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理财市场报告
2012-4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理财周刊》社,第一理财网 编
243
无
《2012中国理财市场报告》根据《理财周刊》理财产品库内收录的各家理财产品提供机构的公开资料,并对其跟踪监测、研究和汇总撰写而成。
一、2011年理财产品市场综述(一)国际市场——金融危机演变为政治危机(二)国内市场——“钱荒”成为常态(三)理财产品市场冰火两重天(四)投资者面临选择困境二、人民币理财产品分析(一)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量呈爆发式增长(二)短期、超短期理财产品成发行主力(三)滚动型理财产品接力短期理财产品(四)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成主导(五)激烈竞争下地方性产品、城商行理财产品最抢眼(六)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差异化明显(七)理财产品在更具特色中创新发展三、外汇理财产品分析(一)外汇理财产品数量增加明显(二)短期外汇理财产品占比增大(三)外汇理财产品仍以保本为主(四)外汇理财产品预期收益走高(五)中资银行外汇理财产品单一(六)外汇理财产品多年主基调不变四、银行卡产品分析(一)银行卡发卡数量增速放缓(二)银行卡加快从量向质的转变(三)信用卡转战“曲线”贷款(四)信用卡靠优惠拼市场(五)信用卡“争奇斗艳”高端市场(六)银行卡升级换代阻力重重五、个人贷款产品分析(一)居民贷款稳步发展(二)房贷政策因楼市调控逐渐收紧(三)个人消费贷款市场发生变化(四)质押贷款风生水起(五)规范贷款市场发展的呼声加强六、基金产品分析(一)基金发行数量上升、规模骤降(二)基金发行全年走势起伏较大(三)基金业绩表现差异明显(四)QDII型基金投资品种多样(五)基金经理和高管变更频繁(六)中国证监会加大对“老鼠仓”的监管力度(七)基金第三方销售管理办法公布七、债券产品分析(一)2011年成债市之秋(二)记账式国债发行量骤减(三)凭证式国债呈锐减趋势(四)地方债券下半年唱主角(五)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初“开闸”(六)城投债出现信用危机八、保险产品分析(一)保险产品发行数量呈上扬趋势(二)分红险热销和退保并存(三)保险产品市场不断寻求创新(四)外资险企市场份额依旧低迷(五)动车事故凸显意外保险“缺位”(六)《社会保险法》呈现六大亮点(七)保险市场规范持续加强九、信托产品分析十、阳光私募基金产品分析十一、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分析十二、黄金市场分析十三、2012年理财产品市场展望
同样,遭致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连环重拳打击的欧盟委员会也于2011年11月15日出台了新的条例草案,对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行为进行更严格的限制。新条例草案有四个目标:(1)要确保金融机构不再盲目依赖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2)信用评级机构对主权债务的评级必须更加透明;(3)信用评级必须更多元化,并且要消除利益冲突;(4)评级机构必须提供客观可靠的信用评级。欧盟表示,将不再容忍信用评级造成金融动荡的现象,评级机构必须遵守更严格的规则。 (二)国内市场——“钱荒”成为常态 2011年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的变化也很不平静。这一年来,证券市场沦为全球表现最差市场;中央政府在全力打压CPI走高趋势的同时,经济增速也明显出现放缓迹象;整个经济体系内“钱荒”成为普遍趋势,不管银行还是企业,“找钱”成为最重要的事情;中小企业求贷无门,濒于停产、破产边缘;民间借贷、高利贷崩盘在全国多个地区爆发;各地方政府在前两年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大肆发债融资之后的偿付风险也一度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中国经济的所有这一切,追本溯源,似乎都与2011年宏观调控政策有着最为直接密切的关系。 1.行走于CPI及GDP间的调控政策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这样的基调下实施的宏观调控,就主要是在CPI以及GDP之间做出主次取舍。综观2011年全年,高通胀重回中国,百姓感受最深的是,物价涨幅太高,涉及百姓生活吃穿用价格全面上涨,生活质量明显受到影响。因此,2011年大部分时间内的调控措施就是为了“稳定物价”、“压通胀”这一目标,其中,货币政策的运用最为频繁,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3次上调存贷款利率。 2011年CPI涨幅从1月的4.9%开始,逐月走高,6月突破6%,7月达到年内峰值6.5%,直至10月才开始出现CPI上涨势头被遏制的趋势,至11月4.2%的数据公布后,CPI拐点才基本被确认。由于CPI上涨始终难以被遏制,因此导致紧缩政策迟迟不能退出。 ……
无
很权威的一个中国理财市场报告,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