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徽州方言探秘

江声皖 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5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作者:

江声皖  

页数:

318  

字数:

25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本从方言切入,以介绍方言为主线,熔徽州民俗、徽州风情以及对徽州人心理分析于一炉的漫谈性文集,从介绍方言词及对方言词的疏证,揽入近2400个条目,近似于徽州方言词典,亦可作工具书来使用,且由于站在方言研究这独特的视角,故对徽文化的研究探讨也有一定的益处。本书旨在证明徽州方言并非是一种只能言传,无法书写的口语土话,而是一种完全可以书写,可以依普通话注音,且又具备自身的语汇特色,是一种品位高雅,很有特色的南方方言。通过本书的介绍,让使用方言的徽州人知道自己所言的该“怎么写”,也使得外地人知道徽州人到底在“说什么”。

作者简介

江声皖,婺源人,1947年生,毕业于原徽州师范中文专业,20世纪80年代初参加《黄山杂志》创刊,后任黄山市电视大学处主任,现任该校评估办公室主任。多年来从事现代远程教育研究,已在全国及省以上学术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在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和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宣讲的

书籍目录

零零一、五花八门的第一人称零零二、哺乳恩。以“乳娘”尊称祖母零零三、官本位,统称祖父为“朝奉”零零四、由“鞋米(妻舅)”而生发的联想零零五、“细”与“小”何处分流零零六、对“新妇”的误听和正名零零七、“囝”与“囡”的应用空间零零八、误传传出“马老子”零零九、“外孙”日“甥”古已有之零一○、称谓研究的拾遗零一一、“头下颈”透出的语言风格零一二、方言“不生”的语言杀伤力零一三、“害儿”、“大肚”与“擐囝”零一四、“心哉”实教后人费思量零一五、“龙头拐”偏爱“灯火寐”零一六、“猪痧”、“猪颠”、“猪头瘟”零一七、“发”所标示的心理指向零一八、由“手捏(手帕)”联想到“脚夹挪”零一九、“卵”作后缀表示感情色彩零二○、“羡口水”确也来历不凡零二一、由“花面狐狸”说开去零二二、对“筋”字的独特诠释零二三、从方言词看徽州人的卫生习惯零二四、“补人”和“挖人”,不能望文生义零二五、指称身、心,方言较为特殊零二六、声母“b”改为“p”似无规律零二七、动词系列标示了与北方方言的分野零二八、活用在方言中表动作的古字零二九、古代文学作品中能寻觅到的方言词零三○、与吴楚方言共享的方言词零三一、并非“吃得辣”,不是吃“天光”零三二、从“插嘴”看方言的造词习惯零三三、外来词小考还须追根求源零三四、“促掐鬼”的本字官司如何了结零三五、“掰嘴”.“掰手腕”和“别手劲”零三六、休宁话中别具一格的方言词零三七、“打抱儿”如何作“接吻”解?零三八、“搞”的滥用和“佗”的妙用,零三九、淘气鬼为何叫“怄生”零四○、“斫柴”、“讨柴”折射原始环保意识零四一、“丢篮”丢何物,“跌股”跌什么?零四二、此“上手”非彼“上手”零四三、乍晴乍雨为“济凇”零四四、方言展现的劳动场面零四五、特色,是方言交流的双刃剑零四六、“想”义扩张,“嬉”音不改零四七、由方言看徽州人对色彩的感受零四八、从鲁迅笔下的“弗人调”说起零四九、“不”字当头并非全是否定零五○、同是“嘴”字缀尾,替代各不一样零五一、“吃”字领衔展示人生百态零五二、“蠢”不是“笨”而是“犟”零五三、以“壮”代“胖”透露的审美倾向零五四、“鹚”“糍”之辩,“攒”“钻”之考零五五、“伤阴骘”为正宗诠释零五六、迷失在俗语中的书面用语零五七、从古到今的“莫知我”零五八、蕴含“象声”元素的方言词零五九、“打补丁”,“踏痛脚”另有所指零六○、“打拮据”分作三个流派零六一、“大老官”并非是官零六二、“大”字领衔的民间俗语零六三、“快脆”是“快”不是“脆”零六四、从“相道”看理学对方言的影响零六五、粤语影响抵达徽州盆地外沿零六六、“借代”造词,以物喻人零六七、造词重比喻,俗得有味零六八、“新人行茶”、“夹棒下茶”各有所喻零六九、“推扳”并非“推板”,“失相”不是“歹相”零七○、填充词素,造就新词零七一、方言创作的末位词素归纳法零七二、锁定单词,挖掘潜力。作系列发展零七三、表达、交流味觉感受的方言词零七四、三音节形容词的构成特点零七五、词语的入乡随俗现象零七六、由“猫虎”说到“马虎”系列零七七、“紧手”、“紧脚”紧的到底是什么?零七八、一些方言色彩较浓的形容词零七九、徽州方言的副词系列零八○、全国典当行中通用的“徽语”零八一、“眼”“洞”“乘”用以作何单位?零八二、“一肩”“一歇”“一筷”多长多久多少?零八三、方言中的电闪雷鸣狂风暴雨零八四、一日到夜如何描述零八五、今年之前是“旧年”零八六、“日头窠”并非是太阳之家零八七、船家话如何进入徽州方言零八八、徽州人的空间概念怎样表述?零八九、“懦头肉”为何写成“槽头肉”零九○、由“糍糕”而论及“倮”的历史零九一、油条何以售自“丝瓜铺”?零九二、“鸭子”是“子”不是“鸭”零九三、回味无穷的“杀猪饭”和“拆骨碎”零九四、“油暾”考订,“饭茶”追踪零九五、方言的劳动用具展览零九六、旧时徽州人常用的取暖用具零九七、家居用品名称总汇零九八、归为“物事(东西)”名下的方言词零九九、蝴蝶为何称作“伏翼”一○○、猴子降格做“猢狲”一○一、动物名称中特色较浓的方言词一○二、玉米为“包蒇”而不是“包萝”一○三、呼松为“枞”自有道理一○四、徽州婚嫁风俗用语一○五、徽州丧葬风俗用语一○六、独特的建筑物名称一○七、徽州古民居有“阚”无“窗”一○八、何来牯牛“降”?

章节摘录

  徽州方言有着很强的独立性和封闭性,唯此,它才能经千年,转万里,  而仍能自成一统,在语音和词汇上保持着它特有的风格和韵味,历史上一代  代出外闯世界的徽州人,或是从商,或是行医,或是求学,或是文场弄墨,  或是宦海沉浮,其足迹所到之处,一般都能以徽州方言为纽带,结成徽州人  的社交圈子、会馆、商号、作坊、家庭,这都是徽州人最容易也最善于构筑  的方言领地,一个在外漂泊的徽州人,只要一进入这样的领地,顿时就会有  归乡的感觉:纯正的方言,纯正的家乡茶和家乡菜,脱口而出的家乡话题…  …  但事实说明,封闭的方言也在某些方面不断地经受官话和其他方言的渗  透,因为这些在外闯世界的人们,每年都会孕育一个周期性的,愈近年关愈  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回家去,回徽州过年去,与家人团聚,娱父母,悦弟妹  ,亲和妻小,人们由愿望而行动,结伴而归,不怕舟船劳顿,不辞路途艰辛  ,带着挣来的钱财,带着购得的特产,带着荣耀,带着成功,带着疾病和悲  凉,回到自己的家乡,走进村落,踏进家门,就在这样的时刻,他们也带来  了夹杂在纯正方言中的官话和外地方言,乡亲们好奇地品味着这些陌生的词  语,有人将其尊为知识来接受;有人将其奉为时尚来追随:有人将其权作谈  资来消遣;自然也有人将其视为轻浮来斥责,当作不轨来防范,但每一次风  平浪静之后,总有那么几个外来词由此而融人徽州方言,这特别表现在人称  代词和对人的称谓上。  在徽州方言里,人们从汉语的各个语系引进了五花八门的第一人称代词  ,这样的现象同样也表现出在对女人的称谓上,徽州人在称呼自己的母亲、  祖母、外祖母以及无亲属关系的年长女人时,所用的称谓词之多,可谓五花  八门,可以说,凡是各语系中常用的词语,几乎都可以在徽州方言中找到她  们的倩影。  徽州人对与自己无亲属关系的中老年妇女,一般面称其为“阿婆”或“  婆仂”:而背称“妇人家”、“老妪仂”。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绩溪方  言中,“老妪”,却是指称自己的妻子,这是不可以弄混淆的。  至于母亲,徽州人除面称“妈”、“姆妈”外,往往背称“母”、“姆  ”或“老娘”,而歙县人和婺源人却很特别,一个称母亲为“奶姨”,一个  则称母亲为“姨娅”。而最为与众不同的,便是祁门和婺源的有些地方,竟  称母亲为“姐”或是“好姐”。然而,虽说与众不同,却是古已有之,《辞  源》上就载明:“姐,为母亲的别称”,《说文》中也说:“姐,蜀谓母日  姐,宋高宗与吴后语,称其母韦后为姐姐。”如此说来,这些地方的民俗承  袭的竞还是皇家遗风哩。  对于外祖母。徽州方言的称谓更是因地而异,绩溪、歙县称“外婆”,  这已是普通话;屯溪称“奶奶”或“外婆奶”,这便也接近北方方言区域的  习惯,而到了祁门,称呼就有了变化,祁门将“外”字儿化,称外祖母为“  外儿”:婺源人则称外祖母为“嫔婊”,“老娘”或“娘仂”,汉语中,“  孃”与“娘”本就相通,有的辞书干脆就将“婊”列为“娘”的繁体字,然  而,“婊”与“娘”还是有区别的,古代就有人曾将“孃子”作为母亲的别  称,宋代的司马光在《书仪》中记载:“古人谓父为阿郎,谓母为婊子”,  休宁人称外祖母为“外嫱”。独有黟县人的称谓特别庄重:“老孺人”,因  为古代大夫的妻子才能称“孺人”;到了明清,七品官的母亲和妻子才能封  上“孺人”,然而即便这样,黟县人还是老实不客气地要在“孺人”前边加  上一个“老”字,以别那些虽有封号,却在辈分上不够格的女人。  女性称谓中,最重要,最有尊严的莫过于祖母了,那么,徽州人又是如  何来尊称自己的祖母的呢?  歙县原为府衙的所在地,故而接近官话,比较大众,一般称“奶奶”,  绩溪人称祖母为“娪”,“婿”想必来自吴方言,据《扬子方言》载:“吴  人谓女日婿”,然而,有的绩溪人可能感到“婿”似乎不够庄重,所以宁愿  将其写成“婺女星”的“婺”。其实徽州人的思想里,祖母的尊称恰恰是与  哺乳之恩联系在一起的,如婺源人称祖母为“嫚嫚”、“娘媬”、“好媬”  ,描述的是襁褓之间的生活。黟县人称祖母为“娅”,这就同婺源人称母亲  为“姨娅”一样,恐怕其本字便正是“咿呀学语”的“咿呀”。因为实际上  ,人类的这一类称谓,都与婴儿躺在母亲的怀抱里欢愉地发出的声音有关,  因此,应该承认,确是休宁人来得直截了当,来得通俗易懂,他们尊称祖母  为“焙”,《集韵》:“焙,普后切,音蓓;嫱,乳母”;而考证起来,似  应是“婷”更合乎本字,《集韵》:“婷,普没切,音饽,乳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徽州方言探秘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