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节

李露露 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作者:

李露露  

页数:

368  

Tag标签:

无  

前言

看了李露露研究员的新作《中国节——图说民间传统节日》,深感兴奋,也引起一段回忆。 十多年前,我曾与李女士合作,写了《中国古代节日文化》一书,此书印得不错,遗憾的是大量的插图未能尽收书中。其实图像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能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郑樵在《通志》中说:“图,经也;书,纬也。一经一纬,相错而成文。”“图谱之学,学术之大者。”有人建议可成立图像学,这是不为过的。我本想为图像搜集做一点工作,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只_好建议李露露把这项工作做下去。她不负所望,做了大量的历史图像的整理、研究工作,并推出了《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妈祖信仰》等图文并茂的学术专著。最近李露露又在已有的基础上完成了《中国节——图说民间传统节日》一书,这是她研究岁时节日文化的新成果,可喜可贺。 回忆上述过程,至少有两条经验:一、治学必须从资料抓起,不断积累资料,这是基本功之一,在此基础上才能厚积薄发,经常推出新成果;二、搞学问要有自己的特点,李女士就是从搜集历史图像入手,侧重研究图像民俗,这种研究方法在民俗学界是较罕见的。 中国的节日是最富人情味的文化,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源远流长,人见人爱,是传统文化的突出亮点。随着全球一体化和中国社会的转型,传统的节日文化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节日不断淡化,外来节日日益抬头。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大力抢救中国的节日文化,如进行科学普查,进行分类定性,制定不同的抢救方案。当然,若想抢救它必须先了解它,李露露的《中国节——图说民间传统节日》正是抢救节日文化的重要参考书,值得一读。 宋兆麟

内容概要

  《中国节》一书整理了20个最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其中包括人们熟知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本书精选了540幅清末民初以前的珍贵历史图片,其中包括大量的古代文物图像、画像、壁画、刻像、年画、民间剪纸、装饰图片等,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生动再现了中国民间节日盛典和精彩瞬间,使人们对中国传统民间节日有了一个较为整体的了解。

作者简介

  李露露,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从事民俗学研究和《中国历史文物》编辑工作。专著有《中国古代节日文化》(1991年)、《中国民间传统节日》(1992年)、《春牛辟地》(1998年)。

书籍目录

春季节日
春节(正月初一)
迎年
拜年
节日活动
打鬼
娱乐
人胜节(正月初七)
人的生日
女娲、伏羲
泥泥狗
占卜放生
立春(春节前后)
迎春
鞭春牛
咬春
元宵节(正月十五)
太一神
灯火
元宵
送灯
娱乐
中和节(二月二)
太阳神
土地神诞
祭神农
龙抬头
花节
上巳节(三月三)
曲水流觞
会男女
蟠桃会
清明节(三月)
寒食
祭祖
踏青
蚕花会
游戏
夏季节目
浴佛节(四月八)
浴佛
斋会
结缘
放生
求子
拜药王
端午节(五月五)
祀神
划龙舟
吃粽子
避五毒
游戏
……

章节摘录

天贶节 天贶节,又称六月六、回娘家节、虫王节等。六月六是一个小节,节日活动较少,主要是藏水、晒衣和晒经书,妇女回娘家,人畜洗浴,祈求晴天等活动。 【回娘家】 汉族有一个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卿孤偃骄傲自大,气死亲家赵衰。有一年晋国遭受灾害,孤偃出京城放粮,女婿想乘孤偃过生日之时,为父亲报仇,杀死孤偃。女儿知道后,星夜赶回娘家报信,让父亲有个准备。孤偃放粮回城,深知自己办了坏事,悔恨不已。他不仅不怪女婿,还改正了自己的毛病。事后,每年六月六日,孤偃都把女婿、女儿接回家里,合家团聚。后来传到民间,逐渐成了妇女回娘家的节日,还称为姑姑节。 上述传说乍看颇有道理,实际并非如此。女儿回娘家是经常性的,但是什么时候能回,要看夫家能否离开,如农忙时节、节日期间,女儿要在丈夫家生活。而农历六月农闲期间,才为女儿回娘家提供了方便条件,民谚说“六月六,请姑姑”,因此,妇女回娘家是天贶节的重要内容。此时,小孩也要跟随母亲去姥姥家,归来时,在前额上印有红记,作为避邪求福的标记。河南妇女回娘家时,要包饺子,敬祖先。妇女要在祖坟旁边挖四个坑,每个坑中都放饺子,作为扫墓供品。另外,甘肃榆中在六月六庙会上,求育妇女要跪在太白泉边,从水中捞石,用红布包好,祈求得子。 【晒书】 关于天贶节的来历,认为是道教元始天尊赐书于人间。《隋书·经籍志》:“道经考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所说之经……天地不壤,则蕴而莫传,劫运若开,其文自见。凡八字,尽道体之奥,谓之天书。”《点石斋画报》中有一幅《天庆节》,描述了宋代过天庆节的盛况。在民间传说玄女赐给宋江一部天书,使他替天行道,扶危济贫。 正因为有六月六降天书的传说,又传说当天是龙晒鳞的日子,天晴日朗,当时又处于盛夏,多雨易霉,这种多雨天对书籍、衣物都十分不利,因此只要遇到晴天就要进行曝晒。河南有首民谚:“六月六晒龙衣,龙衣晒不干,连阴带晴四十五天。” 此时从佛寺、道观乃至群众家里,都有晒衣物、器具、书籍的风俗。明沈德符《野获编·风俗》:“六月六日本非令节,但内府皇史成晒曝列圣实录,列圣御制文集诸大函,每岁故事也。”《京都风俗志》:“六月六日,佛寺有晒经者,自是出郭游览者亦众,城外一二里,茶轩酒舍,上罩芦棚,下铺阔席,围遮密树,远护疏离,游人纳凉其中,皆盛有趣。”妇女在此日多洗头,把小狗、小猫等宠物轰下水洗澡。 在六月六还有一种藏井水的风俗。明沈榜《宛署杂记》卷十七:“六月六日,各家取井水收藏,以造酱醋,浸瓜茄。水取五更初汲者,即久收不坏。晒所有衣服,是日朝内亦晒銮驾。”这种藏水、晒衣是讲究夏季卫生的良好民风。 【求平安】 一年四季,对老弱病残者最有威胁的季节有两个:一是盛夏,二是腊月。此时死亡率高,发病者也多,因此在六月六特别注意人畜的安全。山东临朐地区在六月六祭山神,祈求‘男人走路不害怕,女人走路不见邪”。《野获编·风俗》:六月六“至于时俗,妇女多于是日沐发,谓沐之则不腻不垢。至于猫犬之属,亦俾浴于河。京师象只,皆用其日洗于郭外之水滨,一年惟此一度”。大象是历代最受欢迎的观赏动物,也用于杂技,六月六必为大象沐浴。在民间吉祥图案中也常以大象为吉利的象征。除洗象外,也洗其他牲畜。广西壮族以六月六为牛魂节,此期间为牛洗澡,让牛休息,喂各种好饲料。另一种方式是施用巫术。《燕京岁时记》:“六月乃大雨时行之际,凡遇连阴不止者,则闺中儿女,剪纸为人悬门于左,谓之扫晴娘。”这是一种比拟巫术,企图利用扫晴娘把阴云驱散,以期迎来阳光充足的晴天。这种巫术剪纸在中国北方广为流传,如陇东地区称为扫天婆、扫天娃娃、驱云婆婆等等。这些人皆为妇女形象,伸展两臂,两手各持一把扫帚或树枝,作驱云赶雨的姿势。 此外,在六月六天贶节还有不少娱乐活动,主要是广东地区有划龙舟活动。清《沙川方志》卷一:“六月六日,赛龙舟过于端午。”在山东地区认为六月六日是荷花生日,因此在节日期间赏荷、采莲,市场上还大量出售荷花玩具。妇女、儿童还喜欢用其花汁染指甲。 【虫王节】 六月六,又是民间的虫王节。为了祈求人畜平安,生产丰收,在六月六还有不少宗教活动。例如辽宁盖州有“妙蜡庙会”,是一种为驱虫、祈雨的活动。北京善果寺有数罗汉活动,以占卜吉凶。山东民间在六月六祭东岳大帝神,举行东岳庙会。该日又是麦王生日。当地民间还认为六月六是海蜇生日,当天下雨,海蜇就会丰收。六月间百虫滋生,尤其是蝗虫等,对农业是莫大威胁。古代蝗虫是最大的农业灾害之一,人们一方面积极捕蝗,如利用火烧、以网捕捉、用土掩埋、众人围扑等方法,尽力消灭蝗虫;另一方面则祭祀虫王,如青苗神、刘猛将军、蝗蝻太尉等,都是各地供奉的虫主神。同时也利用各种巫术手段驱虫。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过火把节。从传统看,它似乎起源于南诏内部的王权之争,其实与用火防灾有关。至今当地人在过火把节时,人们还举着火把,到田间、地角游行,目的是驱逐虫灾。 六月六开始进入夏闲,妇女纺纱、织布、准备过冬的衣料。 在少数民族地区,如布依族、壮族、苗族、瑶族和畲族的六月六,也有一种天贶节,但有其自身的民族特点。 夏至节 在芒种后十五天为夏至,该日日照最长至终极,北半球白昼从此渐短。夏至是白天最长的一天。 【夏至歌】 夏至节在汉代已有,宋代官员还放假三天。《辽史·礼志》记载:“夏至之日俗谓之‘朝节’,妇人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送。”关于这个节日,宋人周遵道《豹隐纪谈》载有“夏至九九歌”: 夏至后,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吃茶如蜜汁。 四九三十六,争向路头宿。五九四十五,树头秋叶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不入寺。七九六十三,入眠寻被单。 八九七十二,被单添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壑。 在夏至节,浙江金华地区有祭田公、田婆之俗,即祭土地神,祈求农业丰收。《荆楚岁时记·夏至》:“取菊为灰,以止小麦蚕。”为防止害虫发生。夏至共十五天,其中上时三天,二时五天,末时七天,此时最怕下雨。而在多旱的北方则流行求雨风俗,主要有京师求雨、龙灯求雨等,祈求风调雨顺。但是,当雨水过多以后,人们又利用巫术止雨,如民间剪纸中的扫天婆就是止雨巫术。有些地方把本来是巫术替身的扫晴娘也奉为止雨求晴之神。过去在六月二十四日,还多祭祀二郎神,即李冰次子,因为民间供奉他为水神,以祈求风调雨顺。天旱了,请二郎神降雨;雨多了,请二郎神放晴。其时还有许多禁忌。《清嘉录》卷五:“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发,多所忌讳……” 夏天的节日很多,除夏至外还有一些,如青海六月十五的花会、台湾六月十五的王天君诞、香港六月十六的鲁班节、天津六月十九的接太阳、东北六月底的马王爷诞日、南方六月末的双莲节、六月二十四彝族的火把节等。北京的六月二十为马王节,军人、养马人都到东岳庙马神殿进香。六月二十四日则为二郎神诞辰日,祭关帝,祈求平安。 另外,夏至期间,广东阳江地区还有开镰节,即在开镰前一天晚上,各户要做面饼、茶,备酒,在广场上跳禾楼舞,并摆大桌,其上站一位禾娘,拜四方,唱大话歌,一男子在桌下伴唱,祈求夏季丰收。 P114-123

后记

《中国节——图说民间传统节日》一书,是在《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一书的基础上编著的,但又有所不同:一是在文字上做了不少补充、修改;二是在图像方面,更换了近一半的图版,而且增加了较多的彩图,在编排、印制上更加清晰、精美。因此该书具有较好的资料性、学术性和可读性。 本书在编著过程中,研究员宋兆麟先生给予了许多指导和帮助,并且还为该书作了序。另外,还有不少图像资料是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文化单位的藏书,此外张波同志也为本书提供了不少帮助。对上述关心帮助过本书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所有支持出版的诸位,深表谢意。 李露露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国的节日是最富人情味的文化。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源远流长,是传统文化的突出亮点。随着全球—体化和中国社会的转型,传统的节日文化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李露露编写的《中国节——图说民间传统节日》—书,正是抢救节日文化的重要参考书。 ——新浪读书首届“读者心中最美的树”候选图书评语 《中国节——图说民间传统节日》一书将这些零散的民俗文化整合在—起,以图说的形式进行诠释与解说,既有密集的文化信息,读起来又是一派闲适与温暖。这一幅幅精彩绝伦的图片不仅凝聚着作者十几年来的心血,也使这部书更加具有生动具象的情致。可以说,《中国节——图说民间传统节日》让我们天天过年。 ——《中国青年报》 《中国节——图说民间传统节日》再现了中国民间节日的盛典。中国的传统节日世代相传,其凝聚的内容甚至庆祝的形式都应注入时代性,但这种发展并不意味着罢弃。而对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进行回望,社会意义和教化作用是巨大的。 ——《中华读书报》 《中国节——图说民间传统节日》—书非常全面地介绍了中国有史记载的所有节日,大部分部是闻所未闻的。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简单,简单到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可以以顿饭匆匆了事,熟不知该节日背后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讯息。 ——读者


编辑推荐

《中国节:图说民间传统节日》编辑新颖,内容丰富,印制精美,既反映了我国古老的民俗文化,又适应了人们过节“送礼送文化”的需求。这种以图文并茂的画册形式编辑出版贺岁书的方式,在出版中还比较少见。传统文化全知道,一本中国传统节日的实用读本。《中国节:图说民间传统节日》一书整理了20个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生动再现中国民间节日的盛典。此书不仅是一本中国传统节日的实用读本,也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提供了一本重要的节日文化参考书。以图像的力量复原一个个节日在历史中沉淀的画面,具有很强的鉴赏性和收藏性。《中国节:图说民间传统节日》精选了540幅清末民初以前的珍贵历史图片,其中包括大量的古代文物图像、画像、壁画、刻像、年画、民间剪纸、装饰图片等,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有许多都是第一次出版面世。“读者心中最美的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节 PDF格式下载



中国节——图说民间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全知道;“读者心中最美的书”)


非常喜欢的传统节日读本,了解了很多不知道民间节日,赞!


本书编辑新颖,内容丰富,印制精美,既反映了我国古老的民俗文化,又适应了人们过节“送礼送文化”的需求。这种以图文并茂的画册形式编辑出版贺岁书的方式,在出版中还比较少见。


哈哈,中国传统节日全知道了。


这本书讲述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配图比较精致,文字也不错


看了书 才能全面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有趣 真长知识


可以让我们对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好的了解


因为写文的需要,才买的,书到手后才发觉真买对了,里面对古代传统的节日,讲解的很详细,值得拥有


才知道原来中国有那么多节日,传说也很好玩。


对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风俗有帮助。


大人小孩都可以看的书,如果收集的节日内容再多点就更好了


在这个节日气氛日渐淡薄的今天,可以让孩子懂得不知道的许多东西,很值得一看。


在大量充斥着洋节、洋讲究、快餐文化的今天,一本能稍稍唤起我们对民族文化重视的读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倒不是说它应该肩负的使命要有多重,而是时下的我们的的确确需要在“遗忘本来”的路上被悄悄拉回一点了。无传统,不中国。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好读物。


图画很多,很有传统气息,让现代人多了解传统文化。


任何时候,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能数典忘祖,忘了我们的传统佳节,忘了我们的根本源头,了解文化节日,多看看吧!好评!


可以懂得书上不知道的许多东西,很值得一看


书很精美,印刷不错哦!推荐


一本值得深思的书,细读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值得拥有!


给孩子买的,还没有寄回去.不知道孩子喜不喜欢.


这本书设计的封面很漂亮,让人眼前一亮,而且开本很大,内页是清醒仿旧纸,印刷很精美,很喜欢,用来当赠品很合适。


内容不重要,买来后就想着让它呆着,偶尔翻看赏心悦目就是了。


知识性丰富,好看,推介给大家。


好书,大人孩子都喜欢看,受益非浅


书籍装帧设计得非常好。图文并茂,值得一读。


大本的,很多彩图,清时期的图比较多


挺不错的一本书,值得买。


谢谢这本书。谢谢


学校老师推荐,对小孩扩大知识面很有用。


老师要买的,当当好方便


孩子大人都可以看,不错


中国传统节日全知道;“读者心中最美的书”


我看了下目录不错,能增长知识,希望儿子能全部看进去并记住


很好,我们全家都喜欢


求知欲得到满足


老师让大家定的,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全面!


收藏起来,等到有空时候,看看,给儿子普及下中国的传统。


此书对弘扬中华文化功劳不可没


一下子买很多书,孩子也看不及,我先看了.果然挺长见识.只是价格好贵.


经典法帖,收藏着慢慢欣赏


很好的一本书,给孩子买的,自己也长见识了。


不错 不错 不错 !!哈哈


不错,知识面广,字细了点,有注音就更好了。


闲书,小工艺方法,小制作方法,可以一看


介绍的很全面 对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帮助


里面确实有大量的图片。这点给予肯定。文字少了介绍也不多。不过书的质量非常好,福建人民出版社的,海峡集团的,不错的书。


像个教科书,不具娱乐兴,孩子听着没兴趣,不想看。


内容很少,介绍不详细,风俗什么的介绍不仅不够全而且许多基本就是一笔带过,没有例举很多资料,感觉整本书没几个字。配的图也不好看,基本都是清朝的形象,看的我兴趣索然。唯一可取之处就是罗列的节日还算齐全,当时就冲着目录买的,结果是大失所望


很是无语,书破的不成样子,确实“最美”


想不到这样喜兴的一本书。的确是一看到,就有一份好心情。插图精美。推荐。


孩子收到这本书,非常喜欢,经常翻着看!同时我也学到了不少以前没有听说过的小故事


买来送国外的友人的,朋友很喜欢!


彩色印刷,作者精选相关节日的古代绘画图片,结合文字说明,使我们更加了解传统文化,物有所值


我以前看过一本关于中国节日的书很好,原想现在应该越来越好,结果只能说还行吧。


传统节日,什么含义,怎么过,看看很有收获


能够增长知识,有帮助


图片非常珍贵,对中国民俗的了解很必要。


书本印有彩页,显得很热闹丰富。但民间传说、风俗,各种各样,不够系统、严谨,感觉不太权威,看着玩罢……


没仔细看,满赠的。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值得学习和研究的


很不错的书,作为赠品相当超值。。。。


很实用,包装精美,喜欢呀,推荐


大人普及版的感觉吧,彩图也很清晰


参加活动送的书,挺不错的,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不同的一面


送给弟弟啦。很喜欢研究的。中国人嘛 哈哈哈


写中国节日习俗,谈及文化就有一点不够高度了。买书时的赠品,可以拿来了解民俗。


当时买了100多元送的,看了一下内容,很精致,图文并茂,总体来说如果价钱不贵还是可以买来看看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