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生命教育演讲录

郑晓江 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

郑晓江  

页数:

282  

Tag标签:

无  

前言

本书是我在南昌大学开设十六年的“中国死亡智慧”、“生死哲学”课,在江西师大开设三年的“生死哲学与生命教育”课以及在国内外讲学数百场的基础上撰著而成。全书以讲义的形式撰写,主要是基于青少年以及各年龄段的中国人在生活、生命与人生方面出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希望读者在阅读后能处理好这些问题,以获得幸福与成功的人生;同时也希望本书能为各级各类学校开设的生命教育课提供一种参考或作为教学教材及教师用书。教育的产业化及对金钱的追求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之一,伴随而来的必然是功利性凸显和受教育者主体生命的丰富性及成长的复杂性被忽视。在校学生的一切存在价值都体现为考卷上的分数,一切的教育成果反映为升学的比例和考取重点学校的人数,这同时成了教师福利收入高低的关键及学校社会地位高低的标志。伴随着这样一种追求,教育被简化成一系列量化指标和既定程序,因为升学及高考是统一的、大学专业课程是统一的,所以,学校的教科书要统一、课程要统一、考试要统一、作息时间要统一、教学内容更要统一。这样,就把学生的生命成长简化成了统一规范的数字,学生们鲜活的生命变成了预定的教学教育的程序。

内容概要

  你是否曾为生活的重压或爱情的伤害而挣扎彷徨,你是否曾因宿命的死亡或至亲的逝去而消沉悲伤?当生命中的困惑与苦难萦绕着你、当人生似乎失去意义和路标时,请翻开这本书:生命的价值由此升华,人生的道路由此清晰……

书籍目录

自序 生命教育刻不容缓上篇 理论篇 第一章 生命教育的历史与意义 一、生命教育兴起的历史背景 二、生命教育的本质 三、生命教育的目标与具体实施 四、从生命教育兴起的不同背景看中国生命教育的特色 五、关于生命教育的受众、方法与原则问题 第二章 “生命与生活紧张”之原理 一、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之特质 二、对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之反省 三、“生命与生活紧张”之原理的内容与意义 四、简短的结论 第三章 “人生时光与物理时间不等式”的原理 一、时间圈内的人生之舞 二、人生中的“根”意识 三、我们需要怎样的人生态度 四、如何延长我们的人生时光?   五、简短的结论 第四章 “生命共同体”的原理 一、人类生命的性质 二、从“非典”疫情看“生命共同体” 三、“生命共同体”的原理与运用 四、简短的结论 第五章 “生死互渗”的原理 一、超越死亡之意义 二、“死亡”之本质与阐释 三、中国传统的生死智慧与“生死互渗”观 四、简短的结论 第六章 “死是生活的终止,生命可以永存”的原理 一、对“死”及“死后世界”的认识与态度 二、人之生命的三重性 三、“死是生活的终止,生命可以永存”原理的基本内涵与意义 四、简短的结论下篇 运用篇 第七章 叩问幸福生活 一、人生之路的“窄”与“宽” 二、沉思幸福生活 三、解析人生痛苦 四、简短的结论 第八章 提升自我素质,获得成功人生 一、何谓素质? 二、在21世纪,我们需要拥有哪些素质? 三、如何提升自我的素质 四、简短的结论 第九章 人生选择的方法与技巧 一、我们为什么要选择? 二、我们如何进行人生的选择? 三、我们怎样获得人生选择的自由? 四、简短的结论 第十章 “性爱”感觉“情爱”生命——关于大学生情感与恋爱问题的思考 第十一章 生死抉择 生命价值——从弑亲惨案看青少年的生死观教育 第十二章 珍惜生命 辉煌人生——关于自杀现象之生死哲学的沉思 第十三章 超越生死 夕阳更红——关于老年人生命教育的思考 第十四章 临终企盼 善逝善终——临终关怀的意义与价值 第十五章 消解哀伤 心灵环保——丧亲家庭的哀伤抚慰 第十六章 慎终追远 民德归厚——殡葬业与生命教育 第十七章 惊世巨震与人性人道人伦——关于汶川大地震之人文省思后记

章节摘录

上篇 理论篇第一章 生命教育的历史与意义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勃兴了一个新的教学门类,她就是——生命教育。在台湾,生命教育受到官方的大力提倡,2001年被定为所谓“生命教育年”。在我国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也开始了生命教育的推进工作,而辽宁、上海、湖北等省市则在大陆率先颁布了有关推行生命教育的大纲或方案。为何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学校所要传授的书本知识几乎无限繁多,人们已痛感知识饱和的时候,还要引进一种新的教育门类呢?其兴起的背景是什么?生命教育又有何特别的性质与内容?她与我们每个人有何关系?本章将在这方面进行-些叙述,以让广大读者较全面地了解生命教育,并推动国内生命教育的开展。一、生命教育兴起的历史背景生命教育之所以在现代兴起,应该说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与现实的原因。首先,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尤其是青少年遭遇到一些严重的问题。人类进入新的千年之后,依靠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命科学等等,社会、经济,文化都呈现出高速的发展,生活的水准大幅度提升。但同时也引发了诸如地区问的差距加大、贫富悬殊惊人、局部战争不断、恐怖主义盛行等政治及社会问题。而另一严重的问题是文化虚无主义、相对主义盛行,人们正常的生活准则、道德规范许多被消解,于是,导致人们生命存在的价值难觅,生活的意义呈现为空白。一切都可以做,一切也可以不做;一切都无所谓,一切似乎仅是游戏而已。现代人于是陷入价值与意义难定的虚无世界之中,这种状况尤其表现在青少年身上。对于当代的青少年而言,人们常用两个名词来形容他们:“速食的一代”、“E世代”——他们吃的是肯德基、麦当劳,听的是过眼云烟的流行歌曲,看的是虚拟的网络信息,追的是走马灯似的变幻无穷的歌星、影星、体育明星。这样一种生活的实存,培养出的人生态度与人生观只能是“跟着感觉走”,只能是“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成天对着虚拟的网络,人们似乎可以为所欲为,可以不负任何的责任,于是,好坏优劣对错的价值标准逐渐消解了;吃的看的追的都是急剧变化的东西,也就自然对世界采取相对主义态度、对人生奉行感觉至上的生活准则。发展严重者,就可能走向吸毒、性关系紊乱、自伤,甚至自杀。因为,抱持的是“跟着感觉走”,若吸毒的感觉好,自然就吸毒;若犯罪的感觉好就犯罪;若乱交的感觉好就乱交;若活着的感觉不好,那就自杀,等等。况且还有“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的人生观从另一面给予了强大的精神支持。

后记

2006年7月6日至8日,我作为特邀专家参加了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与苏州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首期“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教师高级研修班”,并发表专题演讲“论生命教育——关于青少年自杀问题的生死哲学的反思”。所受到的欢迎程度是我始料不及的。有一位化名“平民白雨”者在网上对我的演讲发表了这样的评价:“虽然还是缺少对一线生命教育工作的实际操作的指导,但郑教授的报告绝对是本次研修班中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的,‘生死哲学’这一套系统,以及其中一些鲜明的观点更让大家有耳目一新、茅塞顿开的感觉。至少我自己觉得就是接受了一次最生动的生命教育。”看到这样的评论,我颇有些感慨。我自1982年大学毕业后不久即以中国人生哲学为研究领域,并顺延着进入了生死问题的探讨。我个人研究生死问题有两大基础:一是对中国传统人生哲学、死亡哲学不懈探讨形成的“中国传统生死智慧”的视角,即驻足于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由生观死”又“由死观生”的理论方法;二是在理论性的生死问题探讨之外,特别关切现实人的生死问题,始终把“中国人之生死问题”作为自己理论研究的核心向度,为此还提出并践行了“思想考古”的方法。


编辑推荐

《生命教育演讲录》由江西出版集团,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生命教育演讲录 PDF格式下载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教育,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郑晓江教授是我的老师的硕导,听过他的讲座两次,每次都感觉很震撼,感觉找到了方向,郑教授的书比讲座更丰富,文字的交流让我看到了一个教授对教育的真诚和对学生的大爱,很感动!


我是搞思想政治教育的,近年学校的孩子们总出这样那样的问题,知道我的心情吗?好痛啊,哪个孩子不是父母的宝贝啊,哪个孩子不是家人的希望啊,我们的教育到底要教会孩子什么?不是高分不是所谓多才多艺,最基本的是教会孩子认识生命重视生命提高生命,这是一位从事生命教育多年的教授的心血之作,每一个从事教育的教师,每一个关爱孩子的家长都来看看吧,愿每个孩子健康、每个家庭幸福


应该不错,不然我朋友怎么要买


从哲学角度去认识人的生死,对生命教育作一个诠释,很有启发性


第一章续写的不错,非常与生命教育贴切!后面的几章有点牵强!纯文学性了……


内容比较充实,以一本演讲记录形式的书籍出版,篇章界限不很分明,感觉没有系统规划好,阅读起来有点费力。还是给个好评。


内容充实,是我想要的


没有让我看完的动力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