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自由的开端

刘晨光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9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刘晨光  

页数:

194  

字数:

152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除了地球本身之外,这世界上所有的复杂都是人创造的。地心引力将人牢牢地定着在地球上,而人心活力却在地球之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造的世界,从而改变地球自然空间所给定的生活。人们在此岸世界之外,创造了彼岸世界,以安顿人的心灵;人们在生活世界之外,创造了政治世界,以安顿人的利益;人们在实在世界之外,创造了虚拟世界,以安顿人的想象……。人们虽然不能拉着自己的头发飞上天,但却能通过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自己的世界,超越地心的束缚和自然的羁绊。人因此而伟大,人也因此而渺小。今天,人类用其伟大的力量创造一个又一个虚拟无边的世界的时候,不用仰望浩瀚的天空,通过随时能够登录的网络世界,就能充分感知人伟大的另一面:渺小。人确实在其不断创造的新世界中变得日益渺小,然而人也在日益渺小之中拥有了更加伟大的人造世界。那么,把人推向两个极端的力量是什么呢?答案是:源自人类心智的思想。正是思想,使人成为万物之灵;也正是思想,使人的现实存在不论多么渺小,都依然拥有最伟大的力量。人孕育思想,思想改变和创造世界。正是思想的力量,创造了人类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文明。人的思想从何而来?这是最基本的哲学命题。马克思的回答是正确的:人的思想从实践中来,即从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来的。因而,思想是人们现实实践的主观反映,但不是照相式的机械反应,而是主观与客观互动而形成的积极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的生命意志,即对自由的追求和渴望,像酵母一样在这种反映中起作用,从而使客观现实在主观中的反映获得超越现实规定性的价值和意义。这种既源自现实实践又超越现实规定的主观意识,就是人的思想创造。正是这种力图不断超越现实规定的思想,激发了人类无限的激情和想象力,从而推动了人类的实践和创造。所以,在任何人造的世界中,我们都不能忽视、更不能否定思想在其中的决定作用。否则,否定的不是思想本身,而是人类的力量和尊严。人类为了超越自身的限制,组织并治理更大的共同体,创造了一个伟大的作品:国家。国家是人类根据现实社会生活原理创造出来的虚幻的共同体,它反映现实社会,同时又驾驭着现实社会。国家的出现,使人类能够借助自身所创造的外在力量在更大的公共空间中集聚、合作、生产和创造,并合理而有效地安排自身的公共生活,从而为人类的文明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组织基础和动力源泉。虽然国家的具体产生是历史运动的结果,但国家具体形态和内在特性,却是人类建构起来的,在这其中,人类的思想赋予国家以合法性的力量和合理性的结构。在现代国家建构中,思想在其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以及自然法理论,从根本上奠定了现代国家的合法性基础。其实,不仅现代国家如此,古代国家也是如此。中国传统国家是基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建构起来的,因而不论是权力的配置、制度的安排以及治理的原则,都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古希腊的柏拉图及其学生亚里士多德也都力图用他们的思想去影响城邦国家的建构与治理。国家不是因为思想而产生的,但国家建构离不开思想的作用。国家是通过公共权力及其得以运行的政制而建构起来的。公共权力是国家的基础,政制是国家的框架,两者缺一不可。虽然公共权力是政制的基础,但公共权力的形成和运行却有赖于政制,因而,相比较而言,政制对于国家建构更具决定性,它决定着国家的结构形态和运行形态。国家选取什么样的政制,虽然与其所应对的社会现实有密切关系,但也与这个社会的精神素养和思想水平直接相关。因为,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政制不是自明的。这意味着社会对政制的选择,要是没有思想力量的介入,就完全可能是一种随意的结果。历史经验表明,政制选择的随意性,必将导致国家成长的不确定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美国联邦党人在思考美国政制的时候用这样的问题拷问人类:“人类社会是否真正能够通过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来建立一个良好的政府,还是他们永远注定要靠机遇和强力来决定他们的政治组织”。联邦党人认为,如果我们在这个问题上选错了自己要扮演的角色,那将是全人类的不幸。显然,人类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深思熟虑。在我们的深思熟虑中,思想是最为重要的资源;离开了思想,所有的思考都不可能走向深刻,更不可能达到深思熟虑境界。思想在每个人的意识与观念之中,每个人都可能形成自己的思想。每个人的思想都可能升华为人类思想,但通过智者或伟人表达的人类思想,并不是每个人思想的汇聚,而是在人们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发展所面临的根本而普遍问题作划时代的认知和把握而形成,内含价值与目标、理论与逻辑以及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它的思考和回答、关怀和憧憬,不是针对一时一地的个人,而是整个时代和整个人类。显然,人类思想是人类最深刻的自我感悟、自我反思以及自我认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如马克思的思想。所以,任何深思熟虑的人类行动,都离不开行动者思考和规划背后的人类思想支撑。人类思想不仅提升了行动者的思想和认知水平,更为重要的是为行动者思考和规划现实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和理论基础。伟大的人类思想,不仅能够指明方向,而且能够避免重蹈覆辙的错误行动。刘晨光博士对美国立宪的政治哲学的研究,比较全面地向人们展现了人类思想对美国深思熟虑地建构政制所产生的积极作用。美国国家成长的历史也证明,深思熟虑的政制建构对美国的迅速发展和全面强大起到了重要作用。人们不必以美国的政制为模板,但美国创造政制的经验和原则,却是值得人们关注和思考的。在政制建构中,人类思想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刘晨光博士从政治哲学角度对美国立宪的详细考察,比较好地展现了这种影响的角度、层面和深刻。美国的立宪思想和实践表明,虽然美国文化之根在欧洲,但美国没有照搬欧洲立宪的模式,相反,借助欧洲的思想与理论充分反思欧洲的经验与教训,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美国自身的现实和需要,创造性地建构起了美国独特的政制体系。美国立宪的实践充分证明:现代政治文明确实拥有各国共享的原理与原则,但没有固定的模式;各国的政制都应该在反思和把握这些共享的原理与原则基础上,自主地创造适合本国的政制。当今中国正处于国家建设全面展开的时期,政制的健全与完善是其中的重要任务。中国政制建构的思想和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和理论,将中国引上了以人民民主为核心的政制建构道路。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们确立了以社会主义为取向,以人民民主为核心的政制架构。这是在价值原则和基本形态上与西方社会通行的政制架构不同的政制架构,因而,其健全和完善还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实践表明,这种实践和探索,固然需要体制、机制以及技术层面的借鉴和变革,但更需要制度精神和运行机理的深刻认知和把握。这就需要思想和理论的力量。可以说,思想和理论的认识深度,决定着整个制度的完善程度。在这方面,我们面临的任务不是重温马克思主义,而是重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尤其是必须从基于阶级革命之需要来认识的马克思主义转向基于实现人与社会全面发展之需要来认识的马克思主义,从基于批判资本主义之需要来认识的马克思主义转向基于整体把握人类社会发展逻辑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之需要来认识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实现这种转变,我们才能将马克思主义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强大的理论力量转化为中国政制建构与发展的思想与理论资源。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政制的核心原则。但它不是中国政制的标识与口号,更不是用于证明中国政制合法性的政治理想,而是能够孕育有血有肉、有灵有魂的中国民主形态的价值与原则。由于我们长期习以为常的强调这个原则,将口号当成理论本身,因而,缺乏对其作深刻的思想和理论反思,结果使得我们的人民民主政制建构重形态发展,轻理论建构。任何制度之所以能够长期屹立不倒,并不是因为制度背后的权力有多大,而是因为制度背后的精神是深入人心的。没有制度精神的建构,制度形态的建构不论多么完美都是没有根基的。这也许是刘晨光博士对美国立宪的政治哲学的研究给我们的最大启示。中国的政制也需要自己的政治哲学,它的根在以人类思想为基础确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之中。中国应该借这伟大的思想的力量,创造一个新的政治生活世界。我想这也许可以成为刘晨光博士未来研究的一个主题。林尚立

内容概要

  美国的政制是民主政制、自由政制,却也是有限的民主,有限的自由。对民主的限制,是为了自由,为了让人们平等地享有自由;对自由的限制,是为了保障自由本身的安全,为了让人们长久地享有自由。本书从美国的政制选择、思想渊源出发,全面解读美国政制立宪的政治哲学。

作者简介

  刘晨光,中央党校科社部讲师,中山大学博士后,复旦大学博士。曾出版《希腊四论》(合著)、《论城市伟大至尊之因由》(译著)、《人应该如何生活——柏拉图<王制>释义》(译著)等。

书籍目录

序言
缘起
第一章 现代共和主义:美国政制的价值基础
一、哈茨的“自由主义社会”
二、阿伦特的“共和政治”
三、所谓“共和主义综合”
四、从“古典共和主义”到“现代共和主义”
五、现代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之别
第二章 美国立宪中的“必然”与“选择”
一、“必然”与“选择”
二、殖民地时期的经验与传统
三、美国社会的现实需要
四、美国立宪的思想渊源
五、美国立宪中的思想纷争
第三章 思虑与选择:美国现代共和政制简释
一、联邦制
二、两院制
三、总统制
四、司法审查
五、分权制衡
第四章 继承与创造:作为“新政治秩序”的美国政制
一、“新政治秩序”的伟大开拓者
二、继承与创造:美国政制诸目标
三、根基、形式、目标与途径:对“新政治秩序”的进一步说明
四、简单的总结
第五章 从美国国玺看美国立宪的战略目标
一、美国国玺寓意简释
二、“合众为一”
三、“千秋万代新秩序”
四、“神助吾业”
五、对美国立宪的国际战略的进一步探讨
第六章 美国立国之“自由”原则的政治哲学解析
一、美国的新“自由政制”
二、《独立宣言》中的“自治”原则
三、“人人生而平等”:“真理”抑或“半真理”?
四、“自由政制”的内在悖论
五、保守共和精神:反联邦党人的成就

章节摘录

美国立宪所确立的作为“新政治秩序”的共和政制,在一定程度上既是现代的,又是古典的。美国共和政制是现代的,因为美国政制的建构遵循了现代政治的基本逻辑,分享了现代政治的基本目标。以美国政制为代表的现代共和政制之所以有别于古典共和政制,是因为它建立在“自然权利论”而非“自然正当论” 的基础之上,以“个人权利”而非“共同善”为根本目标。当然,也可以说,它把“自然权利”视为“自然正当”,认为“个人权利”促生“共同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美国共和政制的思想基础是现代自由主义,而美国共和政制本身是以“人生而平等”——人人享有平等的天赋权利——为基础的自由民主政制。美国共和政制是古典的,因为美国政制的建构运用了古典政治的实践理性,显示了古典政治的立法智慧。以美国政制为代表的现代共和政制虽然是自由民主政制,但又不止于自由主义民主政制。现代共和主义以现代自由主义为基础,但其内涵比现代自由主义丰富多了;现代共和政制固然是自由民主政制,但其内涵也比自由民主政制丰富多了。美国政制不仅是民主政制,还是有限的民主政制,亦即对“民主”施加了一定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的民主政制。其目的主要就是为了防止民主的暴政与集体的专制,以保护个人的权利与自由,实现包括每个人、特别是少数个人在内的所有人的真正平等,而非仅仅局限于多数人的平等。为此,美国政制变直接民主制为间接民主制,以代议制这一崭新的现代发明为手段,由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代表人民进行统治。故而,它既是以“人民的同意”为基础的民主政制,但所实行的统治却又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民主“自治”,而是有限意义上的民主“自治”。因此,进而可以说,美国政制不仅是自由政制,还是有限的自由政制,亦即对“自由”施加了一定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的自由政制。当然,与其说是美国立法者对“自由”施加了限制,不如说“自由”本身在客观上就存有一定的限度。“自治”是“自由”的最集中体现,也是对“自由”的最高表达。但由于人与人的差异,特别是大多数人热衷于个人自由而非政治自由,热衷于个人利益而非公共利益,所以完全意义上的“自治”不可能真正实现。而完全意义上的“自由”,亦即完全出于个人意志、绝对不受外界限制的个人自由,所导致的结果肯定不是自治,而是其反面——混乱。由于政治自由、特别是“自治”只能在有限意义上实现,而个人自由、特别是无视一切权威的“自由”绝不能任其泛滥,所以“自由政制”不仅在理论上是有限的,在实践上也必须受到一定限制。对民主的限制,是为了自由,为了让人们平等地享有自由;对自由的限制,又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保障自由本身的安全,为了让人们长久地享有自由。正是为了让人们长享“自由之赐福”,美国政制还有进一步的突破。美国政制不仅超越了简单意义上的“民主政制”和“自由政制”,还超越了“共和政制”本身。或不如说,正是作为有限的自由民主政制,美国共和政制在本质上要求超越自我,把非共和政制的因素纳入共和政制的架构之内,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新共和政制。和现代政治扬“权利”、抑“权力”的基本旨趣一样,美国政制也保持了对政治权力的怀疑,并通过制度上的精妙设计来防范政治权力对个人权利的侵犯。其中最典型、最著名的就是以三权分立为基础的分权制衡机制。然而,美国立宪的初衷与直接目标,不是限制政府的权力,而是赋予政府以有效的权力。美国立法者看到,权力过于受限或者根本就无权的政府只能是无能政府,这样的政府若说以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为目标只能是空谈。面对内部和外部的深刻危机,它甚至连自身的安全都无以保证,更何谈保障人民的自由和权利?所以,美国立法者明确指出,一个优良的政府必然是一个有效的政府。它必须能够有效地管理自身所需管理的事务,特别在某些关键时刻,它必须能够有效地解决突发难题与内外困境,而就根本而言,它必须能够有效地保障国家与公民的安全,确保人民所享有的权利与自由的真正实现。美国立法者并不是要否定共和主义及其所追求的政治目标,而是认为仅仅有共和主义的热情是不够的。如果在政治生活中严格地遵循纯粹的共和主义理念行事,那么在各种不可预测的必然性因素面前,共和政制很容易就会陷于被破坏、被毁灭的命运。因此,共和政制要想维持自身的安全与持久,就不能无视那些必然性因素的影响,必须把能够有效应对那些必然性因素的手段与措施纳入制度设计之中。在美国共和政制具有非共和色彩的制度设计中,最主要的就是具有“民选君主制”意味的总统制。总统因应政治形势所具有的自由裁量权使其能够灵活而有效地应对紧迫情况下的一时之需,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越过宪法行事。不过,在一般情况下,总统必须严格按照制度的规定行使自己的权力,本色还是共和政制下的总统。甚至总统自身的超制度行为,也是出于制度自身的规定。为了确保共和政制的安全,为了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的实现,政府必须是一个掌握必要大权的有效政府。此外,政府还应该是一个能够恪尽职守的责任政府。这就要求政府的工作人员,亦即代表人民——名义上的统治者——行使政治权力的实际统治者,应该是拥有德性、才能与智慧的人。选举,其目的本身也就是在人民之中挑出较为优秀的人来。美国立法者一方面看到了人性中的恶,所以赞同权力需要受限制的看法,但是另一方面,美国立法者也没有忽略人性中的善,特别是少数有志于献身公共利益的卓越之士所显现的光辉,因此设计出更为通畅的制度渠道,为他们进入政府提供机会与便利。分权制衡机制一方面固然是为了让政府各部门互相牵制,以对政府权力起到防范与约束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是变相地鼓励政府各部门的竞争,使真正能够更好地行使权力、担起责任来的人脱颖而出。美国政制所立基的共和主义自由,不仅需要德性,并且它自身就是培养德性的土壤。总之,美国立法者在建构政制时保持着清明的政治理性,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智慧。他们虽然为美国政制选择了全然不同于古代政治的现代目标,但同时采用了更具包容性与灵活性的制度设计,力图创建一个真正能够有效地担负起政治责任、管理好政治事务、确保政治目标实现的全国性政府。在理论上,他们把“自治”奉为最高目标;但在实际上,他们明白“自治”所具有的限度。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人类社会是否真正能够通过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来简历一个良好的政府,还是他们永远注定要靠机遇和强力来决定他们的政治组织?任何制度之所以能够长期屹立不倒,并不是因为制度背后的权力有多大,而是因为制度背后的精神是深入人心的。没有制度精神的建构,制度形态的建构不论多么完美都是没有根基的。——林尚立


编辑推荐

《自由的开端:美国立宪的政治哲学》是对美国立宪的政治与哲学层面全面解读之作。人们不必以美国的政制为模板,但美国创造政制的经验和原则,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

名人推荐

人类社会是否真正能够通过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来简历一个良好的政府,还是他们永远注定要靠机遇和强力来决定他们的政治组织?任何制度之所以能够长期屹立不倒,并不是因为制度背后的权力有多大,而是因为制度背后的精神是深入人心的。没有制度精神的建构,制度形态的建构不论多么完美都是没有根基的。——林尚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自由的开端 PDF格式下载



自由的开端 美国立宪的政治哲学


国内美国研究的前沿。


适合喜欢思考的读者阅读


关于政治哲学的探讨。


复旦政治学博士论文,填补了国内空白


正好卓越搞活动买了。论述思想在政制建构中的作用,有见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