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语文同步读本初中卷 山水的圣谕
2011-7
山东人民出版社
林木
231
180000
编者的话
有书可读,真好。
我们有这样一个愿望:
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让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章都能找到与自己投缘的读者。我们希望用这些好文章来为我们的学生涂抹一点生命的底色。
然而,生有涯而知无涯,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尽览天下图书。发现与选择成了一种读书的需要。
有些文章,很美,只是你从未发现;有些文章,很富有哲理,只是你未能细细品读;有些文章博大精深,因为时间匆匆而没有静心揣摩……
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能有人将自己发现的佳文推荐与我,那该多好;如果,这些佳文能聚集成册,那该多好;如果,我能从中获得更多的阅读体会,那该多好。
我们,愿意为此而努力。然而,当这项工作真正开始之时,才发现其中的不易。我们重新审视课本每个单元的编者意图,确立我们的拓展角度;我们回顾最打动自己的每篇文章,寻找最贴近学生心灵的感动;我们检阅图书馆里的各类文章、书籍,悉心筛选、比对;我们咨询其他行当的“有志”人士,拓宽读本的外延。有一位编者统计了一下,她为自己负责的几个单元共翻阅了207本图书,感觉自己也颇有收获。编者在编选过程中一直保持着每周至少一次例会的习惯,大家协调单元框架,挑选美文佳作,增补、删减、商讨、争论,持续到最后。因为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发现”的魅力,大家在这项工作中充满了激情。工作接近尾声,有的编者在我们的QQ群里这样留言:“从私人藏书到师大图书馆到省图书馆,过瘾。”“累并快乐着,对新书很期待呢。”
因为付出,所以期待;因为心知它的价值,所以期待学生的阅读。我们希望用自己的严谨来铸就文字的神圣。这不仅仅是对原著的尊重,也是对读者的尊重。.
基于以上,这套读本有了属于自己的性格与特点。
一、 关于选文
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经典是时间选择的产物。任何时代都有流行的元素,但是,不是任何流行都能成为经典。留下来的总有它的道理,阅读经典,就是打破时空的界限,与大师对话,与心灵共通。我们甚至编入了一些名著的节选片段,《简?爱》《呼啸山庄》等经典都可以在这套书中见到踪影。我们在选择经典时也注意到了与学生年龄、心智的契合。比如琦君,我们纳入了她的《蟹酱字》一文,凡是写过作业、习过字的学生恐怕对此都深有体悟。
关注学生的心灵需求。当阅读成为一种需要,文字的价值才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很多学生不爱阅读是因为没有找到打动自己的某种元素。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喜悦与烦恼,我们在书中也发现了这些贴近学生心灵的文章,如:小学卷中林海音的《窃读记》,初中卷中龙应台的儿子回忆自己的童年《我这样长大》,高中卷邵璞的《周末,我们去了女同学宿舍》。
纳入时代的流行元素。我们每天的生活是鲜活的,日新月异的变化造就了不同的流行元素,而每一个“流行”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时代的一次感动。这些感受,我们需要用文字来记录,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就这样被选录了。
延展阅读的宽度。这套读本在选文上还关注了语文与其他学科,甚至是其他领域的交融。法布尔对于小生命的关注,人类对于野人的探寻等话题在这套丛书中都有所体现。
二、关于编排体系
这套读本的编排与现行的教学体制相一致,分为小学卷、初中卷、高中卷。每册书的单元设计都是紧扣语文课本而来的。语文课本的编排是专家们精心而定的,融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我们发现,一个语文素养高的学生正是能把课本里的这些文章读透并拓展出去融会贯通的。我们希望这套读本可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助力,让学生把课本读厚。为此,这套读本在编排上让每个单元都贴近了课本的单元主题,读本的单元体例与课本的单元目标达成了相对的一致。
我们没有把文言文“收拢”在一起,而是让它们跟着每个单元的步伐,惬意前行。这样,一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不让其产生阅读的疲劳,二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整体把握,通过迁移阅读,锻炼能力。
在文体的选择上,我们希望百花齐放,但并不是完全的淡化。每册读本的文体在整体上是有调控的。值得一提的是童话。我们不仅仅把童话放在了小学卷中,中学生甚至于成年人在某种意义上也需要童话,所以同样的文体,我们结合了不同的心理年龄整体规划。
三、关于导读
阅读是个性的,是开放的。所以,如果我们能给学生一点切实的建议的话,目的也是希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进入阅读的情景,激发个性化的思维和独特的心灵感动。我们努力营造一种“创造性阅读”的氛围,每篇文章前的导读就像给学生放置了一个法桐下的长椅,心儿忽然变得恬静了许多;就像给学生打开了时空对话的大门,思维一下子活跃了。我们不赞成对选文标准化的迷信,提倡理解的多角度,鼓励个性化的解读。但是,阅读建议的开放性不等于盲目性,我们的导读注重了培养比较阅读的能力,提示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发现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品读文字的魅力,我们给每个单元里的第一篇文章都设计了相应的旁批。希望用这种方式让学生试着静心品读,在精读中有所思考和发现。而这篇文章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个例子,读者可以知一而反三。
以上所述,仅是我们的拙见,聊以自慰的是我们静下心来尽了自己的努力。我们会捧着一份期待,静听方家和读者的见解与指教。
生命与和平相爱
平凡的世界
凝固的音乐
科学是美丽的
仰望星空
诗意的栖意
献给母亲的赞歌
春天的故事
科学的镜花水月
风土人情
古韵新谈
行万里路
圆明园残简 王和声 读圆明园,如同读一册简牍散佚的残简,断章残句,我无法标点。 她原本是一篇美文,行云流水的音律,跌宕平仄的韵脚。朗之吟之,如痴如醉。 读圆明园,如同一串珠玑丝裂的玉链,遗珍散珠,蒙尘染垢,我捧玉心焚。 她原本是一身珠光宝气,晶莹剔透,瑞光四射。抚之玩之,如梦如幻。 雨果从巴黎圣母院走来读她,他如痴如醉了:“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的宝库,是宫殿庙宇的形象,那就是圆明园。如果不能亲自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她……” 如今我却不能读到她,不能在梦中看到她。 1860年10月的一天,雨果看到“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圣 1860年10月的这一天,简毁珠散,日月无光。 我梦中的圆明园哟,我捧玉心焚的圆明园! 这儿叫“大水法”,那是老佛爷给它的称呼。西洋人叫“喷泉”,一个很文明的名词。 大水法,圆明园最壮观的喷泉。那只威风凛凛的大铜狮,头顶喷出七层水帘:菊花形椭圆喷池中心的梅花鹿,鹿角喷水八柱;两侧十只铜狗从口中喷出水柱直射鹿身,溅起层层浪花;左右那两座十三层的方形喷水塔,塔顶与四周八十八根喷管交织成网。若喷泉全部开放,有如山洪暴发,声闻里许。 当年,老佛爷坐在对面的“观水法”观赏这个奇景。英国那个“文明”的使臣马戛尔尼,也在这儿瞻仰过水法奇观。他觉得这奇观不应该在不文明的大清帝国,他觉得中国人不配享受这大水法。这大水法应该搬到英吉利去叫大喷泉,如同将香港掳掠到米字旗下,那美丽的海湾就取了那位女皇亚历山德丽娜的名字,叫做维多利亚湾。 于是英吉利开来坚船利炮就这样做了。英法联军闯入这宫廷禁地,将珍宝财物抢掠一空,焚火三天,烟尘蔽日。万园之园,顷刻化为劫灰。 如今的大水法,那石龛式门洞如同一颗不屈的头颅,如同一副不倒的铮铮铁骨,昂然屹立在翠绿的苇丛。 它不会流泪了,喷泉早已干涸;它不会声如山洪了,它已喉干嗓哑。 我百年蒙屈的大水法哟,我撕肝裂胆的大水法! 不知道应怎样称呼你,一米见方的一尊大石雕。当年你应该嵌砌在那册简牍的哪一个部位? 无论你嵌砌在哪一个章节,无论你组合在哪一个句子,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标点,你都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完美。 我在天安门城楼上见过你,我在天坛祈年殿外见过你,还有华表,还有金水桥。你的学名叫汉白玉。 汉白玉,白如雪,洁如玉,一个多么圣洁的名字。一见到你,我就在心里呼喊,你是一位堂堂正正的中国汉子。你裂身为二,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你躺在大地母亲的怀里,你仰面朝天,经受着一个多世纪风风雨雨的洗刷,仍然棱角分明。你孤身自守,展示着百年前的愤怒。 有小草与你为伴,绿茵衬托出你威武不屈的英姿。牵牛花爬进你撕裂的伤口,你就有了生命。你是一种精神,你是历史的铁证,你是中华儿女不屈的身子骨。 我摄下你的身影,我把你珍藏在我的画册里,我把你嵌砌在我这篇简牍里,你是最美的一个标点、一个句子。 我自如雪洁如玉的汉白玉哟,我宁为玉碎的汉白玉! (选自《散文选刊》1997年第10期) ……
《新课标语文同步读本(初中卷):山水的圣谕》的编排与现行的教学体制相一致,在编排上让每个单元都贴近了课本的单元主题,读本的单元体例与课本的单元目标达成了相对的一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品读文字的魅力,每个单元里的第一篇文章都设计了相应的旁批。希望用这种方式让学生试着静心品读,在精读中有所思考和发现。而这篇文章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个例子,读者可以知一而反三。
非常好的一个读本系列
现在还没有看,不知道会怎么样。
是一本好书,是正品~
基本上是名家名作,篇幅不大,适合初中学生阅读,值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