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美国总统是怎么选出来的

孙兴杰 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1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

孙兴杰  

页数:

272  

字数:

221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为什么是“总统”,而不是“国王”谈到美国总统,中国人就会想到华盛顿,崇敬不已,还会想到袁世凯——他曾被黄兴、黎元洪等人称为“中国的华盛顿”。现在很多历史学家也认为如果袁世凯是中国的华盛顿,那么中国的命运将会改写。其实,这种遗憾一点儿道理都没有,为什么这么说呢?虽然华盛顿是总统,袁世凯也是总统,但是此总统与彼总统有天壤之别,袁世凯的骨子里面想的还是当皇帝,但是不知道他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华盛顿要当总统而不是国王呢?如果这个问题他想明白了,估计就不会要当“洪宪帝”了。很多人将美国的总统制度视为华盛顿的高风亮节,如果不是华盛顿深明大义,美国的元首估计也是皇帝或者国王之类的了,毕竟当时的世界上有英国国王,有叶卡捷琳娜女皇,唯独没有“总统”这么个职位。其实这是对华盛顿的误会,也是对美国历史的误解,并不是华盛顿精神高尚,而是当时的历史使然,那个时候,只是人们并不知道,原来总统比皇帝或者国王更好。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开打之后,华盛顿被“推举”为大陆军的总司令。但是这个总司令当得挺窝囊的,缺衣少粮,士兵屡屡开小差,好在荷兰、法国因为要与英国对抗而帮了一些忙,给枪、给钱,最后还给人了。后来革命胜利了,怎么巩固革命成果便成了最大的问题。当初华盛顿这些人为什么要闹革命呢?不就是反对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独裁与专制嘛!现在革命成功了,再选出个人来当国王,那岂不是瞎折腾,革命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一个名叫托马斯•潘恩的英国通缉犯跑到美国,写了一本名为《常识》的小册子,在这本小册子里面,潘恩把英国的国王、贵族们痛骂了一顿。没想到这本小书成了殖民地的畅销书,它比《独立宣言》起的作用还要大,潘恩的一支笔顶五个师!潘恩不过是一个代表,参加独立战争的那些精英们基本也都有这样的想法。况且,独立战争是13个州一起打赢的,如果华盛顿要当皇帝也得经过大家同意,没有一个州是省油的灯,华盛顿非要当皇帝或者像克伦威尔那样当护国公的话,肯定是一场内战,或者是联邦的解体。刚刚跟宗主国打了六七年,法国、西班牙、英国还虎视眈眈地看着这个孱弱的国家,怎么建立一个强大的政府应对内外困局才是开国元勋要考虑的问题。北方富裕的州虽然有人希望华盛顿建立独裁政权,改变邦联比较涣散的状态,但是华盛顿比较明智地拒绝了。美国的革命者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他们是共和主义者,他们创建了一个强大的国家。这在当时的世界是一个创举,欧洲的统治者都认为这些人不可理喻。共和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没有国王了,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大事大家一起商量着来,而不是由国王或者皇帝一个人说了算。这种政体在罗马时期出现过,但是随着罗马从一个城邦扩张成为一个疆域辽阔的帝国,共和被独裁取代了,屋大维结束罗马共和国内乱之后也把共和国送进了棺材。共和国有执政官或者保民官,是行政首脑,他们的权力来自人民,还得接受人民的监督,更重要的是要有任期。“President”还有主持的意思,就是在一定时间内主持一些事务。这与国王有天壤之别,当时欧洲盛行的是君权神授,是终身制。总统是与共和国相匹配的,它代表着一个新的时代,或者说它复兴了罗马共和国的精神。如果翻看《联邦党人文集》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无论麦迪逊还是汉密尔顿,都会时不时提到罗马共和国。革命之后的美国精英们想创建一个共和国,而不是一个王国,既然不是王国,也就没有国王、皇帝了。1787年,律师、将军、种植园主、富商到了费城开会,争论了几个月之后,制订了一部合众国的宪法。该宪法是美国的立国之本、最高法律,它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肯定了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为原则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具体而言,它规定立法权属于美国国会,行政权属于美国总统,司法权属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但行政、立法、司法三大机构中,又以掌握行政和军事大权的总统为核心。因此美国的政体是“总统共和制”,它不同于君主立宪制,也不同于议会共和制。这部宪法详细地规定了总统的权限,也让“总统”这个词有了比较深刻的政治学含义。总统是合众国的象征,也是联邦政府的行政首脑。美国需要一个强大的联邦政府,需要一个有实权的总统,但是又不能滥权。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制宪代表煞费苦心,他们相信,人都有作恶的倾向,唯有好的制度才能让人不至于堕落,总统职位更是如此。开国元勋们最关注的是自由,尤其是注重公民有完全支配自己财产的自由,中文中将“民主”与“共和”、“自由”放在一起,其实是一种误解。其实,华盛顿以及他的战友们对民主嗤之以鼻,在独立战争中,贫苦大众被动员起来参加革命,但是有钱人根本看不上那些泥腿子。1786年6月27日,约翰•杰伊给华盛顿写信说:“我担心比较优秀的人会因财产的不安全、对统治者丧失信心以及缺乏公共信念和正直情操而将自由之美景视为可望而不可即的虚妄的东西。穷人,最大的优势就是数量,如果赋予他们太多的权力而不加以限制,那么他们就会剥夺富人们的财产以及他们非常珍视的自由。”在制宪会议的秘密讨论中,美国的精英们对民主制度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反感,有人说,民主制度有一种固有的骚乱与放荡;有人说,民主政治是一切政治罪恶之最;还有人说,人民从不适于行使他们掌握的权力,今后也是如此;甚至有人提出,财产不超过10万美元的人不能当总统。开国元勋们都是有产阶级,也是有闲阶级,他们对穷人抱有敌视心理,但是却又接受了人民主权的观念,所以,他们对民众怀有比较矛盾的心理:他们觉得人民大众是躁动不安、不堪信任的,但是共和国必须依靠民众的选票和同意才能建立起来。正因为如此,美国的选举权经过了上百年才得以普及,因为,制订宪法的那些人不相信民主制度能够长久。亚当斯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请记住,民主政治向来不能维持长久。它很快就会衰败、枯竭,并终将扼杀自己,从未有过不自杀的民主政治。美国总统是共和主义的产物,而不是民主的产物,只有明白这个道理,才能体会为什么美国总统的选举这么费劲。经过制定宪法的那些人的不停争吵、辩论,美国总统制这样一个制度才完善起来。过去200多年中,美国的宪法一直有修正,但是却没有推倒重来,而美国的总统选举一直持续下来。可以说美国建国的历史虽不够长久,但它却是最古老、最稳定的联邦制国家。

内容概要

  美国总统是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整个世界。对一个如此重要的职位,我们却知之甚少,甚至根本不知道美国总统是怎么选出来的。本书正是认识、了解美国总统的最佳读本,更是通过美国总统读懂美国的不二之选。作者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无懈可击的逻辑,有据可循的史实系统讲述了美国总统选举的方方面面。通过阅读本书,我们能够明白美国总统是怎么选出来的。

作者简介

  孙兴杰,吉林大学国际关系史博士,在吉林大学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近代货币霸权的研究,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领域为美国问题、地缘战略、国际政治经济学。出版了《金砖四国之路》、《世纪大棋局》及《全球通史》丛书,在《史学集刊》、《北方论丛》《时代周报》、《中国青年报》、《青年参考》、《看历史》、《21世纪国际评论》等媒体撰写国际关系、美国问题的专栏评论文章。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美国总统到底是个什么职位
 为什么是“总统”,而不是“国王”
 “美国总统”诞生记
 总统最多能做几任
 总统手中有哪些倾天下之权
 不想当总统的总统真不是好总统
第二章 总统与其他权力机构的关系
 总统和副总统是什么关系
 总统与国会相比,谁的权力更大
 总统与最高法院相比,谁的权力更大
 总统是各州州长的上司吗
 美国总统能否随心所欲地发动战争
第三章 谁有资格成为总统候选人
 如何成为总统候选人
 为什么美国总统的信仰如此受关注
 单身汉在美国为什么当不了总统
 为什么媒体一直追问奥巴马的出生地
 总统候选人演讲时讲什么
 没有通过选举就当了总统的人
第四章 谁有资格投票选总统
 选民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黑人什么时候才真正拥有选举权
 妇女是什么时候拥有选举权的
 军人投票与普通选民有何不同
 以糟糕的方式成为总统的伟大总统
第五章 美国总统选举并非全民直选
 原来美国总统不是“人”选出来的
 选举人是如何选出来的
 选举人选票重要还是选民选票重要
 华盛顿特区的选举人团有什么特别之处
 美国总统选举程序
第六章 驴象之争——两党轮流坐庄的形成
 美国两党制始于何时
 美国政党党员能否随便入党、退党
 共和、民主两党各代表什么阶层
 两党利益均沾:1877 年大妥协
 奇怪的政党——“里根民主党”
 “茶党”能否打乱两党轮流坐庄的局面
 很多美国人并不关心谁当总统
 伟大的演员里根总统
第七章 是不是谁钱多谁就能当总统
 世界上最烧钱的选举
 同样是钱,为什么还分软硬
 政治病毒:献金与分肥
 风水轮流转,总统今年我来做
 壮志未酬的加菲尔德总统
第八章 总统也会被赶下台
 总统居然会被赶下台
 总统最怕的小官
 那些遭弹劾的总统们
 “水门事件”绊倒尼克松
 克林顿的绯闻与幸运
 总统离职后都在干什么
 奋斗一生只当了32 天总统
第九章 决战2012,奥巴马的连任之路
 奥巴马上台之后的变革之路
 奥巴马的利比亚战略小算盘
 “太平洋总统”的战略转移
 医疗改革为奥巴马拉来选票
 哪些人曾想取代奥巴马
 征“巴菲特税”是妙招还是臭棋
 本?拉登的阴魂
 美国总统违宪记
 “持枪权”与总统选举
 一切都是为了选票
 ——奥巴马公开表示支持同性恋婚姻合法
 奥巴马PK 掉罗姆尼
 奥巴马的“财政悬崖”
 附 录 美国霸权还能维持多久
 后 记 美国衰落了吗

章节摘录

不想当总统的总统真不是好总统总统的权力的确不小,而且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汉密尔顿曾说,如果一个政府涣散无能,那就是一个坏政府。所以,选择什么人担任总统就至关重要了。整体而言,美国的总统在治国方面表现得还不错,因为这些人都是经过政治洗礼的人,长期的从政经验是当总统的基础。总统的选举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每个环节都有竞争,只要是竞争就有成败的可能,有时候,很多偶然性累加在一起就成就了一些“幸运鬼”,比如塔夫脱、哈定。更有戏剧性的是,这两位名声不佳的总统之所以幸运地当选都与西奥多•罗斯福有关系,前者是由于罗斯福的举荐;后者是由于罗斯福的死亡。威廉•霍华德•塔夫脱之所以被人们记住,在于他是美国历史上最肥胖的总统,据说他的体重达到332磅。有个笑话说,在菲律宾时,他给当时的陆军部长写信说:今天旅途顺利,骑马走了25英里。结果陆军部长的回信是:那马怎么样了?!还有一个笑话说:有一天,塔夫脱去拜访西奥多•罗斯福,到罗斯福所住的一个海滨别墅以后,决定到海里去冲冲凉。刚好罗斯福的一个孩子在沙滩上玩够了,对罗斯福说:“爸爸,我们去游泳吧。”罗斯福回答说:“不,孩子,现在不行。总统先生正在使用海洋!”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是一个非常激进的总统,更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喜欢出风头的人。他的儿子曾讽刺他说,如果是一场婚礼,他希望自己是新娘,如果是葬礼,他希望自己是棺材里面的那位。老罗斯福的另一大爱好就是喜欢听别人吹捧自己。正因为如此,壮硕如牛但擅长逢迎拍马的塔夫脱得到了他的赏识。1904年,塔夫脱被罗斯福任命为陆军部长。在罗斯福手下,塔夫脱表现得很得体,既会奉承,又能很好地执行总统的命令。付出总会有回报的,1907年西奥多•罗斯福不再谋求连任了,他把塔夫脱推到了共和党候选人的位置上。罗斯福的声望在当时非常高,无论在共和党内部还是全国,作为罗斯福的继任者,塔夫脱当选为总统是没有什么悬念的,换成另外一个人,也能当选。罗斯福为了让塔夫脱顺利当选,手把手地进行指导,塔夫脱本身并不想当总统,或者说他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那个幸运儿。在共和党大会召开之前,他居然一个人跑去打高尔夫球!后来罗斯福说,你应该放弃高尔夫球,因为这项运动不能显示一个总统的阳刚之气,西部牛仔们不喜欢一个阴柔的总统。令罗斯福感到意外的是,这个肥胖的继任者上任之后并没有按照他设定的轨道继续走下去。从性格而言,塔夫脱跟罗斯福根本就不是一路人,塔夫脱是一个极端的保守派,他不愿意有什么变化,也不愿意像罗斯福那样不断地扩张总统的权力。卸任后的西奥多•罗斯福一直关注着他的学生,没想到塔夫脱不但没有萧规曹随,还要打老师的嘴巴。塔夫脱任内,政府起诉一家钢铁公司涉嫌垄断,而这家钢铁公司是在1907年罗斯福同意成立的。罗斯福决定参加1912年的总统大选,在共和党的初选中,师徒正式走向分裂,罗斯福把塔夫脱贬为“蠢货”和“疯子”。但是罗斯福没有赢得共和党党内的提名,反而是塔夫脱成为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罗斯福一怒之下,重建了一个新的政党,叫进步党。作为两党之外的第三党,罗斯福几乎是完败。罗斯福的野心并没有终止,他在等待机会,到了1919年的大选,罗斯福准备重整河山,他选择了哈定作为自己的竞选搭档,不幸的是,还未能参加竞选,罗斯福就去见上帝了。共和党内部的候选人之争陷入僵局,代表们已经厌倦了,为了早点儿回家,他们选择了没有错误,也没有个性的哈定作为本党的候选人。就这样,这个才智平庸的哈定就成了共和党的候选人。除了壮志未酬的罗斯福拉了一把之外,中风的威尔逊总统也为哈定入主白宫创造了条件。任期未结束,威尔逊便不能履行总统的职责了,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经散去,威尔逊的理想主义也慢慢失去了号召力。当美国人开始寻求稳定的时候,哈定在正确的时候出现了。知夫莫如妻,哈定的妻子在大选前说,如果我的丈夫当选为总统,那他的脑门上只能写着一个词,那就是“悲剧”。果不其然,哈定真的“悲剧”了,1923年8月他就死掉了。如果他不这么早就死掉的话,非常可能连选连任的,继任者柯立芝几乎没有更改哈定的执政路线,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政绩,被称为“柯立芝繁荣”。哈定在任上时,他的名声还可以,但是等他死后,一些不光彩的事情暴露出来,他的内阁中不少人贪腐成性,而且他本人在任期间,生活非常不检点。罗斯福的女儿曾经这样评价哈定:他不坏,但是是个笨蛋。总统选举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偶然性,可能会有些本来不想当总统的笨蛋傻瓜当上了总统,还好,他们只能祸害这个国家四年,如果他们真的不得人心,那么四年之后就要被赶下台。总统,重要的不是谁当,而是总统这个位子以及它背后的一系列制度的设计。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幸运儿都是傻子或者笨蛋,比如说肯尼迪,或者里根,他们是幸运儿,也都是非常不错的总统。尤其是里根,十分受世人推崇,曾被英国《泰晤士报》评为美国十个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在美国国内享誉甚高。

后记

美国衰落了吗 美国衰落了吗?这是奥巴马总统最头疼的问题,如果答案是“Yes”,那美国就需要换个总统了,奥巴马连任之梦就打水漂了。虽然唱衰美国依然是媒体的热门话题,但是奥巴马也不用太担心,因为历史上“美国衰落论”并不新鲜。令人奇怪的是,美国每每在“衰落论”的喧嚣中走向强大,难道“衰落论”成了美国强大的成功学吗?从朝鲜战争失败以来,美国前后经历过不下八次“衰落论”,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越南战争带来的巨大创伤。即便如此,美国很快触底反弹,恢复了强国地位。任何“衰落论”中都包含着事实与想象,只有走人历史深处才能体会到:美国并非无敌,所以要客观认识美国的实力;美国居安思危,所以拒绝迷信“衰落论”。美国的“衰落论”历史何尝不是一部大国崛起的心灵日记呢?这对于高弹崛起进行曲的中国而言,“美国衰落论”更像一剂解毒剂。 苏联卫星与导弹差距 1957年苏联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消息一出,美国社会哗然,人们认为美国在科技、教育、工程、工业等领域已经全面落后于苏联,人造地球卫星意味着苏联在导弹技术方面已经处于领先地位,美国难以抵御苏联的核导弹攻击。由此而起的是持续数年的“美国衰落论”,这次唱衰美国的主力是美国军方和媒体,但军人总统艾森豪威尔却直至卸任也没有对这次唱衰美国的言论作出有力的回击,因为他并不认为苏联的人造地球卫星有什么了不起。 苏联发射卫星掀起了另一场核竞赛,不仅在核武器方面进行激烈的竞争,而且在运载工具方面也展开了新的竞逐。“二战”之后,苏联先后成功地进行了原子弹和氢弹试验,美国的核垄断优势不复存在,运载工具就成为新的竞争领域,美国建立了战略空军司令部,而首任长官则是参与策划对日投掷原子弹的李梅将军。战略空军司令部的目标就是摧毁苏联的军事能力,尤其是战略核能力。因此,20世纪50年代核武器的运载工具主要依靠空军,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之后,预示着在洲际弹道导弹方面苏联取得优势。对于一直保持心理优越感的美国而言,这不啻于一次重大打击。 艾森豪威尔的首席科学顾问詹姆斯·基利安在得知苏联卫星上天之后的感觉是民族自豪感受到了伤害。他在回忆录中写道:“这件事使我立即猜测我国是否严重低估了我们对手的技术能力。不可否认,苏联确确实实在美国之前完成了一项我们双方都在努力争取的技术上的伟绩。”更重要的是,苏联卫星动摇了美国技术能力遥遥领先的信念。 至于苏联卫星上天之后对美苏战略平衡有何影响,连艾森豪威尔都不知道,他唯一可以确信的是,苏联人不会疯狂到对美国发起核攻击,与此同时,美国高空侦察机拍摄的照片并没有显示苏联正在大规模地部署核导弹。正是基于此,总统才对苏联卫星表现得漫不经心,与之相对照的是,媒体热火朝天地反思与评判,核心基调是美国安全受到了威胁。 苏联卫星发射之后不到三个月,《华盛顿邮报》便将一份福特基金会提交的内部研究报告添油加醋地进行了报道,这是由总统选定的研究小组,以评估美苏之间的战略平衡问题,这份被称为《盖瑟报告》的文件直到1973年才解密。《华盛顿邮报》的报道指出,美国处于历史上最严重的危险时期,这个国家正在迅速滑向二流大国的道路上。美国正面对着导弹充斥的苏联的直接威胁,而苏联不断提升的军事能力是其日益强大的经济技术力量的展现,最终将导致苏联对全球自由发起政治、宣传和心理上的进攻,从而让美国处于长期危险之中。为了防止灾难,美国需要在未来二十年中大规模增加军费开支,唯有如此才能弥补导弹差距,在多个领域和多个地区反击苏联阵营的进攻。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在美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各路媒体纷纷跟进,在媒体的热炒之下,导弹差距已然成为事实。《时代》周刊指出,导弹差距是否意味着力量差距,《星期六晚邮报》则担心,我们有没有勇气和力量抵制克里姆林宫的威胁? 当《盖瑟报告》解密之后,人们才发现,《华盛顿邮报》的报道有些夸大其词,将《盖瑟报告》中的一些猜测当作结论,比如,报告中估计苏联在导弹方面可能超过美国,如果是那样的话,这对美国是个威胁。此外,《盖瑟报告》提供的信息本身也有夸张之嫌,曾经起草NSC一68号文件的保罗·尼采也是《盖瑟报告》的主要起草人,众所周知,NSC一68号文件是美国遏制苏联的纲领,也是冷战的宣言书。 《盖瑟报告》与媒体的广泛讨论造成了美国衰落的氛围,也激起了美国社会的危机感。一些政策分析家也参与其中,艾伯特·沃尔斯泰特和亨利·基辛格便是其中的代表。沃尔斯泰特在《外交》季刊发表了题为《脆弱的恐怖平衡》一文,他认为所谓的战略平衡是靠不住的,苏联人不仅会将核战争作为一种战争形式加以运用,而且能够忍受巨大的牺牲,因此,他嘲笑艾森豪威尔“在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之前,我们还在沉睡”。亨利·基辛格在苏联卫星上天的那年出版了成名作《核武器与对外政策》一书,此后又出版了《选择的必要》,认为导弹差距可能会引起苏联的核讹诈,如果美国没有足够的核报复力量的话,苏联就可能会对美国进行讹诈甚至进攻。 当全国上下都在讨论导弹差距的时候,艾森豪威尔似乎不为所动,他并不反对美国发展导弹技术,但是却在增加军费开支方面保持谨慎。很多人开始攻击总统不负责任,“艾克之后,哪管洪水滔天”的说法不胫而走(艾克是艾森豪威尔的昵称)。直到1960年艾森豪威尔才作出了比较激烈的回应:“我为防务奉献了一生,而且我对它的了解几乎比任何国人都多,因为我已经把我的全部生命奉献给了它,并且我的根据是只要对政府和国家有好处。” 艾森豪威尔说得没错,媒体和公众之所以“误解”他,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总统拥有高空侦察机和侦查卫星拍摄的照片,所谓苏联拥有上千枚核导弹的说法是一种想象。艾森豪威尔人主白宫之初,美国握有核优势,但是他也不知道如何将核优势变成政治优势,苏联发射卫星也不足畏惧,因为苏联领导人不会疯狂到用微弱的核优势来进攻美国。 艾森豪威尔的淡然是正确的,但是在冷战风紧云骤的背景下,民众的恐惧也有情可原。艾森豪威尔即将卸任之际,美苏之间导弹差距的说法几乎不攻自破,美国拥有了先进的侦察卫星,北极星潜艇下水,三位一体的核打击体系更加完备,印证了艾森豪威尔在苏联发射卫星之后的断言:我们起步晚,但是会很快超过他们。 1960年的大选,导弹差距的神话依然是热门话题,也是民主党人攻击共和党的靶子。年轻的肯尼迪提出了“新边疆”的口号,他认为美国的边疆就在莱茵河、湄公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和亚马逊河。世界上所有的地域都与我们所有人息息相关。肯尼迪的此番言论更像是“天定命运”的宣言。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看到这位年轻人提出了一些非常“狂妄”的说法,心有忐忑,在权力交接之际,艾森豪威尔提醒肯尼迪,如果美国被一种辉煌的、代价高昂的行动所诱惑,就会背上沉重的负担。 苏联卫星造成的“导弹差距”更多的是一种神话,在艾森豪威尔谨慎地领导下,美国没有陷入大规模扩军的狂热。而肯尼迪及其后来的约翰逊将美国带人越南战争的泥潭,造成了美国衰落的事实,并带来了一种难以治愈的“越南综合征”。 真实的衰落:“越南综合征” 如果说“导弹差距”是美国人自我臆想的威胁的话,那“越南综合征”就是美国衰落的真实体现,从1965年美国大规模介入越南战争之后,美国在越南战争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越南综合征”并不仅仅是一场不光彩的战争引发的阵痛,它伴随着美国经济地位的相对衰落,尤其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引发的震荡,以及“水门事件”所激起的愤怒与绝望。在“衰落论”的讨论中,美国完成了一次战略收缩,随着美军从越南撤军、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美国在里根上台之后逆势上扬,“衰落论”随风而逝。 曾经参与越南战争决策的前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在回忆录中写道:“当一九七三年美国最终离开南越时,我们失去了五万八千名男人和女人,我们的经济由于多年沉重和不适宜的战争支出受到了严重损害,我们社会的政治统一遭到破坏,几十年都不会恢复。”这是对“越南综合征”的最佳描述,一个超级大国为何会在小小的越南折戟沉沙呢? 1961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曾经警告过新任美国总统肯尼迪不要在越南越走越远,不管美国在那里浪费多少开支,作出多大牺牲,美国将一步一步陷进一个军事和政治的无底泥淖。但是年轻的肯尼迪只是静静地听完这位二战英雄的诉说而已,肯尼迪及其继任者约翰逊一步一步将美国拖入东南亚的丛林战争之中。当时,越南问题只是美国诸多问题中的一个,美国政府一直没有建立以越南为主题的专门机构,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战争的迷宫。 1966年《纽约时报》刊登了尼尔·希恩的文章《不是鸽子,也不再是鹰》,作者曾多次前往越南采访,1964年之前,他基本相信美国政府在越南的政策是正确的。但是过了1965年,美国开始大规模介入越南战争之后,希恩已经发现,以前相信非共产党的越南人可以镇压共产党的革命并且可以建立一个体面和进步的社会的想法现在来看很幼稚。《新闻周刊》、《华盛顿邮报》等主流媒体开始报道政府高层之间的分歧,尤其是作为参议员的博比·肯尼迪成为鸽派的代表,而总统林登·约翰逊则是鹰派的象征,肯尼迪总统遇刺之后,林登·约翰逊继任总统,两派势力嫌隙渐生,甚至互相对立。 到1967年夏天,多数美国公众还对政府的越南政策表示支持,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尽快结束战争,体面地退出越南。反战活动越来越多,身为国防部长的麦克纳马拉成为众矢之的,他的女儿凯西在毕业典礼作演讲时被反战者轰下台。而麦克纳马拉则认为,表示反对意见的自由是最基本的自由,同时提醒反对者能够认清美国的原则和优势,不要帮助美国的敌人。应当时任哈佛大学教授的基辛格邀请,麦克纳马拉前往哈佛大学演讲,但是在中途受到学生的围攻,麦克纳马拉发现,越是知名高校中的优秀学子反战情绪越高涨。随着战争的进展,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并曾担任福特汽车公司总裁的麦克纳马拉也在怀疑,美国从战争中能够获得什么呢? 军方内部的分歧愈演愈烈,形成主战和主和两派,麦克纳马拉领衔的国防部与参谋长联席会议之间的对立日趋白热化。麦乔治·邦迪辞职之后,罗斯托接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他是个乐观派,与军方高层立场一致,认为越南战争胜利在望。而麦克纳马拉在1967年5月19日呈送给约翰逊总统的备忘录中反对扩大越南战事,希望总统能够从整个亚洲的大环境思考越南问题,美国在越南的目标应该设定为:关照南越人民获得自己决定未来的权利,如果南越失去自助之力,则美国的责任应该宣告终结。 与麦克纳马拉持相同立场的中情局局长理查德·霍尔姆斯则请权威专家撰写了一份名为《在越南失利的含义》的研究报告秘密呈报给总统。在这份绝密文件中,作者基本描绘了美国在越南的困境:无法赢得战争的胜利。美国在越南的失利将会对美国作为全球性霸权的信誉造成重创,但是最终可能不会影响美国作为世界强国维持许多地区的秩序和安全的能力。而最大的损伤则可能是自我伤害:内部的纠纷将使美国无法充分、理智地使用力量和资源。美国在越南的两难困境呈现在总统面前:承认失败是对信誉的损失,咬牙坚持则会造成持续的军事、经济损失。可惜的是这份非常具有价值的报告被约翰逊压下了,其他政府高官都没有看到,总统独断的姿态使得决策过程不够透明,当然难以有效领导国家。 毫无疑问,这份报告有强烈的美国“衰落论”的调子,当然不能博得总统的欢心,曾经担任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的富布赖特认为,越南战争是一场徒劳无益的十字军东征,“长期以来,我们的决策者把印度支那战争看作是中国的解放战争学说的一项检验,因而把它看成是中国征服亚洲的庞大战略中的一场代理人战争。”就像堂吉诃德与风车作战一样,美国在越南撞得鼻青脸肿,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经济状况持续恶化。 1971年5月,美国出现了自1893年以来最大的贸易赤字,越南战争尚未停歇,大量的财富被消耗在战场上,与之相关的另一个战场的危机更加严重,那就是美元危机。 “二战”结束之后建立了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货币体系,美元获得了如同黄金一般的地位,但是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做法导致了一个问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特里芬难题”:美国只有通过逆差才能输出美元。而如果美国逆差过大,国际货币市场就会对美元的币值稳定性抱持怀疑态度。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两难选择一直让美国历届总统挠头,尤其是上个世纪60年代之后,日本和西欧经济复苏,美国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独一无二的地位受到挑战。随着西德经济的快速发展,马克也在升值,为了与美元挂钩,德国央行需要购买美元以维持马克与美元之间的比价,但是形势比人强,马克升值是市场的选择,投机马克的人都赚钱了,美元的强势地位受到挑战。 德国央行购买美元的压力日增,欧洲美元的额度在飙升,几百亿美元在欧洲资本市场“流窜”,美联社的记者称:“欧洲美元的巨大水塘正在欧洲泛滥。”由于美元定价过高,美国出口受阻,贸易逆差依然继续,国内经济动力不足,而欧洲市场对美元的认可度在下降,在欧洲旅行的美国人发现,一直坚挺的美元在欧洲不那么受欢迎了。 尼克松必须采取措施才能挽救美国经济的颓势,1971年8月,尼克松将总统经济顾问召集到戴维营商讨对策,起草经济咨文。8月15日,尼克松突然在电视上宣布,终止“黄金窗口”,切断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关系,对多数进口商品征收10%的附加税。尼克松事实上埋葬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欧洲盟友对于“尼克松冲击”大为震骇,连他最亲密的盟友基辛格事前都不知晓,这是尼克松的一贯做法。埋葬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帮助美国走出困境的关键一步,尼克松也不知道会带来何种后果,就像时任副财长的保罗·沃尔克在巴黎副部长级会议上所表示的,美国没有解决危机的方案,这与蛮横的流氓做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精明的基辛格料定欧洲国家并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因此,他建议就货币问题进行一次最高级别的会谈,为了防止欧洲国家一致对外,会谈应该采取双边而非多边的形式。如基辛格所言,关键的经济决策绝不是技术性的,而是政治性的,法国虽然不是经济强国,但是却有政治地位,因此,美国需要从法国突破。 通过与法国谈判并达成协议以确立蓬皮杜在欧洲的领导地位,当然协议是有利于美国的。美国派出了不擅长经济事务的基辛格与一流财经专家出身的蓬皮杜讨论货币制度改革问题,令尼克松大感意外的是,基辛格不仅埋葬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而且还基本确定了主要货币间的汇率,无知者不仅无畏,而且还有可能卓有成效。 令美国人大感意外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美元的地位居然没有受到削弱,一直困扰美国好几届总统的烦恼丝居然被尼克松给快刀斩断了。尼克松本人对外交和安全更感兴趣,在他的回忆录中几乎对斩断黄金与美元的联系只字未提。由于没有可以替代美元的货币,因此,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美元依然是主导货币。在慌乱中的临时决策居然改写了国际货币的历史,美国人应该感谢尼克松的鲁莽之举。 尼克松关注的是如何应对苏联的核武器,如何破解越南战争的困局,将美国大兵带回家,尼克松要获得连任就必须兑现自己结束战争的诺言,但是越南问题已经是一团乱麻。1971年6月13日清晨,尼克松拿起《纽约时报》,发现了自己女儿结婚的照片。12日尼克松为女儿办了一个体面的婚礼,全家沉醉于幸福之中。令他意外的是,在女儿照片旁边有一行字:“越南档案:五角大楼研究报告追述三十年来美国逐步卷入的经过。”在此之前尼克松并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份报告,《纽约时报》打算将这份长达7000页的报告连载出来,政府机密泄漏无疑,可能只有如今的维基解密才能与之媲美。 原来在1967年,时任国防部长的麦克纳马拉便命令自己的手下开始搜集有关越南战争的材料以便日后学术研究所用。越南战争久拖不决,参与其中的埃尔斯伯便将这份涉密的文件泄露给新闻界。虽然越南战争是由民主党人搞砸的,但是民众将矛头对准了尼克松政府。尼克松勃然大怒,政府以涉及国防秘密为由禁止媒体刊登这一资料,但是,各路媒体联手对抗政府,《纽约时报》暂停刊登,《华盛顿邮报》见缝插针,其他媒体跟进,最终闹到了最高法院,六比三,最高法院支持媒体!尼克松不能以国家安全的名义损害言论自由,但是尼克松已经有些神经质了,不仅改变了政府文件的保密措施,而且决心搞臭埃尔斯伯。为了防止泄密再次发生,进行窃听活动的“管子工”出现了,而1972年6月17日的“水门事件”恰恰是“管子工”所为。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水门事件”是这次泄密事件的延伸,而泄密事件之所以让尼克松过度紧张,还是来自于越战的困扰。“水门事件”不仅让尼克松黯然下台,成为第一位“退休”的在任总统,也是美国社会的重大创伤。越南战争和“水门事件”让美国人开始寻求制约总统权力的措施,限制总统对外用兵的权限。如麦克纳马拉从越南战争中的出的教训是:“一个国家最强大的力量并不是军事的强大威力,而是其民众的同心协力,而我们却恰恰失去了此点。” 无论《第一滴血》中的兰博多么勇猛无敌都无法掩盖美国在越南的失败,只有当美国从强权的麻醉剂中清醒过来的时候,“越南综合征”才慢慢治愈。如富布赖特所告诫美国人的:“让我们希望不要再起飞了,只要重新站起来就行了,站着本来是自然赐予我们的姿态。” 身在高原:美国衰落的迷思 “美国衰落论”就像感冒一样周期性地引发美国社会的头痛、咳嗽,即使不打针吃药也能够自愈。从越南战争以来,美国又经历了几次“衰落论”的侵袭,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而美国则在伊朗丢尽脸面;20世纪80年代欧洲和日本经济增长迅速,“日本第一”成为美国的梦魇;1991年海湾战争虽然大胜,但是却是“乞讨”盟友出钱打赢的;2001年“9·11事件”之后,小布什发动两场战争让美国的软实力萎缩。“衰落论”已经成为美国政治生活的一部分,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新一轮的“衰落论”来袭,并且成为2012年美国大选的主题。 2012年大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罗姆尼和奥巴马针锋相对,诸多政见存在分歧,令人奇怪的是,两个人都反对“美国衰落论”,他们都害怕被贴上衰落主义者的标签。奥巴马曾经公开表示,那些说美国衰落的人,自己都不知道在说什么。为什么奥巴马会如此抗拒“衰落论”呢?想想1980年的美国大选吧,吉米·卡特就是个“衰落论”者,美国的情况确实不容乐观,不仅外交失利,而且经济处于严重的通胀之中。1980年大选的主题就是美国是否衰落了,里根认为:“最严重的问题莫过于美国对自己丧失了信心。”而他的目标在于重建美国人的梦想,重建人们的自豪感,恢复那种美国始终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独特使命感和乐观主义。最终,里根赢得大选,让卡特连任之梦碎了一地。 从2008年以来,关于美国衰落的各种观点不胜枚举。“美国世纪的终结”、“债务帝国”、“美国何时衰落”“美国新军国主义”、“美国霸权的终结”等等,不仅外国人在说唱着美国衰落,美国人也在哀叹美国的衰落。关于美国衰落的书籍非常容易成为畅销书,比如马克·斯泰恩的《美国之后:为世界末日做准备》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的前几名。 美国政治学教授梅森认为,美国在2l世纪面临的困境并不是由某个总统或者某些派别造成的,而是“长期的、体制性的,其内外交困形势之严峻已不可逆转,美国的权力和影响力衰退,不可能仅凭政治领导的变更而起死回生。在不久的将来,美国的危机可能会加速恶化。‘9·11’恐怖袭击、不是政府的强硬做派和伊拉克僵局,只能提前引爆了美国危机”。美国霸权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在世界大多数地方,人们对美国式的民主和美国式的商业做派都缺乏热情,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认为:如果出现另一个大国或另一个国家集团,作为全球性军事强国同美国对抗,这可是件好事。欧盟和中国看来都可以充当这一角色的候选人”。 这种观点还是比较温和的“衰落论”,极端一点儿的会给美国算命,曾经供职于苏联克格勃的伊戈尔·帕纳林从1998年就开始预测美国将在2010年崩溃。法国人托德在25岁时曾经预测苏联在十年或者二十年后会解体,而十五年之后苏联果真解体。后来他又预测美国的命运,美国国内的蜕变是美国衰落的根源,虽然美国在表面上拥有很强大的军事、经济和科技能力,但是在政治体制上已经呈现出向寡头制转化的趋势。 美国衰落似乎成为一个共识。福克斯新闻频道(Fox News)2010年的调查显示,62%的美国人认为美国正在走向衰落,只有26%的美国人认为美国仍处于上升状态。美国真的在衰落吗?美国依然是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人均收入是“金砖四国”的总和,美国军费开支几乎是全球的一半,美元依然是世界上唯一的霸权性货币。美国一超独大的势头受到遏制,但是美国衰落更多的是迷思而非真相,而且这次“衰落论”不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众多“衰落论”的重复而已。美国的海拔高度并没有下降,而相对高度有所减小,美国会在一片高原上徘徊,但是其他国家能不能攀上这座高原倒是更值得关注。 2008年以来,与其说美国衰落,倒不如说是一次战略性收缩,原因很简单,2001年的“9·11事件”发生以来美国扩张太快了。现在美国遇到的麻烦与当年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提到的“帝国过度扩张”有关系。“9·11事件”改变了美国的战略主航道,从传统大国政治转向反恐战争,过去十年中,美国的战略重心就是反恐,源于双子楼倒塌后的复仇主义,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花掉了2—3万亿美元。“9·11综合征”的核心是恐慌,既定的方针被修订,财税保守的共和党也开闸放水,小布什八年执政债台高筑,以至于2011年美国政府差点儿关门歇业,两党在债务和预算问题上的恶斗让美国人对现行的政治体制大为不满。共和党无脑,奥巴马无能,“衰落论”才更加盛行。 当美国大军在阿富汗的崇山峻岭寻觅本·拉登的时候,金砖四国从概念变成了现实,2009年金砖四国峰会召开,有媒体就说G7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以金砖国家为核心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快速崛起是21世纪中前期世界权力格局调整的最大动力,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几年中,新兴市场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西方没落”的话题又被人们提起,衰落的不仅是美国,还包括它的盟友,深陷债务危机的欧盟成为世界的麻烦。从历史经验而言,一个落后国家在一两代人的时间内保持高速增长并不稀奇,金砖国家虽然势头比较好,但是财富存量并不足以挑战美国,另外,没有任何一种货币可以替代美元。美国金融史家艾肯格林在《嚣张的特权》中指出,无论人民币还是欧元都无法撼动美元,而决定美元是否维持主导货币地位的是美国自身,是美国经济的基本面和财政健康状况。 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的形象大为受损,除了单边主义行为之外,在关塔那摩的丑闻也让美国的软实力受到冲击。为了应对美国的困境,包括约瑟夫·奈在内的前高官们提出了“巧实力”的概念,并应用于美国外交,综合运用软实力与硬实力资源,在变动不居的环境下实现美国的战略目标。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认为,中国能够从13亿人口中遴选人才,但是美国可以从70亿人口中选择一流人才。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软实力,一流人才汇聚的国家,似乎与衰落无缘。 世界格局的确处于变革时期,美国衰落更多是一种想象而非真相。《金融时报》专栏菲利普·斯蒂芬斯的观点更为中肯一些:美国衰落主义被夸大了!也许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会缩小,但是并不妨碍它依然是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至少是平等中的老大。当代世界秩序很大程度上是“二战”之后美国塑造的,美国的霸权内嵌于全球秩序之中,美国衰落之后,是不是意味着全球秩序的动荡,很多战略专家描述了一幅美国衰落之后的悲惨图景。正因为如此,即便美国的对手也不愿意看到美国急剧衰落,更不用说崩溃了。 这也是美国强大的荒谬却又真实的根源。美国并非无敌,但是美国却有保持强大的制度和精神基础,简单而言,美国强大的秘笈在于《宪法》和《圣经》。 美国的宪法历经200多年,依然保持原貌,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增添的修正案也没有改变宪法的真义:制衡权力,捍卫自由。美国之所以有如此频繁的“衰落论”,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在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对言论自由的强调,无论总统还是豪富都不能践踏公民的言论自由,批评政府是言论自由的重要内容。没有言论自由,美国“衰落论”就不可能成为舆论焦点。每一波“衰落论”都是一次社会动员,社会各阶层的人都可以对国家的命运发表自己的看法,就像里根所说的那样,我们首先必须找到那些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最富裕、最进步的国家的因素,判断美国到底出现了什么差错,然后使美国重新踏上正轨。美国宪法为美国“衰落论”提供了制度保障,即便风紧云骤的时刻也允许媒体批评政府,甚至抖露出国家机密,正因为如此,美国才避免了在错误中沉沦,比如越南战争或者反恐战争。 美国总统宣誓就职的时候都会把手按在《圣经》上,因为美国是清教徒建立的国家,是一个宗教立国的国家。宗教信仰是美国强大的另一大支柱,“山巅之城”的理想一直激励着美国散播自由、平等的理念,相信美国例外,美国唯一,当然这种过分的自信也会导致对外战争,以导弹改造中东政治的想法让小布什政府陷入伊拉克战争的漩涡。当然,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无法获得强大的内心世界的,没有强大的内心何谈强国之梦呢?

媒体关注与评论

花数十亿美元去挑选一个总统也许太贵,但用这些钱买来普通民众对民主制度的信心、对自己国家的责任,却又物有所值。 ——刘瑜 美国人选总统,并不是在选一个完人,而是在选一个理念。选民最关心的是候选人的治国政策是否符合他的利益,美国人选了谁当总统,并不意味着对他放心,他们只是愿意给他一个机会,让他试试能不能如他在竞选演说中讲的那样,把这个国家管得更好一些。如果总统的品格发生问题,他们知道还有两个政府分支在监管着总统,情况并不是处于失控状态。 ——林达


编辑推荐

《美国总统是怎么选出来的》编辑推荐:为什么美国总统从来不是一人一票选出来的,更不是得票最多一定当选?为什么即便没钱也可以当总统候选人,但是钱少肯定不能当选总统?很多人积极投票是不是因为共和党与民主党执政差别很大?投票率越来越低是因为谁当总统都一样,还是自己的选票没用?一本书看懂美国大选,了解美国总统的产生过程,懂得美国为何如此强大!赞美美国的要读它——你的赞美将更加有理有据;批判美国的更要读它——你的批判将更加火力十足!

名人推荐

花数十亿美元去挑选一个总统也许太贵,但用这些钱买来普通民众对民主制度的信心、对自己国家的责任,却又物有所值。——刘瑜美国人选总统,并不是在选一个完人,而是在选一个理念。选民最关心的是候选人的治国政策是否符合他的利益,美国人选了谁当总统,并不意味着对他放心,他们只是愿意给他一个机会,让他试试能不能如他在竞选演说中讲的那样,把这个国家管得更好一些。如果总统的品格发生问题,他们知道还有两个政府分支在监管着总统,情况并不是处于失控状态。——林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美国总统是怎么选出来的 PDF格式下载



终于明白了美国总统是怎么选出来的


了解美国选举制度的一本好书


以前是通过一个美国外教才初步的了解了一点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这本书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


还没看完也不敢多做评论。


正读,但愿内容真实。


很好,作为礼品赠送给客户,客户很喜欢


写的还可以,非常不错啊


刚看完,内容前面部分充实有料,后面有凑字数的嫌疑。我的一点拙见。


一本书看懂美国大选,了解美国总统的产生过程,懂得美国为何如此强大!赞美美国的要读它--你的赞美将更加有理有据;一本书看懂美国大选,了解美国总统的产生过程,懂得美国为何如此强大!赞美美国的要读它--你的赞美将更加有理有据;一本书看懂美国大选,了解美国总统的产生过程,懂得美国为何如此强大!赞美美国的要读它--你的赞美将更加有理有据;一本书看懂美国大选,了解美国总统的产生过程,懂得美国为何如此强大!赞美美国的要读它--你的赞美将更加有理有据;一本书看懂美国大选,了解美国总统的产生过程,懂得美国为何如此强大!赞美美国的要读它--你的赞美将更加有理有据;一本书看懂美国大选,了解美国总统的产生过程,懂得美国为何如此强大!赞美美国的要读它--你的赞美将更加有理有据;一本书看懂美国大选,了解美国总统的产生过程,懂得美国为何如此强大!赞美美国的要读它--你的赞美将更加有理有据;一本书看懂美国大选,了解美国总统的产生过程,懂得美国为何如此强大!赞美美国的要读它--你的赞美将更加有理有据;一本书看懂美国大选,了解美国总统的产生过程,懂得美国为何如此强大!赞美美国的要读它--你的赞美将更加有理有据;一本书看懂美国大选,了解美国总统的产生过程,懂得美国为何如此强大!赞美美国的要读它--你的赞美将更加有理有据;一本书看懂美国大选,了解美国总统的产生过程,懂得美国为何如此强大!赞美美国的要读它--你的赞美将更加有理有据;一本书看懂美国大选,了解美国总统的产生过程,懂得美国为何如此强大!赞美美国的要读它--你的赞美将更加有理有据;一本书看懂美国大选,了解美国总统的产生过程,懂得美国为何如此强大!赞美美国的要读它--你的赞美将更加有理有据;一本书看懂美国大选,了解美国总统的产生过程,懂得美国为何如此强大!赞美美国的要读它--你的赞美将更加有理有据;一本书看懂美国大选,了解美国总统的产生过程,懂得美国为何如此强大!赞美美国的要读它--你的赞美将更加有理有据;一本书看懂美国大选,了解美国总统的产生过程,懂得美国为何如此强大!赞美美国的要读它--你的赞美将更加有理有据;一本书看懂美国大选,了解美国总统的产生过程,懂得美国为何如此强大!赞美美国的要读它--你的赞美将更加有理有据;一本书看懂美国大选,了解美国总统的产生过程,懂得美国为何如此强大!赞美美国的要读它--你的赞美将更加有理有据;一本书看懂美国大选,了解美国总统的产生过程,懂得美国为何如此强大!赞美美国的要读它--你的赞美将更加有理有据;一本书看懂美国大选,了解美国总统的产生过程,懂得美国为何如此强大!赞美美国的要读它--你的赞美将更加有理有据;一本书看懂美国大选,了解美国总统的产生过程,懂得美国为何如此强大!赞美美国的要读它--你的赞美将更加有理有据;一本书看懂美国大选,了解美国总统的产生过程,懂得美国为何如此强大!赞美美国的要读它--你的赞美将更加有理有据;一本书看懂美国大选,了解美国总统的产生过程,懂得美国为何如此强大!赞美美国的要读它--你的赞美将更加有理有据;一本书看懂美国大选,了解美国总统的产生过程,懂得美国为何如此强大!赞美美国的要读它--你的赞美将更加有理有据;一本书看懂美国大选,了解美国总统的产生过程,懂得美国为何如此强大!赞美美国的要读它--你的赞美将更加有理有据;一本书看懂美国大选,了解美国总统的产生过程,懂得美国为何如此强大!赞美美国的要读它--你的赞美将更加有理有据;一本书看懂美国大选,了解美国总统的产生过程,懂得美国为何如此强大!赞美美国的要读它--你的赞美将更加有理有据;一本书看懂美国大选,了解美国总统的产生过程,懂得美国为何如此强大!赞美美国的要读它--你的赞美将更加有理有据;一本书看懂美国大选,了解美国总统的产生过程,懂得美国为何如此强大!赞美美国的要读它--你的赞美将更加有理有据;一本书看懂美国大选,了解美国总统的产生过程,懂得美国为何如此强大!赞美美国的要读它--你的赞美将更加有理有据;一本书看懂美国大选,了解美国总统的产生过程,懂得美国为何如此强大!赞美美国的要读它--你的赞美将更加有理有据;一本书看懂美国大选,了解美国总统的产生过程,懂得美国为何如此强大!赞美美国的要读它--你的赞美将更加有理有据;一本书看懂美国大选,了解美国总统的产生过程,懂得美国为何如此强大!赞美美国的要读它--你的赞美将更加有理有据;一本书看懂美国大选,了解美国总统的产生过程,懂得美国为何如此强大!赞美美国的要读它--你的赞美将更加有理有据;一本书看懂美国大选,了解美国总统的产生过程,懂得美国为何如此强大!赞美美国的要读它--你的赞美将更加有理有据;


对了解选举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本书介绍的内容很赞,推荐大家看看,很开眼界


这本书我感觉还不错,但是没有深度,属于基础知识普及的!既没有详细的历史,也没有精确地制度表述!了解美国制度,我还是推荐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


浅白易懂、适合用于对美国初步了解。


这套书中仅有两本正常,另两本印刷与切纸有问题,不是页眉太大就是超小,让人看了十分难受,实际上应该是两本印残的书籍


书还可以,内容也还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