 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建设第六章 推进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第七章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第八章 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第九章 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十章 推进社会事业一体化发展第十一章 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十二章 共同制定合作框架协议第十三章 共同制定重大调探政策参考文献后记
二、城市群发展区域一体化进入21世纪以后,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RegionalIntegration)成为并行不悖的两大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各地区相互依赖的“广度”和“深度”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和实力竞争越来越表现出区域性特征,出现彼此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赖态势。或者说,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已经不太可能脱离一个区域共同体而封闭发展。相反,只有加强区域内政府间合作,才能逐步消减行政区域之间的市场壁垒,实现经济利益上的互惠共荣,从而通过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来参与全球的经济竞争。城市群是一种整体性极强的区域,其内部的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往来极为密切。同时,城市群又由若干个国家或一国内部的多个省、市、县级行政区域,即不同的行政区域组合而成。而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使区域发展存在众多问题,如条块分割、职能交叉、部门扯皮等。为此,区域一体化发展成为城市群发展的关键所在。城市群的发展要求打破传统“行政区行政”的樊篱,实现区域治理的范式变革。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促进区域内资源共享,促进产业转移与合理分工;有利于扩大区域市场和经济发展的空间,创造新的、更多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消除区域市场统一和开放的各种障碍,促进区域市场的开放和准入,从而建立统一大市场。同时,它还有利于区域内各国和地区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合理的协调与分工,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从而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杨爱平,2007)。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的重要现象。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保持和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从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功经验来看,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模式。第一种是国际模式,即通过政治的一体化来促进经济一体化,比如欧盟模式和东盟模式。这种模式一般没有一个超权力机构,其超权力的获得和执行,一般通过法律的形式来进行。第二种是国内模式,比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模式,是通过市场的竞争和联系而自发形成的经济一体化。其间,以产业集群化带动农村城市化,形成密集的城市群,城市之间通过配套链条发生紧密的经济联系,进而推动市场的一体化。比较分析以上两种不同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因为各自特点不同,发展路径不同,一体化程度和水平也不同。国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是由于区域内部各国之间的传统经济关系无法克服国家主权的障碍而难以进一步扩大发展,因此内在地要求以国家间的政治一体化来实现经济和市场的一体化。
2008年8月6日,国务院第21次常务会议通过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长三角的改革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新一轮长三角地区深化改革开放的大幕已经徐徐拉开。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指导意见》和《区域规划》,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开展了新一轮长江三角洲改革发展的战略思路研究,曾经出版了《长三角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战略思考》一书。为了进一步解读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认真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战略方针及规划体系,推动深化长三角新一轮改革开放,今天我们撰写了《上海服务长江三角洲的总体发展战略》一书,目的是根据国务院批准通过的《区域规划》,以国家对长三角的发展定位为目标,从上海的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出发,如何在落实国务院关于上海建设“二业二中心”的指导意见上,提出在新一轮的长三角区域发展中,上海融入长三角、服务长三角,为长三角区域发展作出贡献的战略思想。本书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阐述上海服务长三角的时代背景、基本态势和服务长三角的总体思路(第一、二、三章)。第二部分,主要是上海围绕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围绕城市转型在服务业发展、市域城市群体系、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低碳社会、自主创新、城乡统筹、社会事业和对外开放等领域提出融入长三角、服务长三角的发展思路和重大政策(第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章)。第三部分,主要是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重大政策和制度服务体系,提出上海与长三角地区的合作框架和重大调控政策思路(第十二、十三章)。
《上海服务长江三角洲的总体发展战略》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