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

姚永森 安徽人民
出版时间:

2009-3  

出版社:

安徽人民  

作者:

姚永森  

页数:

17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后,刘铭传被清政府起用,战后被任命为台湾第一任巡抚。 小说以此为线索,描述了刘铭传抵抗法国入侵,保卫台湾,开发台湾的传奇故事。通过描述刘铭传作为战略家、军事家的深谋远虑,以及他遭遇的挫折、不幸、痛苦遗憾,小说真实地再现了复杂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使人读后增加历史知识,增长阅历。透过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作品展示出刘铭传鲜为人知的人格。刘铭传成功地在台湾推行了改革,被誉为台湾近代化这父,工业化的先驱,尽管当时他遭受了朝廷内外一些人的反对、诋毁和忌恨,但这抹不去他的光辉。作者在告诉人们强国才能御侮的同时,生动地叙说了两岸人民的血肉真情,台湾和祖国大陆唇齿相依的关系。全书气势波澜壮阔,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对白语言精彩,主题寓意深刻,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和欣赏性俱佳的作品。

书籍目录

第一集 闯荡乡里第二集 一路飙升第三集 常州获宝第四集 宝归天下第五集 奉诏赴台第六集 撤基援沪第七集 沪尾大捷第八集 法军败归第九集 力保彤恩第十集 筹划建省第十一集 巩固统一第十二集 与敌争利第十三集 清赋风潮第十四集 近代开发第十五集 兴办铁路第十六集 煤矿洋办第十七集 革职留任第十八集 悲愤辞世附录:铭传之诗   铭传年谱

章节摘录

  李鸿章回来后,宣称要单独召刘铭传密谈。刘铭传于是怀着沮丧的心情走进李府,出来后却满面春风。事后,他只把自己喜悦的原因告诉刘盛藻一个人。原来,曾国藩一向把自己看作是风鉴人物,看作是伯乐,常说:有大气魄的人不生闲气,有大眼光的人不会迷眼,有大能耐的人不逞小能。他很高兴希望看看他的门生李鸿章所用的几个合肥将领究竟是些什么人物,就故意叫他们等候,自己躲在屏风后观察了好半天。之后,他对李鸿章说:“少荃(李鸿章的字),这些人都不差,将来都有成就的。其中那个麻皮青年的成就会更大。如果用得顺手的话,将来能给你鼎力相助。” 这就是刘铭传为什么满面春风的原因。  但李鸿章却隐瞒了曾国藩对刘铭传动了杀机的一段话。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李鸿章很惊奇曾国藩对刘铭传的特别评价,就问:“何以见得? ”曾国藩道出了原因:“各人在见我出来时都改容屏息肃立,只有那个麻皮青年不一样。那个麻皮青年叫什么来着?”李鸿章连忙答道:“刘铭传。”曾国藩接着说道:“这个刘铭传额广面长,钟声铁面,颊有麻斑,有雄侠威凌之气,在等候时出言不逊,见我走过,又昂然而立,眉宇间仍有不平之色。此人胆量和才气都远在诸人之上。不过,如不能用,便杀了他,以免后患。”李鸿章连忙为刘铭传说了好话,并特别强调他足智多谋,骁勇善战,少年时就有“生有爵,死有谥”的抱负,是个朝廷可用的人才。曾国藩这才收住杀心,慢慢说道:“须好好地看待他,此人能干大事,也善抓小事,会有大出息,用得好,将来是国之栋梁。”由此看来,曾国藩的“好好地看待他”就有了三层意思,一是好好地对待他,二是好好地看着他,三是要好好地锤打他。  当天晚上,李鸿章请诸位将领吃小元宵。因为这一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小元宵不过像花生米一样大。吃过之后,李鸿章突然问道:“诸位,你们每人吃了多少个元宵啊?”张树声、吴长庆、潘鼎新、周盛波几个人面面相觑,说不出来。唯独刘铭传高声说道:“七十八个。”李鸿章点点头,不得不佩服曾帅的眼光太毒、太准。  蒙在鼓里的刘铭传受到李鸿章的激励,果然在上海浦东作战中身先士卒,奋力冲杀,先后从太平军手中夺回杭头、新场营垒。这时守卫南汇县城的两个太平军首领吴建瀛、刘玉林发生动摇。其中刘玉林想投降,吴建瀛还在犹豫中。刘铭传见这两个人手下有4000余人,纳降后正是扩充自己兵力的好机会。于是他派刘盛休前去洽谈,暗中通知刘玉林里应外合,做好迫降准备。刘盛休手提大刀,头裹手巾,骑马奔到南汇军垒中,高喊: “吴建瀛,你是好男儿,降就降吧。我奉命前来催促你,如果诚心归降我们,日后有你的好功名!”吴一时惊愕,急忙回避。刘玉林连拉带拽地把他推到降军的前列。南汇县城被“铭字营”占领。在接连攻占川沙、奉贤和金山卫等地后,刘铭传经李鸿章的推荐,获得一个游击官职“以参将补用,并赏给骠勇巴图鲁名号”。其中游击官衔,相当于现在的旅长,巴图鲁原为蒙语,后被满语引进,是勇士的意思,清代用此作称号,赐给作战有功的人员。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