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人的行动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

2013-1  

出版社: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作者: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  

译者:

余晖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作为其思想集大成的晚年扛鼎之作的《人的行动》,米塞斯先是假定有一个“先验的”人类行动的“公理”,在这个公理基础上,他一步步地推导出了他眼中的人类社会经济运作的种种安排和运行原理,最后构建出了他的“人类行动学”的逻辑大厦。
人的行动学(Praxeology,或译人的行为学)是一种研究人类行动的学科。意指人对于环境及他人有所反应而表现出来的行为。这一词最先在1890年被A埃斯比纳斯(Alfred Espinas)提出,但真正为人所知的则是奥地利经济学派学者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稍后所提出的理论。
米塞斯试着探索经济学的根基。如同其他奥地利经济学派经济学家和古典经济学学者一样,米塞斯反对使用观察的方式研究人类行为。他认为人类的行为太过复杂,不可能将其以解构的方式进行研究,而且人类的害羞本性使得他们的行为总是无法被正确的观察。也因此,与自然科学不同的是,观察人的行动或者试图以历史资料解释人类的社会科学研究,都难以避免的会受到其他种种没有注意到的研究变因所影响。
在《人的行动》一书中,米塞斯主张自由市场机制不但可以完全取代任何政府计划的体制,更重要的,自由市场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根基。他将复杂的市场解释为无数的意识、有意识的行动、选择和个人偏好的结果。最终决定市场现象——供求、价格、生产方式,甚至盈亏的,是个人主观价值判断所反映出的个人选择。虽然政府可以设置价格,但最后还是个体自身,通过对于资金、产品和服务的选择和行动,真正决定了价格。因此,米塞斯不把经济学作为对于材料、服务和产品的研究,而是对于人的行动的研究。

作者简介

作者:(奥地利)路德维希•冯•米塞斯 译者:余晖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经济学家,奥地利经济学派第三代领军人物、代表人物,被誉为“奥地利学派的院长”,其理论影响了之后的诸多经济学家,如哈耶克、罗斯巴德等人。余晖,1963年出生于江西省铅山县。先后毕业于江西财经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院,曾任中共中央党校助教、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基金会项目官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并兼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及其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书籍目录

米塞斯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代序)杨春学 1为余晖译米塞斯所著《人的行动》一书所作的序言左大培 25上册第四版序言 1第三版序言 4绪论 31.经济学与人的行动学 32.人的行动学通论的认识论问题 63.经济理论与人的行动的实践 104.小结 13第一篇 人的行动第一章 行动人 171.有目的之行动与动物性反应 172.人的行动的先决条件 20论快乐 20论本能和冲动 223.作为一种极据的人的行动 244.理性与非理性;人的行动学研究的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 265.作为行动前提条件的因果关系 296.另一个我 31论本能的有用性 34绝对目的 36植物人 37第二章 人的行动科学的认识论问题 381.人的行动学与历史 382.人的行动学的形式和演绎特征 40所谓原始人逻辑的异质性 443.先验与实在 464.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原理 50我和我们 535.方法论的个体主义原则 546.人的行动的个性和变动性 557.历史的范围及其特殊方法 578.概念化与理解 61自然史和人类史 689.论观念的类型 6910.经济学的程序 7411.人的行动学概念的某些限制 79第三章 经济学与对理性的反叛 821.对理性的反叛 822.多元逻辑论的逻辑 853.多元逻辑论的人的行动学 874.种族多元逻辑论 955.多元逻辑论和理解 986.理性论辩 100第四章 行动范畴的初步分析 1031.目的与手段 1032.价值的等级 1063.需求的等级 1074.作为交换的行动 108第五章时间 1101.作为人的行动学因素的时间 1102.过去、现在和未来 1113.时间的经济化 1134.行动之间的时序关系 113第六章 不确定性 1171.不确定性与行动 1172.或然性(Probability)的意义 1183.类的或然率 1204.案由或然率 1225.案由或然率的量估 1266.打赌、赌博和竞技 1287.人的行动学的预测 130第七章 人间世界的行动 1321.边际效用法则 1322.报酬律 1413.作为一种手段的人类劳动 144直接满足性劳动和间接满足性劳动 150有创造力的天才 1524.生产 154第二篇 社会架构中的行动第八章 人类社会 1591.人类之合作 1592.对整体主义和形而上学之社会观的批判 161人的行动学与自由主义 169自由主义与宗教 1713.分工 1744.李嘉图的协作法则 175现时关于协作法则的一些谬见 1775.分工的效果 1806.社会中的个人 181神秘沟通的神话 1837.大社会 1858.侵略与破坏的本能 187对现代自然科学尤其是对达尔文主义的流行误解 191(1)人是不平等的 191(2)达尔文主义的社会含义 193(3)被称之为非自然之理知和理性行为 193第九章 观念的作用 1951.人的理性 1952.世界观和意识形态 196对一些谬见的反驳 2023.意识形态的权力 206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传统主义 2104.社会改良论与进步之理念 210第十章 社会里的交换 2131.自给交换与人际交换 2132.契约性约束和支配性约束 2143.计算的行动 218第三篇 经济计算第十一章 无需计算的评价 2231.手段的等级 2232.价值和价格原论中的直接交换虚构 224价值理论与社会主义 2283.经济计算的问题 2304.经济计算与市场 232第十二章 经济计算的范围 2351.货币记录的特征 2352.经济计算的局限 2373.价格的可变性 2404.稳定化 2425.稳定化理念的根源 247第十三章 作为一种行动工具的货币计算 2511.作为一种思想方法的货币计算 2512.经济计算与人的行动科学 253第四篇 市场社会的交换学或经济学第十四章 交换学的范围与方法 2571.交换学问题的界定 257对经济学的否定 2602.假构法 2613.纯粹市场经济 263利润的最大化 2654.自给自足的经济 2695.静止状态和稳态循环的经济 2706.静态经济 2767.交换功能的统合 277静态经济里的企业家功能 281第十五章 市场 2831.市场经济的特征 2832.资本品与资本 2853.资本主义 2904.消费者主权 296政治法则术语的比喻用法 2985.竞争 3006.自由 3057.财富与收入的不平等 3148.企业家的利润与亏损 3159.进步经济中企业家的利润和亏损 320对利润的道德谴责 325对消费不足怪论和购买力说的几点批评 32610.促进者、管理者、技术专家和官僚 32811.市场的选择过程 33512.个人与市场 33913.商业宣传 34314.“国民经济” 346第十六章 价格 3511.定价过程 3512.评价与估价 3553.高阶商品的价格 357生产要素定价的一种局限性 3624.成本核算 3635.逻辑的交换学和数学的交换学 3726.垄断价格 379垄断价格理论的数学处理 3987.商誉 3998.需求垄断 4039.垄断价格影响下的消费 40510.卖方的价格歧视 40811.买方的价格歧视 41112.价格的相互关联 41113.价格与收入 41314.价格与生产 41415.“非市场价格”的怪诞之处 415第十七章 间接交换 4181.交换媒介与货币 4182.对若干普遍谬误的考察 4193.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421卡尔•门格尔的货币起源论的认识论意义 4254.货币购买力的决定 4285.休谟和穆勒的问题与货币的驱动力 4366.现金引起的购买力变动和商品引起的购买力的变动 439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主义与通货紧缩主义 4427.货币的计算与购买力的变动 4438.对未来购买力变动的预期 4459.货币的特殊价值 44710.货币关系的意义 45011.货币替代品 45212.信用媒介发行量的限制 454有关自由银行制的讨论 46213.现金储存的规模和构成 46714.收支平衡 47015.地区间汇率 47216.利率与货币的关系 47717.次级交换媒介 48118.通货膨胀主义者的历史观 48519.金本位 490国际间货币合作 494下册第十八章 时间推移中的行动 4991.时间评价的观点 4992.作为行动之一个必要条件的时间偏好 503时间偏好理论的演进 5083.资本品 5104.生产期,等待期及准备期 513准备期延长到超过了行动人的生命期 518时间偏好理论的某些应用 5195.资本品的可变性 5226.“过去”对于行动的影响 5257.资本的积累、维护与消耗 5338.投资者的流动性 5369.货币与资本;储蓄与投资 539第十九章 利息 5431.利息现象 5432.原始利息 5453.利率的水平 5514.变动经济中的原始利息 5525.利息的计算 555第二十章 利息、信用扩张及商业周期 5571.问题所在 5572.市场毛利率中的企业家成分 5583.市场毛利率中的价格贴水成分 5604.借贷市场 5645.货币关系变动对于原始利息的影响 5676.受通货膨胀与信用扩张影响的市场毛利率 569所谓集权管理下没有萧条 5827.受通货紧缩与信用收缩之影响的市场毛利率 583信用扩张与单纯的通货膨胀的区别 5878.商业循环的货币或流通信用理论 5889.受商业循环影响的市场经济 592闲置的生产要素在市面繁荣期第一阶段所起的作用 595商业循环非货币化解释的谬误 598第二十一章 工作与工资 6051.内向性劳动和外向性劳动 6052.劳动的喜悦与乏味 6073.工资 6114.交换学意义上的失业 6165.毛工资率和净工资率 6196.工资与生活维持费 621工资率的历史解释与回溯定理的比较 6287.受劳动负效用影响的劳动供给 629关于“工业革命”一般解释的批评 6358.市场的兴衰对工资率的影响 6419.劳动市场 643牲畜和奴隶的劳动 645第二十二章 非人的原始生产要素 6531.关于地租理论的一般考察 6532.土地利用中的时间因素 6563.边际以下的土地 6584.提供免费功用的土地 6605.土地的价格 661土地的神话 662第二十三章 市场的基据 6651.理论和基据 6652.权力的作用 6673.战争与征服的历史作用 6694.作为某种基据的实在的人 6715.调整时期 6726.财产权的限度以及外部成本和外部经济问题 674知识创新的外部经济 680特权与准特权 682第二十四章 利益的和谐和冲突 6831.市场盈亏的最终根源 6832.生育节制 6863.“得到正确理解的”利益间的和谐 6914.私有财产 7005.我们这个时代的冲突 702第五篇 非市场的社会合作第二十五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假构 7091.社会主义理念的历史渊源 7092.社会主义的教条 7133.社会主义的人的行动学特征 716第二十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计算的不可能性 7181.问题所在 7182.这一问题以往认识的失误 7203.社会主义经济计算的近期建议 7224.试错 7245.准市场 7256.数理经济学的微分方程 730第六篇 受羁束的市场经济第二十七章 政府与市场 7371.第三种制度的构想 7372.政府干预 7383.政府功能的界限 7414.作为个人行动最终标准的正义 7445.自由放任的含义 7506.政府对消费的直接干预 752腐败 754第二十八章 通过征税的干预 7571.中立税 7572.全税化 7583.税收的财政目的和非财政目的 7604.税收干预的三种类型 761第二十九章 对生产的限制 7631.限制的性质 7632.限制的代价 7653.作为一种特权的限制 7684.作为一种经济体制的限制 775第三十章 对价格结构的干预 7781.政府与市场自治 7782.市场对政府干预的反应 782对古代文明衰落原因的考察 7863.最低工资率 788工联主义的交换学观点 796第三十一章 通货与信用的操纵 7991.政府与通货 7992.法币立法上的干预主义 8023.现代通货操纵法的演进 8044.通货贬值的目的 8075.信用扩张 812反循环政策之妄想 8166.外汇管制与双边贸易协定 819第三十二章 没收与再分配 8221.没收哲学 8222.土地改革 8233.没收式税收 824没收式的课税与风险承担 828第三十三章 工团主义与社团主义 8311.工团主义者的理念 8312.工团主义者的谬误 8333.某些时髦政策中的工团主义成分 8344.基尔特社会主义与社团主义 836第三十四章 战争经济学 8411.全面战争 8412.战争与市场经济 8453.战争与自给自足 8494.战争之无益 851第三十五章 福利原则与市场原则 8541.反对市场经济的理由 8542.贫困 8563.不平等 8614.不安定 8725.社会正义 874第三十六章 干预主义的危机 8761.干预主义的收成 8762.储备金的耗竭 8773.干预主义的末日 879第七篇 经济学的社会地位第三十七章 难以形容的经济学的特征 8851.经济学的独特性 8852.经济学与舆论 8863.自由主义前辈的幻想 887第三十八章 经济学在知识界的地位 8901.经济学的研究 8902.作为一门专业的经济学 8923.作为一门专业的预测 8944.经济学和大学 8955.普通教育与经济学 8996.经济学与公民 9017.经济学与自由 902第三十九章 经济学与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 9041.科学与人生 9042.经济学与价值判断 9063.经济的认知与人的行动 908索引 贝蒂纳•比恩•格里夫斯 910

章节摘录

绪论1.经济学与人的行动学经济学是最年轻的一门科学。在过去的200年里,从那些古希腊人熟悉的学科中,的确分离出许多新的科学。然而,这只不过是那些在复杂而古老的知识体系中,业已确定其地位的部分知识逐渐地独立出来。研究领域有了更精细地分化,而且运用了许多新的研究方法;同时,许多被忽视的学术领域得到发掘,人们开始从不同于其先驱者的角度来观察事物。虽然学科领域本身并没有扩展,但经济学却在人文科学中,开辟了一个此前无法企及和从未思索过的领域。它传达的知识,既不属于逻辑学、数学、心理学、物理学,也不属于生物学。人类历史进程趋向的终极目的,冥冥然似乎总有“上帝”或“自然”的努力存焉,而这正是自古以来多少哲人孜孜探索的。他们企图探索的是人类的命运和进化之法则。但即使那些其研究工作摆脱了神学倾向的思想家也无功而返。原因在于,他们沉溺于某种错误的方法而不能自拔。他们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或者把人类与民族、种族或教派这些组织性概念等同起来。为引导这些整体性的人类行为,他们十分武断地设定了某些必趋的目标。但是他们却无法圆满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是哪些因素迫使各种不同类型的行动着的个体,不得不为实现其所属整体的不可阻挠的进化目标而行动。他们曾求助于某些无望的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如神通过自身显灵,通过神启的先知或神化的领袖,作出超凡的干预;如预定某种和谐、注定某种命运,或去运作神秘而无稽的“世界灵魂”或“民族精神”等。在这一阵营里,其他一些哲人则宣称,在人的内心冲动中本存一种“自然之机括”,驱使其不知不觉然而准确地遵循“自然”指定的道路去行动。另外一些哲学家则实在得多。他们不费工夫去猜测自然或上帝的计划。他们从政治学的观点去看人类事务。他们痴迷于建立一些政治行为的规则,即似乎可资用政府和政治家所能掌握的技术。有些妄想狂,甚至拟就出野心勃勃的计划,企图对社会进行一番彻底的改革和重建。谦虚一点的,则满足于收集历史经验并将其系统化。但是所有这些人都完全相信,在社会事物发展过程中,并不存在人类心智推理中发现的,或在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中曾发现过的那些规律性的和不变的现象。他们不去寻找社会合作的规律,因为在他们看来,人能够按自己的意愿来组织社会。如果社会条件无法满足改革者的愿望,如果他们的乌托邦无法实现,乃归咎于人之道德的败坏。由此,社会问题被当做伦理问题来考虑了。在他们看来,为了建设理想的社会,需要的只是英明的君主与善良的百姓。有了正直的人,不愁实现不了理想国。但自从市场现象之间相互依赖的必然性被发现,上述见解即不攻自破。对此,人们也许会困惑,但他们必须面对一个崭新的社会观。他们依稀感觉到,在善恶、公道与不公道、正义与非正义之外,还有另一个角度可用来观察人的行动。在社会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总有个规律在起作用,人们如果想获得成功,就必须遵此规律来调整自身的行动。用一个检察官的态度去接近社会事实是无效的,因为他常常用十分武断的标准和主观的价值判断臧否人事。我们必须像物理学家研究自然规律那样去研究人的行动和社会合作的规律。人的行动与社会合作不再是那判定事物应该怎样的规范学科的对象,而成为一门研究既定关系之科学的对象——这是对知识或哲学乃至对社会行动将发生惊人影响的一场伟大革命。然而在百多年里,推理方法的这种剧变应产生的效果却大受限制,原因在于人们误以为这些方法只针对人类所有行动中的一小部分,即市场现象这一部分。古典经济学家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一个他们无法逾越的障碍,即显而易见的价值论矛盾。他们的价值论是有缺陷的,从而迫使他们将其科研活动局限于一个狭窄的范围。一直到19世纪晚期,政治经济学依然是有关人的“经济”方面的行动的科学,3也即有关财富与自利的理论。它研究的人的行动,只限于那些——被非常拙劣地描述的——为牟利动机激发的行为,而且它还声明,除此之外的其他的人的行动乃别的学科的研究对象。古典经济学家创立的这一思想的转变,是由现代主观主义经济学派来完成的,后者把市场价格理论转变为人的选择行为的通论。从古典价值论到主观价值论的过渡,远不止于递演出一个更完满的市场交易理论,长期以来,人们都没能认识到这一点。这一有关选择和偏好的一般理论,远远超越了坎特龙、休谟、亚当•斯密乃至约翰•穆勒这些经济学家的视界。它决非一种仅研究人类“经济方面”的努力和追求经济物品(commodities),以及人类如何改善其物质福利的理论。它是有关人的各方面行动的科学。选择,决定着人类所有的决策。在选择的时候,人们不仅仅在各种物质产品和服务之间,而是在所有人类价值之间进行取舍。所有的目的与手段,无论是现实的还是理想的,崇高的或低下的,光荣的或卑鄙的,皆构成供人取舍的序列,人们择其一而舍其余。人们之所趋或所避,无一遗漏地在此排列之中,这个排列,也即独一无二的等级偏好表。现代价值理论,扩展了科学的视界,也扩大了经济研究的领域。从古典学派的政治经济学里,人的行动学通论脱胎而出,这就是“人的行动学”(Praxeology)。经济的或交换(Catallactic)的问题都被纳入一门更为一般的科学,再也不会脱离这一有机关系。经济问题本身的处理,决不能避免始于选择行动,经济学由此转变为一门更普遍的科学,即人的行动学的一个部分,虽然其迄今为止依然乃其最精致的一个部分。2.人的行动学通论的认识论问题4在这门新的科学里,每一件事似乎都存在问题。它是传统知识体系中的一位“异乡客”;在它前面,人们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将它分类并置于合适的地位。但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把经济学纳入知识总类中,并不需要对总的体系作重新安排或扩充。他们自信现有的分科体系是完全的。如果经济学不适于身置其中,责任在于经济学家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妥。对有关经济学本质、范围和逻辑特征的辩论最糟糕的误解,就是把这种辩论视为迂腐教授故弄玄虚的诡辩而不予理睬。例如,有一种普遍的误解:尽管学究们就什么是最完美的程序法浪费了不少口舌,而经济学本身却不关心这些无益的争辩,只照着它自己的路径发展。其实,奥地利经济学家与自诩为霍亨索伦皇室之知识卫队的普鲁士历史派之间的方法论之争,以及克拉克学派与美国制度主义之间的争论,其重要性远超过所谓“何种程序最有效果”的问题。这里真正的问题乃人的行动科学的认识论基础及其逻辑合理性。从一种对人的行动学思想完全陌生的认识论体系,或从一种只把(在逻辑学和数学以外)经验性自然科学和历史作为科学的逻辑出发,不少著作者都极力否定经济学理论的价值与有用性。历史主义意在用经济史取代经济学理论,实证主义则推荐用吸收了牛顿数学的逻辑结构和模型的虚构性社会科学来代替经济学理论。这两派都一致竭力否认经济思想的一切成就。在所有这些攻击面前,经济学家是不可能保持沉默的。对经济学全盘否定的这种激进主义,很快就被一种更为综合的虚无主义淘汰。自远古以来,人们在思考、说话、行动的时候,都把人类心智的逻辑结构之一致性和不变性作为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所有科学的探究活动都以此假定为基础。然而,在讨论经济学之认识论特征的时候,有的作家竟然破天荒地将这一命题也给否定掉了。马克思主义断言,一个人的思想是由5他所处的阶级地位决定的。每一社会阶层都有其自身的思维逻辑。思想的结果,除了思想者自私的阶级利益的某种“意识形态伪装”外,别无他物。“知识社会学”的任务之一,就是揭开哲学和科学理论的假面具,暴露出他们“意识形态”的空虚。经济学乃“资产阶级”的把戏,而经济学家只不过是资本的“献媚者”。只有在无阶级的社会主义理想国度里,真理才能取代“意识形态的”谎言。这种多元逻辑论后来还以其他多种方式表述过。历史主义断言,人的思想和行动的逻辑结构会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变化。种族多元逻辑主义则认为每一个种族都有其自身的知行逻辑。最后,还有一种非理性主义,主张理性本身不适于解释那些决定人的行为的非理性力量。上述诸种学说已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围。他们不仅怀疑经济学和人的行动学,而且还怀疑所有其他的人类知识甚至人类一般推理。它们对待数学和物理学的态度与对待经济学的态度一样,因此,反驳它们的任务似乎不能仅落在任何单独的知识部门的肩上,而应是认识论和哲学的责任。这样,经济学家就有了明显的理由继续安静地研究,而不再受认识论问题,以及多元逻辑论和非理性主义之反调的烦扰。物理学家,如果有人将他的理论诬蔑为资产阶级的、西方的或犹太的,他都不会介意。经济学家也应如此,对诬蔑和诋毁不屑一顾。他似乎应该记住斯宾诺莎的一句格言:“的确,正如光明为它自己及黑暗下界说一样,真理也为它自己及谬误下界说。”然而,经济学面临的情形,毕竟与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不完全一样。多元逻辑论和非理性主义真正攻击的是人的行动学和经济学。虽然它们的表述方式具有一般性,似乎涉及所有的知识部门,但其实只有人的行动学才是它们真正的攻击目标。他们说,如果相信科学研究能够为所有的时代、种族、社会阶层获取一致有效的成果,那么这是一个妄想;他们还乐于把某些物理学和生物学理论诬蔑为资产阶级的或西方的。但是,如果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需要运用这些被玷污的学说,他们就忘记了他们的指责。苏联的生产技术,毫不迟疑地采用了“资产阶级”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一切成果,这等于承认这些学科对所有阶级都有效。同时,纳粹党工程师和6物理学家并不藐视来自“劣等”种族或国家的理论、发现和发明,而是恬不知耻地去利用它们。所有种族、国家、宗教、语言集团和各阶级之成员的行为,都明白无误地证明,他们对多元逻辑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信奉程度,并不高于他们对逻辑学、数学和自然科学的信任。回到人的行动学和经济学来看,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多元逻辑主义、非理性主义和历史主义发展的主要动机,在于提供一个理由,以便在决定经济政策时可以漠视经济学学说。但社会主义者、种族主义者、国家主义者以及国家社会主义者,虽然竭尽其能,也无法驳倒经济学家的理论,从而证明他们自己“高超”学说的正确性。恰好是这种失败感,激怒了他们去否定作为人类日常生活和科研活动之推理基础的逻辑学和认识论原理。因此,只以政治动机的影响为由对这些反对论简单处理,是不能容忍的。没有一个科学家有权力事先假定,他的理论招致的非难,仅因批评者受到感性和政党偏见的影响而缺乏根据。他必须回应针对他的每一个非难,而不管其潜在的动机或背景。同样不可容忍的是,在这样一个耳熟能详的见解面前保持缄默:“经济学的一些公理,只有在某些实际生活中永远不曾实现的假设条件下才有效,所以,就对实际情况的掌握来看,它们是无用的。”奇怪的是,有些经济学派似乎承认这种观点,却仍然心平气和地画曲线,列方程式。他们并不关心他们的推理是否有意义,以及他们的理论与现实世界和实际活动有什么关联等问题。当然,这是一种不足取的态度。每一项科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是要把它的种种陈述得以成立的一切条件和假定,都进行详尽的描述和定义。把物理学作为经济研究的一种模型和范式,那是错误的。那些沉溺于此种谬误的人至少应该明白一件事情:没有一个物理学家会相信,对物理学的某些公理依据的条件和假设的阐明,是物理学研究范围以外的事。经济学必须回答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它的陈述与实际的人的行动之间存在何种关系,而对后者的了解正是经济学研究的目标。所以,彻底批判下列主张的7重任就落在了经济学的身上:“经济学的诸多学理,只在短命而已逝去的西方文明之自由时期的资本主义体制下才有效。”为了阐明人类行为的若干问题而驳斥反对经济理论有用性的各种观点,只能靠经济学本身,而非其他学科。经济思想体系的构建,应该足以抵御来自非理性主义、历史主义、泛物理主义(panphysicalism)、行为主义以及各色多元逻辑主义的任何攻击。面对那些每日翻新的,把经济学贬为荒唐和无用的各种论调,经济学家却故意回避,这是无法宽宥的事情。然而,在传统的框架里,再也不足以解决某些经济问题了。我们有必要在人的行动通论即人的行动学的坚实基础上建立交换学理论。这个过程不仅能保护经济学免于各色荒谬的批评,而且有助于澄清许多至今尚未足够了解并圆满解决的问题,尤其是经济计算这一基本问题。

后记

译后记应某大出版社一位编辑朋友善约,我从1998年开始,花了四年时间翻译奥地利经济学派大师米塞斯的这本巨著《人的行动》(Human action),又花了两年时间重校,出版合同也签了,但一直没有面市,引发诸多朋友关心,如《南方周末》读书版编辑刘小磊先生甚至还寄来台湾夏道平先生的新译版,备我进一步校对用。直到我在2011年3月初被朋友告知,这家出版社不拟出版此译时,我才不无悲哀的发现,13年已经过去!让我欣喜的是,当我把此事告知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北京世纪文景公司的姚映然女士时,她很快答复愿意提供此书的出版机会,并于2011年5月即签订了出版合同。这是一家我很喜欢的出版集团,我此前已经在这里出版了四本著作(第一本译著《管制与市场》出版于1999年),可惜14年前与其还没有结下善缘,否则也不会如此无奈的“好事多磨”吧?一本用心血翻译的心爱著作姗姗来迟,不能不说是件遗憾的事。但当我忆及作者米塞斯先生二战期间去国离乡寄人篱下之际,却终成此煌煌巨著时,当我发现我的祖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仍在摸索一条立基于民主宪政的自由市场经济的道路时,我却不无欣慰地发现,这本诞生于62年前的著作依然如灿烂辉煌的航灯,屹立于中国“历史三峡”(唐德刚先生语)的出口。尤其在“权贵资本”(吴敬琏先生语)有可能断送30年改革开放已取得之成绩的时候,这本书将同时警醒那些贪婪跋扈之徒和那些寄希望于计划经济复归的愚昧者。一本流芳千古的好书,不在乎沉默十几年,何况国内前两年已有本书的新译出版,同一作者的其他书籍也陆续在大陆面世。我非常荣幸地邀请到我的两位尊敬的朋友,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著名经济思想史学家、经济学家杨春学和左大培教授为本译做序。他们严谨、脱俗而高效的风格令我感动。在他们的序中,对这本书的历史背景、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都有十分详细而精到的介绍和剖析。他们告诉我们,本书不但是作者本人的学术总结,也是新奥地利学派自由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甚至还是所谓新自由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基础。读者诸君不妨先拜读一下这两篇非常重要的学术文献。作为译者,在此我想对与本书书名《人的行动:关于经济学的论文》有关的两个重要词汇的译法及其含义作些补充:其一为“人的行动学”(Praxeology)。此词虽由埃斯比纳斯(Espinas)在1890年首次使用,但其真正为人所知则归功于本书作者及其在本书中所提出的有关“人的行动学”的完整理论。本书作者认为,(单个的,而非集体的)“人”的行动及其动机太过复杂,既无法以自然科学的实验方式,也无法以历史资料的分析来进行研究,因而只能被视为一种先验的存在。他同时认为有行动能力的人,必然具备一般动物所不具有的逻辑推理能力,这些能力使其能够判断导致他不适的原因,并将这些原因进行排序,然后以自身能够付出的成本(或能够采用的工具)将其逐项排除。这也是本译尊重作者本意,把“human action”译为“人的行动”而非“人类行动”或“人的行为”、“人类行为”(“行动”首先是一种个人的理性的行为,这里排除了类似动物的条件反射性行为)的原因。基于此,针对“社会主义”立基其上的“集体主义”、“全体主义”,作者强调说:“人的行动学研究的是每一‘个’人的行动。只有在其更深入的研究过程中,才能获得有关人类合作的知识,而社会行动才被视为更普遍的人的行动范畴之一特例来对待。”“方法论的个人主义,远离所谓集体主义之纷争,却把对整体之形成、消解、变迁及运作的描述和分析,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也只有选择个人主义的方法,才能完满解决这一问题。”其二为“交换学”(Catallactics)。此词或曰“交换的科学”,乃由怀特利(Whately)在其《政治经济学导论》(伦敦,1831)首用。但本词得以流行也归功于本书作者。虽然“交换学”研究的对象(如价格形成)与经济学、市场学的基本一致,但本书作者为了使后者成为人的行动学这个较广泛的学科的一部分,才采用了这个有所区别的词。实际上大量的人的行动都发生于人与人之间的贸易或交换关系中,一个人将他视为较不重要的东西与另一个人交换他视为较重要的东西,反之亦然。因此人的行动学把对于此领域的研究称为交换经济学或交换学,也易于被经济学界所接受。另外需要读者注意的是,作者在书中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有多处激烈的批评,但那都针对的是当时欧洲和苏联的各种社会主义和纳粹法西斯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实践。尤其在“二战”期间,这些“主义”之间的“肉搏”的确给全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作者作为坚定的个人主义者和自由至上主义者,对此作言辞过激的批评不难理解。不过对60多年后的中国读者而言,对这些“主义”的理解,在中年以上的读者与改革开放后出生的青年读者之间已经大异其趣。尤其在电子网络信息时代,社会各界联系社会主义国家的转型实践,对各种意识形态、各种主义的讨论和争论更已是家常便饭。我相信本书读者的判断力不会为书中的这些批评所迷乱,当然也不会完全同意作者所持的所有观点。因此,本译最大限度的保留了作者的这些讨论和批评,以保持这本名著的原貌和对作者的尊重。我还是应该感谢前面提到的那位朋友,是他使我和米塞斯先生和这本书结下了善缘,而且我相信他为本译的编辑和出版作出了最大的努力;我要感谢慷慨赐序的杨春学、左大培先生(据朋友说,当时还是大培先生向他推荐我作为译者的);我还要感谢世纪文景的姚映然女士和编辑袁晓琳女士,是她们热情和细致的工作使本译得到了新生。此外,我还要把我的谢意送给当时在《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工作的王京燕女士,在十年前个人电脑还不普及的情况下,是她很辛苦地将我的手写稿录为电子版。当然,我更要衷心感谢翘首期盼本译的广大新老朋友,是他们的共同守候,才有本译的出版。


编辑推荐

《世纪人文•世纪文库•人的行动:关于经济学的论文(套装上下册)》为奥地利学派领军人物、自由市场最坚定的捍卫者米塞斯晚年集大成之作。探究自由市场理论的人性基础,彻底打破强制干预,引导市场经济改革走出结构性困境。

名人推荐

《人的行动》是文明人必读的经济学《圣经》。——罗斯巴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人的行动 PDF格式下载



爱不释手,又买了一本。奥地利经济学,揭示市场人性,刻画潮起潮落,洞见经济节奏。很不错的译本,虽然比不上夏道平的译本。上次广东经济出版社的译本南辕北辙移花接木牵强附会无中生有,可谓暴殄天物。相比一般学科著述,奥地利经济学著作的翻译困难重重,译者个中艰辛,只有同道知道。近五年大陆翻译出版了本学科主要著述,甚为欣喜。


内容自然是无可挑剔,称之为"一件伟大的艺术品"毫不过分.书的质量也不错,印刷和封面都很好,可以作为收藏,而且是新版本的书,值得收藏.因为原书语言本来就很晦涩,翻译过来有些句子并不是很好理解,但是和原书很符合,觉得不是很对的地方可以看原书,你会发现如果你来翻译,也不会比这个翻译好.总来说毫无瑕疵.


听说这个译本不错,正在读。


好书,从人的本质探究人的经济活动


米塞斯就不用多说了,这个版本是目前为止我看到最好的。奥地利学派是有着哲学传统的经济学派,所以书的内容哲学味道过浓,语言有点艰涩,都是难免的。


内容很好,很不错!推荐


还没看,不过书的品相很好,豆瓣的评价也很高。


翻译质量很好,纸张装订很好。


读罢全书,本人觉得“某大出版社”决定不出版该译本是完全正确的,因为该译本不仅多有生造、滥用词语等现象,而且是文中“。”满眼乱窜,实在让人头大。撇开译者的学术水平不说,这至少反映了译者不够严谨的学术态度。一句话:又一本名著被糟蹋了!


极好的书,极差的译者。


帮别人买的,内容不知道但书的质量可以


一本好书 如饮醇酒 爱不释手!奥地利学派的经济理论是最接近现实的吧!


还行,因为涉及哲学语言,行文有些涩,但静心下来都能理解,觉得翻译的还行。。


先去看了豆瓣的评分才选择的这个版本,不错,正在读


书很满意!关键服务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