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语文

潘新和 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作者:

潘新和  

页数:

340  

字数:

30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语文教育领域跟一切科学领域一样,没有对这个学科基本的了解,没有踏踏实实的学问,就没有发言权。你没读过叶圣陶、黎锦熙、张志公、朱光潜等大师的作品,就等于褫夺了自己在这一领域的发言权。今天大量的研究之所以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原因盖出于此。本书试图为读者提供一个参照系,搭建起窥视、洞悉现代语文教育传统的阶梯,使语文老师可以借助这个阶梯,逐渐登堂入室,进入到语文学科之内。让读者看到叶圣陶、黎锦熙、张志公、朱光潜等前辈的语文教育观是如何相互碰撞、补充、修正,以至相反相成的,由此得以了解现代语文教育家的思想精髓,了解他们的成败得失,从中获得基本的学术资源,从而真正成为语文教育的研究者。这是本书写作的目的。  本书分别对叶圣陶、黎锦熙、张志公、朱光潜等四位现代最著名的语文教育大师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开阔的时代和学科视野上,对他们毕生的语文教育探索作了精湛的概括和评述,对他们所作的贡献作全面的、条分缕析的、“互文”式的审视,清晰地展现了四位最著名的语文教育家的精神特质和对语文教育实践的思考进程。站在当代语文课改和学科学术研究的制高点上,与大师真诚对话,洞悉思想的甘苦艰辛;走近大师的心灵,倾听历史的遗韵回声。对他们的见解,不但有正面的肯定和褒扬,也有中肯的批评和检讨,努力探求语文教育成效不彰的原因。通过对他们的语文教育观的细致梳理和描述,较为完整地勾勒出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轮廓,覆盖了现代语文教育探索的百年历程。——在这一基础上,寻求疗救现代语文教育痼疾的良方,为今天和未来的语文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作者简介

  潘新和,读书、教书、写书之人,主要著作《语文:回望与沉思——走近大师》、《语文:表现与存在》、《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写作: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材》、《新课程语文教学论》、《中国写作教育思想论纲》。

书籍目录

语文魂、世纪梦:一个平民教育家的精神苦旅——走近叶圣陶 导言:全中国孩子、语文教师的良师益友,一位纯粹的知识分子,中国语文教育史无法绕过的精神存在。为现代语文教育奠定了平民化方向,并为此践履毕生。 实用主义教育家的大悲悯,平民教育理想:“应付生活论”和“工具论”。前者为本体论,后者为功能论、教学论。“应付生活论”和“应需论”,是20世纪语文教育的元理念。 针对“重写”倾向,提出阅读是写作的“根”,是“基础”,认为阅读还是一种独立的能力与目的,确立了“阅读本位”指导思想,形成了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读”、“精读”传统。 为文学教育提供鉴赏理论和方法——意义:观;态度:玩;本体:我;预备:知识、语感;途径:词句的字面和背面;凭借:生活、经验、想象、语文素养;参考:他人的评论。 精心结撰了20多套教材,周到和精致,达到了时代的极致。和夏丐尊合编的《国文百八课》,精湛的教材理念,精彩的“文话”和“文选”,令现今编写者徒叹奈何。然而,新中国成立后的教材远不如前期。 继承了中国和西方教育文化的精髓,倡导学生本位、以“求诚”为核心、引导学生“自悟”和“自求”,试图建立良好的认知、人文背景。由于外部干扰,这些教育诉求尽为泡影。 主张听、说、读、写并重;培养形式感、文体感、语感;写作应以写生为主,以临摹为辅;先求它“通”,又望它“好”等。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滔滔宏论尽付东流。 实现了语文教育从古典向现代、贵族向平民、文言向白话、为功名向为实用的转型,建立了现代语文教育生活、阅读本位范式。时至今日,也逐渐暴露出了时代和认知局限。 结语:一个平民教育家为“为人生”的梦想竭尽全力:“工具论”未成为现实,“立诚论”终归破灭。语文教育理想终成南柯一梦,这是一个精神苦旅。但历史会记住这位语文英雄。立足于表现与存在的“言语生命论”,将是e时代的梦想,我们也会成为“稻草人”吗?语文新时代的揭幕者:语文教学新潮的弄潮儿——走近黎锦熙 导言:现代语文教育的揭幕者,帅才兼实干家。以语言学家的身份研究语文教育,语文教育观引领时代新潮。是现代语文教育前期用力最专、著书最多、活动范围最大、影响人比较多、工作比较持续、成绩最卓越的领军人物。 ……困窘中的坚守:学术饥荒年代的学者楷模——走近张志公永不凋萎的美:文学、写作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走近朱光潜附录 语文学科呼吸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世纪反思跋

章节摘录

  语文魂、世纪梦:一个平民教育家的精神苦旅——走近叶圣陶  导言:全中国孩子、语文教师的良师益友。一位纯粹的知识分子,中国语文教育史无法绕过的精神存在。为现代语文教育奠定了平民化方向,并为此践履毕生。  郑振铎称他是一个“秀美的男性”,这自然说的是当年,我觉得也是。看过他各个时期的照片,奇怪的是,我以为他晚年比年轻时更“有型”。在我的心目中,他就应该是靳二平为他画的那幅油画的样子,一个长着白发、白眉、白胡子,穿着墨绿色汉装,寿眉皑皑,目光炯炯,神情柔柔,身子如树般沉稳端坐着的长者。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历史,就是他主笔的,这个人就是叶圣陶。  说他主笔现代语文教育历史,丝毫没有夸张的意味。各个时期都有一些书写语文教育历史的人,这些人都很杰出,才华在叶圣陶之上的,也不乏其人,然而,叶圣陶是无与伦比的。他是不经意地、逐渐地产生了影响力的,就像水蒸气无声无息地蒸发,到了一定的时候,突然电闪雷鸣,漫天溢地,下起了倾盆大雨。他将毕生的才智都倾注在汉语教育上,他活得比同时代的那些同仁都长,加之他在这个领域特殊的地位与身份,使这种影响力在时空延伸中持续地扩大,以至终于一跃超越了那些曾经比他更优秀的人物。即便在他的身后,他的观念作为一种传统,作为语文教育文化的一部分;还在人们的无意识中发挥着作用。他是一棵大树,盘根错节、虬髯龙须,其他人渐次都成了附着于茎上的枝叶。在破解现代语文教育之谜,我们无法回避叶圣陶,无法绕过这棵巍然屹立的百年老树。

媒体关注与评论

  叶圣陶:  一个平民教育家为“为人生”的梦想竭尽全力:“工具论”未成为现实,“立诚论”终归破灭。语文教育理想终成南柯一梦,这是一个精神苦旅。但历史会记住这位语文英雄。  黎锦熙:  一个语文教育史上功成身退的传奇人物。  他的开创性、学理性的贡献无与伦比。  他是一位帅才、“语文先锋”,集战略家眼光和实践家才气于一身。  然而,只因没有“逞才”的气候,  否则,我国的语文教育也许将是另一番面貌。  张志公:  他的“入行”和成就,时代成全了他的声名。  他是一个忠厚朴实的学者,他达到了那个时代的高度,  然而,作为语文界的统帅,他缺少大气,繁重的事务消蚀了他的才气。  他独自支撑着语文教育,勉力承担一切,终被时势和自己所累。  朱光潜:  一个在现代语文教育中超然于语言学者之上的人文学者。  他最懂得文学、写作、阅读,且深谙教育之道,他的语文学观堪称一流。  他的语文学理论的非主流和边缘化,是一个不该发生的历史误会。


编辑推荐

  与大师真诚对话,洞悉思想的甘苦艰辛;走近大师的心灵,倾听历史的遗韵回声。  叶圣陶:  一个平民教育家为“为人生”的梦想竭尽全力:“工具论”未成为现实,“立诚论”终归破灭。语文教育理想终成南柯一梦,这是一个精神苦旅。但历史会记住这位语文英雄。  黎锦熙:  一个语文教育史上功成身退的传奇人物。  他的开创性、学理性的贡献无与伦比。  他是一位帅才、“语文先锋”,集战略家眼光和实践家才气于一身。  然而,只因没有“逞才”的气候,  否则,我国的语文教育也许将是另一番面貌。  张志公:他的“入行”和成就,时代成全了他的声名。  他是一个忠厚朴实的学者,他达到了那个时代的高度,  然而,作为语文界的统帅,他缺少大气,繁重的事务消蚀了他的才气。  他独自支撑着语文教育,勉力承担一切,终被时势和自己所累。  朱光潜:  一个在现代语文教育中超然于语言学者之上的人文学者。  他最懂得文学、写作、阅读,且深谙教育之道,他的语文学观堪称一流。  他的语文学理论的非主流和边缘化,是一个不该发生的历史误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语文 PDF格式下载



很全面的介绍了几位语文大师的语文思想,让我快速的浏览了语文教学的发展史。值得一看。


很好的一本书,对语文教育工作者十分有益。


这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专业书,包含着作者对教育的一片浓浓的不舍情怀。强烈推荐!!


让人重新认识了一次大师


我是学中文的,我认为这本书真的挺好.


我很高兴能拜读此书,但在阅读中发现第215页有缺失现象,我希望当当网给我个解决办法,此书写的很有见解,读后很受启发。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