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清代台湾行郊研究

卓克华 福建人民
出版时间:

2006-10  

出版社:

福建人民  

作者:

卓克华  

页数:

373  

字数:

282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新中国成立以后,因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需要,某些经济史领域,如中国古代史分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等课题,在一些重大的学术讨论中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虽然这些学术问题的理论思维受到当时意识形态的强烈影响,但仍不能否认其振聋发聩的作用,令学术界“悟诸未悟者”。但是更多的经济史学者,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各种困难,遵循经济史学自身的规律,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深入各个研究领域,辛勤耕耘。

作者简介

卓克华,1956年出生,福州市人,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台湾佛光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兼任中原大学和中山大学教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清代的行郊释义 第一节 中国行会沿革 第二节 行郊之起源与背景 第三节 郊名之取用及衍变 第四节 行郊分类第三章 行郊之组织结构 第一节 组织规制及权责 第二节 会议商讨及会所 第三节 经费来源与开支 第四节 郊规订立及仲裁 第五节 组织结构之检讨第四章 行郊之贸易营运 第一节 贸易地区及贩售货品 第二节 行销暨市场体系 第三节 郊行的营业与管理 第四节 交通运输工具 第五节 饷税关厘之稽征第五章 行郊之组织功能 第一节 经济功能 第二节 宗教功能 第三节 文化功能 第四节 政治功能 第五节 社会功能 第六节 功能检讨第六章 行郊之没落式微 第一节 港口淤塞机能丧失 第二节列强经济势力入侵 第三节 内乱外患连绵不绝 第四节 航运风险秕政赔累 第五节 刻薄巧诈败坏商誉 第六节 会员离心弊窦丛生 第七节 乙未割台局势顿变 第八 余论暨检讨第七章 个案研究之--新竹行郊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堑郊之成立及诸郊户考 第三节 堑郊之组织及贸易活动 第四节 市场交易及行销系统 第五节 堑郊衰微原因 第六节 堑郊对地方之贡献 第七节 结语第八章 个案研究之二--澎湖行郊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澎郊之成立年代 第三节 澎郊之组织体制 第四节 澎郊之经费收支 第五节 澎郊之郊规约章 第六节 澎郊之会议会所 第七节 知名郊铺与市肆 第八节 商船出入之港湾 第九节 行销货品与地区 第十节 贩运之交通工具 第十一节 澎郊衰微之原因 第十二节 澎郊对地方之贡献 第十三节 结语第九章 综述与结论附录一 试释全台首次发现艋卿“北郊新订抽分条约”附录二 澎湖台厦郊补阙附录三 艋行郊初探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四章 行郊之贸易营运  第三节 郊行的营业与管理  透过上述之行销路线及市场体系,将祖国大陆与台湾各地之贸易联结为一体,疏通有无,富裕民生。  兹再专述郊行之商业经营状况:  郊行从事大宗买卖,货源多,生意大,拥有许多屋舍,除了供本身住家及办公用外,另有部分供苦力、婢女和仓储用。且为便于货物之起卸装运,屋舍多集中于码头区,式样则为店铺住宅形态,户户紧临,成一长条形之住商合一的街屋形态商业聚落。以郊行店铺平面言:街屋平面皆为狭长型,后房为货物进出口,为货品贮藏所在,有店伙一人或数人管理。中房为客厅,其一隅为账房,一切账簿、生意往来之书信及记账均在此,为重要场所,故除“家长”、“记账”外,他人不得随便进入;客厅之后方又有一小房,为库房,贮藏银钱及重要证件,管银者多于此寄宿,禁止他人随意出入;要之,中房为郊行营业最重要所在,常人不得随意进入。前房为店货陈列场所,分上、下层,其中楼板挖有楼井以利采光,上下垂直搬运货品,上为阁楼,有一二店伙宿卧;临街面设有亭仔脚,店门口设于正中,两侧有店窗,由多片木板组成,背面有编号,利于取下拼上,并有平板(亦称档板)支撑可供摆置商品。此外,进出院落之走道称为“巷路”,巷路可设于中央,亦可设于一边。两进之间的院落称为“深井”,厨房(灶脚)多设于此。此为大概情形,也有后房充为住宅,中房充为记账及贮藏场所;前房为贩售搬运所在者。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清代台湾行郊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