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我的父辈

张黎明 主编,新民晚报社 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7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张黎明 主编,新民晚报社 编  

页数:

453  

字数:

480000  

前言

理想 信念 奉献——“我的父辈·英烈篇”征文序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俞正声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在上海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九十年艰辛而辉煌的历程。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无数革命先辈前赴后继,成百万共产党人英勇牺牲,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让我们这些后来人,想起他们就充满敬意。在新中国六十华诞时,《新民晚报》曾策划推出“我的父辈”大型征文活动,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深情回忆父辈的革命生涯和高风亮节,那些饱含深情的征文打动并感染了广大的读者。如今,他们又推出“我的父辈·英烈篇”,请革命先烈的后人,追述父辈彪炳千古的传奇经历与动人心魄的崇高人格。这些回忆在《新民晚报》“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特别报道中刊出,读来让我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平静。于是,我想以“理想 信念 奉献”作为这篇序言的主题词。 理想,是所有伟大心灵出发的地方。回望这些英雄人物的人生征程,当时他们面对的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命运多舛的祖国,积贫积弱,满目疮痍,人民受尽欺凌,苦不堪言。英烈们的家世各不相同,经历也千差万别,但都有一个十分醒目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超越了庸碌的生活,树立了崇高的理想,追随代表着正确方向的中国共产党,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为救亡图存、为中华崛起、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终身。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大不相同,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先烈们的理想尚未全部实现,重温他们树立远大志向的心路历程,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仍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信念,是伟大理想在艰苦实践中不断淬炼后的结晶。“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这些中国革命的先行者,有时候并不为世人所理解,他们选择了一条充满艰险的道路,时时刻刻都在血与火的熔炉中锻炼,一次又一次面对生与死的严峻考验;而且,在曲折反复的征途中,有一些生死考验甚至是来自革命队伍内部的,他们中的一些人曾受到过不公正的对待。面对这一切,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作为支撑,就会犹豫,就会动摇,甚至有悖自己最初的选择。古语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而英烈们用他们一以贯之的选择,展示了坚定信念的伟力。“精神不死”是一些烈士墓前镌刻的碑文,这种精神力量,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财富,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观。 奉献,则让英烈们的生命穿越历史,至今仍熠熠生辉。我建议大家读一读他们的家书,听一听他们在生命最后一刻留给家人的遗言,就能发现,这些先烈的名字绝不是一串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可亲可感的生命。那些字里行间的拳拳深意、儿女之情,常常让人热泪盈眶。平心而论,每个人都更希望在四海承平的时代里安居乐业。然而,先烈们既然生于沧海横流的大时代,于是义无反顾地抛舍小我,为理想和信念奉献一切,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马克思说过,“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时代变迁,每一代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能不尽相同,但主流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将个人的生命融入伟大的事业、汇入时代发展的潮流,这既是一种奉献,更是对自我的提升和完善。中国革命的先驱者有很多,还有许多烈士无名地安眠于历史长河中,书中反映的只是无数革命英烈中的一小部分。人民不会忘记这样一个英雄的群体,他们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必将在一代代人手中传承。让我们重温这些感人篇章,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勇于奉献,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祖国繁荣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

内容概要

中国革命的先驱者有很多,还有许多烈士无名地安眠于历史长河中。这本《我的父辈(英烈篇)(精)》由张黎明主编,书中反映的只是无数革命英烈中的一小部分。人民不会忘记这样一个英雄的群体,他们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必将在一代代人手中传承。让我们重温这些感人篇章,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勇于奉献,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祖国繁荣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
这本《我的父辈(英烈篇)(精)》适合普通大众阅读。

作者简介

张黎明,著名记者,新民晚报军界瞭望工作室主任。1957年11月出生。1987年毕业于空军政治学院新闻专业。下过乡、当过兵、做过工。从1985年3月起,系列采访了近百位共和国高级将领,全力打造红色记忆。近几年来,他参与策划撰写了“抗战”、“长征”、“建军80周年”等专题报道,先后被合国多家报刊及20多家网站转载,受到中共中央宣传部、上海市委宣传部阅评表扬其中有刘华清上将题写刊名的“红军将士话长征”专栏,被列入2006年上海年鉴。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等单位专门为其举办个人新闻作品研讨会。他的作品多次在全国和上海市新闻作品评比中获奖。他被媒体誉为“申城走进将帅府第一人”。

书籍目录

理想信念奉献——“我的父辈·英烈篇”征文序
俞正声
王尽美烈士生平简介
出席中共一大后,父亲更坚定了献身革命的信念。他赋诗道——
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
王杰
曹渊烈士生平简介
父亲牺牲多年后,叶挺将军给我回信,称他是“模范的革命军人”——
人称“哑老虎”,每遇大事敢挺身而出
曹云屏
杨闇公烈士生平简介

六岁入私塾,十五岁进南京军官教导团,十九岁赴日本留学,二十六岁筹建“中国青年共产党”,二十八岁与朱德、刘伯承、陈毅等发起泸顺起义,二十九岁英勇就义……
四伯伯:“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
杨绍明 杨李
李大钊烈士生平简介
怀着无比坚定的信念,父亲牺牲在敌人的绞刑架下,他说过——
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李葆华
赵世炎烈士生平简介
除了叛徒出卖,父亲无意中“暴露”了共产党人特有的自律——
家里有巨额银票,家人却在吃剩饭
赵施格
张太雷烈士生平简介
出身贫寒的父亲通过刻苦努力终于考入大学,却连毕业证书都不顾,就抛家舍业投奔革命。父亲在信中写道——
尝个人离别之苦换人民解放之福
张西蕾
罗亦烈士生平简介
在苏联国际儿童院的会议室里,挂有一些中共领导人的照片,有人指着其中一张告诉我:“这就是罗亦农”——
那张遗像让我终于知道父亲的模样
罗西北
冯平烈士生平简介
伯父与他的兄嫂妻儿先后为革命捐躯,海南澄迈百姓难忘当年一幕——
诵文天祥名言,他令劝降者含羞而去
冯子平
伍若兰烈士生平简介
姑姑是个奇女子,文能编革命歌谣,武能双手打枪——
为掩护姑父朱德和部队英勇就义
伍德和
苏兆征烈士生平简介
父亲早年当海员时与孙中山相识,从此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领袖。终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邓颖超将我父亲的遗言记录下来
苏丽娃
彭湃烈士生平简介
父亲牺牲后,二十多位“爸爸”“妈妈”冒险保护我,因为他们都敬佩他——
他视农民为兄弟,被誉为“农运大王”
彭士禄
杨殷烈士生平简介
大革命失败后,他组建工人赤卫队,担任武术总教练。广州起义时——
父亲率领敢死队攻下广州市公安局
杨爱兰
恽代英烈士生平简介
父亲在《中国青年》上撰写了许多文章,深入浅出地解释中国社会的各类现象,引导青年投身救国救民的革命洪流——
周恩来伯伯夸他“又能写又会说”
恽希仲
蔡和森烈士生平简介
向警予烈士生平简介
同年出生,同是名师杨昌济最优秀学生,同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
父母在法国捧着《资本论》拍了结婚照
蔡妮
黄公略烈士生平简介
父亲机智多变的战术令敌人闻风丧胆。毛泽东主席赋词赞道——
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黄岁新
许继慎烈士生平简介
幼时听说父亲叫许继续,母亲临终前告诉我,你爸爸是国民党团长——
五十三岁时,我才知道父亲名叫许继慎
许民庆
赵博生烈士生平简介
1931年,父亲以二十六路军参谋长的身份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不再是个孤身奋斗的“志士”了
赵振霞
贺英烈士生平简介
她只身与猛虎搏斗;曾一脚踢掉刺客尖刀;身挎双枪带着队伍留在湘鄂边打游击,但骨子里却是一个重情义的女人一一
大姑亲手将姑父遗体身首缝合下葬
贺晓明
彭干臣烈士生平简介
因为长期使用化名工作,父亲的革命经历湮没在茫茫史料中——
南昌起义时他曾被任命为公安局长
彭伟光
谢子长烈士生平简介
得知“老谢”病危的消息,乡亲们跋山涉水前来探望,有的默默流泪,有的放声痛哭,临终前父亲留下遗言——
我对不起老百姓,为他们做的事太少
谢绍明
阮啸仙烈士生平简介
为了惩治腐败,1934年中华苏维埃政府设立中央审计委员会,父亲出任主任,规定审计人员“六不准”,自己更是以身作则——
他外出审计自备锅巴泡米花等干粮
阮廼纲
刘伯坚烈士生平简介
父亲在狱中留下三封遗书,分别写给舅母和母亲——
每封信都念着被人抱养的三个儿子
刘豹
钱壮飞烈士生平简介
父亲和李克农、胡底,被誉为中共隐蔽战线上的“龙潭三杰”
潜伏敌人“心脏”紧急报告顾顺章叛变
钱一平
瞿秋白烈士生平简介
临刑前,父亲提出两个要求:不能屈膝跪着死,不能打我头——
他盘腿坐下,对刽子手说:“此地甚好”
瞿独伊
方志敏烈士生平简介
父亲经手钱款几百万,祖母有困难找他要些银元却被拒绝。他说——
我当穷人的主席,一个铜板也动不得
方梅
刘志丹烈士生平简介
家乡的老百姓都说,刘志丹是个不知有家的人。但我知道——
父亲“不知有家”,是因为心中装着大家
刘力贞
赵一曼烈士生平简介
她被押上开往刑场的火车,从容地写下了一封遗书——
临刑时刻,母亲最牵念的是我
陈掖贤
董振堂烈士生平简介
敌军以十倍兵力包围高台县,红五军血战九昼夜,伤亡惨重。父亲带领仅有的十几名字战士继续抗击敌人,直到无路可退——
他奋勇跳下城墙,打光最后一颗子弹
董用威
王根英烈士生平简介
七十二年后,我们为母亲迁坟,惊见遗骨中有两枚子弹头,见证了当年——
为抢救文件,她骑马冲回日军包围圈
陈知非
黄道烈士生平简介
游击区与中央长期失去联系,国共两党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很多人不了解这一变化——
父亲从一张包盐的旧报纸判断形势
黄知深 黄知慧
江上青烈士生平简介
2011年是父亲百年诞辰祭,泽民三哥亲书《满江红》表达思念——
史岭红梅花沥血,芦沟晓月天飞鹤
江泽慧
杨靖宇烈士生平简介
被六百多名敌人围攻,父亲战至生命最后一刻。事后,日寇吃惊地发现——
他的胃饿得变了形,里面粒米无存
马从云
袁国平烈士生平简介
“皖南事变”中,父亲身负重伤,不能行走。他不愿拖累部队行动便举枪自戕,实现了自己的阵前誓言——
九十九发子弹射向敌人,一发留给自己
袁振威
周子昆烈士生平简介
敌强我弱,父亲不主张硬拼,而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打法,扭转了战局——
毛泽东看了战报赋词“风景这边独好”
周民
赵尚志烈士生平简介
有人说,三舅有段时间七个月没洗过脸。要是有人问他为什么,他掷地有声地回答——
打不跑日本鬼子,哪里还有脸啊?!
李龙
左权烈士生平简介
父亲忙于军务,有时几天几夜不合眼,有时做梦都在布置工作——
在八路军总部,他是最忙碌的人
左太北
陈潭秋烈士生平简介
有人说他在党内资格老却没有架子,关心同志如同“老妈妈”——
周恩来评价我父亲:经常受命于危难之中
陈鹊
毛泽民烈士生平简介
他仅读过四年私塾,却善于用金融的手段来集资、周转,早年曾在家中发行“纸票”。参加革命后长期从事经济工作——
父亲被任命为首任苏区国家银行行长
毛志远
马本斋烈士生平简介
他说:“孩子,你要记住,这两个字就是咱们的家,你长大后,要像爱爸爸、妈妈一样爱我们的祖国。”——
父亲临死前教我写下“中国”二字
马国超
邹韬奋烈士生平简介
爸爸绝不屈于强暴,绝不改变主张,用锋利的笔唤醒民众——
他临终颤抖着写下三个字“不要怕”
邹嘉骊
彭雪枫烈士生平简介
在“乐安事变”中,他仅带了几个人到被郭炳生拉走的部队中做工作——
关键时刻,父亲揭露叛徒挽救了部队
彭小枫
冼星海烈士生平简介
整整六天六夜,父亲谱写出八首风格各异的乐曲组成大型合唱曲。大家都笑称——
灵感和白糖化成《黄河大合唱》音符
冼妮娜
李兆麟烈士生平简介
抗战胜利后,父亲以中共党员的身份留在哈尔滨。面对国民党的内战阴谋,他说——
如果我的血能擦亮人民眼睛,死也值得
李玉
叶挺烈士生平简介
“皖南事变”后,父亲被囚禁,蒋介石亲自出马,软硬兼施,试图劝降,不料,他却说——
“你开军事法庭审判我,枪毙我吧!”
叶正大
王若飞烈士生平简介
罗亦农曾这样评价我的父亲:“头脑敏锐,分析问题透彻、深刻,有雄才大略,善于联络人”——
他像“黏合剂”一样把大家团结起来
王兴
罗炳辉烈士生平简介
以神枪手出名的父亲,一次应村民要求打鸟,此时暗中包围他的敌人,以为是什么信号——
打下一只老鹰竟然吓走一群敌人
罗新安
关向应烈士生平简介
贺龙和他在战斗中结下革命友谊,被人们称赞为团结的楷模。贺龙的夫人薛明曾形容说——
多少年来,“贺关”一体紧密不可分
关翠玉
杨子荣烈士生平简介
二爹独自一人跃出掩体,挥舞着白毛巾,大胆闯进杏树底村,直接面见土匪头目,结果——
他不费一枪一弹,劝降400余名土匪
杨克武
王孝和烈士生平简介
父亲永远“定格”在二十四岁年轮。我是在他牺牲后三个星期出生——
我见到的父亲是几张刑场上的照片
王佩民
朱瑞烈士生平简介
党的“七大”后,父亲没有接受副总参谋长的头衔,而选择去基层——
“我还是到炮兵学校当教员吧”
朱淮北
李白烈士生平简介
我父母由假夫妻变成生死相依的伴侣,在危险中坚持潜伏、在困苦中乐观生活。父亲说——
一个情报能溃敌一个团一个师
李恒胜
宋绮云烈士生平简介
“西安事变”时,父亲负责撰写社论,向群众说明这次兵谏的实情——
他要求报纸连发两个“号外”
宋振西 宋振镛
后记

章节摘录

我的父亲王尽美,是山东党组织早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参加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父亲1925年离开我们,至今已有八十六年。在迎接建党九十周年的日子里,我怀着特别的思念,撰写此文,缅怀敬爱的父亲。 我家祖籍山东省五莲县后张仙村。灾荒年代,曾祖父用一担箩筐带全家逃难来到山东省莒县北杏村(今属诸城市)落户。当时家中一无所有,挤住在地主家堆放杂物的破草房里。爷爷兄弟四个因家里无钱医治而病故,惟有他挣扎着活了下来,生前连个大名也没有,大家喊他王五。父亲出生前四个月,爷爷就去世了,奶奶辛辛苦苦把父亲拉扯大。 私塾陪读 成绩超过地主儿子 年幼时,父亲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读书根本不敢想,但机会竟出现了。他八岁时当本村地主儿子的陪读,上了两年私塾。地主儿子调皮捣蛋,父亲常代为受过并遭先生体罚。地主见父亲的成绩远远优于自家儿子,心生妒忌,常动手打他,还要他干许多额外的活,倍加折磨。 即便如此,父亲热爱学习的种子已悄悄埋下,他总是在劳动间隙坚持自学,随后完成了高小全部课程。在枳沟镇高小,他成为学校惟一的免费生。其间,父亲深受学校新派人物的影响,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确立了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 1918年4月,二十岁的父亲离家到济南,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被推选为省立一师北园分校代表,积极参加罢课、集会、游行。 五四运动在济南形成高潮后,父亲跟几个学生骨干一起回到了家乡。当时,诸城的爱国学生已卷入轰轰烈烈的运动中,县城以及枳沟、相州、昌城等镇纷纷成立学生联合会、反日会、救国联合会、国货维持会等。父亲的到来,受到诸城学联的热烈欢迎。 1919年6月的一天,父亲等人在诸城县城西河滩举行反目救国大会,吸引数千人参加。商店全部关门,店员、工人和进步绅士都参加了大会。会议号召反对卖国条约,提倡国货,保全领土。 会上,父亲上台。他愤怒地控诉了帝国主义侵略和北洋军阀政府卖国的罪行,讲述了济南和全国的斗争形势,号召全县学生罢课,商人罢市,齐心抵制日货,并要求北洋军阀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接着学生、教师、进步绅士代表也分别讲了话。会场里群情激昂,场面悲壮,县立高小学生王伯年啮指血书“宁死不当亡国奴”七个大字,把大会推向了高潮。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诸城反帝爱国斗争的烈火由县城迅速蔓延到乡村腹地。 诗歌言志 堂堂中华,主权最神圣 为了更广泛地发动群众,父亲还指导诸城部分教师和高年级学生编写一些易懂、易记、易唱的演唱材料,向文化水平较低的工农群众宣传,如《国耻记》、《救国五更》、《高跷段》等。他还亲自动笔,利用《长江歌》的曲调,填上新词,一句一句教群众演唱。 父亲在城里住了几天,又徒步二十公里赶到枳沟镇,与母校枳沟高小的师生见面,启发学生思考抗日救亡大计。还专为农民写过一首歌谣:“穷汉白劳动,财主寄生虫。人穷并非命,世道大不公。农民擦亮眼,革命天才明。”父亲把家乡的做法和经验写成材料,汇报给济南学联,并用传单的形式在诸城和邻县散发,让革命的火种撒播到更远的地方,有力推动五四运动深入开展。 父亲的诗写得很好。离家去济南求学时,他曾写下诗句:“沉浮谁主问苍茫,古往今来一战场。潍水泥沙挟入海,铮铮乔岳看沧桑。”气势豪迈,表达了他踏上新的人生征途之际,改造现实社会的远大志向。 五四运动时,父亲又写了一首《长江歌》:“看看看,滔天大祸飞来身边。日本强盗似狼贪,硬立民政官,此耻不能甘。山东又要似朝鲜,攫我祖国,攘我主权,破我好河山。听听听,山东父老同胞愤怒声。送我代表赴北京,质问大总统!反对卖国廿一条,保护我山东。堂堂中华,炎黄裔胄,主权最神圣。”后来这首诗被作为歌词,传遍了整个山东。父亲的诗像刀枪一样,使敌人胆战心寒,深深植根于革命群众心中。 父亲巧妙地利用写诗做群众思想工作,宣传革命。他曾创作《厂主寄生虫》:“工人白劳动,厂主寄生虫。工人无政权,世道太不公。工人站起来,革命打先锋。”他将这首歌套以《苏武牧羊》的曲调,教工人传唱。用同样的曲调,他还为军阀部队里的士兵创作过歌词:“士兵死千万,大官立了功。为何打内战,道理讲不清。枪口要对外,反帝是英雄。” 父亲就这样用尽可能通俗易学的文字创作,再配以民间流行的《苏武牧羊》、《满江红》、《关山月》等古曲调,宣传革命。这些歌词非常受欢迎,所以流传很广,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有一次,父亲与省立一中的伙房工人攀谈,了解到炊事员老王因家庭困苦终日忧愁,就循循善诱地给他讲解苏联穷人如何翻身做主人的道理,并在老王的扇子上题了一首诗:“为何贫困并非命,乃因世事太不公。如把脑筋肯放开,天下大事无不成。”在父亲的影响下,老王后来到博山煤矿当了工人,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铭记这首改变自己命运的诗,他在矿上改名为王开成。 1922年,父亲创办《山东劳动周刊》,这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支部的机关刊物。父亲在上面刊登了自己作的一首诗:“无情最是东流水,日夜滔滔去不停;半是劳工血与泪,几人从此看分明。”激励工人为争取幸福和自由而不断奋斗。 出席一大 与毛泽东相识相知 五四运动期间,父亲与邓恩铭结成了亲密战友。1920年11月,他与邓恩铭等人在山东发起组织进步学术团体“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并任主编,登载了大量有关教育、妇女解放及社会改造的文章,通过具体事实剖析社会问题,痛斥反动当局,针砭时弊,启发青年觉悟,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 1921年春,父亲与邓恩铭等人发起创建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7月,他们两人奔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与会代表中,他是到达上海较早的一位,参加了中共一大会议的全过程。会议召开期间,他虚心好学的精神,及在大会讨论时所发表的对马克思主义的见解,给与会代表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大代表大多住在预先租下的博文女校的三间房内,父亲与邓恩铭和毛泽东是邻居。在上海,父亲与毛泽东相识相知,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更坚定了父亲为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献身革命的信心和决心。回济南后,他写下了著名的《肇在造化——赠友人》:“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潍水泥沙统入海,乔岳麓下看沧桑。”根据这首诗,父亲把自己的原名王瑞俊改为王尽美。 1922年1月,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父亲作为中共代表出席了会议。在与会间隙的联欢会上,父亲尽情施展了文艺才华,用三弦演奏了《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等多首中国乐曲,博得各国代表一致喝彩。 7月,父亲被中共中央调往上海,同邓中夏、毛泽东等人共同起草制定了《劳动法大纲》,大纲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的行动纲领。同月,父亲与邓恩铭又以山东代表的身份,出席了中共第二次代表大会,向大会汇报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精神及列宁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指示,参与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二大以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工人运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罗章龙为北方分部主任,父亲为北方分部副主任。此后几个月,父亲先后领导了京奉铁路山海关铁厂工人罢工、秦皇岛码头工人罢工、开滦五矿工人罢工,在工人中树立了极高威信。P2-5

后记

在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我们更加怀念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英勇捐躯的革命英烈们。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直接指导下,由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新民晚报社、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我的父辈·英烈篇”大型征文活动,再度开启了“红色记忆”之门。 经过半年多的紧张筹备,从2011年5月18日至7月8日陆续在新民晚报上刊登了由李大钊、瞿秋白、蔡和森等五十三位著名革命烈士后代所撰写的回忆父辈的征文(其中,蔡和森、向警予夫妇由他们的女儿蔡妮撰文),共计五十二篇。排名以烈士牺牲或病故时间为序。征文同时由新民网连载,并由上海人民出版社结集出版《我的父辈》[英烈篇]大型图书。 “我的父辈·英烈篇”大型征文活动,是2009年主办单位为纪念“新中国六十华诞”而策划组织的“我的父辈·开国篇”的续集,也是上海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重要活动之一。 2011年初,“我的父辈·英烈篇”大型征文活动组织委员会由特别指导单位、指导单位、主办单位、支持单位等相关人员组成。新民晚报军事专刊部作为征文活动组委会日常办事机构。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担任总顾问。 “我的父辈·英烈篇”大型征文活动特邀中共著名英烈后代撰稿。组委会办公室依照本次征文活动特别指导单位——国家民政部若干规定,确定了征文入选著名烈士的七条标准: 1. 入选征文活动的革命烈士范围是:1921年7月至1949年9月间牺牲或病故的; 2.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 3. 中共“七大”之前(含“七大”)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曾担任过各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和领导人; 4. 曾入选2009年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等单位组织评选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中的革命烈士; 5. 曾担任过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军以上)和中共地方党委(省以上)领导职务的革命烈士; 6. 新中国成立后,由省级人民政府或军队大军区以上单位追认授予荣誉称号的革命烈士; 7. 死难情节特别壮烈,在某一地区乃至全国都有较大影响,并足以为后人楷模的革命烈士。 本次征文的内容要求:可涉及革命英烈们生前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具有真实性、故事性、史料性。应有儿女、亲属的回忆,包括儿女们在失去父辈的日子里如何成长等内容,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细节,来凸显英烈们献身中国革命的高尚情怀。 本次征文活动,我们录用了李大钊、罗亦农、毛泽民、阮啸仙、赵一曼、杨靖宇等革命烈士后代生前回忆父辈的文章,现经其亲属审核同意,作为征文录入《我的父辈》[英烈篇]大型征文集。本次征文中有部分作者由于年龄、健康等原因不能亲自撰写稿件,按照规定均由其本人口述,新民晚报记者帮助整理文字。 为此,新民晚报专门成立了“我的父辈-英烈篇”大型征文活动项目领导小组,由集团和报社领导挂帅,韩春培、严建平、王卫新等领导牵头具体负责,举全报社之力,组织了一支精干的采编队伍,先后派出十五名记者,分赴北京、广东、湖南、江西、四川、河北、河南、山东、黑龙江、上海等十个省市组稿采访。 大家将筹备“我的父辈·英烈篇”大型征文活动作为努力践行“三项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工作平台,不少年轻记者在采访中,在聆听英烈后人深情讲述时,都流下了热泪。四位责任编辑也是不辞辛苦,精心编好每一个版面。 更值得敬佩的是: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秘书长许俊文,他年近七旬,依然对征文活动投入极大的热忱,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我们大家的目标是承办一次大型征文活动,接受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做大做强一个品牌,打造锻炼一支队伍。 按照有关规定,李大钊、瞿秋白、蔡和森等后人撰写的52篇征文,已经中央有关部门审定,同意公开出版。 参加“我的父辈·英烈篇”大型征文活动健在的作者中,年龄最大的是中共六届政治局候补常委杨殷烈士的女儿杨爱兰,今年已九十八岁高龄,年龄最小的是今年六十四岁的贺英烈士的侄女贺晓明,贺英烈士是歌剧《洪湖赤卫队》中韩英的原型,也是贺龙元帅的亲姐姐。 征文作者平均年龄七十六岁。在这些作者中既有共和国的将军和部长,也有从事国家尖端科技工作的专家,更多的是学校的教师、医院的大夫、军队的干部和工厂的普通工人。如今,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已经离休或退休。 “我的父辈·英烈篇”大型征文活动以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讴歌革命前辈的高风亮节为宗旨,目的是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继承先烈们的好思想、好作风、好传统,坚定理想和信念,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由于时间仓促,年代久远,在书稿中难免有疏漏不足之处,欢迎广大读者和党史专家批评指正。 《我的父辈》[英烈篇]主编 张黎明 2011年7月


编辑推荐

这本《我的父辈(英烈篇)(精)》由张黎明主编,全书内容涉及革命英烈们生前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具有真实性、故事性、史料性,有其儿女、亲属的回忆,包括儿女们在失去父辈的日子里如何成长等内容,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细节,来凸显英烈们献身中国革命的高尚情怀。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我的父辈 PDF格式下载



我的父辈上下两套终于集齐了。


简单版的烈士列传。想简单了解某个烈士的话本书正好排上用场。


书的质量好,内容页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