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混沌中华

蔡东藩 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作者:

蔡东藩  

页数:

165  

内容概要

  《青少年文史知识普及读本·混沌中华:民国6(普及版)》比较详细地记述了辛亥革命、孙中山下野、袁世凯称帝、蔡锷讨袁、张勋复辟、五四运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始末,书中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他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复辟帝制,反对军阀割据,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他对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丧权辱国条约、对北洋军阀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等事件,深感愤恨,大声疾呼:“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作者在书中热情称颂孙中山、黄兴领导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国,和蔡锷再造共和的历史功绩,表现了作者顺乎历史潮流的政治倾向。同时,作者以史学家的严谨态度,广泛搜集当时报纸上的材料,记述了丰富的史实,并且熟练运用演义的笔法,描绘人物形象,文字流畅生动。对读者了解和研究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等的历史,仍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蔡东藩,(1877-1945),名郕,字椿寿,号东藩,萧山临浦镇人。光绪十七年(1891)中秀才。宣统元年(1909)中省优贡生。1910年朝考以优入选,翌年春赴福建以知县候补。辛亥革命后,应好友之邀,到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任编辑,修撰《高等小学论说文范》、《中等新论说文范》、《清史概论》等书。从1916年至1926年的十年间,蔡东藩写成历朝通俗通义,有《前汉通俗演义》、《后汉通俗演义》、《两晋通俗演义》、《南北史通俗演义》、《唐史通俗演义》、《五代史通俗演义》、《宋史通俗演义》、《元史通俗演义》、《明史通俗演义》、《清史通俗演义》、《民国通俗演义》(部分)。全书共1040回、600余万字,记述了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20年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该书在史料上遵循“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的原则;在体裁上突出“文以载事,即以道情”的特点,并且自写正文,自写批注。自写评述。

书籍目录

第一回 受拥戴黎公复职 议撤兵张氏求和第二回 围公府陈逆干纪 避军舰总理蒙尘第三回 三军舰背义离黄埔 陆战队附逆陷长洲第四回 离广州乘桴论时务 到上海护法发宣言第五回 失名城杨师战败 兴大狱罗氏蒙嫌第六回 朱培德羊城胜敌 许崇智福建鏖兵第七回 发宣言孙中山回粤 战北江杨希闵奏功第八回 臧致平困守厦门 孙中山讨伐东江第九回 战博罗许崇智受困 截追骑范小泉建功第十回 昧先机津浦车遭劫 急兄仇抱犊崮被围第十一回 避追剿肉票受累 因外交官匪议和第十二回 吴佩孚派兵人四川 熊克武驰军袭大足第十三回 杨春芳降敌陷泸州 川黔军力竭失重庆第十四回 朱耀华乘虚袭长沙 鲁涤平议和诛袁植第十五回 救后路衡山失守 争关余外使惊惶第十六回 发宣言改组国民党 急北伐缓攻陈炯明第十七回 下辣手车站劫印 讲价钱国会争风第十八回 大打武议长争总理 小报复政客失阁席第十九回 宴中兴孙美瑶授首 窜豫东老洋人伏诛第二十回 养交涉遗误佛郎案 巧解释轻回战将心第二十一回 识巧计刘湘告大捷 设阴谋孙督出奇兵第二十二回 失厦门臧杨败北 进仙霞万姓哀鸣第二十三回 受贿托倒戈卖省 结去思辞职安民第二十四回 假纪律浙民遭劫 真变化卢督下台第二十五回 石青阳团结西南 孙中山宣言北伐第二十六回 筹军饷恢复捐官法 结内应端赖美人兵

章节摘录

  第一回 受拥戴黎公复职议撤兵张氏求和  却说曹、吴和各团体各省的代表,纷纷赴黎宅请黎元洪复位。黎元洪被逼不过,只得说道:“我亦是中华民国国民一份子,各方迫于救国热忱,要我出来复职,我亦岂能再事高蹈?但现在国事的症结,在于各省督军拥兵自卫,如能废督裁兵,我自当牺牲个人之前途,以从诸公之后。”措词却亦得体。因又发出一个长电,洋洋数千言,不但文辞很佳,意思亦极恳挚。原电如下:  前读第一届国会参议院王议长众议院吴议长等宣言,由合法总统,依法组织政府。并承曹、吴两巡阅使等十省区冬电,请依法复位,以维国本。曾经复电辞谢,顷复奉齐督军等十五省区冬电,及海军萨上将各总司令等江电,京省各议会、教育会、商会等来电,均请旋京复职。又承两位议长及各省区各团体代表敦促,佥以回复法统,责无旁贷,众意所趋,情词迫至,人非木石,能无动怀?第念元洪对于国会,负疚已深,当时恐京畿喋血,曲徇众请,国会改选,以救地方,所以纾一时之难,总统辞职,以谢国会,所以严万世之防,亦既引咎避位,昭告国人。方殷思过之心,敢重食言之罪?纵国会诸公,矜而复我,我独不愧于心欤?抑诸公所以推元洪者,谓其能统一也。十年以还,兵祸不绝,积骸齐阜,流血成川,断手削足之惨状,孤儿寡妇之哭声,扶吊未终,死伤又至。必谓恢复法统,便可立消兵气,永杜争端,虽三尺童子,未敢妄信,毋亦为医者入手之方,而症结固别有在乎?症结惟何?督军制之召乱而已。民军崛兴,首置都督,北方因之,遂成定制。名号屡易,权力未移,千夫所指,久为国病。举其大害,厥有五端:练兵定额,基于国防,欧战既终,皆缩军备,亦实见军国主义,自促危亡。独我国积贫,甲于世界,兵额之众,竟骇听闻,友邦之劝告不闻,人民之呼吁弗恤。强者拥以益地,弱者倚以负蜗,虽连年以来,或请裁兵,或被缴械,卒之前省后增,此损彼益,一遣一招,糜费更多。遣之则兵散为匪,招之则匪聚为兵,势必至无人不兵,无兵不匪,谁实为之?至于此极,一也。度支原则,出入相权,自拥兵为雄,日事聚敛,始挪省税,终截国赋,中央以外债为天源,而典质皆绝,文吏以横征为上选,而罗掘俱穷。弁髦定章,蹂躏豫算,预征至及于数载,重纳又限于崇朝。以言节流,则校署空虚,以言开源,则市廛萧条,卖女鬻儿,祸延数世,怨气所积,天怒人恫,二也。军位既尊,争端遂起,下放其上,时所有闻。婚媾凶终,师友义绝。翻云覆雨,人道荡然。或乃暗煽他人,先行内乱,此希后利,彼背前盟,始基不端,部属离贰。各为雄长,瓜剖豆分,失势之人,不图报复,阴结仇敌,济其欲心。祸乱循环,党仇百变。秦镜不能烛其险,禹鼎不能铸其奸,覆亡相寻,悟不怨悔,宰制一省,复冀兼圻。地过八州,权逾二伯,扼据要塞,侵夺邻封,猜忌既生,杀机愈烈,始则强与弱争,继则强与强争,终则合众弱与一强争,均可泄其私仇,宁以国为孤注。下民何辜,供其荼毒,三也。共和精神,首重民治,吾国地大物博,交通阻滞,虽有中枢,鞭长莫及,匪厉行民治,教育实业,皆难图功。自督军制兴,滥用威权,干涉政治,囊括赋税,变更官吏,有利于私者,弊政必留,有害于私者,善政必阻。省长皆其姻娅,议员皆其重僵,官治已难,遑问民治。忧时之士,创为省宪,冀制狂澜,西南各省,迎合潮流,首易为总司令,复拟易为军务院,隶属省长;北方明哲,亦有拟改为军长,直属中央者。顾按其实际,以为积重难返之势,今之总司令,固犹昔日之督军也。异日之省长、军长,亦犹今之总司令也。易汤沿药,根本不除,虽有省宪,将焉用之?假联省自治之名,行藩镇剽分之实,鱼肉我民,而重欺之,孑遗几何,抑胡太忍,四也。立宪必有政党,政党必有政争,果由轨道,则政争愈烈,真义愈明,亦复何害。顾大权所集,既在督军,政党争权,遂思凭借。二年之役,则政党挟督军为后盾,六年之役,则政党倚督军为中心。自是厥后,南与南争,北与北争,一省之内,分数区焉,一人之下,分数系焉。政客借实力以自雄,军人假名流以为重,纵横捭阖,各戴一尊,使全国人民,涂肝醯脑于三端之下,恶若蛇蝎,畏若虎狼,而反键飞箝,方鸣得计,卒至树倒狲散,城崩狐迁,军人身徇,政客他适,受其害者,又别有人。斩艾无遗,终于自杀,怒潮推演,可为寒心,五也。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混沌中华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