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从停战到和平?

董宝训,张立华 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8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

董宝训,张立华  

页数:

264  

字数:

300000  

内容概要

出版本书是为了纪念朝鲜停战协定签订50周年。 半个世纪后的今天,美国总统小布什把朝鲜称为“无赖”国家之一。伊拉克战争结束后,朝鲜声称拥有核能力,朝鲜半岛和东北亚的局势骤然升温,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半岛局势是战是和,何去何从,将考验有关各方的大智慧! 朝鲜问题由来已久,从半个世纪前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之日起,和平一直没有真正到来。50年来,朝鲜半岛一直处在停战状态,这也正是半岛势的脆弱所在。朝鲜半岛能否实现永久和平,不能回避尚未尘封的停战协定签订后50年的历史。 本书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详尽地展现了错综复杂的朝鲜问题的由来和演变,生动地再现了朝鲜半岛南北对峙的局面,以及周边国家和世界大国对地缘政治利益的关注及角逐。书中既有生动具体的背景介绍,又有深刻独到的评述与反思;有民族分裂造成的灾难,也有为争取和平统一各方所做的努力;有核危机带来的潜在威胁,也有以谈促和所带来的希冀。 本书通过翔实的史料和理性思考,清晰地反映了关于朝鲜半岛历史和现状的来龙去脉,为关心朝鲜问题的读者提供了一本有有价值的读物。

书籍目录

引言第1章 分裂与分治 一 国际社会对战后朝鲜地位的政治安排 二 三八线的划定 三 从战时盟国到冷战对手 四 美苏各怀心思 五 南北分治局面形成第2章 兵戎相见 一 战争责任之争 二 最初的态势 三 美国的军事卷入 四 苏联态度的变化 五 仁川登陆 六 以“稳定和复兴”为旗号 七、中南海的艰难抉择 八、力挽危局第3章 停战谈判 一、“感恩节神话”的破灭 二、原子讹诈 三、“总进攻”变化总退却 四 、“政治解诀” 五、联大1771号决议 六、麦克阿瑟毛官 七、泥潭拔足 八、谈判桌上的较量 九、边谈边打 十、签字板门店第4章 艰难的和解 一、维护停战协定的斗争 二、《美韩共同防御条约》 三、无果而终的日内瓦会议 四、南北对话 五、金大中的“阳光政策”第5章 朝鲜“核危机” 一、核查内波 二、《美朝核框架协议》 三、小布什调整对朝政策 四、打“核牌”平壤以硬碰硬 五、化解朝核危机的国际努力结语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书摘 三、美国的军事卷入 1950年6月24日,华盛顿时间晚9时04分)朝鲜时间25日上午10时04分),美联社总社收到驻南朝鲜记者第一份报道朝鲜战争的急电,称北朝鲜军发动“进攻”,“已在瓮津半岛渗入3至4公里”,“开城已告失守”。美联社电询国务院,值班官立即报告了正在哥伦比亚特区赴宴的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腊斯克。腊斯克匆匆退席,赶回国务院查核。 其时国务院刚收到驻南朝鲜大穆乔在朝鲜时间6月25日上午10时(华盛顿时间6月24日晚上9时26分收到)发来的正式报告,称“据南朝鲜军队报告(此项报告已部分地为朝鲜军事顾问团战地顾问的报告所证实),北朝鲜部队今天凌晨向大韩民国领域的好几个据点进犯”,并说,“从进攻的性质和发动的方式来看,似已构成一次对大韩民国的全面进攻”。 华盛顿时间6月24日晚上10点半,国务院灯火通明,腊斯克和刚得知消息的陆军部长佩斯两人正紧急商讨对策。一小时内,副国务卿帮办马修斯、负责联合国事务助理国务卿希克森、无任所大使杰塞普、西欧事务处处长艾基利斯、负责联合国政治与安全事务处副处长温豪斯和远东事务处官员培根纷纷前来。腊斯克和希克森向正在马里兰州家乡度假的艾奇逊通话报告,建议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召开紧急会议的要求。艾奇逊表示同意,并于当晚11时20分将穆乔的电报和召开安理会的建议报告了正在密苏里州独立城老家度周末的杜鲁门。 11时30分,即美国政府获悉战争打响后两个半小时不到,希克森直接挂话通知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声称南朝鲜遭到所谓北方侵略,美国要求召开安理会紧急会议。赖伊惟命是从,确定紧急会议在次日下午2时举行。两人商定,美国政府的书面请求可稍后送联合国秘书处。希克森放下电话,马上指示温豪斯和培根起草三份文件:(一)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关于召开安理会紧急会议的正式请求;(二)美国驻联合国代理常任代表格罗斯向安理会提出要求通过的决议草案;(三)格罗斯的发言稿。 与此同时,五角大楼也在挑灯夜战。佩斯在国务院开完会后,赶回国防部挂电话给刚从麦克阿瑟总部回来的国防部长约翰逊,向他作了报告。约翰逊要佩斯坐镇五角大楼,赶制行动方案。 子夜过后,国防部大小官员纷纷奉命前来。许多办公室墙上挂满了朝鲜军用地图,参谋人员忙着在图上划红线,插标志,空军部长芬勒特独个儿深锁在办公室作南北朝鲜和美国空中力量对比的紧急研究。 2时过后,国务院转来穆乔的急电,请求运10天的军火装备去朝鲜。佩斯和陆军参谋长柯林斯又赶赴国务院,出席院、部紧急联席会议。会上决定命令太平洋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火速从日本空运军火装备。 华盛顿时间6月25日上午,平时衣冠楚楚的艾奇逊连上装也顾不得穿上就驱车从马里兰州匆匆赶回华盛顿。同日下午,杜鲁门从密苏里乘坐“独立号”专机飞返白宫。在座机上,他急忙通知艾奇逊等高级军政官员当晚紧急聚会。 晚上7时45分,杜鲁门在布莱尔大厦召开会议,讨论朝鲜问题。出席会议的有国务卿艾奇逊、副国务卿韦布、国防部长约翰逊、腊斯克、希克森、杰塞普、三军部长、三军参谋长和布雷德利等13人。 国防部长约翰逊第一个发言,他不谈朝鲜战局,却坚持把台湾和朝鲜问题联系在一起,大谈台湾的重要战略地位,并要布雷德利即席宣读刚从东京带回的麦克阿瑟的“保台意见书”。此前,5月29日和6月14日,麦克阿瑟曾先后向参谋长联席会议和陆军部递交“保台意见书”,首次提出台湾在战时将是“不沉的航空母舰”这一说法。 麦克阿瑟说他本人从1948年秋以来,“就关注着福摩萨未来的地位,深信如果听凭福摩萨为敌视美国的力量所统治,美国的战略利益将受到严重破坏”。目前,美国远东司令部和美国西部战略边界是沿着阿留申群岛经菲律宾向南伸展,台湾的战略地位于这条防务线极为重要。他说,台湾“这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可以容纳10到20个飞行大队,包括喷气战斗和B—52型轰炸机等不同类型的机群”。如台湾为共产党控制,等于使敌人获得一个“舰队”,等于增添10到20艘航空母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虽同意把台湾归还中国,“但目前的政治局面在当时是不存在的”。因此,“毫无疑问,福摩萨最终命运如何大部分取决于美国。除非取消美国在远东的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战略利益,总有一天要划出一条不准共产主义扩张过来的防线,而这个日子显然不久即将到来”。最后,麦克阿瑟摆出一副“远东太上皇”的架势说:“我强烈认为,应授权本远东总司令立即就防止共产主义力量统治福摩萨而在军事、经济和政治上所必需的措施进行调查,这些调查的结果应视为美国对福摩萨国策的基础。” 紧接着艾奇逊报告了最近的事态发展情况。会前,国务院情报司提出了关于朝鲜问题的分析报告,估计北朝鲜将在7天内攻下汉城,并在72小时后,向南朝鲜提出“和平解决建议”,这等于要李承晚投降。美若不出面,南朝鲜将崩溃。 七、中南海的艰难抉择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就密切注视着朝鲜事态的发展。杜鲁门宣布军事干预朝鲜内政和霸占台湾后,中国政府立即作出了强烈的反应。 6月28日,毛泽东主席发表讲话,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国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同一天,周恩来以外交部长的名义发表声明,严正指出:“杜鲁门二十七日的声明和美国海军的行动乃是对于中国领土的武装侵略,对于联合国宪章的彻底破坏。”“不管美国帝国主义者采取任何阻挠行动,台湾属于中国的事实永远不能改变。” 朝鲜战争对中国的一个最直接影响是美国以此为借口占领台湾,使中国的国家统一问题复杂化。6月30日,周恩来向肖劲光转达了中央关于朝鲜战争对解放台湾的影响时说:“形势变化给我们打台湾增添了麻烦,因为有美国在台湾挡着。……陆军继续复员,加强海军、空军建设,打台湾的时间往后推延。”8月11日,中央军委明确表示将解放台湾的战役推迟到1951年以后。⑩进攻台湾的准备工作逐渐停顿下来,以至最终不得不在事实上放弃这一作战计划。 四、“政治解决” 麦克阿瑟11月6在东京发布公告,要挟联合国把战火烧到中国东北,引起英国、加拿大的忧虑和不满。英国外交大臣贝文会见美国大使道格拉斯,指出朝鲜事态的发展很可能影响欧洲的防务计划。 11月6日,即麦克阿瑟发布要挟性公报的当天,加拿大驻美大使会见腊斯克,当面责问麦克阿瑟用公报形式谴责中国干预,越出了军事司令官的职权范围。腊斯克被问得无话可说,承认不用公报这种方式可能更好,接着安抚说,这事总要和大家商量,首先要和英国商量。 加拿大大使随即提出一份决议草案,要求所谓“撤走”外来军队但不点中国名。腊斯克不满,说这不符合美国舆论要求。加拿大大使回敬道,这符合联合国舆论。 面对来自盟国内部的压力,加上朝鲜局势的复杂化,华盛顿方面开始怀疑麦克阿瑟在威克岛会谈时对中国估计的可靠性。艾奇逊尤其觉得这位远东司令长官不仅刚愎自用,而且有把美国在尚未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拖人更深的泥潭中去的危险。因此,美国政府不得不对朝鲜战争可能引起的各种变化进行全面考虑。 国务院内部两位“中国通”——当时任政策设计委员会委员的约翰·戴维斯和中国事务科科长埃德蒙,柯乐布建议应从世界大局出发,用“政治解决”办法来处理中国志愿军入朝后所引起的局势。 11月7日,戴维斯在一份备忘录里写道,苏联首先注意的仍然是西欧和美国,如能将美、英、法拖在亚洲而又不直接与苏联对抗,这最符合苏联的战略意图。他说斯大林在1936年鼓励国共联合抗日,现在又要中朝联合抗美,但朝鲜不是西藏、台湾,甚至也不像印度支那。北朝鲜从1945年以来就是苏联的“势力范围”,要中国完全听从苏联战略安排,并非易事。 然而,戴维斯分析道,中国在国际事务上是“抱有偏见”的“新手”,而克里姆林宫则是“不容易发火”的“行家”。苏联除了给一些物质上的支援外,很可能主动取消它在中国东北的一部分特权,解决所谓“中国特殊论”的想法,“使中共不致效法铁托”。戴维斯的结论是,美国有两个前途:一是“朝鲜冲突局部化”,找到一条双方都能接受的途径;二是打第三次大战。美国政府应力争第一个前途,做好准备对付第二个可能性。 为此,他建议:(一)美军(包括海空军在内)不应越过朝鲜边境;(二)设法和中国接触;(三)大量扩充南朝鲜军队来“抵抗中国军队”;(四)在联合国中要尽可能争取盟友,不要搞成“孤家寡人”,“光荣孤立”。 柯乐布同日递呈的“关于对付中国干预的战略”备忘录则建议和中国谈判“进入联合国问题”,说此题一开,中美之间有可能实现“政治缓和”。军事上,他反对轰炸中国东北及放蒋出笼,主张既不大打也不撤走,暂时维持目前规模。 华盛顿感到,造成美国目前被动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对中国情报收集的不准确和对情报分析的错误。因此,艾奇逊指示美国各部的情报机关由中央情报局统一协调,集中力量研究“中共干预朝战的意图”,送国家安全委员会决策时参考。马歇尔也要军方写出类似的调研报告。 11月日,中央情报局提出了“国家情报预测——对中共干预北朝鲜的程度和目的以及中共的能力和意图的估计”报告。 报告估计,截至11月6日,中国在朝作战的部队仍然不过3到4万人,朝中兵力合计约7.5万人到8.5万人左右,其中与美军作战的为5.2万人。交火地区在朝中边境线以南大约30到100英里之间。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引言朝鲜有一句古代谚语:“鲸鱼打架,殃及小虾。”朝鲜人把自己的国家比喻成“鲸鱼群中的一只虾米”,既是民族心态的一种流露,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几个世纪以来朝鲜的历史和现状。据说在17世纪的一个短暂时期,半岛相对平静,一位朝鲜国王甚至禁止开采黄金和白银,以期减少外族对这个半岛的兴趣。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这个半岛国家长期处于强邻相逼状态下的被动与无奈。一位美国学者因此把朝鲜半岛比喻为“东亚的巴勒斯坦”。 朝鲜半岛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北部,东濒日本海,西邻黄海,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北枕鸭绿江、图们江与中国相邻,东北角夹图们江和俄罗斯相接。半岛呈多山地形,北高南低,地势起伏不平,峰岚叠嶂,河川纵横。总面积约22万多平方公里,南北直线距离840公里,东西直线距离最宽处360公里,最窄处只有170公里。朝鲜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单一民族国家。公元7世纪,半岛东南部强国新罗统一朝鲜,10世纪建立高丽王朝,14世纪末为李氏王朝取代,改称朝鲜。然而这个寓意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在政治学意义上却并不总是阳光普照,温暖宜人。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地位十分特殊。近代以来与它相邻的国家中国、俄罗斯、日本都是世界大国。中、俄、日三国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在这一地区的争夺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日本来说,朝鲜半岛成为它征服亚洲大陆的理想跳板,因而势在必争;对于中国来说,保持对朝鲜的积极影响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尤其是东北地区的安全至关重要;对于俄国来说,控制朝鲜不仅是维护其远东领土安全的需要,而且可以借以控制朝鲜海峡,保持俄国海军的南下通道。并且无论是中国还是俄国控制朝鲜半岛都将意味着对日本本土构成潜在的直接的威胁,自然,这样的局面也是日本所要极力避免的。因此,近代以来这一地区的政治局势在很大程度上受中、日、俄三大国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成为大国利益冲突与争夺的角逐场。 中国与朝鲜山水相连,唇齿相依。这一地理位置决定了朝鲜半岛同中国的关系十分密切。自古以来,两国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密切的交往与联系。古代中国封建王朝统治者曾经征服过朝鲜半岛,中国封建王朝人侵与朝鲜半岛国家反人侵的事件时有发生。朝鲜半岛国家在历史上很长时间里时断时续地作为“藩属国”向中国封建王朝统治者称臣纳贡,而中国与朝鲜半岛国家的民间贸易、人员往来、文化交流也是源远流长,一直持续不断。19世纪末,日本入侵朝鲜,中国曾出兵援助朝鲜李朝抵御日本的侵略,旨在帮助友好邻邦和捍卫中国国土的安全。 俄国本是欧洲国家,同中国及朝鲜都不接壤。从17世纪开始,沙皇俄国对中国领土进行人侵。1858年和1860年沙俄迫使中国清政府先后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割占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大约100万平方公里土地。因而形成俄国同朝鲜接壤的局面,朝鲜半岛从此开始面临沙俄的威胁。但是总的来讲,在1876年以前,朝鲜半岛国家基本上只限于同中国发展对外关系,中、日、俄三国在朝鲜半岛的斗争尚未形成。 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迅速走上富国强兵和对外扩张道路,其邻近的中国与朝鲜半岛首当其冲。1876年,日本通过使用武力,迫使朝鲜与之签署《江华条约》(即《韩日修好条约》),攫取了在朝鲜自由经商、兴办实业和治外法权等侵略特权。从此,在朝鲜问题上,中国清政府与日本当局的矛盾也愈演愈烈。当时,中国国力日衰,任凭列强宰割,这就注定了清政府在同日本的较量中处于弱势,它不仅无力保护邻国朝鲜,而且也抵御不了日本对自己的人侵。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日军打败清军。此后,清政府完全退出朝鲜半岛的力量角逐,于是日本在当地的影响日益增加。但是大国在朝鲜半岛上的争斗并没有因此而结束。很快日本与沙皇俄国又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展开激烈斗争,最终导致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的爆发。日本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并且在美国的调停之下,与俄国在1905年签署了《日本与俄国和平条约》(又称《朴茨茅斯和约》),为独吞朝鲜半岛奠定了基础。该条约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拥有最高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利益,并保证不干涉日本在朝鲜可能采取的指导、保护和管制措施。1905年11月17日,日本强迫朝鲜李朝政府签订《韩日协商条约》,在朝鲜设置“统监府”,把朝鲜变成它的“保护国”。1910年8月22日,日本驻朝鲜“统监”寺内正毅勾结当时担任李朝政府总理大臣的李完用,迫使朝鲜政府同它签订《韩日合并条约》,朝鲜全部并人日本,其一切主权权利永久地割让给了日本。从此,朝鲜半岛成为日本天皇的领土,其最高行政长官是天皇任命的总督,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又成为影响朝鲜半岛地区局势发展的一个重要国家。这样,朝鲜半岛又成为美、俄、中、日四大国利益的交汇处,并最终成为美苏冷战最直接的受害地区。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从停战到和平?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