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农村改革30年

孙自铎,等 编 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作者:

孙自铎,等 编  

页数:

386  

内容概要

  《中国农村改革30年:来自改革发祥地的报告与思考》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为起点的中国农村改革,取得的成绩为世界所瞩目。农村改革对解决我国农产品供给的短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所起到的作用无论做出多么高的评价都不过分。该书重点是在科学、准确总结农村改革经验的基础之上,深入探讨下一步改革的思路和对策,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出谋划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这些观点的提出与论证,既符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文件的要求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小岗村的讲话精神,又具有超前性和逻辑的严密性。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 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全面兴起和农村的巨大变化第一节 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发生与发展第二节 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与改革的深入推进第二章 农村后续改革与深入推进的基本思路第一节 农村后续改革第二节 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与深化改革的思路第三章 农业微观组织的重塑与完善第一节 大包干重塑农业微观组织第二节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确立和农业微观组织的巩固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与农业微观组织的完善第四节 尊重农民首创精神与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第四章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农地流转第一节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第二节 农地流转的实践分析与对策举措第五章 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的成效与对策第一节 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的进程第二节 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的成效与问题第三节 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的对策第六章 农村税费改革的实践及影响第一节 农村税费改革的背景第二节 农村税费改革的具体内容第三节 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效与引发的问题第七章 农村管理体制改革与乡镇职能转变第一节 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第二节 乡镇职能转变的探索第三节 农民合作组织的培育与发展第八章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改革的轨迹与思路第一节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改革取得的成就第二节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及成因第三节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新机制的构建第九章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第一节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历程第二节 农村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第三节 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对策第十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第一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渊源与时代背景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及问题第三节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第十一章 农民权利保障的意义与路径第一节 保障农民权利的意义第二节 农民权利保障不足的成因第三节 尊重与保障农民权利的路径第十二章 农民五大权利获得的演进与前瞻第一节 农民政治权利的扩大第二节 村民自治权利的完善第三节 农民土地权利的巩固第四节 农民社会保障权的实现第五节 农民文化权利的保障专题一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对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影专题二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农场化趋势中国农村改革年表( 1978-2008)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这充分表明,中央已经把发展现代农业放在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主导位置。培养称职合格的现代农民,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一环。这是因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如果没有一支能够胜任建设现代农业的称职合格的现代农民队伍,我国就很难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为了实现这一转变,在客观上就要求把培养称职合格的新型农民,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  所谓现代农业,其实质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劳动力就业,保护生态环境等为主要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设施装备、现代管理方法、现代经营理念为支撑,通过市场机制把产供销、贸工农相结合,由现代知识型农民和现代企业家共同经营的一体化、多功能产业。现代农业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以资本和科技投入为主,生产完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投入品科技含量高(例如,良种、全价配合饲料等),农业生产需要许多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从中可以看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是培养现代知识型农民。  所以,现代农民就是能够胜任建设现代农业这一时代重任的新型农民。他们既要有专业知识,又要有专门劳动技能,还懂得农场的经营管理。正如大家所知,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阶段。传统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以劳动力投人为主,生产工具非常简单(例如,犁、锄、镰等),投人品的科技含量低(例如,传统的种子、传统的肥料、简单的混合饲料等),农民不需要有多少专业知识和技术就可以完成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但是,由于投入的生产要素科技含量低和生产者又缺乏相应的科学技术知识,致使他们的劳动生产率非常低下,家庭的收入水平也难提高。因此,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也就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否则,他们就不会操作农业机械,也难知道种什么品种,如何种;施什么肥,施多少,何时施;如何销售自己的产品,等等。在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中,如何把那些只适应于经营传统农业的传统农民,培育成适应于经营现代农业的新型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问题。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农村改革30年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