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选评

曹志平 等主编 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

曹志平 等主编  

页数:

358  

字数:

440000  

前言

  当前,全国中学教育正在推行新的课程标准,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也正在深入进行中。按照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不仅要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要改变教师原有的教学模式。为适应基础教育课改新形势,山东省高校教学改革“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下高师中文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课题组认真研究和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新课型、新方法,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一批中学语文优秀教师和研究专家编写了近百个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及点评,并优中选优辑成此书,以期为广大语文教师和即将步入教学岗位的师范生提供新课程环境下教学和研究的课例。  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对此,不少人进行了长期的探讨。在教育史上,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提出的“教师中心论”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提出的“学生中心论”影响较大。“教师中心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教育的主要是教师,主张树立教师的绝对权威,以为只要顺从教师的教导,学生就能学到知识。这种观点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增强教学的方向性,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同时淡化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实际上是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否认,否认了以人为本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理论不承认学生应有的地位,看不到学生积极性的发挥是教学内容内化为学生素质的前提,因而在理论上是片面的。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带来了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从这一新的视角出发,将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这三方面整合,列为语文课程追求的目标,既体现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又体现了认知与情意的统一、结论与过程的统一,把学生变成教学的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但是,目前的基础教育教学中对教与学关系的处理仍欠完善,就“教”这一点而言,许多教师的认识还不到位,教师个人的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工作,无疑是对语文教育工作提出的全新而具体的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开放意识,对学生、对教材、对评价尺度都要有开放意识。

内容概要

当前,全国中学教育正在推行新的课程标准,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也正在深入进行中。为适应基础教育课改新形势,山东省高校教学改革“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下高师中文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课题组认真研究和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新课型、新方法,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一批中学语文优秀教师和研究专家编写了近百个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及点评,并优中选优辑成此书,以期为广大语文教师和即将步入教学岗位的师范生提供新课程环境下教学和研究的课例。

书籍目录

上编:初中编 第一单元 初中散文单元 1《伟大的悲剧》 教学设计 名师点评 2《斑羚飞渡》 教学设计 名师点评 3《春酒》 教学实录 名师点评 4《苏州园林》 教学设计 名师点评 5《竹影》 教学实录 名师点评 6《老王》 教学设计 名师点评 7《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设计方案一 名师点评 教学设计方案二 名师点评 8《安塞腰鼓》 教学设计 名师点评 9《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学设计 名师点评 10《好嘴杨巴》 教学设计 名师点评 11《一面》 教学设计 名师点评 第二单元 初中小说单元 12《孔乙己》 教学设计 名师点评 13《端午日》 教学设计 名师点评 14《孤独之旅》 教学设计 名师点评 15《皇帝的新装》 教学设计 名师点评 第三单元 初中诗歌单元 16《木兰诗》 教学设计 名师点评 17《我爱这土地》 教学设计 名师点评…… 第四单元 初中文言文单元 下编:高中编 第一单元 高中散文单元 第二单元 高中小说单元 第三单元 高中诗歌单元 第四单元 高中文言文单元

章节摘录

  文本简析:  这篇通俗小说向我们讲述了两位天津市井奇人杨七和杨巴的故事。  由慢条斯理,发展到骤然紧张,最后是轻松诙谐——本文情节跌宕起伏,再加上“津”味十足的语言,深受读者的喜爱。  标题中“好嘴”的“好”字,是文章的文眼,文中叙述、描写皆为“好”字而设,故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对“好”字深层意义的挖掘上。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1.从说话的难度看,一是李中堂勃然大怒,“打落”“乱飞”“泼了一地”,众官员都“吓懵了”,情势紧急,千钧一发,这需要“敢说”。二是左右为难,说是芝麻,这等于“骂中堂大人”;不说是芝麻,“等于承认给中堂大人吃脏东西”,自己要吃大亏,甚至会掉脑袋。这需要“巧说”。三是时间紧迫,必须赶在中堂说话之前说,需要“快说”。  2.从这句话本身看,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不知道”,前文明明说“猜到”,这儿却说“不知道”;二是“不爱吃”,前文明明说中堂大人“不知道”,这儿却说“不爱吃”。这样说,有两大妙处:一是明确告诉李中堂这是“压碎的芝麻粒”,不是脏东西;二是给李中堂留足了面子。既没说是芝麻,也没说不是芝麻,一个“不知道”“不爱吃”,使紧张的情势顿时化解。  3.从说话的效果看,不但使所有人转危为安,而且李中堂对杨巴“心生欢喜”“赏银百两”,从而使杨巴“威名大振”。  4.从他人的角度看,故事开端,并不写杨巴,而是从夸赞杨七的高超技艺开始,在第5段用“但是”一转,我们就明白了写杨七是为了衬托杨巴的。杨巴说话之前,众官员“吓懵了”“一个比一个糊涂”,而杨巴“立时猜到”“一转两转三转,主意就来了”;杨巴说话之后,李中堂觉得他“机敏过人”“心生欢喜”,在场所有人“摸不着头脑”,而杨巴“心里头却一清二楚全明白”。  危难之间显身手。话不在多,而在敏捷、巧妙、适时。作者有意把杨巴放在千钧一发的风头浪尖上去表现,的确收到了以简驭繁、以少胜多的效果。  教学流程:  一、引出“好”(导入新课)  (板书:好嘴)  凭你的理解,你认为什么样的“嘴”才称得上是“好嘴”?最好能举个例子。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选评 PDF格式下载



对教学工作帮助较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