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研究

龚基云 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0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作者:

龚基云  

内容概要

  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是20世纪后期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大事之一,这一历史进程给予了我们以众多的启迪,《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研究》的主题即源于此。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是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中国企业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是,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相伴随的是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对企业、政府和个人所提出的更为严峻的挑战。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历程,实际上是围绕一个核心即谋求人的解放及其价值的最大化而展开的,而要寻求人的解放及其价值的最大化,就必须确立劳动者的主体地位,承认劳动者的价值创造,实现劳动者的经济利益,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另外,中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就在于企业素质的提升与政府职能的转变。而企业素质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这就牵涉到如何处理好不同性质企业之间及其内部的劳动关系问题。若这一问题得不到切实而有效的解决,势必会影响到我国内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发展和企业的生存成长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
  本书正是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为特定的分析背景,从主要发达国家劳动关系理论研究的整体出发,探讨其内在的成长与运行机理。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殊的所有制结构,将我国目前的劳动关系界定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与劳动力所有者及其使用者(包括政府、企业或雇主组织)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关系。其性质则具有双重性:既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又是一种人身关系;既有横向的平等合作性质,又有纵向的隶属关系。
 

作者简介

  龚基云,男,1969年生,中共党员。1994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1年在安徽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获得研究生同等学历,2004年从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毕业,获得博士学位。现为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同时兼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与行政学、社会保障三个点的硕士生导师。主要讲授《经济学原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西方经济学流派》、《政府经济学》、《社会保障》等经济学主干课程,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理论与中国宏观经济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在各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合著2部,主持和参与省部级、厅局级课题5项。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劳动关系研究的理论与模式
 一、劳动关系研究的理论溯源
  (一)卡尔?马克思与资本主义理论
  (二)埃米尔?迪尔凯姆与工业主义理论
  (三)马克斯?韦伯与工业资本主义理论
 二、劳动关系研究的各学派观点
  (一)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关系理论
  (二)西方劳动关系理论各学派的观点及实践模式
 
第二章 劳动关系:基本原理的探讨
 一、劳动关系的内涵、性质与基本类型
  (一)劳动关系内涵与性质的初步考察
  (二)关于劳动关系内涵与性质的进一步说明
  (三)劳动关系的基本类型
 二、影响劳动关系的因素
  (一)社会分工
  (二)产权
  (三)产业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四)影响劳动关系的其他因素
 三、劳动关系演变的一般规律
  (一)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的历史演变
  (二)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政策的演变
 
第三章 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的性质、变化、特征及影响
 一、中国经济的转型
  (一)中国经济的转型
  (二)中国经济转型的阶段
 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劳动关系
  (一)总体概况
  (二)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状况
 三、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的内涵与性质
  (一)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的内涵
  (二)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的性质
 四、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的变化
  (一)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变化的表现
  (二)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变化的内容
 五、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的特征
  (一)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的一般特征
  (二)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的特征
 ……
第四章 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的调整
第五章 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主体的确立与劳动关系重塑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