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的自然灾害与社会经济

张崇旺 福建人民
出版时间:

2006-5  

出版社:

福建人民  

作者:

张崇旺  

页数:

65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组织出版“中国经济史研究丛书”,是一件有多方面意义的举措。我们,作为中国经济史研究者之一,闻之无不倍感鼓舞。经济史学既是经济学的基础学科,也是历史学的基础学科,所以经济史学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学和历史学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史曾是国人关注的研究领域。在确定中国社会性质的中国社会史论战和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中,经济史的研究成果就曾起过重要作用。多少仁人志士在寻找救国道路时曾受到这些研究成果的启发,而站得更高,并在观察革命的根本问题时,能从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制度角度去反思、去剖析,准确地把握国情,科学地作出判断。所以,要知道中国何去何从,就离不开中国经济史研究,过去如此,今后也是如此,事之必然也。

作者简介

  张崇旺,男,1964年生,安徽歙县人。 198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历史系,1991年于厦门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2004年于厦门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安徽大学政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人事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已出版专著《淮河流域经济开发史》(合著)、《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研究》(合著),在《中国农史》、《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江海学刊》、《安徽史学》、《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

书籍目录

绪论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二、江淮地域的界定三、历史时期江淮地区行政建置的变动四、学术史回顾五、研究的资料、方法和架构第一章 江淮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第一节 江淮的地形、气候和水系一、地形二、气候三、水系第二节 江淮的农耕社会环境一、处在不发达的农耕社会发展阶段二、农耕社会环境中的人地关系第二章 江淮地区的灾情概况第一节 江淮水灾一、水灾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二、水灾的类型三、水灾灾情举要第二节 江淮旱灾一、旱灾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二、旱灾灾情举要第三节 江淮蝗灾一、蝗灾分布的时间特征和影响因素二、蝗灾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原因三、蝗灾灾情举要第四节 江淮潮灾一、潮灾的分布和特点二、潮灾的类型及灾情举要第五节 其他灾害一、瘟疫二、地震三、风灾四、雹灾五、雪灾和低温霜冻第三章 灾害与江淮地区的农耕社会第一节 灾害与江淮的人口变动一、灾害与江淮灾地人口的损耗二、灾害与江淮人之逃荒习俗第二节 灾害与江淮的农业耕作一、灾害与江海耕地的缺失二、灾害与江淮地力的下降三、灾害与江淮耕作制度的变迁第三节 灾害与江淮的社会矛盾一、水事纠纷二、饥民抢夺三、盗贼窃发第四章 江淮地区的水利治灾工程第一节 江淮水道整治工程一、修建江河堤防以御水二、开浚河道以减水第二节 江淮农田水利工程一、引水灌溉二、蓄水灌溉三、圩田水利第三节 江淮防潮御卤工程一、筑堤防潮和设闸御卤二、兴建避潮以减灾第五章 江淮地区的仓储备荒第一节 江淮的常平仓一、明代江淮的常平仓二、清代江淮的常平仓第二节 江淮的义仓和社仓一、江淮的义仓二、江淮的社仓第六章 官府和民间社会力量在江淮地区的抗灾救灾第一节 官府在江淮的抗灾和救灾一、灾时抗灾二、严行报灾和勘灾三、灾后救灾第二节 民间社会力量灾江淮的抗灾和救灾一、士民绅商个体的抗灾和救灾二、民间组织的救灾活动三、救灾工作中的官民互动第七章 灾害御江淮地区的禳弭信仰第一节 雨旱信仰一、祈雨于龙王二、祈求城隍神降雨驱旱三、流行于小区域的雨旱神第二节 水利信仰一、兴修防护农田水利工程之人格神信仰二、具有防洪护堤职能之神信仰三、镇水灵物信仰第三节 虫疫灾害信仰一、蝗虫信仰二、瘟神信仰结语主要参考文献后记图表目录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江淮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  一个地区的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最根本的原因,当然还在于该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水系的孕灾环境因素与当地人们社会经济活动的人文环境因素之相互叠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正如马克思、思格斯所说:“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基于此,要弄清楚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的自然灾害及其与当地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就应该首先关注上述的两个方面。  第一节 江淮的地形、气候和水系  江淮地处华东腹地,襟江带淮,傍山濒海,是我国东部地区南北之间以及东西之间的过渡地带。l月摄氏零度等温线以及750毫米等雨线从秦岭—淮河穿过,淮河也就成了我国南北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本地区在地形、气候和水系等自然环境因素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质,地形、地貌、岩性等差别较大,气候差异明显,江河湖海的水文、水系复杂。它由我国东南山地丘陵黄红壤地带向黄淮平原棕壤地带过渡,由南方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向北方半湿润的暖温带过渡。  一、地形  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和江河湖海的侵蚀作用,江淮地区的地形、地貌也就变得复杂多样。高山坡地蜿蜒起伏,丘陵冈阜错落有致,泛滥一冲积平原广袤无垠,江河湖镶嵌其间,河湖港汊星罗棋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的自然灾害与社会经济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