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当代社会发展研究(第4辑)

林聚任,何中华 编 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

林聚任,何中华 编  

页数:

24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社会学的恢复与发展也有了近30年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乡村社会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要领域,并取得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成果。该书中,学者们以“中国乡村社会研究回顾与展望”为主题,对新时期中国的乡村社会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反思。首先是理论和方法层面的回顾,其次是对农村社会现实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书中汇集了庄孔韶、赵旭东、贺雪峰、仝志辉、林聚任等二十几位专家学者的文章,内容涉及乡村研究的主体性、学科性:问题性以及一些现实层面的问题。

书籍目录

前言研究回顾与反思赵旭东 从“问题中国”到“理解中国”——作为西方他者的中国乡村研究及其创造性转化庄孔韶 乡村社会研究的人类学观察林聚任 吴娱曲媛媛近30年来中国农村社会研究回顾——对《社会学研究》231篇农村研究论文的内容分析刘翠霞 林聚任 中国村落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反思贺雪峰 董磊明 陈柏峰 乡村治理研究的现状与前瞻仝志辉 中国乡村政治研究的确立和研究框架乡村发展与治理邹农俭 后农税时代农村发展的若干问题马广海 宋棠农村税费改革的社会影响——从基层国家建设角度的分析文军 农民的“终结”与新市民群体的角色再造——上海郊区农民市民化研究宋全成 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及对策——非自愿移民与社会学研究的双重视角崔树义 社区、农村社区、农村社区建设:当前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几个概念问题林明鲜 城乡老人家庭与孤独感研究——以烟台老人调查为例泥安儒 [丹麦]曹诗弟 中国农村养老中的个人性因素分析扈海鹂 乡村社会:“秩序”与“文化”海外资讯[日]山崎仁朗 山区能否重生?——来自日本郡上市和良镇的报告和建议稿约

章节摘录

  研究回顾与反思  赵旭东 从“问题中国”到“理解中国”——作为西方他者的中国乡村研究及其创造性转化  一、引言  中国近30年的乡村研究笼罩在了一种“问题解决”的思考范式之下而不能自拔,这样做的前提是把乡村笼统地界定为一个问题的乡村,这样的做法无疑沿袭了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展开的以晏阳初为代表的乡村建设运动的思维模式,以现代城市的眼光去向下看传统的乡村,并在乡村与城市的连线上寻找农村问题的解决路径。  在这个意义上,农村的问题即刻转变成了如何去接近城市的问题。与此同时,大规模村民自治的展开迎合了城市对于公民权利追求的那种西方意义上的民主诉求,而与之相应的是,村落政治研究寻求的是如何在本土资源的层次上为这种舶来的与想象中的民主政治在乡村这块土地上找到可持续生长的发展空间,乡村生活方式的描述成为“中国特殊论”的一种借口,过多的事件过程的分析强化了乡村成为一个有问题空间的社会记忆的强度。  跟毛泽东早年的调查所不同甚至相反的是,在面对乡村无法彻底实现西方观念下的民主与自治的实践困境之下,另一派的研究者重新开始抓住宗族这根救命稻草,试图以此来做成一剂三明治式的良药来强化乡村社会的治理结构,而不管在今天宗族对于当地人的真实意义究竟是什么。  所有这些对乡村的改造和问题意识,在我看来都是观察者带着强有力的外来者的观念和想象在把他们所关怀的乡村界定成为一个成为问题的地方。但是,乡村之所以成为问题,也许不是乡村自身的问题,而是一个东方文明在面对西方的现代性所体现出来的问题的一种折射。显然,这些并非专业的也不以理解和宽容为怀的中国乡村社会研究者,他们也没有将自己的事业扩展到更大范围的“文明的碰撞”上,而是目光向下只看到了在他们看来成问题的乡村问题。在此意义上,跟早期中国乡村研究的路径类似,中国乡村在这些研究者的眼界之中成为一种“西方的他者”,这不再是“自己看自己”的一种生活实践,而是从“遥远的他者”的视角反过来把近距离的自己看成他者的一种颠倒的认识论。


编辑推荐

  新时期中国的农村/乡村社会研究已有了近30年的发展,我们现在应该进行系统的回顾、反思,这30年来农村社会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哪些理论、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去总结?中国的农村社会研究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其标志一方面就是在理论和方法上的成熟,所以值得我们从这一方面去作些回顾、反思。  本文集所收录的论文对中国乡村研究的理论、方法及问题进行了回顾和反思,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当代社会发展研究(第4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