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旧书与珍本

[美] 劳伦斯·戈德斯通,南希·戈德斯通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9月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美] 劳伦斯·戈德斯通,南希·戈德斯通  

页数:

132  

译者:

杨俊峰,卢晓娟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劳伦斯要过生日了,妻子南希想送本书给他。四处搜罗,居然淘到一本旧的《战争与和平》,精装,品相过得去,最重要的是价格很便宜。夫妇俩喜出望外,这下可开了眼。从此以后,逛旧书店,淘旧书,找第一版,找珍本,他们算是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品相好、带插图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4美元;精装本《汤姆·索亚历险记》,5美元;1906年出版的《吉普林全集》,33卷,80美元;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全集,11卷,还不到70美元…… 一个写恐怖小说的偶像作家,直到1937年还没有正式出版过小说,他的一本书竟然升值到10000美元! 在书店买一本崭新的《格列佛游记》还不到5美元,而眼前这本破旧不堪、品相很差的竟然开价47500美元!——哦,原来是第一版!

作者简介

劳伦斯•戈德斯通(Lawrence Goldstone)和南希•戈德斯通(Nancy Goldstone)皆是成功的小说家。戈德斯通夫妇现居美国康涅狄格州的韦斯特波特。

书籍目录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我们夫妻俩的生日相差八天,我们收藏图书的兴趣就是这么开始的。  夫妻的生日如果相隔太近,两人在购买生日礼物时就会很自然地产生一种竞争心态。也许只有我们俩才会这样。不管怎么说,反正生日礼物已经变味。过生日的那一周已经成了一个往外扔钱的时间,两人总是挖空心思要在给对方买礼物上略胜一筹,结果花费的钱往往超出我们的承受能力。可买来的礼物对方还并不一定喜欢,但碍于礼物昂贵,大把的钱已经花掉,就是不喜欢也不好意思马上告诉对方。等数月之后,有时甚至是几年之后,才告诉对方自己并不喜欢某件礼物。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成熟,于是决定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在四年之前,我们就这个话题进行了一番讨论:  “今年我过生日你要保证不花太多的钱。”  “我保证。”  “我不信。去年你就是这么说的,可看看你最后花了多少。”  “你说什么呀?那件睡衣并不算贵。”  “我给你买礼物才花了50元,可你花了200元,还说不贵?”  “谁叫你只花50元。”  “是你说的只让我花50元,说什么超过这个数你就不高兴。’,  “高兴不高兴要看你给我买什么样的礼物。”  “你从来就没喜欢过我给你买的礼物。”  “所以我才让你买礼物不要超过50元。”  “这不公平。你总是占便宜,第一个买礼物的总是我。”  “亲爱的,咱俩刚结婚的时候你就知道我的生日比你早八天。''  “不对,不是八天,是十年零八天。”  “太可笑了。”  “咱们今年干吗不确定个上限,谁也不许超过,哪怕就今年一次也好,好不好?”  “好。”  “哎,我可是认真的。再说啦,这样才有新意嘛。除非你不愿意有点新花样儿。”  “我也喜欢有点新花样儿。”  “那太好了。40元怎么样?”  “30元不行吗?”  “20。”  “10……行啊,就20吧。”  “一言为定。”  “记着啊,不许玩花样。如果你骗人,你就输了。”  “输了?怎么,我们在竞赛吗?”  于是就有了我们到处搜寻《战争与和平》这本书的故事。  买书当然要先去书店看看。我们是三年前从曼哈顿搬到马萨诸塞州的莱诺克斯的。这儿有一家书店,名字非常好记,就叫“书店”(“自上周二起服务社区”)。书店的老板叫马修·坦嫩鲍姆(Matthew Tannenbaum),头发乱蓬蓬的。他不常来书店,偶尔过来照料一下生意。他认为店主的责任就是要为顾客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购书环境。  “南希,听没听说两个野人吃小丑的故事?”马修问我,“一个野人停下来咂摸一下滋味问另一个野人:‘你吃着有什么怪味儿吗?’”  “我更喜欢那个近视眼消防队员的故事。”  马修一脸失望,“每个人都这么说。”  乔向办公桌走过来。虽然她只是这里的员工,但她真的更是个精神领袖,老嬉皮和学究的混合。她的灰色头发长而直,梳向脑后,姿态优雅,嗓音低沉,表情严肃,举止从容不迫。说话时有时会双手交错放在胸前。  “你要找什么书?”她问我。  除了畅销书和最新出版的主流书籍外,书店里还有其他各种图书,包括晦涩难懂的诗歌、各种风格的小说、犹太文物研究、女性研究、美国土著研究、美国黑人研究、超常心理学及有机蔬菜烹调书等。书店前面的书架上摆着一些杂志,如Ganta,Mother Jones和The Utne Reader等。这些杂志是为那些有头脑、善于思考的读者准备的。紧挨着杂志的是五花八门的儿童读物区,旁边立着一个巨大的奇脏无比的玩具熊,大概每个5岁以下的孩子都用口水和它亲近过。  “我在找《战争与和平》。”  “好的。”乔引路来到书店最后面摆放平装书的地方,伸手从书架底层拽出一本企鹅出版社出版的书。书很厚,像一块砖头。  “不是这样的书。我们已经有了一本平装书了。我一直想找一本精装的,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拉里。”  “你想送一本《战争与和平》给拉里当生日礼物?”一直跟在我们后面的马修插嘴道,“怎么回事?家里有问题了?”  “没事儿。我们做出……我们决定……算了,不说了。”  “哦,”乔善解人意地点点头,“那我们查一查《在版书目》(Books in Print)吧。”她回到办公桌旁,从底下的架子上抽出一本很大很厚的棕色的图书目录。“有现代文库版,25元一本,”她边说边用手指在托尔斯泰一栏向下搜寻,“我们可以帮你订购。”  “看上去什么样?”  “看上去像一本书呗,”马修说,“你还能指望书看上去什么样?”  “呃,现在店里没有这本书,”乔接着说,“但我们有《大卫·科波菲尔》。如果你想了解现代文库版的书什么样,我可以拿给你看看。”  乔走到对面的书架,从架子上抽出一本很小、很普通的书。书的印纸很薄,装订也不够结实,字号也很小,不比平装本强多少。  “这本不行。”  “没关系。”乔点点头,继续查看《在版书目》。  “这儿有另一种精装本,两卷,40元一套。”  “看上去什么样?看起来像生日礼物吗?”  “如果包装一下,看上去就会像生日礼物的。”马修说。  “我是说会不会有插图?字体大不大?”  “不清楚,”乔说,“我也没见过。”  “你干吗非要《战争与和平》呢?”马修问,“送给他一本真正的经典书不好吗,像《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样的书?”  “那些书都不合适,再说拉里喜欢描写战争的书。你没见过拉里有多喜欢与战争有关的书。有本书是关于内战的,我看到他对着书里的作战地图喃喃自语,爱不释手。我跟他说:‘如果你真喜欢有战争场面的书,就该读《战争与和平》,书里面有许多伟大的战役。’但我们只有一本残缺不全的平装书,拉里说:‘字太小了。’我说:‘不是给你买了放大镜了吗?’你猜拉里怎么说?‘有放大镜并不等于我愿意用它来看书。’于是我想,如果买本精装的《战争与和平》,字号大一点的,拉里一定会喜欢。这样他对战争会有更深刻的体验。那样我还能赢得这次打赌。”  “打赌?”马修问,“什么打赌?”  “没什么,是一件不错的生日礼物,只要不超过20元钱……不要超过太多。”  乔想了想说,“你去过‘书市’(Books)了吗?”她问我。  “书市?”  “就是位于艾格里蒙特的一家旧书店,”她解释说,“我可以打电话问问看他们有没有。”  “旧书?”买本旧书感觉比平装本还糟糕。旧书马上会让人想起卷边又缺页的大学教材,诸如《初级化学》之类的书,每章里边那些有用的段落都让人用黄色记号笔做了记号。  但乔已经在给那家“书市”打电话了。还好,他们也没有《战争与和平》。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旧书与珍本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我很快就看完了。书中描述了劳伦斯-戈德斯通和妻子一起淘旧书的经历。
外国真的有很多又便宜又好的旧书.看他们报出的书价就垂涎三尺:特罗洛普小说总共19本,1904年出版,一套才40美元!亨利詹姆斯的《美国人》5元,《卡拉马佐夫兄弟》6.5元。
书中还提到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最早是1967年在阿根廷出版的。1970年在美国出版了第一版。输的销售非常不理想,一段时间之后,出版社把剩下的书都销毁了。(销毁了?!真是无良出品商!留一两本赚钱都好啊!)
据说这本书在中国还没有真正地出版过。有的只是非法的出版。所以现在中国有出版社与作者联系出版事宜,马尔克斯故意把版权价格开出天价,也不知能不能拿到版权。我原先还纳闷为什么这本书在书店看到的机会这么少!
我觉得国外的书店经营真的很好很到位。书店都有图书目录,有关每本书的情况上面都写得很清楚。如:福克纳的《村子》,介绍是这样说的:“威廉-福克纳。《村子》,纽约:兰登书屋出版社,1940年。第一版,接近完美,护封完好。书名页上签着字:“威廉-福克纳,牛津,密西西比州,1941年6月27日。”由福克纳在衬页上亲笔题写,他还开了一个私人玩笑:“格特鲁德的爱献给阿贝。”你看!多么详细的资料,中国造假的天分很高,所以没有人对中国的东西抱有信任。
书中有个书商克拉伦斯说的好:“一点点地建立起自己的书斋确实是一个美妙的爱好。。。我每天读一个小时左右的书,做什么事情也赶不上读经典。”
还有纽顿散文里面写道:“收藏的快乐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这也是它存在的原因。”
还有一处讲的是这样的知识:“第二版指的是原出版商的第二次印刷。和第一版相比,通常是
模一样的,或几乎是一样的。再版是在原版书发行一段时间后,由再版出版商从原出版商处购得版权,面向大众发行的低价版本。”
还有用人皮装订的书呢!说是为了永远和她靠得很近。因此,床头柜上的书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对于收藏家的贪心,文中这样说:“一个收藏家最需要的,且又最不具备的就是自我克制”


以前一次性买好几本书,有时翻了几页就给了评价。这次争取看完评价,我看书的时间不太多,有时候一天抽30分钟到1个半小时看,有时候一天都没时间看,这本书我20号晚上拿到,看到27号晚上,如果看书快的人1天看完不成问题。 这本书文字写的不涩,很容易读,算是很简单的书。前面100页大致写的是作者夫妻寻找书店买旧书的过程,走到一家书店,描写一下书店环境和书店老板,然后再描写一下书包装、价格,有些再介绍一下书本作者或者书本内容。如此反复,平平稳稳却也蛮有意思,当看到100页的时候就会觉得乏了,因为模式几乎没怎么变化,撑了几页,作者开始写关于接触珍本的的内容了,模式改变,又开始好看起来,这样又写了100多页直到结束。 这本书里面提及的书本名称,一半是一些耳熟能详的名著、小说等,也有一半是天朝甚至西方都很少见或者没怎么听说过的名字,记得当中有一段一个书商A对另一个书商B说“你应该拍下那本书的,以后总会升值的”,于是书商B问A“那书的作者C是什么人”A道“我怎么知道他是什么人,听都没听过……”也算是增加一些知识吧。 本书虽然写成于97年,已经是16年前的内容了,但是书本这东西,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正好昨天看了一部新的美剧《德古拉》,只知道以前的那部电影《惊情400年》和这部美剧一样都是改编成同名小说,没想到《旧书与珍本》里也写了一些关于原著小说《德古拉》的信息,原来100多年前的这本小说的第一版在96年就已经价值4、5千美元了,16年后的今天估计更贵了吧。 书是看完了,但是以后也会偶尔拿出来看看翻翻。


每次买到喜爱的书,总是爱不释手,捧读的几天里,日子过得就特别充实。比如,前几周读过的《你往何处去》,还有刚读完的《旧书与珍本:戈德斯通夫妇书店漫游记》。
夏日炎炎,躺在沙发上,凉风习习,快活地随着戈德斯通夫妇漫游,脑海里不时浮现自己淘书的情景。
就自己的财力与专业能力而言,无法企及珍本收藏的门槛,然而,爱书的我,空闲时光,基本用于看书淘书,乐此不疲,乐在其中。外出游玩,每到一地,书店是一定要去的。
有机会出国旅游,看到书店也挪不开步了。很喜欢英国的旧书店,惊讶地发现小小的城镇竟然有几十个书店,卖新书的、卖旧书的,连杂货店也摆着书架卖旧书。我挑了好多,回国时,扔掉一些随身物品,手提箱塞满了书,满心欢喜地思忖着,看不懂,翻翻图片也是好的,这么美的画,这么精致的书。。。。
几年前,就看过钟芳玲的《书店风景》,后来,又出了本当时算贵的书《书天堂》,立即买下,一气看完。前几天,搜了一下,只有二手书卖,价格不降反而升了。
几年前我也去过上海文庙的古旧书市场,看到有民国的,还有清朝的书,不识货,想想还是淘书看书有意思。
上海的福州路我经常逛,最喜欢的是西头的今声书店,新书旧书一起卖,新书至多五折,周转也快,我的好多书就是从今声淘来的。
今天又去了,照例扛了一堆书回来,总有一天,书会没处放的。。。。


无意中看到的书评才知道有这么一本书,看了点内容摘录就觉得很有趣买来之后就手不释卷了。淘书经历的美妙感觉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回忆起来在九江路那个旧书店淘书的情景,真的就是发现宝藏的感觉,那里的书也是在书架上排成前后两排……
这本书我已经反复看了三遍了,可惜现在周围没有这么好的书店,不过还好有网上书店,但是那个“淘”字所代表的意义啊!!!
虽然有细微的翻译习惯问题,但绝对是本好书,尤其是爱淘书的人的心声


其实我还没看完呢,只看到几十页,但还是迫不及待的来留言了,确实是一本有趣的书!
围绕着旧书展开的貌似家长里短的生活小品,戈德斯通夫妇从对旧书一无所知到后来使收藏旧书珍本成为他们生活的乐趣(虽然没读完但我相信绝对是这样吧),一步步走来妙趣横生,毫不枯燥。不起眼的书店、陈封的旧书、形形色色的书店老板,寻找书籍的历程……书话类图书的各种元素与戈德斯通夫妇的生活相互参杂,形成了这本书的风格。相信读完之后,即使不太爱书的人也会爱上书,爱书的人会更加向往那样的生活……总会感觉到安静陈旧的书屋里有温暖的阳光照进来。


对于爱书的我来说,《旧书与珍本》非常对口味,因此当书一看完,就重头再看一遍。喜欢此书的,推荐找《托尔金的袍子》来看看!


淘书的过程平淡却温馨,喜欢这样的故事,话说我也想去淘淘旧书啦


如果你是喜欢书的人,这书一定洗衣你。如果恰好和作者一样,夫妻二人都很喜欢书,那就会更喜欢这本书了。寻找旧书与珍本是为了开拓眼界,感受人们对于书籍的珍重和对美的追求。就像作者最后说的,不论是上万元的书,还是几块钱的书,更重要的是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了解了西方的旧书收藏文化,是喜欢淘数人的必读之物。


从上手就让人有一股欲罢不能的吸引,一对喜欢书的作者,因为生日礼物的问题,进入了书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通过他们一次次的走进那些各具特色的书店,给予的喜悦和惊叹,还有对旧书的了解,及其产生了购买书的念头,在徘徊、打转在理智和现实面前,慢慢的体会到了藏书、买书、寻书的快乐。及其那份珍贵的体验。


旧书与珍本是一本不错的书,收藏旧书、珍本是一种很不错很享受的生活方式。


对于“旧书与珍本”的菜鸟,是一本很好的书。


最近很喜欢这种关于书的书。
一个人对一本书的评论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和读者是否能产生共鸣,而对于这本书,作者描述的很多情景,感觉,作为读者的我(我相信也包括很多其他的读者)都是有切身体会的。
当你买到一本心仪的图书(无论是新书还是旧书),当你用手抚摸书的封面和内页的纸张,当你缓缓的深呼吸,闻着那淡淡的墨香……
就是因为这些,直到现在我仍然很难接受去阅读电子版的图书……


爱书人的心情都一样,每次浏览于旧书店,发现一本好书都是那么激动。


旧书似旧友


是本好书,记录一对夫妇从对藏书一无所知到成为藏书爱好者的过程。读后获益匪浅。但本书有些阳春白雪,有闲有心情的可以读下来。由于内容不抓眼,所以读此书要找个专门的时间来读。


喜欢书的人,自然喜欢,不足为外人道。只是,美国的淘收环境真让人羡慕!!!!便宜!服务周到!全面!!!!


感受夫妇俩对书籍的痴迷。


尋找一種心中的念想,是十種經歷一種境遇


这本书就是作者夫妇的买书“流水账”。没看下去。


找了很久,终于如愿所得,很好看的情节


这个故事很萌……里面这对夫妇喜欢看的一本布里奇夫人正好我家有……


书中提到很多的名著,我以前都没有听过,看了后心都痒痒的想买来看个够。只是,外国著作的地名、人名真是让我很头痛,都很长,真的难记。是本引导书,可以帮我们寻找书。


这本小书想要已久,终于有货了


做一个喜欢收藏书,买书的人


有想看原版书的冲动


一直没有时间看,当初选择此书是因为喜欢版本方面的东西,但是好像不是我想要的书,内容没看,还是给好评吧,毕竟书的装潢是很好的


很让人感动的一本书知识是最珍贵的馈赠


在线试读了一下,忍不住买了。


问世间还有喜欢买书的老婆存在吗


书籍的世界是一个值得永远珍藏的世界,它不会因为陈旧而失去存在的价值,相反只会更加弥足珍贵。


不管是不是喜爱收集书的人,应该都会喜欢读这本,寻书的过程就像寻宝,充满未知和惊喜。书的装潢、印刷、翻译也都不错。


很喜欢,封装得很好,也没褶皱。


就是书到了又点小瑕疵 对于爱书的人有点不能接受 其他都是好


特别有价值的一本书,我为自己发现了这本书而兴奋


喜欢书的人一定喜欢这本书。


如果是喜欢阅读的人都会爱上这本书


作为书迷,看这本书,还是挺欢喜的
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经历,好看


封面超有感觉,内容也很让人着迷


奇怪的一对夫妻是一对书迷,我很喜欢


商品相当不错,真是物超所值哈!


非常好看,很喜欢,许多书架是我梦想中的样子


了解了许多优秀书籍的信息,相当于给自己列了一张书单,这种感觉还蛮兴奋的


( ^_^ )不错嘛,可以看看的。


好书,总会遇到爱她的人。最近时间紧张,只能先草草翻阅一下,已经喜欢上了。容后细品。


不用说,经典,学到很多东西!


谈书的书,应该不错。还没来的及看


看见作者在书中涉及到的书,才发现自己知道的太少了


书虫必读


很喜欢这种封面,内容也不错


还没通读,翻了翻,是我喜欢的.


收藏书本 呵呵 真的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看作者的细细描述那些故事 故事里喜欢书本的性格不同的人物 非常引人入胜 是我难得喜欢的书


爱书人都会喜欢的


  曾经在安妮法迪曼的“书趣”中读到,在她生日之际,丈夫带她去逛一家旧书店,回家时双手负担的十九磅旧书的美味,却让她深信比一磅新鲜鱼子酱还要美味十九倍!对于这套价值理论,并非所有人都可以接受认同!正如我宁愿省去买衣服或护肤品的生活费,买上几本自己觊觎已久却略有昂贵的原版书,或收藏自己挚爱乐队的限量版cd;每每如此,好友总会投来不可理喻的鄙夷目光。写下这些,并不是炫耀自己多有精神追求,只是发自真心的认为,一本新鲜到手的好书带给我的欢愉与满足,远远超过身着新衣而获得朋友们的溢美之辞。
  
  书的作者戈德斯通夫妇也是在生日之际,为对方寻觅礼物的机缘巧合,因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旋即走上难以回首的旧书收藏之路;辗转各大城市,流连各类书市,淘遍各色书店;往往坎坷曲折的失望而归,多过陶然愉悦的满载而归;他们不是书商,不以卖书谋生,却毅然奔波于这条永无止境,艰辛耗时,又花费钱财的淘书之旅!对那些因时间流逝岁月累积,而赋予了生命的旧书珍本,就如摄人魂魄的迷迭香,一旦上瘾,便有了一心向往的执迷念想。
  
  书中的戈德斯通夫妇为寻觅一本旧书,在买到书之前就心甘情愿支付200多美元住宿费,150美元雇佣保姆照看孩子,60美元吃一顿无味寡淡的午餐的昂贵消费,却欣然认为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支出;在他们看来,不辞万里寻觅一本也许已有松动,有些磨损,书页有些生斑,或纸张早已变色的书,毫无疑问是如此值得的事;因为那本在外行看来兴许毫不起眼的旧书,也许曾被狄更斯亲手扶触,或有海明威的亲笔签名,甚至是赫尔曼.麦尔维尔揣在衣兜带去远航的小书:它正是美国最伟大小说之一的“白鲸”的灵感来源!
  
  偶尔走运的时日,店主心情晴好,邀请夫妇二人翻阅那些经济能力难以企及,自身条件难以负担,却有着无可比拟的珍贵价值的罕见书籍时;夫妇二人形容受此款待,犹如被店主邀请共进下午茶,即使此生都难以拥有,但能亲手触碰,感受,静默朝圣,自己也仿佛随此书融入了了历史的一部分!
  
  而国家的公共图书馆,反而没有看似以金钱至上的书商书贩,对爱书人来的慷慨大度;在普通珍本书店,可以享受翻看麦尔维尔的注释或是原版的《圣诞颂歌》,这些有时看来更像是命运赏赐的免费午餐,因为在“公共”图书馆是不允许看,摸,或者感受珍本的!
  
  对于“旧书与珍本”,在读这本书之前确实所知甚少,但当作者巨细靡遗详尽叙述他们所经历的一切,我也跟随夫妇二人一道,从一无所知的普通菜鸟,到对识别鉴定旧书的理论知识,粗浅略知一二。虽然实际生活中,这些理论尚未有可供发挥的际遇,可我逐渐恍然,珍本书籍并非因书籍内容的自身价值,就可以用来金钱衡量;连同那个时代的历史经历,政治纷争,文化烙印,情感寄托一同被流传下来的珍本,拿在手中,所有这一切被自己的谦卑崇敬之心轻然唤醒;它们承载了太多,寄托了太多,它们本身就是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一份不可估量的价值!
  
  淘书的波折历程带来的欢乐,永远多于最终收获的结果!邂逅书籍,结识朋友,参加别开生面的拍卖会,买书的途中与他人交换故事,这些在旁人眼中看来平淡乏味,甚至艰涩辛劳的淘书生活,却属于戈德斯通夫妇二人世界中最幸福甜美的温馨时光!


曾经在安妮法迪曼的“书趣”中读到,在她生日之际,丈夫带她去逛一家旧书店,回家时双手负担的十九磅旧书的美味,却让她深信比一磅新鲜鱼子酱还要美味十九倍!对于这套价值理论,并非所有人都可以接受认同!正如我宁愿省去买衣服或护肤品的生活费,买上几本自己觊觎已久却略有昂贵的原版书,或收藏自己挚爱乐队的限量版cd;每每如此,好友总会投来不可理喻的鄙夷目光。写下这些,并不是炫耀自己多有精神追求,只是发自真心的认为,一本新鲜到手的好书带给我的欢愉与满足,远远超过身着新衣而获得朋友们的溢美之辞。
  
  书的作者戈德斯通夫妇也是在生日之际,为对方寻觅礼物的机缘巧合,因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旋即走上无路可退的旧书收藏之路;辗转各大城市,流连各类书市,淘遍各色书店;往往坎坷曲折的失望而归,多过陶然愉悦的满载而归;他们不是书商,不以卖书谋生,却毅然奔波于这条永无止境,艰辛耗时,又花费钱财的藏书之路!对那些因时间流逝岁月累积,而赋予了生命的旧书珍本,就如摄人魂魄的迷迭香,一旦上瘾,便有了一心向往的执迷念想。
  
  书中的戈德斯通夫妇为寻觅一本旧书,在买到书之前就心甘情愿支付200多美元住宿费,150美元雇佣保姆照看孩子,60美元吃一顿无味寡淡的午餐的昂贵消费,却欣然认为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支出;在他们看来,不辞万里寻觅一本也许已有松动,有些磨损,书页有些生斑,或纸张早已变色的书,毫无疑问是如此值得的事;因为那本在外行看来兴许毫不起眼的旧书,也许曾被狄更斯亲手扶触,或有海明威的亲笔签名,甚至是赫尔曼.麦尔维尔揣在衣兜带去远航的小书:它正是美国最伟大小说之一的“白鲸”的灵感来源!
  
  偶尔走运的时日,店主心情晴好,邀请夫妇二人翻阅那些经济能力难以企及,自身条件难以负担,却有着无可比拟的珍贵价值的罕见书籍时;夫妇二人形容受此款待,犹如被店主邀请共进下午茶,即使此生都难以拥有,但能亲手触碰,感受,静默朝圣,自己也仿佛随此书融入了了历史的一部分!
  
  而国家的公共图书馆,反而没有看似以金钱至上的书商书贩,对爱书人来的慷慨大度;在普通珍本书店,可以享受翻看麦尔维尔的注释或是原版的《圣诞颂歌》,这些有时看来更像是命运赏赐的免费午餐,因为在“公共”图书馆是不允许看,摸,或者感受珍本的!
  
  对于“旧书与珍本”,在读这本书之前确实所知甚少,但当作者巨细靡遗详尽叙述他们所经历的一切,我也跟随夫妇二人一道,从一无所知的普通菜鸟,渐渐对鉴定识别旧书的理论知识,粗浅略知一二。虽然实际生活中,这些理论尚未有可供发挥的际遇,可我逐渐恍然,珍本书籍并非因书籍内容的自身价值,就可以用来金钱衡量;连同那个时代的历史经历,政治纷争,文化烙印,情感寄托一同被流传下来的珍本,拿在手中,所有这一切被自己的谦卑崇敬之心轻然唤醒;它们承载了太多,寄托了太多,它们本身就是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一份不可估量的价值!
  
  淘书的波折历程带来的欢乐,永远多于最终收获的结果!邂逅书籍,结识朋友,参加别开生面的拍卖会,买书的途中与他人交换故事,这些在旁人眼中看来平淡乏味,甚至艰涩辛劳的淘书生活,却属于戈德斯通夫妇二人世界中最幸福甜美的温馨时光!


看得我自己也想去买旧书珍本了


虽然看完整本书后觉得作者就是把他们收集书本的事一件一件列出来 但不知为何它仍然是那么吸引我 可能是爱书人的共同感受吧 书里介绍了很多经典名著 有时间找一些来看看也是不错的


看了书名和封面买的,看了感觉一般


有趣 是休闲时易趣的好读本


书的质量整体来说是中上 纸质不厚实 但至少不是盗版书那种轻飘飘的感觉
油印干净 也无磨损 入手感觉好


书还没看,书的质量还行


封面不错哦,就是看不下去,比较平淡


内容不错,可惜无图片。


书本身没什么问题,不过需要点耐心才能看


喜欢书话的朋友可以当餐后甜点。


一般 看了没什么感觉。。


书的魅力


一本本书的寻访历程。


我喜歡書,所以這書可以。


同样是爱书,我更喜欢(美)法迪曼的《书趣:一个普通读者的自白》和《闲话大小事》。《旧书与珍本》全书一直在讨论某某书是珍版,有收藏价值,某某书书商卖多少钱。语言直白,情趣。。至少与我不相为谋。买来后颇为失望。


对于我本人来说,买书的乐趣丝毫不比阅读差,呵呵,一般我称自己买书为淘书。尤其是买到一套丛书或是一版一印的书籍时,非常的高兴,蛮喜欢这个“收藏”的过程。
   所以当看到文中的某些片段,常常会心一笑,想必是天下爱书之人心有灵犀。整本书语言轻松幽默,也让人了解到了西方的旧本与珍本。没想到老外们也奇技淫巧。但也从侧面反映了西方文明对文化的传承与尊敬。
   只可惜出版社不是很给力,一无印数,二无序或前言,三每页的排版与其他书似乎有些区别,留白太少,感觉不大习惯。


收藏这一回事,如果把金钱的因素屏蔽,那必定算得上区隔化十分严重的事体,因为无法理解。比如书的收藏,外人分不出第一版、第二版或其他版有何区别,同样的内容,为何值得书痴孜孜以求上天入地去寻觅,更不要说价格上也相差悬殊。而收藏者就是锱铢必较于版本、装订、书衣、插图、开本、毛边、品相,以至于扉页上的签名或印章,细细摩挲,心情之悲喜随之而浮动。似乎皆为怪癖,其实在痴迷者自己看来,理所当然而已。


内容还没看,但封面太叫人失望了,很明显是本压了很久的旧书,上面都有很多污渍。更无语的是里面居然还有破损的页面。


喜欢它的封面所以买了,内容不以至评。。


这本书里有许多作者推荐的著作。如果你不知道看什么书好 可以参考一下里面的。


这本书还不错,还算满意,送货速度慢。


与想象的不太一样


作者一直在讲寻找一本本旧书的过程,并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淘书友的对话


淘书的人喜欢


有文化的城市不应缺少旧书店


书和书店


旧书与珍本:戈德斯通夫妇书店漫游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