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政党监督思想研究
2010-8
上海人民出版社
朱联平
346
本书深入到政党潜在的固有功能去思索,运用政治学、历史学等理论方法,以近代中国有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理论家的思想言论为基本素材,深入挖掘和考析晚清、民初及北洋军阀三个时期政党政治理论中所蕴涵的“政党监督”思想成分,比较和分析其产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背景原因,阐述其对中国政治社会产生的政治影响,从而领略中国早期政党政治理论在中国现代民主进程中丰富多彩的思想面貌和在推动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的重大作用,进一步呈现政党政治在中国政治环境下形成、生长和发展的曲折历程。为欲知中国政党监督的独有特色,寻找其发展轨迹,考察其运行机制,从而预知中国政党政治在中国国情下应遵循的原则和发展形态,把握其发展方向者所宜读。
朱联平,祖籍河南信阳,法学博士,副教授。长期从事政党政治理论研究,发表《转型时期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与执政党利益表达功能的发挥》、《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运作机制的建构》、《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下的政党监督论析》等数十篇学术论文。
序自序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二、相关问题研究现状概述 三、研究思路与框架第一章 中国早期政党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早期政党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二、中国早期政党的产生发展第二章 晚清时期的政党监督思想 一、政党监督的目标指向 二、政党监督的基本内容 三、政党监督的基本原则 四、政党监督的力量支撑第三章 民国初年的政党监督思想 一、政党监督的自我目标 二、政党监督的政治前提 三、政党监督的基本条件 四、政党监督的制度模式 五、政党监督的体制模式第四章 北洋军阀时期的政党监督思想 一、政党监督的领导体制 二、政党监督的政治环境 三、政党监督的政治保障 四、政党监督的政治手段 五、政党监督的政治形式第五章 晚清、民初及北洋军阀时期政党监督思想的比较分析 一、关于政党监督思想的时代背景 二、关于政党监督思想的理论来源 三、关于政党监督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第六章 政党监督:功能·条件·要求——三个时期政党监督思想的理论启示 一、政党监督的功能作用 二、政党监督的外部条件 三、政党监督的自我要求参考文献后记
一点都不深刻,看起来没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