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顾雏军的巴别塔

孙燕君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

孙燕君  

页数:

293  

Tag标签:

无  

前言

2002年,我任《时代财富》杂志的执行总编辑。杂志的内容定位是报道以民营企业家为主的财经人物,因而顾雏军走进我们的视野是一种必然。我本人采访过顾雏军,也和他一起开过研讨会。顾雏军当过《时代财富》杂志的封面人物。此外有关他的长篇报道《时代财富》杂志也发过好几次。几年来,作为我们的重点报道对象的顾雏军,一直在我们的关注视线之中。我们一直在采访他,报道他,研究他,也反思他。我们看他平地崛起,看他纵横捭阖,看他登上顶峰,也看他锒铛入狱。说实话,格林柯尔系的崩溃和顾雏军的入狱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虽然出事之前也并不是一点预感没有。横跨两大产业、囊括五大上市公司的庞大帝国就这样轰然倒塌了,一度被视为整合英雄、资本高手和中国第三代企业家代表的顾雏军就这样锒铛入狱了,原因到底是什么?顾雏军入狱之前就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入狱之后的顾雏军依然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中。关于格林柯尔上市,关于收购科龙,关于科龙功过,关于产业整合,关于资本运作,关于挪用资金……所有这些重大事件的真相至今还没有最终的定论。揭开格林柯尔系的真相,揭开顾雏军案的内幕,是财经媒体人的责任。顾雏军案例以及“郎顾之争”,涉及MBO,涉及民营企业收购国有企业,涉及国有资产流失……所有这些都是关乎改革和国运的重大问题。研究格林柯尔,反思顾雏军,同样是财经媒体人的责任。反思顾雏军就是反思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现状,就是反思中国改革的方向和路径。作为一个资深的财经媒体人,一个曾经采访报道和长期关注过顾雏军的财经记者,自觉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这就是我写作本书的缘由。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我参考了发表在各类媒体上的相关报道,在此对相关作者表示感谢。另外,为方便读者阅读,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我对书中引用的一些当事人的谈话进行了适当处理,以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特此说明。2008年2月

内容概要

顾雏军,一个始终与争议相伴的民营企业家,带着“来历不明”的第一桶金登陆中国,上演了一幕“蛇吞象”的精彩大戏,打造起了一座横跨制冷和汽车两大产业的庞大帝国。但在媒体、专家的同声质疑中,他的帝国短短三年半时间就轰然崩塌, “资本神话”一朝破灭,他一夜之间从“CCTV年度经济人物”沦为阶下囚。顾雏军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到底是谁把他送进了监狱?他到底是不公经济规则可怜的替罪羊,还是巧取豪夺侵吞国资的千古罪人?  一个曾与顾雏军面对面的记者将带你走进顾雏军的内心世界,记录他与政府、媒体、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分分合合的一幕幕恩怨,共同探寻他从冰箱大王到阶下之囚的内幕与隐情,以此揭示巨变的资本时代的核心秘密,呈现出顾雏军的“悲情英雄”本色

作者简介

孙燕君,资深财经媒体人士。就职《经济日报》10年,就职英国某媒体2年。曾任《中国贸易报》副总编辑,《团结报》副总编辑,《时代财富》杂志执行总编辑。曾任中国经济改革国际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中国国际贸易基础理论委员会委员。

书籍目录

自序引言 顾雏军自述“真相”第一章 从学者到商人 隐而不见的“农民尾巴” “顾氏循环”:国内为枳国外为橘 “科学家”下海第二章 莫衷一是的海外创业史 商海生涯第一步高棋 初试资本魔力 打环保旗,吃政府饭,公关开道,销售赚钱 香港创业板之喜与忧第三章 阴差阳错入主科龙 为制度所累的科龙 我买科龙是真正要做产业 收购“猫腻”第四章 扶科龙于大厦将倾 人事改革:在运动中瘦身  “整风运动”:六亲不认 成本控制:装修一个厕所需要多少钱 技术突围:顾老板懂行 多品牌战略:对品牌的忠贞与企业生命无关 海外销售:每一单都要赢利 管理化境:无功就是过第五章 “顾雏军时代”的别样版本 负面”科龙” “两分成绩,八分失落”第六章 被放大的“帝国”梦想 做世界的冰箱大王 吃掉“美菱” 进军汽车行业“纯属偶然”? 我不是资本玩家第七章 “郎顾之争”:主流与非主流之辩 郎咸平砍下“七板斧” 失败的反击 网上全民“暴动” 感受媒体“暴力”第八章 梦断囹圄 科龙预亏: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倒下 末路英雄的最后挣扎 “帝国”飘零 “不成功就进监狱”一语成谶 三封有关“真相”的检举信第九章 “顾雏军案”大清盘 为顾雏军”翻案” 顾雏军必“亡” 聪明的经营管理者和失败的资本运作者 “国退民进”还是“国进民退”参考文目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从学者到商人隐而不见的“农民尾巴”1959年5月5日,顾雏军出生在江苏泰县(现改为姜堰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顾雏军的父母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顾家的长子40年后会成为震动中国资本市场的风云人物。顾雏军的家乡是位于泰县西北30公里左右的俞垛镇仓场村。他的父亲顾善鸿是村里远近闻名的知识分子。“我父亲是江苏农学院毕业的,所以后来能够在我们县里任职称评定委员会的主任,很受人尊重,但是没有什么权力。”他的母亲郑文娟,曾在原叶甸乡水产养殖场当现金出纳。顾家共有兄妹五个。顾雏军是家中的长子,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弟弟。顾家原本住在城里。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大跃进”中,全国出现了第一次返乡潮。在“大家都有一双手,不在城市吃闲饭”的口号动员下,顾雏军的母亲带着孩子回到了仓场村。直到1984年落实政策,全家才重返城里。顾雏军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在家乡泰县度过了18个春秋,直到1977年考上大学奔赴镇江。在顾雏军18岁闯荡世界之前,他是一个地道的农村青年,同时又是一个生长于干部和知识分子家庭的农村青年。在顾雏军的性格中既有农民的淳朴和狡黠,也有读书人的聪慧和心机。泰县是一座历史名城。春秋战国时先后属吴、越、楚等国,秦代属东海郡,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23)置海陵县,唐高祖武德三年(620)改海陵为吴陵,南唐李昪昇元元年(937)升为泰州,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但泰县毕竟不是大地方,出一个名人不容易,而顾雏军可谓泰县现代史上名气最大的一个。2003年是顾雏军最为风光的一年。这一年,顾雏军不但在商场上所向披靡,而且作为中国第三代企业领袖的代表当选了2003年“CCTV年度经济人物”。当顾雏军变得家喻户晓时,泰州也因而扬名。顾雏军的家乡父老真心以他为荣。这一年,《泰州日报》的记者走访了顾雏军的家乡,第一次向世人披露了顾雏军的童年和少年生活:1月31日,我们来到了这位传奇人物的出生地姜堰市。顾雏军的父母现已移居北京。在仓场村,记者首先找到的是顾雏军的同族叔叔顾善福。在今年80多岁的顾善福老人指引下,我们找到了顾雏军在仓场村的家。他的家现在由村里负责看护,一对白色的石狮日日夜夜默守着紧锁的朱漆大门。顾雏军的父母每年清明前后才回来一趟。顾善福老人说,小时候的顾雏军,家境不太富裕,但母亲家教甚严。顾雏军兄弟俩从小就很懂事,不像同龄的小孩子那样调皮捣蛋。仓场村村委会主任李来根说,顾雏军在仓场村小学和初中读完小学和中学后,到叶甸中学读高中。在他的印象中,小时候的顾雏军安静、爱琢磨。那时,村里来了放电影或唱戏的班子,其他小孩子都去看热闹,只有顾雏军从来不去看,一个人躲在家中看书。顾雏军对机械很着迷。在镇江农机学院学习期间,有一年暑假回家,顾雏军为了弄明白柴油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他点着“洋油灯”,一夜之间,将村里打水用的柴油机拆得七零八落。村里知道后,很是着急,那时机械少,如果不能及时装好,肯定会误了农时。而顾雏军却不慌不忙,弄清了原理,又连夜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重新装好。仓场村第三党支部书记沈广友是顾雏军在叶甸农校读高中时的同学。他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顾雏军为了不被他人打扰,曾爬上大树,坐在大树的浓荫里看书,一看就是大半天。少年顾雏军非常平凡,乡亲们关于顾雏军的记忆十分零碎。最后,我们又折返泰州,找到现在定居泰州、对顾雏军小时候情况很了解的原村党支部书记王汝银。王汝银对少年顾雏军的评价是:对工作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爱钻研会钻研。他说,顾雏军与同龄人一样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上山下乡”。1975年,高中毕业的顾雏军下乡插队回到仓场村。王汝银安排他任仓场村的团支部书记,并兼棉花技术员等职。王老回忆说,当时泰县还是个农业大县,村民按计划种植棉花,顾雏军当上技术员后,细心钻研和实验。那时,一般农户都是亩植棉花2500棵,皮棉的亩产量为50公斤;而顾雏军进行创新,原来棉花单棵间距为六七寸,他则扩大到一米,结果一亩地只种植600多棵。棉花收获时,顾雏军试验田里的棉花长得像“小杨树”,亩产皮棉达到90公斤。

媒体关注与评论

顾雏军,一个立志实业报国的民营企业家,一个引发诸多争议的人物,他的身上隐藏了太多的未解之谜:他的“第一桶金”的来历、格林柯尔制冷剂的真假、他收购科龙的真正目的……在诸多争议声中,他的产业帝国轰然崩塌,但他大声为自己辩解道:“我把企业做得这么大,我到底错在哪里?”难道他的失败真的另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资深记者、畅销书《阿里巴巴神话》作者孙燕君,将带读者走进顾雏军入主科龙的前世今生,回忆他自卖制冷剂起家直至兵败科龙的一波三折,记录他与政府、媒体、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分分合合的一幕幕恩怨,共同探寻他从冰箱大王到阶下之囚的内幕与隐情。


编辑推荐

《顾雏军的巴别塔》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他是不公经济规则的可怜的替罪羊,还是巧取豪夺侵吞国资的千古罪人。顾雏军,一个立志实业报国的民营企业家,一个引发诸多争议的人物,他的身上隐藏了太多的未解之谜:他的“第一桶金”的来历、格林柯尔制冷剂的真假、他收购科龙的真正目的……在诸多争议声中,他的产业帝国轰然崩塌,但他大声为自己辩解道:“我把企业做得这么大,我到底错在哪里?”难道他的失败真的另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资深记者、畅销书《阿里巴巴神话》作者孙燕君,将带读者走进顾雏军入主科龙的前世今生,回忆他自卖制冷剂起家直至兵败科龙的一波三折,记录他与政府、媒体、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分分合合的一幕幕恩怨,共同探寻他从冰箱大王到阶下之囚的内幕与隐情。忠实记录冰箱大王十余年创业之路,回顾他与媒体论战、与政府周旋、与证监会据理力争的恩恩怨怨,反思他从巅峰到谷底的悲喜人生。到底是谁把顾雏军送进了监狱?他到底是不公经济规则可怜的替罪羊,还是巧取豪夺侵吞国资的千古罪人?《顾雏军的巴别塔》也许无法给你一个确切的答案,却足以引发你更深层次的思考: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到底该如何自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顾雏军的巴别塔 PDF格式下载



一直觉得,顾雏军是一代枭雄。可惜,遇到了一个糊涂的主管机构。另外,有类似于郎咸平这样的误国小人的混淆视听,才导致顾一心构建的王国功亏一篑。有时候也纳闷,像郎咸平之类嬉皮溜子为何至今仍然招摇过市呢。


把顾雏军的发家史一直到入狱都写了一遍,人物传记类的,也加了作者的观点。


从2008年开始看郎咸平,他讲到顾雏军等人,当时还不是很了解,这本书里有大量的事实


科隆系覆灭了,顾雏军的传奇还在市场上被很多人传说!


顾雏军是我曾经的朋友,很遗憾他在这个变革的过程中,成了制度的牺牲品,不过我个人还是很欣赏他的!


很早就知道顾雏军了,以前只知道他很有个性,一直怀疑是不是他的性格导致他今天的样子,买来再研究研究,这本书对顾的性格分析的不多.


这次一下买啦很多的书,首先看的就是这本,看完之后蛮有感触的,之前我家的冰箱就是康拜恩的,觉得在中国混,真的是需要大智慧,其中对顾有很多的佩服,但主要是为他惋惜,同情.......


家里以前买了科龙的空调,质量、服务都很好,一直想了解为什么顾就出问题了、科龙就出问题了。正好看到这本书,很好


顾老师的事迹。。。很不错,只是不是我们可以模仿的


曾经风光一时的大佬们,如今健在的有几人?二十年中国民营企业家的起起落落,是非成败,不知由谁评说.?
这就是人生;对与错很难确定,但你又不得不承受.这世界没有绝对的白和黑;


很值得一读!!特别是有志于在中国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士!


更深层次了解


以前不知道这些,对那个时代的商业了解不少


反思!
再反思!


值得一看 很佩服这样的人才 英雄


书很好! 质量也很不错.是看完电子书之后收藏的! 好久没在当当买书了 这回这两本书在当当找到! 值得一提的是当当现在物流速度快多了! 而且快递员态度相当好! 给个赞!


内容很激动人心
作者分析很透彻


质量很好,值得,学习中。总结经验吧


以前听过这本书现在买来看看


还没看完,前面部分不错,纪实性的


好书,值得支持,大家有空看看


分享是一种享受,活动价买的,很是高兴。


特价给力抢购来的不错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商人应该看一看


书本不错不错


还没看呢,看介绍不错


难得的很干净。。


书很不错,写的很好,值得一看。


很好,有内容。


相当不错,性价比超高,剧情不错


纸质挺好的~


便宜,一折买到,还满300减100


感觉比较难读


打折书籍价格便宜


东西蛮好的,关键是价格给力,当当老牌子了。


曾经的辉煌,值得一读!


有收获,不错的书


印刷好精美


了解一下这个故事,希望是冤案。希望是本好书,


不可以否认顾雏军是个枭雄,可惜没处理好自己与政府的关系,步子太急,堕入他人的局


读了这本书,真为老顾惋惜,固然他自己有原因,但是社会的土壤真的难为他了!祝老顾在监狱里身体健康!


顾某人的经营理念......没有让人惊艳的地方,也没有太大的偏颇,所谓的成就也就那么些个.许是他本人还算是低调吧.作者的叙述倒是不错


顾在唱铁窗泪了


民营企业别完资本,别玩政治,别玩外资


书写得不错,让我们全面的了解了整个科龙系的过程。


开卷有益,对了解中国企业的发展有助益


了解一个人的故事.


当当这个平台展现了很多人生的精彩,让我们期待你做的更好。。。。。


多阅读多收益


给老公买的,买了一大堆书,他最先看这本,看来还是不错的


书送达很快


闲时翻翻,有可读性


用来收藏的!


特价商品,有点旧,但是五块钱还是很值得


有内容,不空洞


一折清仓活动买的,暂时还没看,初看感觉一般,价格很超值吧,当茶余饭后的消遣吧。


投资者的游戏


原先以为不是那种书,结果是讲经商理念的


总体来讲还是不错的,满意。


书不错看看还行


why?


以前也知道一些科龙的事情,但是这本书里的事情还是让我大吃一惊,看了以后心里疑惑颇多,顾雏军真是象书里写的那种人吗?有点看小说的感觉。


无论顾有多大本事,给企业带来巨大利润,梦想建造制冷帝国,终究是违法了;国人总是喜欢给”英雄“开脱,作者的行文逻辑不妥。无论结果多么正义,只要程序不正义,就是肮脏的~这就是中国与西方的法制差异!


可以了解科龙及顾的历史


还是为老顾可惜如果不进行大规模的扩张,或许老顾现在也还会很风光吧。对于后人,这是个教训。


理科女生,经济菜鸟,了解一下。


内容写的一般,但是细节比较具体,书中的很多财务数据,没有一点专业知识不太容易看懂


是非功过无法评说


这本书没来得及翻阅,就捐走了,估计也不会有人看的。


说实话,这书就是冲价钱 买的,一点想看的思想都没有。


能读下去。


看看就好!


学习运用


不知道书好不好


还没看,有点老了,很便宜


不如读读别人的相关书目.


观国、民之争,见人心之质。


低价囤积!


1、顾雏军不是象周正毅、杨斌之流,倒于官商勾结!顾收购科龙后,科龙的赢利、税收和用工人数都有很大的提高,这个不争的事实是没有任何人可以否定的,顾是创造财富,而不是通过官商勾结转移财富的人,这是我读此书的出发点!2、从顾雏军身上,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有诸多不同的收获,可以看到成功企业家必须具备的素质和回避的不足;可以看到中国的国情和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过程的波澜、曲折;可以解答你国有资产流失和“消失”之争;可以看到红人郞咸平的发迹和他对可能形成的一个产业的打击;甚至可以看到秘史······。但顾雏军是中国民营企业抗拒国外巨头布局中国的英雄是我所看到的!也正如书中所说:“其早生了20年!”3、无论如何,顾雏军是轰轰烈烈干了一场!中国的改革进程中,没有人可以将其抹去!早生了二十年是他的不幸,而二十年后的中国总是比二十年前的中国让人多了一些希望,不也正是许许多多个顾雏军所推动的吗?中国历史上,类似顾雏军这样早与自己时代的人,何止一人?4、不懂国情;不懂政治;不懂低调;不懂团结;总之不懂装孙子,扮猪吞虎!~


了解他的事迹,这本书还是不错的~~


也许我们要过一段时期才能看到现在在社会发展变换中发生的一些事情.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