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微博问政的30堂课

高明勇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4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

高明勇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自媒体时代,如何用好你的“麦克风”?
  作为新兴传播载体,微博以其即时、互动、应用广泛等特点,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社会舆论和信息交换平台,其影响力日益凸显。本书通过官员、专家、学者等微博达人对微博的深入解读,以思想、方法、案例化解公共权力部门微博运用之惑,帮助公共权力部门解决微博问政“谁来问”,“去问谁”,“问什么”,“怎么问”的关键问题,以期通过微博互动,形成好的公共生活。

作者简介

  主编高明勇 新京报评论员
  蔡奇 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朱永新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
  章剑华 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江苏省文化厅厅长
  叶青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贡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
  孟波 新浪网副总编辑
  李方 腾讯网副总编辑
  胡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周庆安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央视特约评论员
  张涛甫 复旦大学新闻系系主任、教授
  王琳 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于建嵘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朱恒顺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内务室副处长
  刘五一 河南省新郑市副市长
  金中一 浙江省海宁市司法局局长
  沈阳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
  王长春 第一财经网原总编辑
  吴祚来 知名博主、文化学者、作家
  潘采夫 知名网友、专栏作家
  曾颖 天涯社区西南板块负责人
  王爱军 新京报评论部主编
  高学军 资深媒体人
  丁永勋 《新华每日电讯》评论部主编
  王华 新京报社论版编辑
  祝华新 人民网舆情检测室秘书长、《网络舆情》执行主编

书籍目录

序 言 微博能否拆掉“中国墙”
郑永年: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历史经验表明,中国政治的兴衰和政治过程的开放度紧密相关。今天,微博无疑正在充当推动政治开放的角色。
1开学典礼
通往微博问政之路 
高明勇:新京报评论员
  微博有望构建一个相对的“好的公共生活”。我们需要知情,需要参与,需要表达,需要监督,微博似乎更能让我们看到权利的彰显。
公开透明:政务微博的起点 
蔡奇: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政务微博,就是利用新的信息化手段武装政府,推进政府工作,它也是我们现代网络和责任政府的完美结合。
2问政之道
第一课 微博让官员“走进现场” 
朱永新: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
  (官员在微博上可以)展现自我,透明公开;联系网友,深入现场;引导舆论,引导民众;发现人才,重用人才。
第二课 官员微博:不能“拉官腔、说官话” 
章剑华: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江苏省文化厅厅长
  (微)博文不光是短,还有其他方面的要求。我的体会是要做到“三平”:一是平等的角度,二是平实的语言,三是平和的心态。
第三课 政务微博:微博智官,微博制官 
叶青: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一位名叫@阿阮的博友这么说:官博,就得以您为借鉴,平实、务实,平均每条仅几十回复,所以政务微博以实为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本。
第四课 即使“打酱油”,也可了解社情民意 
贡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
  一是不对自己不熟悉的话题发表看法;二是了解事情的原委和真伪,在实在难以辨别时,有关评论可要加上“果真如此”的前提限定;三是做到换位思考,以平和的心态进行理性讨论。
第五课 微博的启示:菜刀并没有立场 
孟波:新浪网副总编辑
  你把社交媒体看作敌人,他或许真的会成为你的敌人。你把社交媒体看作朋友,他或许真的会成为你的朋友——即使是敌人恐怕也会变成朋友。
第六课 “微”服私访:倾听2.0时代的网民声音 
李方:腾讯网副总编辑
  亲民、智慧、幽默、生活化、耐心、高频互动都是这些微博的成功之道。成功的微博运营模式得民心,微博问政促进了问政时效,提高了办事效率。
第七课 微博动力培养国民新思维 
胡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要想解决微博中提到的问题,“功夫在诗外”,更多的还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发力,依靠制度路径推动民主实践,那才是真正的微博问政,真正的微博推动政治文明进程。
第八课 微博问政:认识中国的另一只眼睛
周庆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央视特约评论员
  “政府部门说什么我都不信”和“政府部门说的我都信,但是我就是不喜欢你”这两种情况,一方面是政府公信力长期下降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代表了多元化社会中的极端意见的不可忽视。
第九课 微博时代只能“舆情应对”,难以“舆情控制” 
张涛甫:复旦大学新闻系系主任、教授
  “微博”技术只有成为一个社会大系统制度的“齿轮”和“螺丝钉”,通过它的运作,实现系统联动,微博的意义才能得到充分彰显。
第十课 政法微博:依法在前,亲民随后 
王琳: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我要给各位读者讲的也归结为这样一句话:在网下,依法行使权力,保障司法公正;在网上,平等对待网民,实现良好互动。
3问政之术
第十一课 微博问政:现实行动的补充 
于建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事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向我发短信致谢:豁然开朗。这些都说明,微博问政的可能性,是值得期待的。
第十二课 从“独立候选人”参选看微博问政 
朱恒顺: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内务室副处长
  相对于传统的选举组织工作,微博传播速度快,传播门槛低,费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充分发挥微博的作用,也可以让选举组织者省力、省时、省钱。
第十三课 微博问政的“市长体验” 
刘五一:河南省新郑市副市长
  作为微博试验的使用者,通过与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教育程度的朋友们的交流,我有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和交流:要以诚相待,平等对人;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要重信守诺,把握原则。
第十四课 微博公文:官员要走“网上群众路线” 
金中一:浙江省海宁市司法局局长
  微博公文相比传统的纸质公文和OA电子公文,具备传播速度快、内容简洁、透明性高、互动性强等独特的优势。将微博公文应用到政府行政系统,印证了“微博问政是时代的需要”。
第十五课 政务微博办实事的八种方法 
沈阳: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微政务系统的构建,一方面能够促成微平台多重监督体制的形成,提高线下办事效率;另一方面是想认真解决民生问题,从细节入手,关心民众诉求,构建和谐微环境。
第十六课 微博改造我们的话语 
高明勇:新京报评论员
  正如评论所说,“真正的微博问政,是要通过微博将日常看起来枯燥的政治和形象僵化的官员变得人性化,填充进有血有肉的内容,让民众觉得官员跟身边人一样,政治就在日常生活中。”
第十七课 我们如何对待网络界的“央视” 
王长春:第一财经网原总编辑
  草根想更好地撬动微博的舆论优势,也必须理解和遵循以下原则:关注尽可能多的专业人士和社会名人;用新角度切入热点,用最简洁的语言传达最有力的声音,尝试包容不同的声音;发私信寻求专业人士的支持和意见;花更多时间参研法律知识,积极运用媒体和法律的工具来进行博弈。
第十八课 “重庆小贩受伤害事件”的微博剖析 
吴祚来:知名博主、文化学者、作家
  网络微博客们需要的是自律,而互相的批评甚至指责,则是网络生态中的他律,互相的批评与追问是必要的,但它只能限于网络,只能在道德与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第十九课 十年讨薪史,一朝围脖解 
潘采夫:知名网友,专栏作家
  我只是个“业余讨薪选手”,现在利用“围脖”,将我9万多粉丝的关注凝聚到一件事,就多了一种强大的支援力量。
第二十课 一句140字的“牢骚”有多大影响 
曾颖:天涯社区西南板块负责人
  试想,如果一个地方的政府部门,连微博是什么、网络上的人们在说些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可能对正在发生的事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置?
总点评人:王爱军(新京报编委、评论部主编)
4问政之势
第二十一课 宜黄拆迁:微博“制造”的3D新闻事件 
  要习惯微博时代对民意的敬畏,要学会适应微博时代的信息快递,要领悟微博时代几乎没有东西可以长期隐瞒,更要知晓微博时代对正义的诉求比任何时候都迫切。
第二十二课 故宫“十重门”:打开容易关上难 
  危机面前,态度比方法更重要,民众可以允许你没有处理问题的办法,但是要让大家看到真诚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形成于日常的谦卑和对别人的尊重之中。
第二十三课 动车事故:还未发生就被“报道” 
  政府也仅仅是辟谣的一种力量,他们和普通网民一样,只是信息的提供者——只不过更为权威而已,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号令者和裁决者,他们的信息仍然要经得起网民的质疑。
第二十四课 微博打拐:“微博问政史”上的里程碑 
  明智的政府部门,能够从这个信息平台上发现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继而发挥政府特有的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完成民间所不能完成的任务,从而受到民众的欢迎。
第二十五课 问题疫苗:“问题”比“疫苗”更拷问公信力 
  在没有网络的时代,影响力不大的传统媒体要想让事情“搞大”,大约不那么快,也不那么容易,但是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加上网络传播的高速性,让一些事件的发生变得似乎猝不及防。
第二十六课 “我爸是李刚”:应对失当,尘埃难落 
  政府部门要放弃传统思维,一是不要认为“主流媒体”就完全代表民意,能左右事件走向和舆论,这是不全面的;二是放弃“堵”的策略,积极应对,有错就改,及时在各种媒体上公布信息。
第二十七课 微博开房:“误把微博当QQ”的错误? 
  对世界进步的无知,要么是畏之如虎、排斥拒绝,要么是盲目自信,穿老鞋走新路,焉能和时代同节拍?焉能出台合乎民意、合乎潮流的公共政策?焉能引领中国走向世界?
第二十八课 “郭美美旋风”:星星之火,“微剿”慈善 
  事实证明,如果民意渠道足够宽,民意表达往往理性而有序;如果这个渠道仅仅是一个缝隙,那有限的民意表达就会充满不羁的力量,也往往会淹没真知灼见,与理性的社会背道而驰。
第二十九课 上海“11?15”大火:微博让灾难更真实 
  这件事情告诉执政者,重大灾难性事件在微博上的传播,带来的民意压力以秒为单位在聚集,政府应对也应该有这样的速度。
第三十课 “悬浮视察”:毁也微博,成也微博 
  化“危机”为“良机”,有个前提,就是先要把自己的“丑事”解决干净,用诚心挽回公信,该道歉的道歉,该纠错的纠错。
5课堂资料
微试卷:微博问政期末考试试题 
微调查:官员微博热,能带来什么变化? 
微观点:谁在操纵网络删帖 
微趋势:“政务微博”如何推动中国改革
微名言:微博成政府官员必修课 
微推荐:人民网、新浪网、腾讯网十大政务微博、机构微博 

章节摘录

  微博能否拆掉“中国墙”  郑永年    微博产生以来,影响越来越大,代表着一种趋势,这个时代甚至被称为“微博时代”。  能够看到的是,微博正在带来一场变革,改变着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微博为中国带来了社会政治变化的新动力,让政府权力和社会力量的互动更为频繁,二者的关系也在以互联网为中介的公共空间中急剧变化。  因为微博的最大功能就是“开放”与“参与”,而“开放”与“参与”既是对中国文化环境中传统政治模式的反思,更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实践的总结。  历史经验表明,中国政治的兴衰和政治过程的开放度紧密相关。当政治过程开放,社会有机会参与,政治就兴旺;反之,当政治过程封闭,社会变得和政治毫不相关,政治就会衰落。  今天,微博无疑正在充当推动政治开放的角色。这种角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作为互联网新技术的微博,同时赋权于政府和社会,有望在促进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使政府更加开放、更加透明和敢于承担责任;其次,微博能产生极大的高度去中心化影响;第三,微博能创造政府和社会之间新的基础结构;第四,微博有望在政府权力和社会力量之间产生一定的循环关系,而这将开启政府和社会的重塑。  比如,地方“一把手”腐败和权力滥用是一个普遍现象。在缺失社会参与的情况下,地方“一把手”是否成为“土皇帝”,取决于地方领导人的自我约束——但自我约束是很不可靠的。从目前呈现的一些案例来看,微博对改变这种乱象是有效的,正在改善着现存地方政权的治理能力。  当然,微博的作用,可能还在于有望打破一道道由高强度的“不信任”砌成的“社会墙”。这一道道“墙”当然不是由钢筋水泥砌成的,而是存在于社会各个群体和各个角色之间,在政府和人民之间,在资本和人民之间,在穷人和富人之间,等等,不一而足。  社会对政府的不信任并非毫无正当理由,这种不信任是建立在自己以往的经验上的。中国的改革政策从来就是自上而下,社会在“墙”之外,很少有参与政策制定的机会。  改革本来就是要给人以希望的,尤其是给普通民众。但经验则不然。实际上,每一次改革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民对前景的忧虑感。社会希望通过改革而被赋权,但实际上某些“改革”却成为对人民权利一次又一次的剥夺。很多人的感觉是,改革越多,基本的生存权就越成问题。例如,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工作难找或找不到工作(工作权被剥夺);越来越多的人买不起房子(居住权被剥夺);越来越多的人被排除在教育体系之外(接受教育的权利被剥夺)。  要推倒一堵钢筋水泥墙只需要简单的体力,但要推倒一堵堵“社会墙”则要困难得多。而这些墙的存在必然对执政党的长治久安、政治秩序和社会和谐产生负面的影响。  对这一点,中国的领导层是有清醒的认识的。从“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观”,这些政策话语的主题都是要拆掉政府、资本和社会之间的一堵堵“墙”。但现实是,在既得利益主宰下,这些“墙”似乎越筑越高、越筑越厚。很显然,没有赋权于社会,何谈“拆墙”?在权力和资本结盟的情况下,社会又会有怎样的选择?如果不能主动拆墙,这一堵堵墙终究将会被愤怒的社会推倒。  因此,日益强大的微博,或可推动“中国墙”的倒掉。  ……


编辑推荐

  政府官员、传播学者、意见领袖,都在微博。  公开透明、维权问责、参与选举,皆可问政。  一、专家、学者、官员齐集一堂,坐而论微博问政之道。首部汇集政、学、媒体各界解读剖析的微博问政读本。  二、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作序推荐。  三、蔡奇、朱永新、章剑华、叶青、孟波、李方、胡泳、于建嵘、潘采夫等政府官员、知名学者、媒体人共同探讨用“微力量”构筑好的公共生活。作者皆为微博达人,在各自领域有相当影响,分析精到,解说给力。  四、《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2)》指出,“微博是2011年舆情事件的第一大信息源,占比达20%以上,成为第一大舆论场。在可预见的将来,微博或将直接改变中国社会生态和政治语境,让强势一方做事时不得不考虑民众的反应,微博所推动的是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态平衡。”这表明,微博问政已势不可挡,公共权力部门在更新观念的同时,急需掌握微博沟通的技巧、方法。本书集思想、方法、案例于一体,实用、“解渴”、接地气。对于普通公民,本书告诉你如何更好地“撬动微博的舆论优势”;对于公共权力部门,本书告诉你如何利用政务微博便捷有效地沟通百姓、回应矛盾、破解谣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微博问政的30堂课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通过官员、专家、学者等微博达人对微博的深入解读,以思想、方法、案例化解公共权力部门微博运用之惑,帮助公共权力部门解决微博问政“谁来问”,“去问谁”,“问什么”,“怎么问”的关键问题,以期通过微博互动,形成好的公共生活,值得一读。


虚拟而真实的市民社会。——虽说现在是多媒体时代,资讯发达,但是真正能听到底层声音的媒介,还是很少,而微博就打破了这种局面,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员。《微博问政的30堂课》就是告诉我们每个人,每个公民如何利用这种新媒体,营造新的公共政治空间,在市民社会与政府权力之间维持平衡。


公务包必备物品:一是手机,二是钱包,三是《微博问政的30堂课》。本书以问政之道、问政之术、问政之术,用当前鲜活的案例告诉公务员们,如何化解政府权力微博运用之惑,通过微博互动,营造良性的公共生活。


相得益彰的两本书。——假如说李开复写的《微博:改变一切》是告诉普通百姓、基层职员如何玩转微博,那么高明勇的《微博问政的30堂课》应该是告诉从事行政的人员、管理人士、媒体人如何玩转微博。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不是公务员,不代表我没有参政的权利。作为公民有管理和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和义务。不要丢掉自己神圣的公民权利。虽然传统的影响和利益集团的障碍,但是每个公民要敢于维护自己的权益,也要自觉的履行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微博问政的30堂课》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和路径,让我们联合起来,拆掉资本、社会和政府建构起来的一堵堵“墙”。


微博问政看似简单,实则是一门大学问。怎么通过聊聊数语,去判断信息的真伪和实质,去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对现代政府官员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还不错啦!


“微博改变中国”,真心希望如这本书写的那样:微博问政,能够顺利得在社会与政府之间建立起无隔阂无阻碍的沟通。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当前犬儒主义盛行,每个人只关注自己的东西,可是其实大家骨子里都是热爱国家,关心社会,只是苦于无门。《微博问政的30堂课》告诉了我们如何利用微博来问政,如何将上传民意,上达“天庭”。


微博问政是一个新话题,但是应该如何运用这一新的传播手段有许多技巧,此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图书.当然还有许多名人呵.


微博时代的到来,微博问政随之也来了,如何问?听完30堂课,你就可以参与其中了


微博问政拉近了官民的距离,让老百姓找到了最便捷的参与政治与表达民意的途径,赞!


这几年微博发展得太快了,原来慢慢码字写博客的人都窜到微博上来写140个字快速汇报现状了,没想到这也能成为政府及其官员走亲民路线、应对舆情的有效途径了,而且从书中编选的内容来看,好多微言论证的网名挺能就客观事实讲述自己观点的,官与民之间的沟通似乎能够通过微博变得畅通而理性多了。


为人民服务,可以从微博问政开始。——我强烈呼吁,那些人民公仆要看看《微博问政的30堂课》,为了人民,更为了自己。


微博问政第一书,立志做公民的都有必要读一读


每天刷微博,故而买本微博问政来看看关于政治的微博。


关注郑永年老师很久了,这本书更是因为他的推荐而买。微博作为一种公共交流平台,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这将促进政府与社会关系的重塑。支持书中郑永年先生的观点。


一种新的传播手段,有利于信息的快速传播,能否充分用好微博,并且让我们的官员们真正为我们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好多政府官员都在玩微博,对于政府行政公开透明很有好处,在同类书中应该算是一本不错的书.


在当今微博营销、微博改变什么等五花八门,难道就没人关心社会,关心时政,此书中的30堂课告诉你了,值得一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信息化技术层出不穷,新兴的表达方式,特别是微博的出现给行政管理带来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为这本书所讲的30堂课会看过的人们带来新的管理理念.非常有必要读.


从字面上理解,问政几乎是官员们的事,其实民众是问政的主体,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当官的不一定知道,我们老百姓知道,可以反映给许多执政部门,给他们行政执法提供依据.


当网络成了现实生活的衍生,网络政治便成了社会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建议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们都能翻翻本书,至少不要再发生“微博开房”的丑事了。


书中都是微博达人,更是意见领袖。


新的传媒时代的到来,政府怎样更好地利用微博是一个关注的话题.政府工作人员应该好好读读.


原本是冲着高明勇老师去的,认真翻了翻,蛮好看的,原来微博不仅仅是材米油盐酱醋茶,它的作用大着那,这本书有意思,好好看。


政务微博书很好的,对我们深刻理解政务微博非常有帮助。


贴近最基层的声音来自于微博,执政者运用微博能够及时得知民情,能够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一直以为政治枯燥乏味,且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读了这本书才发现其实政治贯穿我们生活的点滴,微博更是给政治注入了有血有肉的内容,变得亲切而人性化。


大凡成了公务员,便有了自己是干大事者的自觉,对当今横行肆虐的网络、微博分子深恶痛绝,深以为网络实名、网络监控才是和谐的最佳途径,殊不知正视网络的力量,合理使用网络,以消解不良的影响才上上策,要知道再小的牛刀也会让人血流不止,甚至断送性命。


“我爸是李刚”的始末原来是这样地,微博的力量就是大,这本书值得看。


微博时代,你知道的不知道,关心的不关心的,都在这本书里啦,好强大噻。


我玩微博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微博世界中游荡很充实.前几日看到一书,我被它的书名吸引,买来花三天时间看完了.感觉确实是好书.应该能够畅销啊.


在微博上关注过作者,冲着作者去的。


“问政”是客气了,下次就是“问责”了,看完此书,有所启发。


官员、专家、学者,木老老多名人啊,看过这本书,让我离“政治”近一点,近一点。


@的时代,无疑网络正在给政府的管理方式带来一场新的变革,政府与公众的互动越频繁,说明中国的政治越走向开放与成熟。


开放的中国,需要开放的民意。和谐的社会,更需要开放的民间舆论。


信息社会意味着政府的行政理念和行政方式的转变,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工作人员的宗旨,必须牢记在心.建议大家好好读读此书.


本来看书名还觉得可能不是太好看,不过拿到手之后觉得里面内容还不错,讲的都是现在社会上的一些真实现象。 希望能给想买这本书的人给些提示~~


原本觉得政治跟我没半毛钱关系,在书店翻了翻此书后,觉得蛮有意思的。家庭妇女也要努力学习政治的。当年老师说,政治是……的基础,好吧,其实怎么说我已经忘记了。


“国考”的参考资料。——冲着公务员考试,我买了这本书,我觉得对对行政职业能力这一块是个非常好的参考书。


谈论时政是每个人经常性的一个话题,发微博你也许是外行,看了此书,懂了。


这本书很好,值得阅读。非常好


吼吼吼 好好好的书


了解政治,从今天开始,从今天下午开始,从现在开始。


这本书是朋友推荐我看的,挺有道理的,还满好看的。


堂堂都是精华课,很不错。而且比较轻松。


为了与时俱进买了这本书,还不错,蛮有道理的。


受益匪浅,对写论文帮助很大!


这一类书里最好的一本,不理论,不刻板,可读性强。后来办培训班人手一册。


写论文看看还不错


好书,买了看看


观点纷呈,实务性强


水平还行吧。


挺好看的,内容是很严肃的题材,表达却还满幽默的。


想拥有更多真正的“粉丝”,买上一本,看了,就知道了。


为老爸买的,装帧设计很不错,正文字体足够大,看起来舒服,内容海量,可读性强。老爸很满意!


不错,此类书的选材新颖的一本。


很不错,不过内容可以更丰富。感觉读得很过瘾,意犹未尽。


不错呢 我喜欢


所有的一切尽在这本小说中得到了较为详实的正确的诠释。 总体而言,读完此书之后的心情是让我久久难以平复的。


所有的一切尽在这本小说中得到了较为详实的悲伤诠释。 总体而言,读完此书之后的心情是让我久久难以平复的。


为什么我一错再错,我一定要站起来打倒负心汉!姐妹们加油!


封面很时尚,主题显明.内容可读性强.特别对管理人员有用.


一共是分析微博问政的三十篇文章,请了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来聊这个话题。个人觉得政府官员看问题的角度还是没有专家学者深邃,对微博问政的前景还是盲目乐观了。总体而言,这本书当作增长阅历还行,要是当作论文的参考文献,水平还是低了些。


泛泛地读了一遍 没预期的好 有点启发


现学现卖,买几本书看看然后讲课


已读了些,对其中的一些观点表示赞同,但总得来讲还是较为分散


此书实在不值得推荐,都是网上范例。浮与表面,没深层内容。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