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林毅夫跌宕人生路

郑东阳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

郑东阳  

页数:

184  

Tag标签:

无  

前言

当你翻开两岸媒体时,会发现这个名字无比的熟悉。他的名字在中国经济学界如雷贯耳,而他的经历也充满了传奇色彩。2009年11月18日,美国《商业周刊》杂志推出了“2009中国最具影响力40人”榜单,林毅夫赫然在列。同时入选这份榜单的还有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商务部部长陈德铭、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马云、联想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柳传志、万科公司董事会主席王石等。一位经济学家能与国家领导人、政治明星、商界人士同时入围国际权威杂志的榜单,不能不令人折服。林毅夫曾认为,21世纪将是中国经济学家的世纪。这位中国经济学家、中国政府重要的学术智囊一直是媒体的宠儿,“中国高级智囊”、“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拥有如此多响亮的头衔和荣誉,无论是在中国大陆还是国际社会,他都是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但谁也不曾想过,在面积只有3.6 万平方公里的台湾,他却与另外一些词联系在一起——“叛徒”、“逃兵”,甚至在台湾岛内“蓝天重现”,两岸关系已经进入历史最好时期的今天,他返回台湾祭祖的愿望仍然无法实现。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通缉犯”,两个不搭界的称谓,林毅夫都拥有。一位辗转两岸间,被分别定义为智囊、“叛徒”、精英等矛盾面目的学者,以他独特的人生衡量着政治的复杂与变迁。在众多媒体眼中,他的经历或许是两岸关系中最传奇的旅程,而本书也将一个真实的林毅夫全面呈现于您面前。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林毅夫做出的选择总是令人匪夷所思。无论是从台湾大学投笔从戎,还是放弃“明星军官”身份“叛逃”大陆,抑或是选择北京大学读书,或者是留学美国归来后选择当学者而不是从政……事实每一次证明其选择之明智。林毅夫之所以能有今天之成就,除了极其刻苦外,也与他对时局的敏锐的洞察力有关。虽然没有从政,但林毅夫并没有选择成为典型的学院派学者,除了多次成为政府制定政策的智囊外,他更是多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还曾经是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后两者可以算是体制内的头衔。在本书中,除了介绍林毅夫的传奇经历外,也将介绍林毅夫的学术思想。众所周知,林毅夫最出名的经济理论便是“企业自生能力”与“比较优势”,其论调也与官方保持“高度同步”。若观察其主张,作为“芝加哥经济学派”嫡传弟子的林毅夫,又显得很“另类”。“芝加哥经济学派”的成员坚定地支持新古典经济学价值理论的经济分析,在其政策建议中频现以“自由市场”为基础的自由主义思想。身为“芝加哥经济学派”的嫡传弟子,林毅夫本该对中国经济改革持偏重于以私有化为核心的改革方案。但我们会看到,无论是其在与张维迎、胡景北还是与杨小凯的数次学术争论中,林毅夫的所有理论却一直建构在“国有企业和土地公有制仍将长期存在的基础之上”,成为渐进式改革的拥护者。在林毅夫看来,西方经济理论界所坚持的“先明确私有产权,而后才能有完备的市场竞争和企业效率”的主张,在中国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他在论述经济理论往往不能解释中国独特的经济现象时说:“经济学本该是经世济民之学,是实用科学……”大部分观点认为,林毅夫是中央的“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推动者。林毅夫认为中国三农问题并不指向土地产权问题,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杠杆在广大农村大有可为,例如可以通过公共产品及服务的提供来拉动农村的内需。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上,他认为中国国企的主要症结在于“企业的自生能力”,而非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的“一股独大”问题。这个观点与其他经济学家,如张维迎等人的“私有产权条件下的市场有效论”相比,为政府的腾挪转移留出了更多的空间,也符合政府一再强调“渐进式改革”的宗旨。再比如说,当年在评论中国的汇改政策时,林毅夫指出“没有政策就是最好的政策”,他认为渐进式的汇率改革办法才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这些都是典型的“林毅夫论调”,与官方保持高度的一致,很好地扮演着官方智囊的角色。不管是企业自生能力还是新农村建设的相关论述,林毅夫都为政府留下了极大的操作空问。

内容概要

在本书中,除了介绍林毅夫的传奇经历外,也将介绍林毅夫的学术思想。众所周知,林毅夫最出名的经济理论便是“企业自生能力”与“比较优势”,其论调也与官方保持“高度同步”。 若观察其主张,作为“芝加哥经济学派”嫡传弟子的林毅夫,又显得很“另类”。“芝加哥经济学派”的成员坚定地支持新古典经济学价值理论的经济分析,在其政策建议中频现以“自由市场”为基础的自由主义思想。 身为“芝加哥经济学派”的嫡传弟子,林毅夫本该对中国经济改革持偏重于以私有化为核心的改革方案。但我们会看到,无论是其在与张维迎、胡景北还是与杨小凯的数次学术争论中,林毅夫的所有理论却一直建构在“国有企业和土地公有制仍将长期存在的基础之上”,成为渐进式改革的拥护者。 在林毅夫看来,西方经济理论界所坚持的“先明确私有产权,而后才能有完备的市场竞争和企业效率”的主张,在中国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他在论述经济理论往往不能解释中国独特的经济现象时说:“经济学本该是经世济民之学,是实用科学……” 大部分观点认为,林毅夫是中央的“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推动者。林毅夫认为中国三农问题并不指向土地产权问题,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杠杆在广大农村大有可为,例如可以通过公共产品及服务的提供来拉动农村的内需。

作者简介

郑东阳,媒体从业者,先后在香港《大公报》、凤凰卫视《凤凰周刊》担任台海新闻记者,多家媒体的台湾问题特约撰稿人与评论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他从台湾来 一 宜兰人林毅夫 二 台大学生领袖 三 投笔从戎 四 金门马山连连长 五 游到对岸 六 袒露“叛逃”心迹第二章 北大学子与教授 一 “来历不明”的学生 二 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的关门弟子 三 芝加哥大学的台湾同学 四 与妻儿相聚异国 五 学成归国 六 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七 朗润园:中国学术界的“少林寺” 八 一场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辩论第三章 中国的经济智囊 一 “芝加哥经济学派”的“异数” 二 出入红墙的“三农智囊” 三 量身定做的“理论” 四 “夫妻参政议政” 五 依然关注台湾第四章 著名的论战 一 与诺贝尔经济学奖距离最近的华人 二 论战的起源 三 对后来者的诅咒? 四 林毅夫的回应:“后发优势” 五 在杨小凯追悼会上的悼词 六 论战的评价和延续第五章 世界银行之路 一 最后一课 二 光环降临之前 三 为何会选择林毅夫? 四 世界银行这两年 五 诺贝尔经济学奖——世行后的下一步?第六章 全球经济危机中的“林氏解读” 一 “新马歇尔计划” 二 经济复苏取决于“G2” 三 世界经济危机已发生质变——超越凯恩斯主义 四 中国经济形势预测 五 全球经济可能将陷人二次衰退第七章 迢迢返台路 一 乡愁是矮矮的坟墓 二 迟到20年的通缉令 三 校友马英九的难题 四 岛内再现争议 五 换种思路是否可以解决?附录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这一天恰好是成功岭大专寒训班结训的日子,在结训典礼开始前,赖名汤接见了这位“报国心切”的同学,接受了他的请缨申请书,并听他倾诉投笔从戎的心声。还处于戒严时期的《联合报》是这样描述当时的林毅夫的:这位青年现年20岁,是宜兰县人,家住宜兰市圣后街四十五号,家里开了一个美乐理发店。家有五个兄弟姐妹,他排行第四。去年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大专联考,成为台湾大学的学生,是台湾大学农业工程系农业机械组一年级学生,他请求赖总长协助他转到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战斗技能,将来在“反攻圣战”中,好在疆场上效命。此外,该报还介绍林正义在学校是个非常活跃的学生,他担任一年级学生代表会的主席,并且是全校学生会的政策委员之一。他长得瘦高,皮肤很黑,他受训时的长官和同学,都认为他是个诚朴、热情而笃实的好青年。当时林正义向赖名汤表示,他的这项决定,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正义凛然地向在场的人表示,他坚信他的抉择是正确的。“从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访问大陆,到台湾被赶出联合国,正显示国际间正义荡然,一股对邪恶姑息的暗流,几乎笼罩了整个世界。在这股暗流的激荡之下,台湾的命运面临了重大的考验。”在这种局面下,这位知识青年已经“不能再沉默,应该义无反顾地担负起对台湾对民族的责任”。正是基于这项认识,林正义经过理智的考虑后,做了投笔从戎的决定。不仅如此,林正义还希望他的这项行动,在广大的知识青年中,激起共鸣,汇成青年们“爱国报国”的洪流。他还强调说,报“国”并非只此投笔从戎一途,但他认为,对他自己来说,这是最能满足他报“国”心的途径。除了向往军队外,也有台湾媒体认为他因为大一上学期成绩不好才选择了“投笔从戎”。不过此后,林毅夫无论在军校还是台湾政治大学,或者北京大学,成绩都很优异。“为了减轻家中负担,他考上台湾大学一年后,才转读不用交学费并有津贴的陆军军官学校。”林毅夫的哥哥林旺松这样说。他惊动了蒋经国林毅夫的这个选择并不是一次简单的个人选择,在20世纪70年代的台湾,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当时台大学生追求赴美留学者众多,而林毅夫决定留在军中,对当时被社会视为天之骄子的台大学生来说,真是一个震撼弹,也是大专学生成功岭集训十几年来的头一遭、一大卖点。此后,台湾《联合报》等媒体又刊出多篇文章赞扬林毅夫的举动。1972年3月1日,《联合报》刊出专访林正义的报道,《蒋副院长(作者注:蒋经国)壮语期勉;热血青年投笔请缨,执干戈卫社稷报国最佳途径;林正义惜别台大参加革命行列》。当时联合报记者刘复兴专访了林毅夫,刘描述了当时台湾大学的情形:台大的各学生社团负责人,在台大校园里举行惜别会。总是在几声爽朗的笑声后,听到人家对他说:“我佩服你的行动!”而林毅夫在台大的老师、上文提到的训导长张德溥曾赴成功岭探望受训的台大学生。当他又看到林正义时,没想到林正义会跟他说,“寒训班的干部训练大学生的方式,不如真正部队那么严,这样无法达到训练的目的。”林正义说他舍不得校园里的杜鹃花,更珍惜台大的自由研究风气,但是为了走上他自认为理想的道路,他决定从军了。在专访中,林正义透露,为了决定这件事。曾经“思考”了一个月。参加成功岭寒训之初,他在连队里一直表现得很好,但是当这件事困扰他时,他患得患失,常常表现出一些“迷糊”行为,使连队里的长官和同学深感诧异。这位没有下定决心是否要参军的大学生说,他把衣服送洗时,会忘记拿出衣服口袋里的钞票;上课时也常忘了应带的装备。而促成他最后下定决心的,是时任“行政院副院长”的蒋经国在2月9日参观成功岭时,对大专学生所讲的一席话。当时,有着浓重浙江口音的蒋经国勉励这群台湾大学的孩子们,“决不做被人轻视的民族的最后一代”,而应“成为一个意想不到的完美时代的开端!”显然,蒋经国的演讲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当时台湾媒体形容,“不少学子的内心,被这句话深深地震撼着,林正义也拨开重重云雾,看到了青天。”林正义还向台湾媒体解释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如果他学农工,对台湾的贡献也许比他从军的贡献大;但是如果他从军能激起蛰伏在每个青年心中的“爱国”心,和对“国家”与民族的责任感,则收到的效果,就无法衡量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大学时就认识他,他原名林正义,长得壮壮的,蛮有理想情操,大学没毕业就去念军校,是个很传奇的人物。  ——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首席经济学家在指导世界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之所以选择林毅夫,我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前全球发展最成功的国家是中国,对于很多还不发达的国家来说,需要向中国学习。学习中国的成功经验。  ——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里茨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憧憬,但是,许多人仅仅停留在梦想阶段,很快就忘记了自己的梦想,然而,林毅夫却是一个有了梦想之后努力去实现梦想的人。  ——北京大学前校长丁石孙我们中心有很多老师,有着不同的背景,林毅夫教授颇有一点当年蔡元培的气魄,把不同观点的人、不同年龄的人、不同脾气的人都能够笼络在我们这么一个大家庭里边。  ——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在镜头前侃侃而谈的这个翻信的经济学家,和那个流下眼泪,在镜头前一分钟说不出话来的满怀伤痛的人,仿佛两个完全不同的林毅夫。或许,这正是源自手他在两岸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吧。  ——《杨澜访谈录》导演蔡晓莉


编辑推荐

《林毅夫跌宕人生路》:他的经历或许是两岸关系中最传奇的旅程。从台湾游向大陆,从北京大学走到世界银行。这位辗转两岸之间,被称为中国高层智囊的学者,以他独特的人生衡量着政治的复杂与变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林毅夫跌宕人生路 PDF格式下载



林毅夫与郎咸平都是台湾人,著名经济学家,有声誉,都当过兵,守过外岛。
如果不考虑林毅夫对台湾的叛逃来说,怎么看他呢?
我们国家宣传林毅夫的官方舆论,我不是很关心,觉得可能是一个官方树立的典型吧。
后来无意看到了林在北大的几十个讲座视频,加上这本书所披露的一些经济学思想,感觉他对中国社会的理解还是很深入的,而且他的学术观点也是很有开创性的,对于其它国家和地区都能产生重要的影响。于是对他非常的尊敬,算是我的偶像吧。
事实上,在认识到他之前,我根本不关心台海问题,而这个作者恰是台湾问题方面的专栏作者,小小期待下。


写得不错,林毅夫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能客观评价十分不易。
第一章的台湾往事写得很不错,很少在大陆媒体看到。不过相比林毅夫,我比较喜欢杨小凯,期待当当能有杨小凯的传记。


前一半写的是林毅夫的故事,很了不起的一个人,后一半写经济方面的多一些,需要一些经济理论知识。


也许台湾同胞会对林毅夫很不满,觉得他是逃兵,但是绝对不能说是“叛国”,从一个政体到另外一个政体,很正常。

对林毅夫经济学思想评述也不错,很客观,没有一味的赞美!


大概浏览了下,和林毅夫评传相比,各有千秋,这本故事多点,很多很精彩的细节和史料,林毅夫学术思想评传则侧重思想评述。


林毅夫的成长轨迹,确实称得上是一种奇迹,印证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哲学。


作为一个厦门人,蛮想知道林毅夫当年从金门游到厦门后都发生了哪些事情。刚买到,好期待,读一读!


因为经济学老师极力推崇林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老是忍不住说起他的传奇人生,搞得我也心痒痒的,于是很冲动的某天晚上就买了这本书.
拿到之后,很快就把书读完了,作为自传型的一本书确实很普通,该说的都说了,不过本人看来觉得不怎么样,明显看出作者只是简单的把资料做了一个拼凑,看不出热诚,书读起来犹如一杯没有任何味道的白开水.
相比起来如果大家喜欢看自传式的书我觉得写巴菲特的<滚雪球>就非常不错,有血有肉,有情节,整个人物非常丰满,明显看出作者对巴菲特是有一股热诚在的,是用心来发掘,用心来写作的.
本人认为这本书不值得收藏,所有的资料都可以在网上搜索到,不值得花这个钱!


很传奇的一位人物,期待,刚买到!从逃兵到世界银行副行长,期间多次选择,都无比的大胆!


感觉这个作者就是小学文化,没有写作水中,看不出林的能力在那里,


看了很受激励


林毅夫是一个传奇,不仅是台湾的传奇,而且是大陆的传奇。


从台湾军人到北大学子,再到世行副行长,传奇经历,传奇人生。后发优势与杨小波教授之争,铸就了经济学界的佳话,看到这儿,我想到中国名画―――四相攒花,可惜杨英年早逝。两位距诺贝尔经济学奖最近的经济学家,从林写给杨的悼词可以看出何谓君子之交,英雄相惜。作者年轻,但文笔精练,估计几年后就会达到同为记者出生的王春元的高度。


本书画质优美---
文字生动 ,引人入胜。值得细细一读


今天收到,书到是本不错的传记好书就是包裹不规范,书面有磨痕,书页有折弯,书皮有破裂,希望贵公司能从小事做起让客户订购之商品能完整地送达手中。


书籍质量不敢恭维,感觉好像压箱货,灰土太多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