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道
2011-9
浙江人民出版社
包永辉,徐寿松 著
我们为什么要写仇和 我们写仇和,完全是历史责任的召唤。 仇和,一个毫无疑问的热点人物,众多媒体和众多记者跟踪报道的对象。笔者包永辉第一次采访仇和是在1997年,那时候仇和还算不上什么新闻人物,只是一个普通的县委书记,但他与众不同的行政风格和人格魅力,触动了记者的职业神经。我们有一种预感,觉得他迟早会有一天做出让新闻界震惊的事来。终于,2004年2月,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周报《南方周末》,在头版头条以“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为标题,将他变成了中国政坛几乎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社会各界围绕仇和的争议至今未断,人们非议他的强权和作为,而更多的人则津津乐道于他的“铁腕”行政。褒奖者看到的是强权之下的高效率、高业绩,贬斥者则忧心于“铁腕”对人权乃至法治精神的伤害。对仇和的争议形成了“仇和现象”,作为这一现象的旁观者,我们无法耐得住寂寞。我们敢说,我们是中国新闻界最了解仇和的新闻记者,我们所写的关于仇和与宿迁的内参,就有10多篇。 我们所知道的仇和并非“媒体仇和”,人们在议论仇和的时候,对他忽略了很多。比如说,忽略了他在制度建设上的探索,忽略了他在党内民主层面的实验,从而忽略了他对转型中国的民主化进程的价值。为保证公众在干部选拔中的知情权,他在沭阳县率先搞起了任前公示;为保证一般干部拥有平等的参与权,他在宿豫区率先搞起了公推公选;为保证一般干部的被选择权,他在泗洪县率先搞起了乡镇书记直选;为保证民众在干部选拔中的监督权,他在泗阳县率先搞起了勤廉公示。这些不事声张的实验,在外界可谓鲜为人知,而人们通过报道看到的,总是他那些被戏剧性地放大了的某一个侧面或者某一个细节。“媒体仇和”的形象,我们从心里不能接受,于是决定写写我们所知道的真实的仇和,还仇和一个历史的真实。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而仇和荣获了中国改革功勋(贡献)人物奖,是获此殊荣者中唯一在任的地方省部级领导干部和唯一的省会城市书记。作为新华社记者,我们希望能脱离一般媒体的趣味,从一个更为形而上的层次写写仇和在转型中国背景下的实验。 作为执政一方的领导者,当稳定压倒一切的时候,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看到,面对一个长期处于混乱状态的重灾区,仇和是怎样使之在短时间内实现由乱到治的。 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的领导者,一位处于江苏省经济洼地的领导者,当别的地方富得流油而本地却穷得冒汗时,你在这本书里可以看到,仇和是怎样营造后发优势,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 如果你正想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而又为囊中羞涩犯愁时,那么你通过这本书也可以看到,仇和是怎样破解这一难题,使基础设施建设在几年间超过了过去的几十年的。 当你对改变一地的面貌感到悲观失望时,你通过这本书可以看到,仇和靠什么手段使宿迁人的精神面貌实现了由自卑自弃到自强自立的重大转变。 如果你是一个理论工作者,我们相信本书能够给你提供一个更加真实的仇和、全面的仇和、立体的仇和,让你的研究建立在真实信息的基础上。对仇和,不怕一无所知,就怕一知半解。 当然,本书不是一部专门提供工作经验的作品,更不是一部歌功颂德的作品,我们只想通过对仇和较为全面的报道和解读,引发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 当许多地方对社会事业改革、吏治改革“绕道走”的时候,仇和为什么要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来啃这些硬骨头? 人们常说,“改革者没有好下场”,为什么10年来一直以激进的方式大刀阔斧推进改革的仇和能屡踩红线而不倒…… 在洼地隆起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在仇和宿迁10年的施政过程中,既险象环生,充满坎坷,又惊心动魄,动人心弦;既付出巨大,艰辛备尝,又收获颇丰,欢乐无限……他所走过的每一步都值得人们回味和思考。 这不是一个人和一个地方的历史,而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时代的历史。仇和在宿迁10年进行的政治经济社会改革,是一场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实现稳健有序的社会转型的实验。它的标本意义,必将对中国更为稳健的改革有所启发。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对仇和的褒奖,并不代表新华社的官方立场。如果你从这本力图以客观公允为宗旨的书中看到了褒奖,那么,我们不希望你认为,这是对某个人的褒奖;如果你真的认为我们褒奖了他,那么,还是请你从“转型中国的宿迁实验”的角度解读他吧。
人民是主人,官员是公仆,主人叫仆人,仆人必须随叫随到。
改革要冒风险,发展要付成本,稳定要花代价。
困难困难困在家里就难,出路出路出去就有路。
新华社江苏分社副总编辑、高级记者。长期致力于“三农”问题和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报道与研究,有数十篇稿件引起中央高层的重视及社会的强烈反响。新华社上海分社副总编辑,荣获“新华社十佳记者”。多年来致力于财经报道,著有《铁本调查》一书。
自序我们为什么要写仇和
序一我见证了宿迁的变迁(俞敬忠)
序二仇和的升迁说明了什么(章敬平)
开场白
沭阳:仇和登场了
虽“酱缸”,吾往矣
苏北施政的突破口
一人得道,“鸡犬”未升天
第一章一年求和,两年求饶。三年求逃?
1“神仙”来了也不行!
瘫痪的沭阳
绝望的人心
2向我看齐
将沭阳当作公厕扫
铲雪的背后
我不需要加两个炒菜
3“不抓工不抓商,只抓表面光”
第二章强行入轨
1“沉重的忏悔”
2管不住大盖帽,就拿掉乌纱帽
3组合拳打向“村梗阻”
4刮肚子,平祖坟
计划人口的铁腕书记
创祖坟的事都能干得出
5“不这样搞,沭阳什么时候能上去!”
第三章“求天求地不如仇和”
1千人会场怒斥“警匪一家”
“治安问题的根本就是警匪一家r
台上台下两个公安
铲除公安局长
2反腐败要以查办案件为突破口
卖官风
一个人的到来
要往“上面”查
3四套班子会上带走县政协副主席
4“事情来得太突然了!”
反腐转向原县委书记
不是仇和非要与他对着干
大网很快到了收拢的时候
交代,一个接着一个
5公安局长的五封串供信
6粮贸大酒店的灯光与周末舞会
第四章沭阳本没有多少路,抓紧修路也就多了
1是穷苦一辈子,还是受累一阵子?
……
第五章 仇和“布道”
第六章 求解“殖民化经济”
第七章 宿迁医改:好得很,还是糟得很
第八章 宿迁教改:比特区还特的“仇和市”
第九章 仇和之“术”
第十章 政改开党内民主的先河
第十一章 行走锋
第十二章 褒贬之间的符号隐喻
附录 对话昆明
后记
第一章 一年求和,两年求饶,三年求逃? 1 “神仙”来了也不行! 有过希望而最终破灭,比没有希望更令人绝望。 已经绝望了的沭阳人又碰到了一个年仅39岁的娃娃书记,他们甚至连想都不用想,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是:“神仙来了也不行!除非他有本事把银行搬过来供沭阳人用。” 1996年12月8日,仇和在宿迁市委书记徐守盛的亲自陪同下,来到了他政治生涯的第一个重要舞台——沭阳。他的新头衔是宿迁市委常委、副市长、沭阳县委书记。除了县委书记一职外,仇和的下派还多了一顶颇具含金量的帽子——市委常委。 以示重视,徐守盛把没有外出的所有市委常委全都带来捧场。在介绍会上,徐守盛对仇和的公开评价是:“既是一个农业科学专门研究人员,又有比较丰富的机关行政领导工作经历”、“年轻,文化层次较高,思维敏捷,工作雷厉风行”。 对于徐书记的热情介绍,沭阳的干部们并没有特别在意,仅仅把它当作例行公事的溢美之词来对待,“哪一个干部上任不是好话说尽,反正表扬或自我表扬又不用缴税”。 瘫痪的沭阳 沭阳的干部对仇和没有太在意,而仇;}tDC.-Jr沭阳“在意”了很久,事前作了精心的准备。尽管对沭阳的困难,仇和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可实际情况仍然超出了他的想象。 1996年底的沭阳,各种矛盾已累积到了使行政濒于瘫痪的状态,当时的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怀美接受我们采访时说,“用病人膏肓来形容并不为过”。 作为江苏省最贫困的地方,1996年,沭阳人均GI)P2031元,人均财政收入76.25元,都排在全省倒数第一,分别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24%和12%;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排名全省倒数第5和倒数第6,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1/2和2/3。 经济形势的严峻,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整个工商企业资不抵债,工业企业总负债率达到114%,普遍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五大商贸系统的负债率均在100%以上,供销社和商业企业负债率分别高达298.3%和270.5%。 财政状况入不敷出,历年累积财政赤字3260万元,欠发财政供养人员工资6250万元,就连县委、县政府的办公经费也无法保证。 政治上卖官鬻爵盛行,导致机构膨胀、人浮于事。有人称,“官位就差插根草标明价码了”。 乡村非法宗教组织活动猖獗。1996年全县灵灵教、呼喊派、全范围教会、被立王等非法宗教组织多达36个,信徒人多势众。少数行政村甚至被一些非法宗教组织、封建宗族势力所控制。 …… 绝望的人心 比起这些枯燥的数据,更可怕的是人心的绝望。 在仇和到来之前,陈怀美已在四任县委书记手下工作过。“四朝元老”的身份,使他既是沭阳政坛名副其实的“不倒翁”,又是沭阳政界变迁史的见证人和参与者。 “在老淮阴地区,地市级政府哪一届不是将号称最强的人派到沭阳来的?又有哪一任县委书记调离时没有被提拔?”陈怀美说,“可沭阳还是沭阳,山河依旧。” 沭阳的百姓不是没有抱过希望。远的不说了,就说前任书记黄登仁吧。1992年,他是被众星捧月般履新的。与他的前任相比,黄不仅口才较好,而且对工业、农业、财贸流通都熟悉。在他上任之初,黄还经常骑车下乡,沭阳人充满了憧憬:来了一个干练的县委书记,省里又启动了专门扶贫的大政策,沭阳难道不应该有转机吗? 然而,尽管省里下来的全是有实力的单位,尽管来人也都满腔热情,这场“带人、带资金、带项目”的扶贫在历经3年的喧嚣之后,最终还是黯然收场。1994年底,在南京中山宾馆召开的扶贫总结大会上,沭阳县被宣布“脱贫”了。但局内人知道,那是“注水”之后的“数字脱贫”。 扶贫期间,《淮阴日报》(当时宿迁市尚未成立,沭阳县隶属淮阴地区)每个月将淮阴地区13个县的主要指标进行排名公布,而沭阳经常处在后面。 黄登仁不干了,在常委会上大发雷霆:沭阳干不过人家,连数字也报不过人家,就知道给自己抹黑! “查!看这是谁报的数字。”黄登仁一边发怒,一边用外县的例子暗示下边如何造假,最后还得出结论:“沭阳人就是蠢!” “如此一来,谁还敢如实报?脱贫数字就是这样报出来的。”陈怀美说,那段痛楚的往事实在不堪回首:交通厅的一位高处长满腔热情而来,可3年扶贫,沭阳没有修一公里柏油路,在229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除了205国道过境外,全县没有一公里柏油路。建设厅来人了,但沭阳没建一幢楼。整个县城只有9万平方米的楼房,且都是二三层的砖混结构。当年,省里、市里开会,凡表扬的总没有沭阳的份,有批评的总落不了沭阳。 希望最终破灭,比没有希望更令人绝望。 已经绝望了的沭阳人又碰到了一个年仅39岁的娃娃书记,他们甚至连想都不用想,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是:“神仙来了也不行!除非他有本事把银行搬过来供沭阳人用。” 2 向我看齐 “从现在开始,我仇和在沭阳当书记期间,任何会议不会迟到一分钟,哪怕是省委书记来了也不是理由。大家可以监督我!凡我仇和自己做不到的,决不要求你们做到;我做到的,你们也必须做到!”这是仇和上任第一天送给沭阳干部的见面礼。 “仇和与沭阳四套班子的见面礼太不可思议了。”说起仇和,陈怀美至今感慨不已。 1996年12月10日,是仇和到沭阳赴任的第三天,也是新书记第一次主持召开四套班子会议。 原定会议下午1点举行,可时间到了,联席会议室里的座位还有两个是空的。这两个位置,一个是留给县委副书记刘金喜的,一个是留给副县长陈士明的。5分钟后,刘金喜赶到,7分钟后陈士明赶到。 以往,像这样迟到几分钟根本不算什么,常常是一边开会,一边等人。但今天的情景不同以往,因为来了个新书记,所谓“新官新气象”嘛。 “凭什么让大家白等你5分钟,就你忙?别人都不工作?迟到、让人等的理由无非是自以为自己的时间比别人的宝贵、自己要处理的事比大家的事都重要——这是对他人的不尊重、对集体的轻蔑!”仇和一开口便大发雷霆,让两位老资格的县领导目瞪口呆。 仇和连珠炮似的责问,给了在场的每一名干部一个“下马威”。但醒过神来之后,大家并没有太往心里去,认为这不过是虚张声势、自我打气,以前哪一个干部刚来之时不是信誓旦旦,可最终有的连“三把火”也没有烧完就偃旗息鼓了。 眼看就快到元旦、春节了,为了“干干净净迎元旦、整整齐齐过春节”,12月16日,仇和把县四套班子、县党政机关全体人员、各乡镇书记、乡镇长、城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召集到一起,颁布了他到沭阳后的“一号令”:所有干部都当清洁工,一个星期清理完。 陈怀美说:“仇和讲这话时,我就坐在主席台上,别说别人不信,就是我打死也不信!” 将沭阳当作公厕扫 陈怀美的不信是有充分理由的,说起仇和刚到沭阳时环境之差,沭阳人至今都不好意思对外人启齿。 曾经“舟楫如蚁,帆樯蔽日”的沭河,由于堆满了垃圾,水面已经很少。“玉带”两岸布满了猪圈、厕所,河水比酱油还黑。原沭阳县委宣传部的干部刘绪清1999年接受我们采访时说,原来沭河两边是有柳树、花草护坡的,后来疏于管理,就只见垃圾不见坡了,“我儿子都13岁了,从没有见过护坡”。 12万人的县城,无一处像样的公厕,堆积的垃圾人均达一吨多。 P12-15
人们常说,记者是历史的记录者。出于职业的原因,我们与仇和、与宿迁有着较多的接触。当仇和已经成为一个蕴含丰富、众人解剖的活标本和政治符号时,我们觉得不应仅仅是用新闻来说话,还应用图书的形式,将一个更为全面、更为真实的仇和告诉读者。 我们写仇和,不是出于偶然的冲动,而是进行了多年的积累。实际上,早在仇和担任沭阳县委书记的1998年之初,我们就将目光锁定了拥有174万人口的被称为江苏省“谷底”的沭阳,锁定了具有鲜明施政特点而又充满争议的仇和。 那时,宿迁市委正在号召全市学沭阳,《宿迁日报》更是对沭阳经验作了5篇连续报道。为了解剖沭阳谷底隆起的经验,我们第一次来到了沭阳,并与仇和有了第一次面对面的接触。当时,最令我们感兴趣的还不是沭阳的巨变,而是当地民间广泛流传的关于他施政过程中的种种“奇闻”。然而,最终叫我们下决心长期跟踪研究仇和的,却是他对“三农”问题的独特见解和深层思考。他说:“粉碎‘四人帮’后,老干部获得了解放,而广大农民在许多方面还没有获得解放。” 这些话在今天听来也许不算什么,但在当时已混乱到极点的沭阳,当许多干部将农民视为“好诉讼”时,他的话无异于不同凡响的一声惊雷。从那时起,我们就下定决心长期跟踪研究这个散发着强烈个性魅力的“七品官”。2000年,随着仇和的升迁,我们又将研究的目光追踪、扩大到了宿迁。 长时间跟踪研究仇和,也是我们在治学上的一种探索,即调查研究不能走马观花、泛泛而谈,而应打一眼小口径的深井,这样才能以小见大,管中窥豹。 中国农民是世界上最大的群体,全世界每6个人中,有1个是中国农民,全世界每3个农民中,就有1个是中国农民。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基本问题,说到底是农民问题。中国现代化进程,任务最艰巨的是改变农民。影响中国历史最深层的力量,还是农民。正因为如此,当许多记者、甚至学者纷纷改行“农转非”时,我们却痴心不改,始终坚守我们对“三农”问题研究的阵地。 沭阳是江苏省的第一人口大县,宿迁是江苏省“三农”问题最突出的地区,因此也就成了我们长期研究的“深井”。10年来,为了这眼小口径的深井,我们已记不清到沭阳、宿迁去过多少趟了,也数不清采访过多少人,我们自信在众多媒体特别是中央级媒体中,我们是对沭阳、乃至宿迁改革实践了解最多、理解最深并离仇和心灵最近的人。 打开互联网的搜索引擎,有关仇和的种种争论仍喋喋不休。在仇和身上可以说是集两种极端舆论于一身,既有妖魔化仇和的,也有神化仇和的: 有人将他看作是胡干蛮闹的“另类”,把他的一些做法当作饭桌上助兴的笑料,广为传播,更有甚者把他描绘成开历史倒车的罪人、侵犯人权的代表、增加农民负担的酷吏、大搞形象工程的官员;也有人将仇和视作爱民如子的“青天”、实现谷底隆起的高手,甚至喊出了“求天求地不如仇和”的口号。 在知识界有关仇和的口水仗打得不亦乐乎的时候,越来越多的来自实际工作第一线的领导者,不再满足于通过几篇争论文章来认知仇和,他们纷纷迈开自己的双腿来到沭阳、宿迁,想用自己的眼睛亲自看看这片被激活了的土地,寻找那谷底隆起的终南之道。与那些热衷于议论、评论、争论的人不同的是,他们是被沭阳、宿迁的巨大变化所吸引,进而来探寻其解决方案的。毫无疑问,他们首先是看重了结果,进而才来了解其过程的。 望着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取经者那恳切的目光,作为两名肩负“历史记录者”责任的新华社记者,我们有责任把真实的沭阳、真实的宿迁、真实的仇和以及真实的经验和教训告诉世人。 由于工作忙碌,我们的写作几乎都是在业余时间进行的,因此书稿拖的时间也比较长,整整进行了两年。但两年的时间,也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沉淀,去伪存真。 毕竟是初试写书,没有经验,书中难免会有许多错误、疏漏,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最后,我们要在这里衷心感谢所有为本书的出版给予热情帮助的人,特别是《城记》作者王军、《拐点》作者章敬平以及河北时评作者郭之纯,他们对本书的写作提供的指导和帮助,使我们获益良多。 包永辉 徐寿松 2008年10月
包永辉、徐寿松所著的《政道(仇和十年典藏版)》不是一部专门提供工作经验的作品,更不是一部歌功颂德的作品,我们只想通过对仇和较为全面的报道和解读,引发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当许多地方对社会事业改革、吏治改革“绕道走”的时候,仇和为什么要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来啃这些硬骨头? 看仇和十年,思从政之道,想为官之道,探寻改革之道,求索中国转型之道。
人民是主人,官员是公仆,主人叫仆人,仆人必须随叫随到。 改革要冒风险,发展要付成本,稳定要花代价。 困难困难困在家里就难,出路出路出去就有路。
政道:仇和十年(典藏版)很有用
仇和十年(典藏版)仇和十年(典藏版)仇和十仇和十年(典藏版)年(典藏版)仇和十年(典藏版)
赞仇和两点,一是眼光,二是而是解决困难的能力。佩服佩服!
希望能尽快看到政道2、3!仇书记加油!
仇和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一位官员,这本书让我进一步了解到了他从政路上的 心路历程。很喜欢!
就是感觉典藏版的没发现典藏在哪
仇和是中国官场的一个缩影,从他的从政和人物特点上能看到当今官场的一些东西
我只能对仇和说,你是我的导师,你是我的偶像,我会向你学习。
这本书很不错,虽然仇和的成功不能复制,但是给人很多的激励,赞!~~
很喜欢仇和,这本书讲的还不错,很真实
仇和,作为最有争议的人物。熟是熟非,暂不讨论,用一本书的厚度去了解他,我想,公道自在人心,结果不言而喻
对于了解仇和很不错。
内容比较客观,文中多少可以体会到仇和主政一方的不容易和压力,第二次购买,送人的。
很好,用事实说话,读得热血沸腾,特殊时期需要特殊干部,还有就是要摊上好领导,仇和任县委书记时的上级,市委书记徐守盛和省委书记李源潮都注意保护他,才是他艰难的往前走,不容易!祝福仇和,祝福祖国!
翻了一下,是好书,仇和很典型,留一本他的书来珍藏也好。
内容详实,值得购买。对仇和执政历程写得很细致。
仇和是我家乡的市委书记,所以看了更有感触,确实是很长见识的一本书。
仇和在沭阳的政绩只有俺这些沭阳人清楚啊,虽然百姓苦了几年,不过现在还得感谢仇和了
对仇和有很多争议,但是人民对他的热情说明了一切
伟大的仇和
许多专家学者、记者媒体对他褒贬不一,到底仇和是位什么样的人物,能够聚集如此之多的矛盾点,不去看此书得不到答案。和许多传记一样,该书作者对主人公字里行间的褒奖掩盖了他为政一方时有待商榷的偏激做法,但这丝毫不能掩饰仇和激情四射的个人魅力,也许只有这样的干部才能应对正面临的精神懈怠、脱离群众、能力不足、消极腐败的四大危险。
政府工作得理论和实际结合,这本书非常好地阐述了这一点,仇和做的很好,当然还有共产党员的风范。
不错的官员,世有百罗,才有千里马
中国当代为数不多的个性官员的个性执政路径,吸引我亲历沭阳,值得一赞!
好官员,写了好书,值得看。
总体来说对这本书还是比较喜欢的,拿到手后很快就读完了。其中的一些故事值得回味,对于一个还在位的官员,出这样一本传记是不容易的
学习为人处世之道,增长自我素质
刚开始看,非常喜欢,值得一看,特别是其中改革创新的思路。
好难学
书中还是有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的
不容错过,推荐
书很好,非常不错,性价比很高!值得一看!很好!很好!
读了一点,感觉写的还不错,不过不知道是否真实。
内容很好,非常值得一读
给老公买的,他说挺好的
不错,感觉很好,是一本不错的好书
领导干部很值得读。
书还没看,但是感觉不错。作者深刻剖析了社会中得种种不公。可以让你更深层次的看清社会。
书早到了,正版,装帧精美。已经读了一大半,感觉很不错。对于从政者来说,传主的经历虽不可复制,但是却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还没有来得及看呢,应该不错的
很值得一看,特别是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让读者就像是在现实中聆听一位老者口述他的故事,很清晰,很深刻,很耐人寻味! 收货及时,书的质量不错,挺好的。
朋友有这本书,看过一点,很喜欢就买了。。
书城已找不到的书,当当上找着了,收藏。
旁观一个从政者的道路和历程
非常不错的书。值得一看。
应该作为当官的教科书
在中国基层的问题永远具有时代特点
还没看呢,买的太多了,当当太给力了
霸气 书还好了
早就看过电子书,留作纪念
真真正正做好官,实实在在办民事!
与以前图书馆借的书是一样的,不错。
还没看,降价买的过年看
喜欢一个人读一个人的书
非常崇敬他,很赞同他的执政理念,这么便宜的价格就可以读这么好的书,感谢当当
刚翻了几页
是正版书,开篇很吸引人,不过读到后来感觉到太美化人物了,不太真实
喜欢,经常读书必有所得。
满意 便宜 快递给力
真心为老百姓办事
写得不错,看看学习学习
质量好 ,内容也不错
写的还行,就是感觉不够深入,也不够全面
一本很有深度的书,很喜欢
这本书写得不错!作者有文学功底!见证一个高层从底线做起的经历!但个中原因!未作进一步说明!能这样子写!一般般吧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值得收藏
为想要走仕途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思路。
作为在位高级领导的传记,全国似乎独此一份,这本身就是传奇
被书中主人的行动魄力,人格魅力和工作实力所折服!想干点事实真不容易啊!
长治市的吕日周书记,宿迁市的仇和书记,合肥市的孙金龙书记,都是媒体关注的铁腕治市、一举扭转落后地区面貌的一把手,而且到现在都没有出问题。不像有的领导,强权政治只是为了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不是为了当地发展。
仇和主政地方至今有十多年了,从江苏宿迁到云南昆明,应是一次不同的地方执政理念碰撞下的执政艺术,姑且看着。
很早就听说过仇和这个人,富有争议,读了这本书大致了解了他的从政过程!
记录仇和从政历程,内容详实
书,未读;从《南方周末》了解过仇和,此书,会让我更深入了解他吧?
书中明显有人为吹捧的痕迹,也许是宣传的需要吧。
仇和的思想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但不要神化。
都一样,但是上版纸比较舒服
书写朴实无夸大等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