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技艺与性别

周巍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08-01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周巍  

页数:

376  

Tag标签:

无  

前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史研究在我国蓬勃兴起,学者们以整体史的新视野重新审读历史。不再满足于政治史和精英史,而是将目光向下,关注长时段的文化、心态、习俗、信仰、仪式、组织、结构、区域、普通人的生活、地方社会对国家的制衡等等。而这些长期被忽略的历史要素大多是沉淀于具体的区域社会中的。因此,社会史的研究必然导向区域史研究。经过将近30年的探索与积淀,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已渐趋成熟。9年前我去英国参加一个社会文化史的会议,了解到欧美和台湾学者在这方面的学术成就,深感在区域社会经济研究的领域里应该且必须引入文化的因子,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将研究工作推向深入。在做了充分的学术论证后,我确定以苏州评弹为切人口,开展苏州评弹与江南社会的研究。选择评弹文化为切人口不仅因为我是苏州人,我的父亲就是一个说书人,更为深层的原因是父亲唐耿良先生当时正在撰写他的回忆录,为了帮助他整理成书,我大量地接触了评弹历史和民国以来的评弹资料,深入认识了苏州评弹与江南社会的血肉联系。社会文化史是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要组织一支学术队伍,是十分困难的。

内容概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史研究在我国蓬勃兴起,学者们以整体史的新视野重新审读历史。不再满足于政治史和精英史,而是将目光向下,关注长时段的文化、心态、习俗、信仰、仪式、组织、结构、区域、普通人的生活、地方社会对国家的制衡等等。而这些长期被忽略的历史要素大多是沉淀于具体的区域社会中的。因此,社会史的研究必然导向区域史研究。经过将近30年的探索与积淀,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已渐趋成熟。

书籍目录

序绪论一 选题缘起二 学术史回顾(一)苏州评弹研究概况(二)近代中国女性群体研究三 概念界定(一)女弹词(二)性别四 思路与方法(一)新文化史的借鉴(二)“技艺”与“性别”五 创新与不足第一章 明末以降江南女弹词与江南社会一 明末清初至19世纪中叶的女弹词(一)明清时期的苏州评弹与江南社会(二)盲女弹词与闺秀的“弦歌之乐”(三)从盲女弹词到非盲女弹词二 19世纪中叶至民国初年的女弹词(一)从苏州到上海:书寓女弹词的空间转移(二)上海租界的繁荣与书寓女弹词的勃兴(三)书寓女弹词与文人的冶游消费三 民国初年至2。世纪40年代的职业女弹词(一)女性解放思潮与职业女弹词的出现(二)评弹商业化与职业女弹词的繁荣(三)职业女弹词与大众娱乐消费四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女弹词(一)新中国成立后的评弹革新运动(二)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女弹词第二章 晚清以来女弹词的群体生成与职业生涯一 走上书台(一)从业背景(二)拜师学艺二 演艺生活(一)跑码头(二)坐场唱(三)叫堂唱(四)应电台三 离开书台(一)婚姻生活(二)重作冯妇第三章 晚清以来女弹词的形象塑造与性别论述一 书场中呈现与塑造的演艺形象(一)书台上的“自我呈现”(二)听客的听书经验与想象(三)场方的“性别”策略(四)男艺人的焦虑与认同二 舆论再现与叙述的公众形象(一)“风雅”兼有“才艺”(二)“花榜”的意涵(三)报刊中的“私生活”(四)女弹词的“自述文字”三 文学加工与创作的艺术形象(一)情爱、风月与现代性想象(二)爱国、革命与国族建构(三)虚构中的“真实”结语附录附录1 清中叶至20世纪60年代苏评弹社团组织关系演变图附录2 清中叶以来苏州评弹曲调关系图附录3 晚清以来女弹词师承关系图附录4 晚清时期上海女书场广告情况表附录5 民国时期职业女弹词拼档情况表附录6 民国以后职业女弹词基本情况一览表附录7 民国时期部分报刊中职业女弹词所隶书场、电台广告一览表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且按照不同的理路发展下去。女性创作弹词小说,一直延续到民国年间的姜映清,被谭正壁称之为“结束过去女性弹词的黄金时代的殿军”。①清中叶之后,作为演出形式的弹词,男评弹艺人通过“御前弹唱”等传说故事确立合法性,获得了从事评弹演出唯一合法的身份,为日后评弹的性别区隔埋下了伏笔。这种性别区隔,不仅指从事弹词演出的艺人,也指聆听弹词演出的男女听客。传统闺秀的退隐于密,默默地阅读着弹词小说,直至广播电台出现,方使作为表演形式的弹词从书场走向每家每户的卧室厅堂,再次成为她们日常娱乐生活的一部分。她们真正进入书场听书,仍需在女性大量走出家门的时代背景下。①综上所述,明末以来江南的闺阁女性通过邀请盲女弹词,进而完成弹词的“闺阁消费”过程。盲女弹词的弹唱内容,既能对闺秀们起到社会教育的作用,同时也为她们提供了冲破“内外”界限的启示和范本。喜听弹词的闺阁女性们,则成了介于上层社会(她们从属阶层)与下层社会(盲女弹词)两个群体之间的人群。盲女弹词一闺阁女性之间弹唱者与消费者的特殊组合,使得良贱妇女通过“弹词”联系在一起。这些女性私密空间的特殊文化现象,组成了当时“女性文化”的一部分③。这种“女性文化”提供了盲女弹词与闺阁女性一个团结的基础,建立了区别于男权社会的“另类天地”,也赋予此时弹词以“女性化”倾向。正如史密斯.罗森伯格所说:“在男性关注的较大的世界中几乎没有地位或权力的妇女,却在其他妇女的生活和世界中掌握着地位与权力。”

后记

还记得小时候,村里的老人津津有味地讲“南蛮盗宝”的故事。村里的老人口口相传的故事,集体记忆中内含着北方人对南方人(其中包括江南)的观念,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我影响自然难免,也注定了我与南方的缘分,但我绝非一个宿命论者。还记得夏日的晚上,奶奶讲述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情景,躺在一张凉席上,数着漫天的星斗。七夕,偶尔也躲在豆蓬下偷听着他们互诉离别之苦,期望着喜鹊为他们搭建起重逢的桥梁。谁曾想,来到江南的四年后,我博士论文中的研究对象,竟然是“私定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的苏州弹词,同样以“爱情”为主线的故事充当了我重拾昔日记忆的媒介。还记得小时候跟随着家人,搬着小板凳,在村后的大槐树下听唱瞎子戏的场景。盲女瞽男为了生计四处奔波,不经意间担负起教化乡间妇孺的责任,而我们穿梭于听客中间,留下深刻印象的仅仅是时断时续的二胡声,以及演员的盲目。更未曾想见,盲女竟然充当了我论文的女主角之一,虽有橘枳之分,但却为我提供了比较的对象,童年的回忆正慢慢转化为现实。也还记得高考失利后,在填报志愿栏里,胡乱填下学校的时候。别人问我为何选择苏州,我只简单地回答“苏州有园林”,潜意识里似乎把苏州作为了隐逸、逃避的所在。四年中,感受着苏州、感受着江南的生活,沐浴着江南的梅雨,心态归于平静。作为一个北方人,发现自己已陶醉于江南文化中无法自拔,“南蛮盗宝”已成为追忆,“北人南迁”让我回归了现实。


编辑推荐

《技艺与性别:晚清以来江南女弹词研究》:评弹与江南社会研究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技艺与性别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