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高郎桥纪事

罗苏文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1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罗苏文  

页数:

62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用社会史的研究方法,以档案文献与口述访问相结合,通过高郎桥三家华资纱厂的演变(私营、公私合营、国营)、终结的百年轨迹,展示该厂几代棉纺织职工群体命运与纱厂难解的生死因缘,再现第31棉纺织厂几代职工的家庭生活,近代高郎桥地区居民(本地人、苏北移民)的生活变迁、现实处境。

作者简介

  罗苏文,1949年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石库门:寻常人家》(1991年)、《女性与近代中国社会》(1996年)、《沪滨闲影》、《上海传奇——文明与嬗变的侧影(1553—1949)》(2004年)、《近代上海都市社会与生活》(2006年)、《上海:一座近代都市的小传》(2009年)等。

书籍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浦西东北角的准乡镇
 浦改道、滩成田
 引翔港市:高昌乡的唯一市镇
 聚落:蒋家大院、茭白园
 地标:庙与桥
第二章 杨树浦:沪东工厂区的兴起
 “熙华德线”:租界的楔人
 引进纺织工厂的先锋:怡和丝厂
 棉纺织厂落户杨树浦
 沪东的两重天:位于租界与华界接壤地
第三章 改地换天:创业高郎桥
 沪东:上海棉纺织厂的半爿天
 开创者与后来人
 风雨铁三角
 孤岛岁月
 战后雄风
 企业文化的起步
 离去还是留下?
 城乡毗邻的纱厂区
第四章 移民潮中的高郎桥人
 “杨树浦奇迹”的背后
 ……
第五章 新社会:静悄悄的变革
第六章 “老杨浦”的多重角色
第七章 女工挑大梁
第八章 低工资与互助网
第九章 工厂街区的新生活
第十章 三十一棉:国营厂的浮沉
第十一章 创利大户的市场学步
第十二章 国营纱厂的遗产
第十三章 沪东“下只角”的延续与蜕变
结束语:辉煌的业绩、沉重的遗产
附录
后记

章节摘录

  办学、组织娱乐活动是中共在沪东开展政治宣传的有效渠道之一,延续到1940年代后期。高郎桥地区也曾是一个办学点。1924年6月1日,中共在杨树浦开办的平民学校设在韬朋路(今通北路)惟兴里,分男女两校,学生150余人,多为杨树浦各纱厂工人,分四班,甲班课程:除国语、算学外,因学生要求,添英文、历史、地理。9月7日第一次毕业典礼,有学生演说,游艺活动(表演唱歌、双簧、滩簧、京戏)等,并编印纪念特刊《平民声》(学生作品),需要者可寄1分邮票,即可寄送。②1924年下半年,湖南人蔡之华等在永安纱厂(今眉州路603号)成立“沪东工人进德会”,开展读书、演剧、讲故事等活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进行革命宣传。③这是沪东地区最早建立的工人组织之一。1928年,中共党员徐明清到高郎桥东的厚生纱厂开展工作,由厂工会提供经费,在汇山路办惠文小学,晚上开设工人夜校。1930~1940年代中共在沪的政治活动转入地下,以隐蔽精干、组织合法斗争方式,开展活动。在沪东工厂区,中共党组织工人的形式是借用基督教女青年会组织的女工夜校,在纱厂女工中开展时事政治宣传。当时女工夜校的课本有《国难教育》,融民族、阶级、性别意识于一炉。  其中,第二课《创造新世界》内容是:大家做工,大家享用,没有大老板,也没有寄生虫!我们要创造这样一个新世界,和现在大不相同!第三课《大众解放和民族解放》内容是:我们要改善生活,我们要改善世界,我们更不要忘了四年来的困难!牢记着:大众的解放和民族的解放决分不开!  第六课《收复山河》内容是:帝国主义汉奸走狗一口气,吃人无厌坏东西!来!锄头举起!我们不能忍着冻,挨着饥,我们要吃饭穿衣,我们要收复山河,要种田,要种地!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高郎桥纪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