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晋绥军简史

毛洪亮 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0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作者:

毛洪亮  

页数:

37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从晋绥军的开端说起至晋绥军的覆没结束,运用大量的史料和历史分析方法,娓娓道来、条分缕析,很有说服力地揭示了这些原因。    20世纪初叶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以至于我们可以从一定意义上说,不了解这一段历史就不了解整个中国的历史。而这一时期,军阀混战、派系林立,“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换大王旗”是司空见惯的事。因此又可以说,不了解这一时期中国军阀的历史就很难理清20世纪之初中国的历史。  毛洪亮先生所著《晋绥军简史》是一部研究中国近代军阀史的很有意义的著作。以阎锡山为首的晋绥军能长期存在,并游刃于各派军阀之间而能顽强生存直至20世纪中叶,不能不说其中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本书从晋绥军的开端说起至晋绥军的覆没结束,运用大量的史料和历史分析的方法,娓娓道来、条分缕析,很有说服力地揭示了这些原因。同时,作者认为晋绥军除具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各色大小军阀集团一般特征外,还有与其他军阀不同的自身特征,并进一步揭示了这些特征与晋绥军历史的关系。这些分析也是很有见地的。  有人称晋绥军的历史是被遗忘的历史,此说不论理由和用意何在,但至少说明一点,就是研究晋绥军的历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晋绥军的发展史就是一个曲曲折折、错综复杂的历程,而现存的有关资料不是十分充足且收集整理比较困难。据我所知,毛洪亮先生为研究晋绥军差不多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前后共收集了一千多万字的原始素材和相关资料。特别要指出的是,以上这些都是他在繁忙的教育行政工作之余牺牲了无数个双休日和夜晚的休息时间获得的。要知道,现今的社会,许多人的这些时间被用在了娱乐、宴饮或其他对自身和社会都无甚意义的活动上了。毛洪亮先生不是职业的历史研究者,研究晋绥军完全是他的兴趣和了却一桩心愿的执着。捧着这本书稿,我在想,我及我的一些专门从事历史研究的同行们,虽然可能会比他专业,但又有多少能像他那样去坚持不懈、去下苦功夫呢?研究历史真的是来不得半点的虚假、浮躁、歪曲或美化;而应多一些兴趣、执着,更应具备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这样,我们的研究成果才可能成为存世之作。  《晋绥军简史》是对晋绥军研究的初步成果,在资料的充实和研究的深度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需要继续努力。本书出版以后一定会得到更多专家的批评和指教,对于推动中国20世纪军阀史的研究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我接受作者之邀作此序,正是希望看到更多新的研究成果的出现。  安徽大学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陆勤毅

作者简介

  毛洪亮,1957年11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宝应;中共党员,现在安徽省合肥市教育局工作。1996年以来,先后出版《微言絮语》、《补拙集》、《写心集》。其中《补拙集》获第一届合肥市社会科学一等奖。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章 晋绥军的开端第一节 新型军事教育的兴起第二节 山西的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第三节 山西同盟分会的活动第四节 太原起义前期活动第五节 太原枪声第六节 一波三折第七节 初创班底第二章 晋绥军的发展第一节 第一次扩军第二节 兵败湖南第三节 助奉击吴第四节 第二次扩军第五节 占据绥远第三章 晋绥军的顶峰第一节 第三次扩军第二节 呼应北伐第三节 涿州之战第四节 控制京津第四章 晋绥军的失败第一节 编遣会议第二节 尔虞我诈第三节 第四次扩军与中原大战前奏第四节 中原大战第五节 晋绥军编遣第五章 晋绥军的重振第一节 重返太原第二节 兵工筑路第三节 怀柔抗日第四节 以卵击石第五节 晋绥军分裂第六节 绥远烽火第六章 晋绥军的抗战第一节 全国动员第二节 南口御寇第三节 大同会战第四节 平型关硝烟第五节 血战忻口第六节 太原失守第七章 晋绥军的偏安第一节 苦守晋西第二节 绥远抗敌第三节 晋西整军第四节 倒行逆施第五节 阎日勾结第八章 晋绥军的挣扎第一节 抢占太原第二节 上党丧师第三节 屡战屡败第四节 晋中决战第九章 晋绥军的覆没第一节 碉堡城第二节 垂死挣扎第三节 太原新生附录一 晋绥军军政人物小志附录二 晋绥军要事年表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七节 初创班底  阎锡山续任山西都督,位置并不巩固,袁世凯曾拟调阎锡山为黑龙江省  都督。阎锡山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采取了种种办法。一是派人经常进京,  贿赂袁的亲信梁士诒,向袁表示恭顺;二是任命董崇仁为晋南镇守使,又将  袁的亲戚陈钰(时任宣化府知府)请任为山西民政长;三是将自己父亲送到北  京常驻,作为人质。通过一系列活动,阎锡山渐渐取得袁世凯的信任。1913  年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清洗各省都督,绝大多数同盟会会员都督被撤换  ,只有阎锡山和云南都督唐继尧未动。1913年10月,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  ,次年5月,改各省都督为将军,阎锡山授“同武将军”。袁世凯长子袁克  定曾说“阎锡山脑后没有反骨”。  即便如此,老奸巨猾的袁世凯对阎锡山仍然留了一手。1914年春,袁世  凯将民政司司长改为巡按使,特将心腹金永代替陈钰,以分阎锡山权力。  阎锡山心知肚明,不动声色,韬光养晦,随机应变。一方面索性将军事  一概委托黄国梁处理;另一方面每说到袁世凯,阎锡山极为恭顺、战战兢兢  ,恭敬备至,同时还故意让人放出风来,言其无能、窝囊。如此日久,太原  城军政工商文教各界皆知金永、黄国梁,而不识阎锡山。金永认为阎乃一庸  夫,不足为虑,更加骄横恣睢;黄国梁自我感觉也十分良好。  阎锡山表面碌碌无为,暗地抓紧建立自己的班底。  首先,仿效日本军事设置。他在官辖军队中设立参谋、军政两司。前者  司长为孔繁蔚,掌管军队教育及作战计划等;后者司长为黄国梁,掌管军队  后勤、装备、人员补充、编制、军事工业等。另设秘书厅,厅长为赵戴文(  后刘绵训),李德懋为副官长;又设粮服局,南桂馨为局长,掌管粮秣服装  等军需。晋军的最高军事机构初见雏形。1912年,温寿泉从河东返回太原,  兼任军政司司长,黄国梁调任都督府参谋长。  其次,引进人才。1914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生杨爱源、孙  楚、荣鸿胪、周玳、傅汝钧、徐岱毓、孟兴富、李华堂、杨维垣、荣鸿儒、  张培兰、荣臻、李乐滨等二十多人投奔晋军,充实了晋军中低级军官队伍。  1915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毕业生杜春沂、梁培璜、周士廉、张  会诏、章拯宇、刘光斗、冯鹏翥、秦绍观、黄光华、宁钊、谢桢祥、刘埠馥  等的到来,进一步加强了晋军的班底。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创建于1912年7月3日,前身为前清陆军兵学堂,校址  在直隶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内,为中华民国第一所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内设步  科、炮科、工科、辎重科。1924年停办,共培养6574名毕业生。  第三,整理军队。辛亥革命前,山西新军仅有两个标,起义后扩充四个  标,但因抗拒清军,损失颇重,所剩不足两千人。阎锡山将所部暂编一个师  ,下辖两个旅,旅辖两个团。师部又直辖一个骑兵团、一个炮兵团,工兵、  辎重各一个营。师旅团序列和主官如次:师长:孔庚;一旅旅长:刘樾西;  二旅旅长:孔庚自兼;一团团长:张培梅;二团团长:倪普祥;三团团长:  赵守钰;四团团长:台寿民;骑兵团团长:张树帜;炮兵团团长:高树勋。  军队编制与日本陆军相同。部队大部分驻扎省城太原,一部分卫戍汾阳  、平定及黄河沿岸;晋北重镇大同、晋南重镇临汾均设镇守使,各辖一个团  ;晋东南重镇长治亦设镇守使,辖一个营。  第四,加强军事研究。1912年末,阎锡山成立山西将校研究所,将编余  100多名军官集中起来,进行较高层次的军事研究。所长赵戴文,副所长路  福保,所内分四个队。1915年成立军事教育团,主要从部队选拔一批素质较  好的士兵,集中培训后,担任部队正副班长。团长孔繁蔚兼任,参谋长黄国  梁任总教官。军事教育团共开办两期,一千多人受训,第二期由王嗣昌继任  团长。日后,这批学生大多成为晋军中高级军官。  阎锡山从绥远返回太原不久,即组建精武社,由都督府秘书厅副官长李  德懋兼社长,招收小学文化的学生一百多人,不仅学习中国传统武术,而且  学习新式体操。精武社的建立,使得太原一带练武之风盛行。阎锡山的马弁  连、卫队营多是从精武社学生选拔。  阎锡山对袁世凯极为恭顺,他曾说“我平生所畏惧的只有一个人,就是  袁世凯”。阎锡山看上去碌碌无为,骨子里雄才大略;依附袁世凯,自然也  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一旦地位得到巩固,便开始从内部进行整顿,肃清  异己。  他的第一刀首先指向温寿泉。太原撤退,温寿泉到了山西河东一带,并  以副都督名义委任李凤鸣为山西军第一旅旅长,张士秀为河东观察使。阎锡  山回太原后,温寿泉电请袁世凯自请撤销副都督一职,得到袁世凯复电嘉奖  。温寿泉到太原后,阎锡山委他军政司长。  打击温寿泉得益于一件偶发事件。一次,温寿泉的部属马开菘玩弄温的  手枪走火,误中温的腹部,李凤鸣、张士秀等人认为是阎锡山的心腹、时任  河东筹饷局长的南桂馨指使,便严刑拷打南,直至温苏醒告知是马开菘误中  ,南桂馨始得释放。南恨李、张入骨。此后南与李等屡屡发生冲突,李凤鸣  等再次将南囚禁。阎锡山感到李、张等已尾大不掉,电请袁世凯言李等叛乱  加以清讨。袁世凯一直对同盟会余党放心不下,伺机铲除,得阎请示后,立  即派驻河南的毅军统领赵倜率军渡黄河到蒲州,将李、张逮捕,押解北京。  李、张被捕对温寿泉的势力是一个巨大打击,晋南一带始为阎锡山控制。  其次驱走续桐溪。续桐溪早年参加同盟会,与赵丕廉、弓富魁和王建基  、康佩珩一直在晋北的五台、崞县、忻县、定襄、代县、宁武、繁峙、大同  一带从事革命活动,倡办学校,提倡体育,极有威信,发展大批同盟会会员  。1911年辛亥革命太原起义后,续桐溪来到太原,与阎锡山联系,决定成立  忻代宁公团,由忻州、代县、宁武一带民军组成,续任团长,康佩珩任副团  长,赵三成为参谋长,赵丕廉为粮台督办。1911年忻代宁公团在续桐溪率领  下,占领大同,直到南北议和,忻宁代公团才撤出大同。续桐溪曾面见阎锡  山,建议先出兵石家庄,切断京汉铁路,遭到阎的拒绝。续桐溪希望得到阎  锡山军事上的支持,需要新枪1000支。阎锡山仅拨给老毛瑟、来复枪数百支  。阎锡山对这样的虎狼之师,坐卧不安,便派田应璜、梁上栋到崞县与续桐  溪磋商,劝他取消忻代宁公团,到省里任职。1912年10月,续桐溪前往太原  ,接替南桂馨任巡警道,忻代宁公团解散。  续桐溪刚愎自用,极少听取部下或他人意见,以致人人自危,旧部赵丕  廉、弓富魁、王建基、康佩珩、郭云等都陆续离开续桐溪。续桐溪志不在区  区一个巡警道,日常事务,续桐溪委托秘书赵丕廉处理,自己则时常在都督  府,与阎锡山纵论天下大事,言及袁世凯为天下第一大奸,必与人民为敌。  言辞间又时常讽刺挖苦阎锡山,认为阎对袁世凯讨好卖乖,一味依附袁。阎  锡山虽与他的分歧日趋严重,但不动声色,虚以应付。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  ,重定官制,巡警道改为警察厅,续桐溪不愿做厅长,挂冠而去,回到乡里  ——崞县家居。续回归乡里,其旧部史宗法、邓养志等仍然秘密往来南京、  上海及陕西之间;并在崞县开办铁矿,兴修水利,建纺织厂,组织戏班,联  络江湖人士。阎锡山遍布密探,监视续桐溪等一举一动;金永更视续桐溪等  为危险人物,拟秘密逮捕。续桐溪等闻风,逃离山西到陕西,总算摆脱阎锡  山、金永的控制。他的旧属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李生达、赵承绶、王  靖国、李服膺等陆续投靠阎锡山,日后他们为阎屡立战功,遂成晋绥军中坚  。  第三,削弱孔庚兵权。1913年春,内蒙古各王府起兵反对北洋政府,纷  纷独立,袁世凯指挥三路大军“征蒙”,东路由暂留大同的前总兵陈希义负  责,指挥原有部队阎锡山部张树帜骑兵团、吴信芳步兵团。西路是阎锡山主  动请鹰,由师长孔庚指挥,以包头为基地,攻打固阳西北东公旗王府,孔部  谢濂营作战勇敢,力战负伤,击退蒙兵,迫蒙骑兵远遁。  “征蒙”兵息,孔庚留守包头。期间,孔庚奔走北京、包头之间,因与  黎元洪同乡,便和黎元洪取得联系,并带回许多同乡、旧部、老友和旧同事  。孔庚旨在形成自己私人势力,但孔部中下级军官多为阎锡山旧部,与阎感  情较深,阎、孔矛盾渐现。孔庚未经阎锡山同意即把工兵营长王栋才撤职,  换上心腹张楠,引起阎的不满。加上孔言行霸道,对士兵尤其不关心。士兵  所用衣物皆是质量低下、价格十分便宜的劣等品,皮鞋居然用高丽纸做成。  士兵平时连饭也吃不饱,常年在口外,天气寒冷,军队上下怨声载道,危机  四伏。阎锡山授意张培梅、张树帜,给孔制造麻烦。  适逢月终部队发饷,士兵哗变,师部军需处长被乱枪击毙,金柜被抢。  孔庚从另一间房子藏到天花板上,方逃过一劫。事后,孑L庚大发雷霆,责  斥各旅团长无能,导致师部被袭击,下令枪决守卫的骑兵团官兵40余人,并  将卫兵司令续敦礼用铡刀铡死。  阎抓住时机,将孔部缩编为一个旅——第十三混成旅,辖两个团,团长  分别为赵守钰、台寿民。孔降为旅长兼晋北镇守使,驻大同。阎锡山还把孔  部重要干部和编余士兵,另组成第十二混成旅,黄国梁为旅长。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近代军阀史的很有意义的著作。以阎锡山为首的晋绥军能长期存在,并游刃于各派军阀之间而能顽强生存直至20世纪中叶,不能不说其中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本书从晋绥军的开端说起至晋绥军的覆没结束,运用大量的史料和历史分析的方法,娓娓道来、条分缕析,很有说服力地揭示了这些原因。同时,作者认为晋绥军除具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各色大小军阀集团一般特征外,还有与其他军阀不同的自身特征,并进一步揭示了这些特征与晋绥军历史的关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晋绥军简史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