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孙中山全传

李守鹏 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09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

李守鹏  

页数:

554  

字数:

46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全书分为6章,通过80多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和120余幅珍贵图片,热情讴歌了孙中山先生为推翻帝制、抵制列强、粉碎割据、振兴中华而百折不回,进行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和光辉业绩。 因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战斗的革命的一生。他漫长的革命生涯,与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脉搏以及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程紧紧相连,他始不渝地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百折不挠地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一生的光辉经历折射出中国社会波澜壮阔的历史现实,因此,要了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就必须了解孙中山曲折奋斗和辉煌壮丽的一生! 本书在忠实于读者的前提下,对孙中山一生具有传奇色彩的丰富经历,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军事活动、日常生活细节,涉及他的事业、婚姻、家庭、性格、交友等各方面,以具体事例为主要内容, 通过80多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和120余幅珍贵图片, 用生动的笔调、丰富的史料,从不同侧面和具体细节的描写中,给读者展现出了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形象!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家世渊源 动荡中诞生 更夫家的儿子 家境日窘 童年磨砺 崇拜英雄 好问的学生 不满旧规矩 抗抵恶行 孙眉闯荡檀香山 大哥回来了第二章 求学之路 初见世面 店铺中的小伙计 就读意奥兰尼 兄弟隔膜 辍学回国 忍无可忍 宣传新思想 砸像出走 入教弃财 “始有志于革命” 学医南华 服膺达尔文学说 反清“四大寇” “只想推翻清廷” 行医受挫 借医“医国” 广交志士第三章 革命征程 闭门修书 北上求见 创建兴中会 筹备广州起义 首义失败 伦敦被禁 蒙难脱险 潜心研读 援菲计划 初晤康梁 合作受挫 惠州起义 联络学界 痛斥保皇党 加入致公堂 访第二国际 孙黄聚会 成立同盟会 以三民主义为旗帜 在武装斗争的前线 血溅黄花岗 辛亥风云 武昌起义 海外归来第四章 动荡时世第五章 缔创伟业第六章 壮志未酬孙中山年谱简表

章节摘录

  孙眉娶亲结婚,自是孙家的一件大喜事。婚事操办得风光体面,热闹非凡。这在孙中山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象。  婚事之后,孙眉过了一段舒适恬静的生活。然后,便着手办理招募华工的公务。  原来,经营有方的孙眉,在此次回乡之时,得到了檀香山政府的特别准许,准许他多招华工赴檀,进一步发展岛上的垦殖畜牧业。  孙眉乐于担当这一角色,他四处奔波,不断地向人们介绍檀香山的美丽与富饶,不断地向人们鼓劲:去檀做工,一定能多挣钱并逐渐富裕起来。  孙眉的介绍和鼓动很有魅力。他不仅细致生动地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海岛风光,而且展示出赚钱的巨大潜力和致富的广阔道路,引得村邻中的小伙子,一个个跃跃欲试,就连孙中山,也被他大哥的介绍与描绘所吸引,不禁心神向往。  其实,最好的样板还是孙眉本人。这个孙家昔日的穷小子.如今的阔侨商,他的经历,他的致富道路,便是最有说服力的广告。他形象地昭示:明天的你和他,也会像我那样发达起来。  于是,陆陆续续有一百多人报名,愿随孙眉前往檀香山。  到了9月,孙眉回乡不知不觉已呆了三个月。他十分放心不下檀香山的生意,心想,是到了该回檀的时候了。  一听说大哥要走,对海外钦羡已久的孙中山,便提出要与大哥一起走。孙眉倒没什么意见,非常乐意带上这个机灵活泼的阿弟,可是却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和坚决制止。  两位老人,对出外谋生,总还心存疑虑和莫名的恐惧。虽然儿子孙眉是风风光光地回来了,但是,他们阿弟的惨死,尸骨无归的后果,都给了他们痛悔莫及的打击,给了他们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痛苦,尤其是当他们一回忆起自己的母亲在得知失去儿子后的那种悲恸欲绝的表情时,心里就不寒而栗。何况,两个儿子已经出去一个,另一个就该留在身边,要为孙家留条根苗。  可是,小小年纪的孙中山,怎能体会得到父母的这种感情与担心。他依然吵着、嚷着,就是要跟大哥走。然而,父母像是铁了心,任凭孙中山如何吵嚷、恳求,就是一百个不答应。最后,还是孙眉安慰弟弟道:  “你现在太小了点,等长大些,我一定带你出去。”  孙中山无可奈何,嘴上虽不再说什么,心里却是难受极了,失望极了。  不久,孙眉告别父母,领着招募的华工,匆匆走了。  孙中山的心也跟着大哥飞走了。很有一阵子,他觉得做什么都无心无绪,提不起精神,课前饭后,常常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家门口,久久地望着大海的方向发呆。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一天,孙中山放学回家,见家里来了客人,原来是大哥在檀香山的同事郑强。他这次受大哥委派,一来招募第二批华工,二宋特请孙达成夫妇携阿弟一同前往檀香山生活。  孙中山一听,高兴得跳起来,就催着父母答应赴檀,恳求父母带他一同前往。郑强在一旁,也帮着劝说。  年事已高的父亲,说什么也不肯去。倒是母亲听了郑强的劝说和帝象的恳求,心里开始活动起来。她决定去海外看看,去看看自己的大儿子在那块神秘的土地上开辟的天地,并且愿意带上小儿子帝象一起去。父亲虽说不大情愿,也不好再反对。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1878年5月初的一天,孙中山跟在母亲的身边,在郑强的关照下,登上了开往檀香山的轮船。孙中山向往已久而屡次无奈的心,终于得到了满足。他兴奋无比,好奇无比,睁大眼睛,仔细地观察着出现在眼前的所有的新鲜事物,仔细地体味着所有的新鲜事物给予他的非同寻常的感觉。  首先,是他所乘坐的那艘巨大轮船,船上的一切,使孙中山感到新鲜而惊讶。  这是一艘排水两千吨的英国轮船。巨大的船体,足有十余间房子那么长。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它是怎么航行的呢?见不到一个人划桨,一点也不像香山的小木船,只有隆隆的机器声,船头犁出一股股巨大的浪花,飞速地向后退去,那船便划出一条水道,神气十足地往前奔。真是奇怪!世界上竟还有如此令人感到新鲜奇妙的东西。  最使孙中山着迷而引起他的遐思的,是轮船上的那根铁梁,实在大得令人难以想象。孙中山一边看,一边用手摸着,心想:这么巨大的铁梁该有多重呢?它是怎么装配上去的呢?发明这铁梁的人真是个天才,一根铁梁,将船的两边紧紧地连贯在一起,使船体显得更加结实坚固了。为什么中国人只能做那种小木船,而不会做这种巨大而坚固的铁船呢?  想着想着,一种深恨自己国家落后的不满情绪,便闯进了孙中山的脑海中。  孙中山默默地走回舱底,心里不觉有些郁闷。  机器声隆隆不断。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继续航行。  一天早晨,正在熟睡的孙中山,被郑强喊醒了。“小阿弟,走,看日出去。”  孙中山迷迷糊糊地跟着郑强来到甲板上。那里已稀稀疏疏地站着一些看日出的人。前行的轮船,带动着清晨的海风,一阵连着一阵,向孙中山吹来。那略带咸味的海风,既使他清醒振奋,又使他舒服惬意。  “小阿弟,快看,太阳就要出来啦。”郑强边说边用手指示着观看的方向。  孙中山眺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只见海天紧紧地吻合在一起,茫茫一片,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海。  慢慢地,前方的天际处泛出了一抹微红,那红越来越浓,越来越高,最后焕发成一道道清晰而柔和的光芒。接着,一个大火球从水中渐渐浮起,像是被人顶出了水面,巍然屹立在海面。整个大海被鲜红的太阳映照得像是一匹红盈盈的绸缎,散发出品莹耀眼的斑斓。  孙中山看得呆了,脱口喊道:“很好看,好漂亮哟!”  这海上日出的美丽与壮观,深深震撼了孙中山,给那单调、乏味的海上之行带来了不少的生气与活力。  这天,好奇的孙中山,又在船上走来走去,这里看看,那里摸摸,总也看不够,总也摸不够。不知不觉,他转到了水手住的顶舱上。只见几个外国水手跑出跑进,嘴里叽哩咕噜,不知在说些什么,脸上的表情却是严肃而神秘。  孙中山壮着胆子,悄悄走近那间舱房的门口。朝里一看,只见地板上躺着一个死人,浑身上下穿着一套白衣裳。光着脚,五个脚趾头奇怪地张开着,两只手交叠在胸前,脸色灰白,双眼紧闭。孙中山不觉吓了一跳,忙往后退了几步。  可是,好奇心又驱使他靠近门去。他屏住呼吸,想看个究竟,看看外国人到底是如何处理尸体的。

媒体关注与评论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的艰难曲折而又宏伟壮丽的事业中,孙中山先生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战斗的革命的一生。一个世纪以前,在黑暗的旧中国,在近代社会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中,他,从一个具有朴素爱国主义热情的青少年成长为一位坚定执著的革命者,并由此登上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舞台。作为民主革命的一面旗帜,他以政治家卓越的组织才能,倡导建立并壮大了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和中国国民党;他以百折不挠的大无畏气概,策划并指挥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没落的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中华民国。此后,为保卫共和制度,他又带领人民进行了维护统一、反对封建军阀割据的长期不懈的斗争。晚年,在新世纪曙光一一苏联十月革命的映照下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他通过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不断追求真理,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了中国国民党,建立了革命的统一战线,实行厂国共合作,从而推动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发展进程。  孙中山先生漫长的革命生涯,与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脉搏以及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程紧紧相连,他始终不渝地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坚定不移地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列,百折不挠地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一生的光辉经历折射出当时中国社会波澜壮阔的历史现实,因此,要了解近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就必须了解孙中山曲折奋斗和辉煌壮丽的一生。  不仅如此,与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运动的战斗生活相映衬的是,他在颠沛流离、艰苦备尝的个人生活中,在与人民群众、国内外友人和广大爱国侨胞的接触交往中,在处理家庭和亲友的复杂关系中,还给后人留下了很多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在这些方面体现出来的高贵品质和高尚情操,对即将迈人21世纪的中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是大有裨益的。  今年是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又是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三十五周年。为缅怀孙中山先生的光辉业绩,我们修订重印了《孙中山全传》一书,奉献给广大读者,希望藉此对读者特别是对不大了解中国近代、现代历史的青少年读者进行革命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进一步激发振兴中华的热情,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青春。  基于上述目的,本书在忠实于史实的前提下,对孙中山一生具有传奇色彩的丰富经历,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军事活动、日常生活细节,涉及他的事业、婚姻、家庭、嗜好、性格、交友等各个方面,进行了适当的材料取舍,以时间发展为线索,以具体事件为主要内容,安排了八十多个历史故事。每个故事都可独立成篇,故事与故事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全书内容注重文学性,同时穿插了一百二十馀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力图以生动的笔调、丰富的史料,从不同侧面和具体细节的描写中,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给读者展现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血肉丰满的形象。


编辑推荐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正要乘胜北伐时,被经他一手提拔起来的粤军总司令陈炯明搅得焦头烂额,叛军炮轰总统府,搜歼异已,残杀百姓,孙中山冒险突出重围,宋庆龄在颠沛中流产……又一次血与火的考验,震醒了孙中山,封建军阀不可靠,应当顺应历史潮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毛泽东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个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孙中山全传 PDF格式下载



很真实全面介绍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为推翻帝制的努力和三民主义的诞生发展很全面


公正,全面。


本书以故事叙事的手法书写了伟人孙中山的传奇一生,通过一件件历史事件反映了国父的精神和意志!值得大家一读


〈孙中山全传〉文笔不错,客观真实的反映了历史,很值得一读!!


为尊者讳、为伟人隐,此书也不例外。应该说伟人也有七情六欲,在着急上火的时候也会操“三字经”,不然何以外号“孙大炮”乎?另外,首倡者往往形成惯例、影响深远。后来国民党的种种不良表现,其源头,与孙前辈应有关系。应该说:该书有一定史料价值,但很不全面。通篇看完,才明白鲁迅对司马迁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确实,不为尊者讳,不为伟人隐。几千年来,只有史迁一人而已,悲乎!所以,买了——只能当小说看看,尽信书则不如无。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