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李宗仁家事

杨树标,何王芳,李灵革 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4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

杨树标,何王芳,李灵革  

页数:

27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李宗仁,抗战名将,扬威台儿庄,曾出任民国政府代总统,一生多少传奇,何等风流。传说李宗仁的先祖是秦始皇麾下的将军,原系甘肃西部人,受始皇帝的遣派开凿灵渠,沟通湘漓二水系,工程竣工后解甲到临桂县两江镇定居务农。自此,李氏家族世代半耕半读,生活颇为优裕。到咸丰初年,才迭遭兵燹,故宅被焚,曾祖父又被绑票,家道因此中落。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耕读世家 1.李宗仁故居 2.耕读世家  3.父亲李春荣:乐善好施 4.母亲刘肃端:慈范可碑第二章 童年和少年 1.艰苦而快乐的童年 2.长大志向:养鸭卖鸭 3.“坐红椅子”的学生 4.学习纺织 技艺不精 5.二考陆军小学第三章 戎马生涯 1.军校生活——一生事业的起点 2.时势造英雄 3.玉林起家 4.统一广西 5.北伐建功 6.与蒋失和 7.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8.扬威台儿庄第四章 大夫人李秀文 1.福大命大 2.姐妹不同命 3.做丈夫的学生 4.随夫军旅 5.与郭德洁和平共处 6.伴子读书 7.桂林置业 8.寄居香港、古巴 9.在美国的悠悠岁月 10.没有随李宗仁回国 11.树高千丈 叶落归根 12.百岁去世第五章 李夫人郭德洁 1.女师学生的婚变 2.争风吃醋 3.军中“梁红玉” ……第六章 少夫人胡友松第七章 同根不同志第八章 虎门不出虎子第九章 命与运第十章 私德轶事第十一章 落叶归根

章节摘录

  李宗仁挥师北上之前安排李幼邻到香港就读小学,并为他们母子租赁 一华侨住宅。历时5年,父子也只匆匆见过数面,因当时的李宗仁由于以蒋 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排除异己,被迫辗转流亡,自顾不暇,无法照顾妻儿。直至李幼邻小学毕业,随母亲至广州就读中学,其时李宗仁已摆脱困境,回到南宁,与各将领重新整顿广西。同时两广合作,时局渐稳,李宗仁 来往于粤桂之间,不时与李幼邻母子见面,但亦都是来去匆匆,难得在一 起细谈家常。李幼邻也是每隔一、二个星期,开车去看看住在马棚岗的父 亲。父子之间亦无时间互相作更多的了解,开始有了隔阂。尽管见面次数不多,但李宗仁只要一见到儿子,就非常开心,千方百 计地抽空拉他出去打网球,去游泳,这是幼邻喜欢的运动,父子俩玩得津 津有味,乐不思蜀。郭德洁没生孩子,见李宗仁这么疼爱李幼邻,自己也 应有所表现,所以每逢李幼邻去,总是拿出好吃的东西让他吃,李幼邻只 是点点头,算打过招呼,与她不多言语。但是这样的生活是不常有的,因 为李宗仁总是来去匆匆,住广州的时间并不多。在广州,李幼邻母子租住一侨眷房子。这家人姓李,儿子李北业与李 幼邻年龄不相上下,后到美国工作,一直是幼邻的挚友。李幼邻生性执著,少年时少交游,与同学较少来往,他不愿让人知道他是李宗仁的儿子。在广州5年,母子二人生活上并不奢侈,当时的广西驻粤办事处曾安排 一小轿车给李幼邻母子作生活上用。李幼邻高中二年级学会开车,一时高 兴,开车上学,给同学取笑为贵族少爷,以后便不愿意开车上学了。所以 李幼邻除了节假日开车陪同母亲去郊游散心之外,极少开车去学校。李幼邻衣着也不要求时髦,冬天只穿一件格子西装,里面一件毛线衣,当他母亲叫他穿上大衣时,他总说同学很少穿大衣的,人家都不怕冷,他也决不示弱。因此,他宁可冷得缩手缩脚,也不愿意穿大衣。他不喜欢 交际,那时男女学校兴举行联欢会,跳交际舞、演话剧等,他都极少参加,一下课便径自回家。看着儿子逐渐长大,李宗仁非常关心儿子的学业和前途,多方诱导他 进身政界,在政治舞台中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以便后继有人。可是李 幼邻生就一股倔强脾气,不肯屈从他父亲的意旨,不肯附庸权贵。李幼邻 崇尚自食其力,他甚至连父亲也不愿依赖。记得有一次蒋介石南巡到广州来,下榻黄埔军校,特遣人来到李秀文 家请见李宗仁原配夫人,并声言接李公子到委员长住处相见。李幼邻对母 亲说:“我不想去见这样的大人物。”李秀文深知儿子的脾气,只好耐心 劝说:“你不去就是没礼貌的,读书的道理就是礼义首先礼字先行吗?大人 物也是人,有什么见不得的,你就去一下嘛,见了面就回。”并嘱咐李幼 邻带上一本纪念册去让蒋介石签字留念,以示尊敬之意,那时学生时兴请 人在纪念册上签名留念。李幼邻对母亲的话是很听的,无奈之中跟来请的军官一起去了黄埔军 校。进入大厅,只见两边椅子上坐满了全副戎装以及长袍马褂的达官显要,一个个正诚惶诚恐地恭候传见,一屋子人,却鸦雀无声,气氛严肃。李 幼邻心中很是不自在,正在不耐烦,里面传出话来:“请李幼邻公子见。”当时恭候的人都为之震惊,堂堂的蒋委员长竟然礼下于一个黄口小儿,这在当时引起一阵小小的骚动。有知情的便窃窃私语说这是李老总的儿子 呀!仪表堂堂,将来必成大器。李幼邻随那军官进入内厅,只见蒋介石笑嘻嘻地迎了出来,李幼邻鞠 了一躬口称拜见蒋委员长。蒋介石边拉着李幼邻的手边笑着说,不要叫委 员长,叫蒋伯伯,你父亲和我是结拜兄弟呐。李幼邻只好再叫一声蒋伯伯。蒋介石连声称赞:“不错不错,传闻德公儿子气度非凡,果然虎父无犬 子呀!将来必然胜过其父,国家之福哉。”蒋介石问他长大后的志愿。李幼 邻说学好本事,自食其力,奉养母亲。蒋介石禁不住呵呵大笑起来,连声 说:“好,好,好,是个有志气有孝心识礼仪有出息的好孩子。”然后吩 咐备午饭,要留李幼邻用餐。李幼邻忙说,吃饭不敢当,外面许多人等着 接见,我母亲也在家等我回去吃饭。随后拿出纪念册请蒋题字,蒋介石立 即抽笔题字“幼邻侄克勤克俭兢兢业业 中正题”,并在衣袋里拿出一帧 照片赠给李幼邻,李幼邻赶忙道谢鞠躬告别,蒋介石送至厅门才留步,并 叮嘱李幼邻:“代向令堂问好。”李幼邻回来对母亲说:“真受罪,像受罚一样。不过第一次见到这样 的大人物,也不觉得他有什么与人不同之处,同爹爹一样笑嘻嘻的,有好 多话说呢。”母亲说,因为你是你爹爹的儿子嘛。只此一次,李幼邻就不再与达官贵人接触了。据他说是见到做官的一 身的不自在。李秀文问过他:“你父亲也做大官,你见他也不自在吗?”李 幼邻回答说:“也不自在。当老百姓的好,只要有能力,不必求人讨生活。”这一直是李幼邻的志趣。在李幼邻看来,政治是污浊的,是没有人情的,是不择手段的。他说,政治何时曾干净过?李幼邻真的做到了,不沾父亲的光,无心求仕,不愿 混进官场,远离政治,甘愿经商。1947年,李幼邻和太太珍妮带着两位年幼的女儿从美国回上海定居,随行的东西比较多,4个大铁壳箱,还有20多件行李。人关时,海关人员一 个箱子一个箱子地翻,一件行李一件行李地查,从上午11时折腾到下午4时,他小孩哇哇地直哭,他太太就愤怒地喊道:“我要回美国去!”前来接站 的朋友也很着急,他劝李幼邻跟海关人员说一声自己是李宗仁的儿子,保 证很快就可放行。但李幼邻坚决不干,他说他为什么要沾父亲的光呢,况 且自己又没带违禁品,随海关检查就是了。有一次,李幼邻陪珍妮由上海去南京,他不想麻烦人家,便自己去买 车票,那时他还不知车票有等级之分,故随便买了两张硬座票。此时,淮 海战役已打响,他们夫妻进站时被苏北涌来的难民冲散了,乱哄哄的人群,乱糟糟的秩序,珍妮用英语大声喊叫,急得直哭。李幼邻冲开人群一把 拉住她才上了车。到南京后,他们夫妻住在一家小旅店里,昏黄的灯光,又黑又破的蚊帐,看着凄凉破败的情景,想着风雨飘摇的时局,他们都无 法入睡,只得坐在床上,撕着报纸,一个洞眼一个洞眼地“补”蚊帐。坐 着坐着,突然觉得脚上、身上痒得很,一看全是令人发怵的臭虫。这时,他们才真正体会到南京臭虫的厉害。翌日,他们才去找白崇禧(白此时任国防部长)。白崇禧责怪李幼邻到 南京来也不事先告诉他一声,也好预订一间大的客房,李幼邻听后只笑了 笑。每当李宗仁要带他去见某某要人或某某名人时,李幼邻都婉言谢绝,态度坚决。父亲用心良苦,他不是不知道,但他不愿涉足官场,不愿仰人 鼻息,就是在生意场上,他也从不以“李宗仁儿子”的名义去达到某种目 的。他始终认为,李宗仁就是李宗仁,李幼邻就是李幼邻,他就是他,我 就是我。P180-183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李宗仁家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