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后物欲时代的精神困境与道德教育

邹小华 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

邹小华  

页数:

256  

字数:

250000  

内容概要

邹小华编著的《后物欲时代的精神困境与道德教育》的写作灵感和研究动因,较多地来源于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与教育问题的思考与体悟。在作者看来,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道德失范包括青少年的一些非道德行为,并非没有明确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也就是说,当前的道德失范问题不是道德规范不够健全的问题,非道德行为者并非不知道他们的行为触犯了社会的道德和法律规范,但还是放纵自己的行为,其原因固然有许多,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因为空虚与无聊。无论是平面媒体还是网络媒介都有因空虚、无聊引发的非道德行为的报道,而长期从事高校教学工作的作者近年来和学生的接触中也感受到不少同学在大学学习和生活中的空虚与迷茫。

作者简介

邹小华,男,汉族,江西南昌县人。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土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道德教育,出版著作2部,在中文核心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导言
第—章 后物欲时代的境遇:“现代性问题”
一、后物欲时代的精神症候:空虚、无聊
二、现代性与道德文化危机
三、现代性精神危机的表征:过度消费、时尚、上瘾
(一)过度消费
(二)时尚
(三)上瘾
第二章 后物欲时代的中国:现象与问题
一、后物欲时代困境之中国表象
(一)赌博
(二)酗酒、饭局、过度消费
(三)恶搞、围观、偶像崇拜
(四)自杀、无理由杀人
(五)焦虑和不满
二、后物欲时代困境中的中国青少年
(一)厌学
(二)沉迷网络
(三)偶像崇拜
(四)犯罪
第三章 后物欲时代道德教育的历史资源:古典贵族教育
一、古典教育的特征:生活教育和综合教育
二、暴发户与老贵族的区别
三、中国古典教育的特征
(一)造就君子人格
(二)培养治国理政的通才
(三)注重人文修养和审美情趣
四、中国古典教育中的书香门第和家学渊源
五、西方贵族教育传统及其贵族文化
(一)古希腊的自由教育传统
(二)西方古典教育理念的传承
(三)贵族文化与贵族精神
六、古典教育的启示
(一)诗意的人生
(二)创造的人生
(三)爱的人生
第四章 后物欲时代的道德教育路径之一:健全人格教育
一、人格与道德养成
二、道德人格养成的途径
(一)精神空间的去蔽与敞开
(二)精神空间去蔽与敞开的实现途径
三、劳动、纪律与道德人格的养成
(一)经济社会转型与校园日常生活方式的变迁
(二)劳动教育:开启道德教育的生活之门
(三)道德教育的本真状态:用纪律来规范、以爱心去感化
四、走向对话与教学共同体
(一)道德与生活共同体
(二)教学共同体的衰落与校园冷漠
(三)重建教学共同体
第五章 后物欲时代道德教育路径之二:重视审美教育
一、美与审美
(一)美:自由与和谐
(二)审美活动的人生价值
(三)审美对化解后物欲时代空虚、无聊的特殊意义
二、审美教育的功能与人生境界
(一)审美教育的历史源流
(二)美育的人文内涵与功能
三、我国当前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途径
(一)美育在现实教育实践中的边缘化及其改革途径
(二)艺术教育中过分技能化倾向及其改进
(三)美育的社会环境及其改善
第六章 后物欲时代道德教育路径之三:闲暇教育
一、闲暇的含义与功能
二、闲暇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
三、青少年闲暇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学生闲暇生活现状
(二)大学生闲暇生活现状
四、闲暇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一)闲暇教育的必要性
(二)闲暇教育的意义
(三)闲暇教育的措施和途径
(四)闲暇教育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结浯
参考文献
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后物欲时代的精神困境与道德教育 PDF格式下载



后物欲时代的精神困境与道德教育很值得一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