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侠骨柔情

朱建军 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4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作者:

朱建军  

页数:

16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人各不同,这也许是这个世界最有趣的事情。相貌、习惯、气质等种种不同,还不过是表面,人心之不同,才是根本。金庸小说中的《天龙八部》,就是写入心不同的名著。王语嫣人美情美,是天人中之女子。萧峰豪迈磊落,如同神龙。貌美而善妒之秦红棉当然是阿修罗……种种人的不同在其不同的心,而种种人的命运也无非是他们自己的心做造作的后果。“既种业因,必有业果”,叶二娘哭求无用,虚竹刚刚知道谁是自己的父亲,而父亲就受罚并自杀,这一切的事情的前因,实际上不仅仅是早埋伏于山洞偷情时刻,而是早埋伏于那和尚和少女的心中了。 这本书是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天龙八部》的。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学问,借助心理学的透视,看种种人的心更为透彻,因而看书中的种种事情也更为透彻,毕竟世间种种,无非心之所造。

书籍目录

卷首语段誉 口欲期的孩子 成功退行 找到阿尼玛 终是一痴情郎 死缠烂打,死皮赖脸? 痴心换情深慕容复及随从 慕容复 肛欲期人格 帝王梦 被愿望取代了的人 梦幻破灭 包不同 口欲攻击型人格 冷言冷语 风波恶 好斗的公羊段正淳 俄蒂普斯情结 人人喜欢的负心汉木娩清 情绪的遗传阿紫 关女蛇游坦之 贱人丁春秋 真假救世主 星宿老仙 催眠暗示 偶像崇拜四大恶人之“恶”的研究 活死人段延庆 专偷别人孩子的叶二娘 南海鄂鱼岳老三 好色之徒云中鹤萧峰  早期记忆 雄狮动怒 侠骨柔情 萧峰之死慕容博 君子斗不过小人 小人不得志 萧远山恶魔原型 混世魔王无名神僧 心理咨询 了愿总结后记

章节摘录

  段誉  找到阿尼玛  荣格心理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原型。弗洛伊德只探讨了个人潜意识部分,即个人生活经历对个体的无意识的影响;荣格认为那些影响个体的,并不仅仅是个体潜意识部分,还有更深层的影响,这些影响跟个人生活经历没有直接关系,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受人类数十万年心理经验的影响。荣格把这种非个体的潜意识部分,叫做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的内容可以用原型来表示,荣格探索了大量原型,如英雄原型、死亡原型、上帝原型、魔鬼原型、太阳原型、大地母亲原型,甚至还有飞碟原型等。有一些原型是对我们人格特别重要的,比如自性原型、阴影原型、人格面具原型、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原型。  阿尼玛和阿尼姆斯指的是同一个原型,不过阿尼玛是男性心理中女性的部分;而阿尼姆斯反过来,是女性心理中男性的部分。从心理的层面讲,一个正常的男人,不会是绝对的男人,他身上一定有一些相应的女性气质,女性也一样。以下以男性为例,女性刚好反过来就是了。这种与性别相异的气质,先天地印刻在我们内心,并不是某一个可见的形象,而是一些具体的组织原则,这些原则决定着我们内心携带的女性形象。荣格强调,不能为了彰显男子气而一味地压抑我们女性的一面,否则会招致女性侧面的报复。比如一个过分阳刚的男人,他的内心反而会过分柔软。压抑更厉害的话,报复也会更厉害,同性恋、变性人就是这种报复的结果。有的人生来就有同性恋倾向。这说明他先天就男女气质失衡。


编辑推荐

  通过描绘分析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典型生动的人物形象,讲述其中包含的心理学成分,解释基本心理学概念,让普通读者掌握一些了解自身性格特点的方法,了解心理学上的爱情是怎么回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侠骨柔情 PDF格式下载



蛮不错的,耐人寻味,把人耳熟能详的巨著,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解释,更好理解,也能够给学习心理学的人带来深思


这本书写的很好,就是内容有点少,分析的人物有点少,假如能把所有典型人物都分析一下就更值得看了。


之前以为是朱老师写的,结果不是,但是整体思路跟听朱老师上课一种感觉,还不错,角度很喜欢,希望能看到朱老师能把红楼梦的解读那本书出版了


挺喜欢这种类型的书籍!


本书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朱建军的学生,从书中可以看出他受到朱建军的影响至深。朱建军我个人认为是中国少有的心理学大师,他从荣格学派的集体无意识,意象,曼陀罗中汲取营养,最终创建了自己的治疗方法,是一种全新的尝试。这本书就是运用这种“子人格”的分析方式,分析了金庸的《天龙八部》中的重要人物。我个人认为段誉这个人物分析得比较透彻,也比较深入。有朱建军分析《桃花源记》的意思。但是其他的几个人物还需要更加仔细的斟酌,可能在以后的几版中能够有所改进。总的来说,这本书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而且也是用心理学来分析文学作品的一个全新尝试!值得鼓励!


原来不是朱建军老师的著作,有些失误。不过总体来说,这本书还是相当不错的,作者对精神分析算是学到家了,用相当系统的佛洛依德式的思考方式对我们相当熟悉的武侠小说进行了分析。这也许是国内的首次,曾经看到过河合隼雄的《日本人的传说与心灵》,一直感叹国人尚不能对自己民族集体无意识进行分析而感到悲哀,现在终于有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遗憾,尽管比及日本人来说,还是天壤之别。感谢金庸先生,感谢为中国心理学默默做贡献的人。
本书是本经典之做,是因为它的选材是国内文化心理学尚缺的部分,但我悲哀的认为,这本书有很大的瑕疵:过多的引用了金庸先生原著中的章节,疑有占用篇幅之意。


一个不知道的世界。原来只是已知道我想这样,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看完这本书,通过作者对金庸小说人物的分析才知道了来龙去脉。激发了我对自己的探索,我想知道我是谁,我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


很有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看到经典人物,有点意思。


总体感觉还可以,提到了几个新的概念,总体理解起来更好一点!


作者随便一写,我随便一看


finished my re***** very quickly. enjoy it!


首先,作者年轻,难免傲气,
其次,太大篇幅的引用金庸先生原文
最后,这本书比较浅显,只适合做消遣读物


1、内文的目录英文单词居然都错!!!目录居然是concent,稍微有英语常识的人都知道目录一词是content,并且还必须是复数形式,应该是contents,可是居然犯下这样幼稚的错误,可笑!2、引用原文太多,喧宾夺主,并且定价太贵,印刷、封面太次。3、还有,“木婉清”居然写成“木娩清”!!我无语啊,还有其他的, 不说了,唉......PS:同类的还有一本2008年3月版的同系列的《正与邪--金庸小说人物心理分析之<笑傲江湖>(意向对话心理学丛书)》,目录的那个英文单词依旧是Concent,真是令我汗啊......那本定价更离谱,252面,居然38元!!!!还号称是国家十一五的重点图书,无语啊。


这本书是同事的学长写的,而且作者是朱建军的高足。所以我期待很高,无可否认,其实作者心理学的底子很强,也因为如此,作者在书中大量罗列心理学的知识,可惜的是正因为如此,对书的主题就没能照顾到。如天龙八部的人物分析实质上很少。这本书其实是偏离主题了,完全变成心理学知识的罗列,更没有侠骨柔肠的感觉,就是此,感觉和朱建军先生的距离,不是一点点。


世间种种,无非心造,作者把金庸笔下的人物心理分析得淋漓尽致,很好,可读性强


  一直很喜欢金庸的小说的,逛图书馆的时候在一大堆关于金庸的文学评论和分析中看到了这本书,一看竟然更多的是偏重心理学的,最近又总是听到关于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实际,对心理学也有些兴趣,再加上被此书的插图所吸引,果然借走了这本书。
  这本书让我废寝忘食了。
  这本书让我喜欢上了朱建军的这一系列的意象对话丛书。
  然后我一股脑地把图书馆里的相关的书一本一本地找出来,包括此书作者写的另一本分析《笑傲江湖》的《正与邪》和朱建军写的《我是谁》、《你有几个灵魂》,还有吴勤写的《见见内心的鬼朋友》等等。
  再来说一说关于这本书,弗洛伊德把人的成长过程分为五个时期,本书分析了段誉,说他是典型的口欲期人物,游山玩水,孩子气;而慕容复是典型的肛欲期人物,为了一个目标什么都可以放弃,包括感情;段正淳是俄狄浦斯期的人物,特别有性魅力,对每一段感情都是真的。又分析了四大恶人,丁春秋,美女蛇,萧峰等等的人物,有些地方的分析真的让人匪夷所思,又不得不赞同,感叹他分析得妙。
  这本书又让我比较郁闷地发现自己似乎是个口欲期的人物,比如说对吃、对看书的执着,比如对衣着的随便,目标什么的又坚持不下来……
  总之,强力推荐这本书了。
  


  写得很有意思,对弗洛伊德各成长期痼结情况用《天龙八部》人物的心理及行为作了介绍说明。喜欢《天龙八部》或对精神分析心理学感兴趣的朋友都可以读读,很轻松有趣的书,而且解释得很好。
   虽然朱建军老师更有名,不过作者是郑玉虎啦!不过如果为了朱老的大名引来一读的人也会有收获的。


最近在看,不知道金老写的时候是有意识的运用了心理学还是无意符合了心理学?


不是说艺术源于生活吗?金老创作的原型一定是可以参考的活生生的人,而人的性格,人的心理就是心理学研究的方向啊!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