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一生必读的关于信仰与人生的30部经典

齐宏伟 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

齐宏伟  

页数:

278  

Tag标签:

无  

前言

跟书打交道这么多年,我最大的体会是读书要读经典。读一本坏书的最大坏处是耽误了同时渎一本好书。“开卷有益”固然不错,但那是在有了扎实的精神底子之后。何况人生苦短,更不应该出租自己的头脑成为平庸思潮的跑马场,跑来跑去一辈子,弄得心灵反没了安顿,岂不可悲? 马克·吐温说所谓经典就是人人盼着已经读过却没有人愿意去读的作品。经典难读,那些最伟大的典籍拒绝人随意进出,它们以拒人千里之外的方式显明自身的深邃和高贵。然而,经典无一例外都具备一种品质:质朴。只要你肯谦卑,肯花上时间一读再读,就发现它们不噱头,不炫耀,对人生有真知灼见,确实见证了人生的种种奥秘,错过它们就错过了人生那最瑰丽的风景、最庄严的境界和最微妙的慧识。一旦读进去了,它们就如清泉活水注入你心田,汩汩流淌一生。只需要,只需要轻轻划开一道口子,一道小小的缝隙,那精神清流就会渗进来、流进来、冲进来。本书的写作动因就是想推荐人生中最值得精读的文学原典,并提供“ 一道口子,一道小小的缝隙”,让经典的清泉滋润日常生活。早就有动笔的冲动,但怕解读不好反和一本又一本所谓“名著导读”一样糟蹋了名著,直到2004年遇见彭兄,他一再提及可以有这样一本书,甚至一套书,连书名都想好了,才使我下定决心承担下来。没想到,为写再读,经典自身的魅力竟消除了写的负担,又给了我那么多语言性的“惊艳”和精神的“ 颤栗”,我不得不稍微按捺一下,才避免过分唠叨。我内心充满了分享的冲动和喜悦。经典=语言(惊艳)×精神(颤栗)。这是和经典的缘分,也是和文学的缘分。这才是本书写作的最深动机。巴尔扎克有不朽的作品,也有速朽的作品,果戈理有成功的作品,比有失败的作品,但文学总是美好的。我无法想象没有文学的人生,正如帕斯卡尔可以设想一个人没有手,没有脚,甚至没有头,却无法想象他可以没有思想。还记得小时候读莎士比亚的《麦克白》,我根本不知道那本前边撕去几页的连环画叫什么名字,但里边的神秘和忧郁却深深打动了一个11岁孩子的心,他忘了本是到邻居家玩一会儿,然后马上要回家吃饭的。那一刻他明白了文学是可以移动的树林和无法洗干净的手。他走进了那神秘的黑夜,忘了吃饭,也忘了时间。在这个除了课本几乎没什么藏书的l山村,谁也说不清这本奇怪的画册是怎么来的。15年后,我选择了一个工作,能时时有机会在台上与人分享一本父一本文学名著。那种我能设想的最美好人生是书香弥漫的人生,那种我能设想的最心动时刻是遭遇好书的时刻。因此,除了名著,物品爱买的书是解读名著的书。随意组合文字,是种诱惑。但文学是在与这种诱惑的搏斗中产生的。文学让语言成为路。像儿时黄昏,母亲喚着乳名喊孩子回家吃饭,一个个孩子沿着晚霞笼罩下的乡村士路,赤足回家。那炊烟下锅灶上的饭菜香是真的,那回家的路是真的。文学和生活一样真实广阔。每一本打开的书页,和每一片落叶同样真实,甚至书页本身都散发着木香。在千百次感动过后,生活还跟原来一样,融雪在明亮阳光下滴落下来,鸽群在澄澈天空飞过。但又全不一样了。谁说圣洁不可以成为一种美丽,生活的庄严不可以成为一种实际?谁说那最黑最黑的海底就一定没有那条最黑最黑的鱼? 那是来自神秘境界的消息,文学生于世界变成境界的剎那。于是:人,人着;生,生着。生活之壳破碎,心魂之翼张开,生活就意味着生活的可能性,人亦是。帕斯捷尔纳克说:“书是一块立体的滚烫的热气腾腾的良心……精神世界没有书便不会延续,就会绝种。猴子就不曾有过书。”又说:“不久以前,人们以为书中的场面是编造出来的.这是误解。书何须那些场面?人们忘记了,我们惟一能够支配的事是使发自内心的生命之音不要走调。” 好书就是那些使发自内心的生命之音不走调的书。在一个处处走调的世界上,我们能认出那些好书吗?有时候,习惯于谎言的人们把真理也当成了谎言。没有別的办法,只有质朴.那些伟大的名著是质朴的,它们自身强烈的精神特征表现为一种惊人的质朴,介绍它们的时候也需要这种品质。文学不是一种专业,而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这里介绍的30本文学经典都和信仰、人生有关。但它们不因为和信仰、人生有关就不是经典。或者反过来说更对,经典难道可以和信仰、人生无关吗?经典是最多的精神含量和最自然的表达方式相乘,美是真理显露的动姿。那些不为了发表而为了探索心灵的书让我敬佩。那些不只提供答案而且提供迷惘的书让我亲近。看到那些以心灵的经历参与了历史进程的著作静静排放在书架上,就由衷激动而欢欣,沉潜而宁静,你知道面对的是无数种人生的可能,是无数颗滚烫的心。身处斗室,让真理之光充盈,陪伴,粉碎了自我又成全了自我。我愿意借着写成一本好书的努力来表达对好书、对文学的敬意。还记得早年求学岁月吗? 很多次,坐在列车硬座车厢里,和邻座说够了话,而前边还有漫漫K夜要熬。有人在打瞌睡,咣当咣当的列车行进声中,你却难以睡着。这时,你总会拿出一本书,读着读着,一夜很快就过去了。甚至连座位都没有的时候都有,你站在列车拥挤的过道里看一本讲述人类苦难和温情的书,在昏黄的灯光下,竟不知不觉站着读了一夜。人生不是可以在书中消磨一生的旅途。然而,在人类共通的苦难中,是书使你学会把自身的磨难放在一个合适位置,然后更有勇气承载它。总有一方璀璨的精神星空,值得你去仰望。这不是逃避,而是生活本身。在可以陪伴你度过漫漫长夜的书中,但愿也有这一本。这就够了。以书会友,也以书为友。以书为友,也以书会友。

内容概要

  真正的文学,一方面贴近苦难深渊,另一方面仰望灿烂星空,是人类生存暗夜中的超越之思,给人带来灵魂的惊艳和颤栗。本书精选三十本深受基督教精神资源影响的一流世界文学名著进行导读和评析,既有内容简介,又有解读门径,既有对作家精神谱系之溯源,又有对作品艺术神韵之赏析,资料性和感悟性并重,一书在手,即可领略人类精神险峰上那无限风光。  作者不因个人偏好而忽略客观史识,不因风景瑰丽而忘记归路,大力引介中国文化传统稀缺元素之同时,又力求对人类生存和个体困境有深入反思。  本书带给你一种信心:阅读就是与大师对话,与自我对话,与人生对话。拿起来,读吧,这里有精神性的惊艳和生存性的颤栗,欣悦使书页变为门槛。

作者简介

齐宏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研究领域为基督教与中西文学。近期出版专著《心有灵犀——欧美文学与信仰传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诗集《彼岸的跫音》,已在《文化中国》(加拿大)、《南京大学学报》、《中国比较文学》、《南京师范大学学报》、《江苏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论坛》、《基督教文化学刊》、《跨文化对话》、《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在《蔚蓝色》(美国)、《海外校园》(美国)、《钟山》、《青春》等刊物发表散文、诗歌多篇。

书籍目录

前言处境篇 1.心魔(《蝇王》) 2.诱惑(《白鳓》) 3.分裂(《化身博士》) 4.失落(《失乐园》) 5.空虚(《传道书》) 6.绝望(《变形记》) 7.荒凉(《荒原》) 8.疾病(《癌症楼》 9.死亡(《伊凡·伊利奇之死》) 10.苦难(《约伯记》)求索篇 11.追寻(《浮士德》) 12.方向(《你往何处去》 13.欲望(《安娜·卡列尼娜》) 14.务虚(《务虚笔记》) 15.证悟(《吉檀迦利》) 16.自省(《复活》) 17.延宕(《哈姆雷特》) 18.牺牲(《双城记》) 19.超越(《神曲》) 20.仰望(《天路历程》)信念篇 21.理想(《堂吉诃德》) 22.智慧(《铣知》) 23.良心(《悲惨世界》) 24.爱情(《雅歌》) 25.诗意(《日瓦戈医生》) 26.忏悔(《阡悔灵》) 27.思想(思想录》) 28.恩典(《路加福间》) 29.自由(《卡拉马佐夫兄弟》) 30.永恒(《海的女儿》)后记

章节摘录

  走了一段时间,小和尚实在忍不住了,就问老和尚: “男女授受不亲,何况咱们又是出家人……您刚才怎么能背一名女子 过河呢?” “哦……你是说刚才那女子啊……我已经把她放下了。你怎么还背着 她?” 老和尚回答。 这个寓言故事暗藏禅宗机锋,机智又巧妙地指出“魔由心生,孽由人 造”,人们不也常说“你心里有鬼”这样的话吗? 获诺贝尔奖的“英国当代文学经典”《蝇王》一书的主旨也可用“心 魔”二字来概括。当然,作家戈尔了的灵感,不是来自中国禅宗或印度佛 教,而是来自《圣经》。 他给书起名叫“蝇王”,即“苍蝇之王”,此名称来自于希伯来文 Baalzebub,意为“蝇神”,在《圣经》中特指非利士人以革伦城所拜之神 ,在《旧约》时代名声很响,据《列王记》记载,公元前9世纪,以色列王 亚哈谢不慎从阳台上跌下得病,就是去求问这位神祗自己会不会好,此事 受到先知以利亚严厉的斥责。 小说《蝇王》中,孩子们猎杀野猪后砍下猪头,插在木棒上,猪头上 落满了苍蝇,变成了“蝇王”。荒岛上,还有孩子们特別惧怕的“野兽” ,其实那是一位飞行员腐烂的尸体,上边也落满了苍蝇,也是“蝇王”。 苍蝇聚集处正是藏污纳垢之处。在戈尔丁看来,这样的污垢不只在小岛上 存在,不只在人心外存在,也存在于人心深处,根本就是人心的一部分, 人心深处的邪恶也会源源不断生出来,就像蜜蜂制造蜂蜜。 真正认识到这一点的是小说中的西蒙,他类似于《圣经》中的先知, 戈尔丁也说“在我的寓言中,他是一位耶稣式的人物”,是他首先说出“ 大概野兽就是咱们自己”这样的话,结果被孩子们轰下去了。后来,他上 山发现了“野兽”不过是一个腐烂的人,于是冲到山下要告诉孩子们,让 他们不要再恐惧,没想到被发狂的孩子们当成“野兽”给活活打死了。人 心中的魔障使人不愿知道真相,人对自己本性如戈尔丁所说的那样是“惊 人的无知”。 因此,那个猪头变成的“蝇王”嘲笑西蒙说: “别梦想野兽会是你们可以捕捉和杀死的东西!”猪头说道。有一阵 子,森林和其他模模糊糊地受到欣赏的地方回响起一阵滑稽的笑声。“你 心中有数,是不是?我就是你的一部分?过来,过来,过来点!我就是事 情没有进展的原因吗?为什么事情会搞成这副样子呢?” 这正是《蝇王》的主旨。“蝇王”其实在人心中,是人本性的一部分 ,人犯罪堕落不是社会原因,也不是私有制熏染,而是人自身的幽暗本性 所致。 英国作家巴伦坦曾在19世纪中叶写出《珊瑚岛》这样的荒岛小说,里 边写到拉尔夫、杰克等少年人在轮船失事后漂流到小岛上,如何团结友爱 ,战胜了海盜,帮助了土人,还发现了宝藏等等。一百年后,戈尔丁对此 不以为然,认为他的前辈巴伦坦对人的本性过于美化,因此在《蝇王》中 才反其道而行之,特意安排这群几乎同名的少年人也同样流落到一个荒岛 上,不过这次叙述的不再是他们如何善良和豪侠,而是写他们如何不用人 教就倾向于放荡和邪恶,不再写他们如何团结和友爱,而是写他们如何分 裂和残酷。更重要的是,放荡、邪恶、分裂、残酷等,他们似乎天生就会 ,邪恶这一面的吸引力远远大干善良、豪侠、团结和友爱那一面的吸引力 。 为了体现这样的主旨,他安排一帮孩子们在岛上进行一场实验,轰轰 烈烈而又悄无声息的人性实验。戈尔丁巧妙设计了拉尔夫和杰克的矛盾、 斗争。显然,小说中的金发少年拉尔夫代表了人类文明化自身的努力。他 一到荒岛就用海螺为号召集了所有幸存的孩子们,让孩子们投票选出首领 ,告知大家必须侦察地形,还制定了发言规矩,指挥孩子们生火,安排人 看守好火堆,好向外界求救,也要大家搭建窝棚,还要大家在固定地方大 小便等。而脸上有雀斑的杰克,则代表了人类自身野蛮的冲动。他一到岛 上,就闹着要当首领,后来把脸上涂得花花绿绿,对吃肉、打野猪着迷, 带着大家去疯狂屠杀野猪,祭拜猪头“蝇王”,还带领大家狂欢,狂欢中 他们杀死了西蒙。后来,他干脆带着大队人马离开了拉尔夫,占山为王, 谁要是不听他就用残酷的惩罚对待。这一招比拉尔夫苦口婆心的说服有效 多了,最后,大多数人被杰克拉了过去。 拉尔夫他们几个孤零零地住在窝棚里。他们在睡觉的时候,听到有树 枝折断的声音,拉尔夫在绝望中乞求“野兽”去选小家伙们吃。黑暗中, 有人袭击窝棚,他们自相打斗,杰克他们乘乱偷走了猪崽千的眼镜。猪崽 子他们拿着象征权威和秩序的海螺去城堡岩那边去要回眼镜。到了城堡岩 下,猪崽子大声质问他们是“像你们那样做一帮涂脸的黑鬼好呢?还是像 拉尔夫那样做一个明白事理的人好呢”?是“照规则、讲一致好呢?还是 打猎和乱杀好”?是“法律和得救好呢?还是打猎和破坏好呢”? 说得多好,但已经没人听得进去。 结果,杰克的忠实手下罗杰把全身重量压在杠杆上,一块巨大的岩石 从山顶滚落下来,拉尔夫只顾自己躲起来,猪崽子没了眼镜什么都看不见 ,于是—— 巨石在猪崽子的下巴到膝盖之间这一大片面积上擦过;海螺被砸成无 数白色的碎片,不复存在了。猪崽子一言未发,连咕哝一声都来不及,就 从岩石侧面翻落下去。巨石又弹跳了两次,最后消失在森林之中。猪崽子 往下掉了四十英尺,仰面摔倒在海中那块红色的方礁石上。脑壳崩裂,脑 浆直流,头部变成了红色。猪崽子的手臂和腿部微微抽搐,就像刚被宰杀 的猪的腿一样。随后,大海又开始起落,发出了缓慢而长长的叹息,白色 的海浪翻腾着冲上礁石,又夹上了缕缕粉红色的血丝;而随着海浪再退落 下去,猪崽子的尸体也被卷走了。 后来,他们对拉尔夫也赶尽杀绝,放火烧林,整座树林整个小岛都被 他们点着了。拉尔夫逃出树林,遇到一艘巡洋舰军官才侥幸获救,最后他 失声痛哭,为“童心的泯灭和人性的黑暗而悲泣”。 这已不是一场孩子玩的游戏,而是成人世界的寓言。人类不是一次又 一次经历到黑暗战胜光明、邪恶战胜善良的斗争吗?戈尔丁最后安排大人 们介入救了这群孩子,可是,谁又来救出黑暗中自相残杀的大人呢?也难 怪戈尔丁称自己是“悲观主义者”,对人类的命运和前途实在难以乐观起 来,戈尔丁的目光中有着悲天悯人的忧伤。 《蝇王》中猪崽子的眼镜给岛上带来了火,这火蔓延开来却几乎要烧 毁整个荒岛。而原罪正是人心中的魔影,人人都无法避免。《圣经》提及 人堕落后,原罪成为人性中挥之不去的黑暗,无论人类的文明如伺进步和 发展,也绝不可能完全消除得了世界的黑暗,因这黑暗不仅仅在外界,更 在人心里头,甚至,这种黑暗随着科学的进步而扩大和蔓延,人类的无知 也随之增长。这是《圣经》的观念,戈尔丁受此影响很深。 戈尔丁的思路也暗合了美国神学家尼布尔对人类罪性的划分。尼布尔 认为“人生一有焦虑,就会产生骄傲和情欲。人若寻求将其偶然[生生存抬 升到无限意义之域,那他就会陷入骄傲;人若寻求通过沉溺于‘易变之善 ’及自失于某种自然的生机之中,来逃避其自由的无限可能性及自我决断 的危险与责任,那他就会陷入情欲”。如果说杰克很明显是情欲之罪的代 表,那拉尔夫的所作所为也体现了某种骄傲。拉尔夫看似是一个小面角色 ,但他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一方面固然想在岛上建立某种秩序,但他自身 也渴望攫取更大权力以显示自己的荣耀,他完全不尊重猪崽子的自尊心, 猪崽子明明告诉他不要告诉别人自己的绰号,但他一转眼就公开说了出去 ;一遇危险,马上想牺牲自己手下的小家伙们给“野兽”吃。这是尼布尔 所说的“权力的傲慢”。所以,戈尔丁放弃了巴伦坦塑造近乎完美的少年 英雄的意图,而是着力写出个人心中普遍性的邪恶。连稍具正面角色的猪 崽子,孩子们用他的眼镜给岛上带来了火,但他自己太过于轻信科技和文 明的力量,这正是尼布尔说的“知识的傲慢”。小说中的先知角色两蒙, 从他悲慘的遭遇来说,类似于一个发挥启蒙功能的先知,但他也有自以为 精神优越从而看不起小孩子们的一面,他的精神的优越性也和他的神经质 混合在一起,或可近似于尼布尔所说的“精神的傲慢”。骄傲和情欲吞噬 了所有人。 总之,个个都自我中心和自以为义,有时候明明知道应该做什么,却 偏偏放任自流。而更可怕的是,人们对自身心灵中的魔影表现出惊人的无 知,被“进步”、“发展”这些大词型瞎了心眼! 当然,除了人心灵中的魔影,《圣经》还提到了魔鬼或“撒旦”等灵 界事物的存在,这和戈尔丁把灵界秘密都归结于人心孽障不完全一样。 不过,人类确实太像讳疾忌医的蔡桓公,绝不愿被人指出得了病。这 或许就是《蝇王》手稿曾被21家出版社拒绝过的原因。P5-8


编辑推荐

《一生必读的关于信仰与人生的30部经典:从忏悔录到复活》带给你一种信心:阅读就是与大师对话,与自我对话,与人生对话。拿起来,读吧,这里有精神性的惊艳和生存性的颤栗,欣悦使书页变为门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一生必读的关于信仰与人生的30部经典 PDF格式下载



这是一个多元的时代,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虚无而华丽的表面以下是一颗颗躁动不安的灵魂!这是一个无限度张扬个人个性的时代,这是一个以“我就是我”来言说自己的时代,没有绝对真理,没有绝对的真相,只要我愿意,就没有什么不可以,就没有什么不可能。
  
  于是,众说纷纭的言说仿佛弥漫于森林中的迷雾一样,冰冷而潮湿,令人分不清林中小径在何方。而《一生必读的关于信仰与人生的30部经典》(以下简称《一生》),与其他无数名著的导读书籍不同的特点在于,它企望通过阳光的照耀驱除迷雾,为我们指出林中小径何在。
  
  漫天迷雾之中,身边古木参天,却无法确定自己身处何方的时候,我们需要寻找正确的方向,而非肆意按照幻想出来的预期方向。同样,阅读一本名著,首先需要做的是找出作品和作者写作的原意,而非把我的预期意愿强加在作品之上。《一生》正是通过让作品自身的言说来扫清其上的迷雾的,让作品言说作品,还原作品的原来意义。


如果你想了解一些鲜为人知西方文化信仰经典,请你读这本书~~内容超乎想象,往大处说指明人生方向,往小处说提高文化修养,装帧排版都透出朴素的美感,与市面上粗制滥造的经典快读绝不是一个档次的,发货也很迅速~~


自称文学女青年,但其实看的文学书不多,这本书看了有一段时间了,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脾,齐宏伟的另外几本书我也一起看了,只可惜作品中的很多书我都没有看过。


这本书我很喜欢,作者对许多名著从基督教价值观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让人有心灵的触动。。。


信仰决定人生的显在,我信故我在。浓缩了人类思索和实践的精华,难得的一本书。


在所认识少之又少的作家中,齐宏伟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他的书也是我最喜欢的。这本书介绍了30部经典之作,我想我会全部买回来读一读。


中国需要信仰 通过对30部经典著作的概述让我们在短时间内了解信仰与人生的关系


“如果你们说没有了灵魂的人还是人,那我宁可作一只甲虫。”卡夫卡的《变形记》。作者对信仰和人生的点评很全面,它犹如黑暗里的一掌明灯。


从信仰的角度解读经典。


人生与信仰是离不开关系的


绝对好书,值得反复品味,是第三次买了,送人。齐宏伟的书买的差不多了。好书!!


很好的书,提到与信仰的相关内容,好书可以塑造心灵,坏书腐蚀心田,他推荐的这些书可以好好读~塑造……


买过3次了,这次给别人买的。很好。齐宏伟的书买的差不多齐了。


喜欢齐宏伟老师的书!!


作者用明锐的目光让名著不再晦涩难懂,也给心灵一双眼睛,探索我们的人生和价值。我非常的喜欢。非常好的一本书,我非常的喜欢,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带给我很多思考.原来世界名著这么有韵味和意义.


这是我大学老师的作品,当时是一本教学推荐用书,但是读后感觉非常好~解读很真实,很容易敲击人的心灵~


虽然还没有看,大致浏览了一下,人生感想中的方方面面,仿佛都会给我力量!每天清晨看一篇,每天都是阳光的!


人也并不像他自己所认为的那样会时时刻刻热爱真理追求自由,……人为了一戈比可以出卖世界,为了一分钟的快乐可以出卖天国。而这个世界上形形色色的权力代表者们就是利用人性的弱点奴役人们。或者说人性早就制造出自己的神來取代真正的神,好讓自己隨心所欲地墮落。所以,無神論是迎合了人墮落的需要,而不是真理。更有趣的是,人類的墮落是一種上升式墮落,爲了自己成為神,就逐漸驅逐了神。


很庆幸买了这本书,名著若不这么读,就白读了!


先大概了解经典,再自己买某一部经典来读是很有帮助的。这些经典确实是经典中的经典,深度探讨人性,值得细读!


推荐这本,作者文笔很好,选的几部经典也正是自己非常感兴趣的


难得这样有深度的作品,期待作者有新的著作……


还没读呢 但是翻了翻 书的质量很好~!! 鼓励大家买呦~


很喜欢这本书,在朋友那里看到就决定自己也买一本来读。


大概介绍了30部书,要想收益还得看原书


还没有完全看完,对但已经看过的部分,感觉得蛮不错的.作者所推荐的书有一些是没有看过的,看到那么精彩的分析解评,就想要看看原著.


在这个追求功利与效益的快餐时代中,此书无疑是一本好书.让我们回到经典去思考永恒的问题.


这本书不错,帮人买的。


读书读到这种程度,才算是真读书!


齐老师的又一个作品,拓展了我们国人的视角。


很不错的书,慢慢地看。


书不错,价格也优惠


很不错的书,很受启发。


这个商品不错,帮人买的


虽然是帮人买的,还是要推荐一下。


很棒的一本书,眼光不一样,增长见闻


这个商品不错,看看吧。


在灵命上有所长进 教会弟兄推荐 很好的


早就想看了,推荐你也看


帮同学买的,据说很好。


看了以后,如梦初醒,又像瞎子见到光明


这个商品不错!GOOD!


我非常喜欢。。


嘻嘻!


最初遇到这本书,是在一家专售宗教类书籍、用品的小店。随手翻翻,便发现本书绝对不是那种名著导读或速读之类的快餐书籍,可能因为作者是研究宗教和中西文学的学者教授,所以有更多个人的理解和洞见。记得当时读《变形记》,作者给它的关键词是绝望,那种阅读后的共鸣,让我印象颇深。


本书似乎是刻意而为,这些文学类的鉴赏性散文,如果是从心底流出来的,那就是好的。“内容简介”太过简单,也许不如不简介呢。读者心得,一家之言。适合大学文学教师备课借鉴。


觉得还挺好的,以前就想买类似的书,像文学导读。。。


从宗教的角度解读文学作品,打开了另一扇窗
惜部分解析显得有些简陋


信仰?人生?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吃饭,睡觉?不足够的,人最好是有信仰的。


每一部作品的详细分解,让我们了解到很多的信仰真理,不愧是一本好书。


可以说这本书是基督信仰书籍的导航小册纸。


什么时候人都需要一刻,可以心灵平静。这本书应该就是了,书中评价的名著很中肯,很有启发性。如果你本人读过,再来遇见这本书。那么,恭喜你,你发大财了。读读吧,呵呵~~连我这种经常不买书的老朽都凭着直觉网购了一本……呵呵只可惜的是这一套丛书其他的基本,我尤其想看绘画的那本在当当上找不到,over~~


今天刚收到,还没开始读,不过书的质量不错。浏览了一下,全是国外的名著,应该不错吧…


人应当思想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人是上帝创造的,终须选择归于上帝,才是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和归宿(永生).


这本书作者是很有思想的,可以从书中学到很多东西,只是书中摘抄篇幅太多,特别是雅歌那一章。总体感觉满意。特别是书中讲解的片段发人深省!是我买时始料不及的。在这里想提醒一下关注此书的朋友,这不是摘抄片段的书,而是类似于心得笔记,买之前一定要明白。


里面介绍的很多书都没看过,看看作者写的评论也挺好


作者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概括性很强。非常喜欢。不过介绍的书有些在当当上买不到


这本书内容很好,印刷包装都不错,值得收藏,


许多书没看过,遗憾!有机会得好好看看……评论文章写得很好!


书不错,当当的服务也不错。


真的是一本非常精彩的书!真的很喜欢!


这30本书,没看这本书之前,我还真不知道还可以这样理解~


这快递也太慢了吧。真是足足有7天。


我觉得主要还是要自己去看,里面介绍的也不是很好。


作者推荐的书还可以,能够省却我们许多的盲目。适合床上阅读。


篇幅有点短了,看得有点不过瘾


本书的信仰指的就是基督教,这让我很失望,用基督教去解释信仰与人生,可以,但是,不能用信仰与人生去解释基督教,更不能用基督教的教义来涵盖所有的信仰和人生意义。


当我读了这本书之后,有一种震憾的感受,使我知道了,文学最深的涵义,在于诠释人性的深刻价值意义与人性最深处里面的幽暗之处,之后,再由此出发,寻求生命的价值,不是在于人类自己本身,而在于彼岸那永恒的救赎,只有人类与永恒的他者有了那重新的关联,才真正寻回了人之为人的永远存在的意义。


在忙碌的、快餐式的社会生活中,很多经典,我们都“没有时间”静下心来体会,偶尔的涉猎也是不明就里。老实说,看了这本书之后,我觉得我以前的很多东西都是有看没有懂。这本书使我对经典的认识有了进一步升华,也是一本导读。


有些章节特别吸引我,比如对《失乐园》一书的讲解,解答了我长期以来心中的困惑!此类读物对空闲时间较少的上班族来说还是比较实用的。对还没有接触多少经典著作的青少年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


对于中国人写西方文学的书有三点,第一、其实并未读懂西方文学的伟大之处。我相信仅凭官方对西方名著的评价,通过马克思理论的评价,很少人会觉得西方文学的伟大,更不知道为什么这些书是人类的名著。而这本书让我知道西方文学的伟大,在乎关于人性、灵魂、爱、罪恶、死亡、拯救和希望。这些伟大的主题才是人类永远关注的,才称得上伟大,才称得上不朽,才让每一个认真思考过的人觉得惊叹!相反仅从意识形态和历史唯物主义,会让人觉得人不是人,只是棋子而已。第二、很多人并没有真信仰,对基督信仰只是简单的、文化的接触,这样貌似客观,实则肤浅,让人觉得隔靴搔痒,难以带读者进入真正的伟大和震撼,其实就是那些作者很难称得上真信仰,只是文化取向而已。但是文化取向,意味着失去信仰真意,也就没有真正的解读了文化。因为文化的核心是信仰,根基也在信仰。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现在官方意识形态必须建立在马克思的原因。第三、很多真信仰,信仰纯真的基督徒写的书,往往并非澈透的读懂西方的文学,所以也难于真正的解读,可能是自说自话,难于解释名著之所以是名著。看我评价的人,更多是非基督徒的,但是我很推荐你看看这本书,即使抱着开放的心态,也应该看看,因为判断和品读的权利,当你读这本书时,在乎你!


不论是小说还是传记,抑或其他,丰富的表达带来了丰满的信仰,这是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有的作者是在用生命去诠释、表达、抒发,有的著作之所以传世是因为心灵的通性,这本书集结通性,试图在阅读指引上更明确、更坚定。


这本书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思想深刻,非常好。


齐老师的书总是很适合年轻人去读的 ~ 带来更多的思考和感动~~~


齐宏伟的这部不错,点评的各个作品也很到位,有时间就看看,值得一读。


语言好,思想深邃,很有启发


想来这是我第二次阅读齐的作品,自由,价值,信仰在文学中闪出来,激荡所有人去追寻真理。


书中内容经典。值得细细品味


喜欢这本书 但是此书貌似不是正版


有些抽象,我个人感觉


我是总结了,以后有什么一生什么一生的,一本书一本书可以干成什么的,基本不靠谱,只能做个大概的了解,别被书名给雷到了,总的而言这书还可以,只能做个大致的了解。


书的内容很好,可是书的装订有点差,刚打开的开胶了


一拿到手就看了,还不错


还没看呢,随手翻了几页,觉得内容不错,有看头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