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1912—1928:文武北洋•风流篇

李洁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5-1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

李洁  

页数:

364  

Tag标签:

无  

前言

敲完本书最末一行文字的时候,2003年的最后一阵秋风已经远去。不知道我的这些文字是否也能搭上时令的班车,把一股稍带肃杀之气的“真”带往远方,让喜欢历史的读者朋友们能临风而抖擞一下。 我不喜欢温吞而平庸的天气。在因袭的云絮下活得太久,会不知道云外的阳光的真相是七彩的。所以,我幻想自己的这些文字能如冷空气一样,吹开凝固了很久的传统的云团,让人冷静片刻,再回望一下斑斓的历史。五年前,我写那本《百年独语》时,也是这样想的。在那本“独语”书中,我用自己的话,讲述了晚清、民国、共和国的几位历史人物和事件。可能与人们听惯的说法相迥,故有朋友笑言:你这是对百年历史的“毒”语。我只笑笑,并不解释,继续于本职工作之余,寻百年来一些钜子巨子的遗迹,并以他们的遗迹为平台,“独语”我对近代史的一己之见。这本书里,我集中记录了我对民国初期,亦即“北洋军阀时代”的寻找与发现。站在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吴佩孚、张作霖五位武人和杨度、章士钊、李大钊、陈独秀四位文人的故址上,我瞻前顾后了一番,忍不住又“独语”起来。鼓励我用自己话表述历史的,是本书主人公之一陈独秀先生。他老人家至死不说假话。他说:“我不敢自吹我是敢于说老实话,我只自誓:宁可让人们此时不相信我的说话,而不愿利用社会的弱点和迎合青年的心理,使他们到了醒觉之时,怨我说谎话欺骗了他们!……说老实话的人一天多似一天,说老实话的风气一天盛似一天,科学才会发达,政治才会清明,社会才会有生气……”于是,我就想对大家说:北洋时代可能并非一个完全“反动”的无序的时代,也可能并非一个颟顸武夫秉政、人文思想沦陷的时代。也许,它是古老中华第一次走上选票时代的艰难肇始,是一些大人物意欲让中国融入世界游戏规则中的笨拙尝试。“武”只是那个时期的表象,而“文”才是那个时代的追求。所谓好人、坏人,所谓正确、谬误,我没顾上区分,所以只好请读者自己评判吧。 应该告诉你的是:我对所有试图推进中国历史进程的先人都怀有敬意。最后,我要感谢这些年来陪我慢慢走过历史遗址的各位旅伴,当然,更要感谢在漫长人生旅途中对我援手施助过的所有人。李洁2003年初冬于青岛浮山之麓山海楼

内容概要

  《1912-1928:文武北洋·风流篇》以人物为经线,以时间为纬线,实地探访历史遗迹,爬梳史料,带着温情与敬意亲近杨度、章士钊、李大钊、陈独秀等北洋时期代表人物,追述他们在晚清民国大变革时代中的升降沉浮,以崭新的视角,生动的笔触,还原了北洋时代的风貌,颠覆了人们对北洋的既有认识,呈现出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期间的政治生态、人物风采。

作者简介

  李洁,青岛资深报人、著名人文学者,著有《百年独语》《1912-1928:文武北洋》等。
  其著作《1912-1928:文武北洋》通过对袁世凯、黎元洪、杨度、章士钊等北洋人物生平及故址的追寻,以人物为经线,以时间为纬线,生动地还原出整个北洋时代的面貌,颠覆了人们对北洋的既有认识,探究了共和发轫期的政坛风云,是近十年来有关北洋历史不可多得的力作。

书籍目录

重编版序
开始是兴致,后来是责任
—增订版序
初版自序
第一章 市井有谁知国士
—沪上「遇」杨度
第二章 长青的孤桐
—章士钊京华故居行
第三章 失去的灰墙
— 李大钊殉难地寻觅记
第四章 蒙尘独秀峰
—祭陈独秀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国士,顾名思义,国家级士人。士,乃古时候对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一个阶层的称谓,士往往是读书人。辞书上的“国士”解释是:古时指国中才能或勇力出众的人,举例为司马迁说到淮阴侯时,即发过如许感慨:“诸将易得耳,至如信(韩信)者,国士无双。”瞧,只有韩信那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国士”,而且,这样的人是“无双”的。可见,国士难求矣! 国士不是天生龙种的国君,更不是凡夫俗子,也不是随便在某行当里留下点名声的人。曾见过一套前几年出版的《百年国士》丛书,章太炎、梁启超、辜鸿铭、蔡元培、鲁迅、齐如山、苏曼殊、吴宓、叶圣陶、钱穆、冯友兰、老舍、张大千、冰心、沈从文、巴金、季羡林等人都跻身卷中,把真国士如章太炎、梁启超、蔡元培这几位,与众多的文艺名流混为一谈,这实在是编著者对“国士”的误解与滥用。 我理解的国士,当是一国之中通天接地的栋梁之材,而不是只在某一领域有所造诣的“专业技术人才”。国士乃见解超前、韬略过人的时代先驱,他首先是思想家和政治家,其次才是文学家或别的什么家。国士的“证书”是靠当时的舆论和历史两位“评委”共同颁发的,而不是由当朝的官场位置或后世的政治需要决定的。此“证”不能滥发,不能如现今这般高级技术职称的帽子满天飞。而且,国士也决非割一茬又生一茬的韭菜,国士往往不可再生。国士是只在国运式微或君主求助时应运而生的特殊人物,平和的历史时期和过于刚愎强悍的君主都不需要国士。总之,国士是中国历史森林中的巨大乔木,各时期的风景线因了他们的存在才显得生动和多彩起来。 杨度自称为国士,倒也不是他太不虚心使自己进步,因为早在清朝末年,名满天下的梁启超背地里就这样赞誉他了。梁氏在给老师康有为的信中,推荐杨度“才似谭嗣同,当以国士待之”。喏,连才高气傲的梁先生都这样认为,可见,杨度的“国士”头衔早已为国人所共认。 杨度确也不凡。他在那首名噪一时的《湖南少年歌》中,有几段说的是自家的身世: 我家数世皆武夫,只知霸道不知儒。 家人仗剑东西去,或死或生无一居。 我年十八游京甸,上书请与倭奴战。 归来师事王先生,学剑学书相杂半。 清代以前的“少年”,指的不是今天的脖子上绕着红领巾的小学生,而是现今的“青年”。古代经典里的“少年”,说的都是青年男子,如辛弃疾的“少年不识愁滋味”和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无不如是。民国初期王光祈、李大钊等人在北京成立的“少年中国学会”和赵世炎、陈延年、周恩来等人在巴黎郊外成立的“少年共产党”,也都是指青年而非幼童。对了,清朝那会儿,“幼童”大约与现在的“少年”相对应。杨度用韵文昭告了他的家世与留学日本前的履历。 杨氏先世自明洪武年间由金陵(今南京)迁湖南,世代务农,为乡绅之家。至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杨度祖父杨礼堂入湘军,从哨长做起,官至正四品的都司,战死疆场。杨度伯父杨瑞生,十五岁即随祖父征战南北,官至正二品的总兵。父亲杨懿生在曾国荃营中做过文案,即连队文书。所以杨度说他家“数世皆武夫”。杨度年方九岁时,父亲病故,杨度与妹妹杨庄被伯父杨瑞生带到驻守地归德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居住,数年后回籍,一家人的生活仍由伯父照料。正是在将军府邸,他将名字改为了“杨度”。 杨氏兄妹时以“才男”、“才女”享誉乡里,被本省硕儒王闿运一并纳入门下。 杨晳子遇上王闿运,可谓一生最重要的人际相逢。王夫子号湘绮,人称“湘绮老人”,是公认的国学大师。他素抱帝王之学,据说曾策动曾国藩拥兵自立以替代清王朝而未遂。王先生收弟子,唯才是取,不问出身,与杨氏兄妹三人同窗的,有后来给袁世凯当过大秘书的夏寿田和乡间木匠兼人像画师齐璜(白石)等。本就自命不凡的杨度,遇上恃才傲物、洒脱无羁的老师,想不立大志都难。他以天下为己任,苦读经、史、子、集,并深研帝王学,时刻准备着,为成为一代帝师而努力打基础。 自有帝王始,便有帝王学,依附成帝成王者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的士人,古即有之。且不说战国时期奔走于各地的那些凭三寸不烂之舌纵横捭阖的“纵横家”,只说晚清,即有多少智者仆仆于此途中?竭力辅佐光绪皇帝的康有为不就是这样一个人吗?康有为之后,最具“帝道”精神的,即数这位杨晳子了。此后话也。 十八岁那年,杨度离湘赴京游学。他在诗中说的“京甸”,指京城附近地区。第二年,他参加了顺天府乡试,中举人,很是少年得志。但两年后的会试,他却落第。彼时,甲午战争失败的悲愤氛围正笼罩着在京各地考生的心,他与湖南应试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请拒绝与敌国日本议和,此为他参与政治活动之始。 返湘后,他回到王夫子的衡山县船山书院,又是数载寒窗。其间,维新派二号人物梁启超应聘来长沙任“时务学堂”总教习。梁虽名满天下,却只比杨度大一岁。两位年龄相仿、志趣相投、政见相同的“少年”,虽学问上各从师说且每有辩论,却自此结为至交。转年(戊戌年,即1898 年),梁氏被光绪帝赏六品衔,调往京城与维新领袖康有为主持变法大业,而二十三岁的杨度则二度赴京赶考。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比较熟悉中国近代史方面的著作,在这方面……李洁的《文武北洋》,傅国涌的《叶公超传》等,这些书都很不错。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袁伟时 这本书少了几分迂腐气,多了几分现场感,使我们在早已被冷落的遗址中间看到了许多被遗忘的历史细节。 ——傅国涌 《文武北洋》,可谓民国史的好读物。 ——作家 土家野夫 《文武北洋》,是我心中不可多得的民国史读本。 ——作家 叶克飞 我昨天还在看一本北洋的书《1912—1928:文武北洋》,我们的正史写北洋的时候都是“军阀混战”,就这一句。但是,我们是不是知道在北洋时代真正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崔永元 我买了30本送人。 ——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前总编辑 程益中


编辑推荐

《1912-1928:文武北洋•风流篇》编辑推荐:新增15万字+100幅图片=畅销八年重编版!民国以来最好看最生动的北洋军政史!杨度、章士钊、李大钊、陈独秀,他们的文韬武略,让一个转瞬即逝的时代没有匆匆流逝。北洋时代可能并不是一个颟顸武夫秉政、人文精神沦陷的时代。也许,它是古老中华步入选票时代的艰难肇始,是一些大人物意欲让中国融入世界游戏规则的笨拙尝试。 我们对所有试图推进中国历史进程的先人都怀有敬意。

名人推荐

我比较熟悉中国近代史方面的著作,在这方面……李洁的《文武北洋》,傅国涌的《叶公超传》等,这些书都很不错。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袁伟时 这本书少了几分迂腐气,多了几分现场感,使我们在早已被冷落的遗址中间看到了许多被遗忘的历史细节。 ——傅国涌 《文武北洋》,可谓民国史的好读物。 ——作家 土家野夫 《文武北洋》,是我心中不可多得的民国史读本。 ——作家 叶克飞 我昨天还在看一本北洋的书《1912—1928:文武北洋》,我们的正史写北洋的时候都是“军阀混战”,就这一句。但是,我们是不是知道在北洋时代真正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崔永元 我买了30本送人。 ——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前总编辑 程益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1912—1928:文武北洋•风流篇 PDF格式下载



湘潭杨度,旷代逸才,三年前读唐浩明先生的历史小说《杨度》,便被这位才具无双的国士深深吸引。纵观杨度一生,矢志为中华之强盛百般探索,无怨无悔,有着肚能撑船的宰相之风,有着非韩薄柳的济世之才,却终不得志,真真令人扼腕!杨度的一生是清末民初乱世中国的缩影,读懂了杨度,也便读懂了那个剧烈变革的时代。从师从王闿运研习帝王之学,到留学日本寻求宪政之道,从大清四品京堂候补在宪政编查馆行走,到民国时期成为部长级高官,从促袁称帝的筹安会首席到上海黑帮杜月笙的门客,及至成为中共地下党员,他的人生履历每每见证着清末民初的风雨波澜。但无论在哪个阶段,他都不曾改变自己矢志救国的人生信念。雄辩者如孙中山先生三天三夜都不曾说服他加入革命党,甚至留下了“吾主张君主立宪,吾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号召国民革命,先生功成,度当尽弃其主张以助先生”的一段佳话。当袁氏中华帝国的美梦破碎,当杨度意识到自己君宪救国的道路已经走到终点,他毅然选择饯行诺言去帮助孙中山以及后来最能代表其理想与性情的、尚处于“地下”的中国共产党。对于这样一个坚信君主立宪的顽固政客,许多人对他晚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巨大转变感到困惑,其原因何在?正如李洁先生书中所言:“这一切,都不过是他一贯追求的结果罢了——帮助‘非常之人’,成就救国大业。一言以蔽之:帝王学也。”

杨度乃真国士,章世钊、李大钊、陈独秀亦是。在这本《文武北洋之风流篇》中,李洁先生在实地探访历史遗迹后,通过爬梳史料,理性思索,为我们再现了北洋时代几位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带着温情与敬意,他用最诚恳的文字冲开了覆盖在历史上的层层污秽或金粉,让我们看清了那些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和真实体态,也一改我们曾固有的认为北洋时期充斥着黑暗与反动的刻板印象。也许这种还原与描述并不十分到位,百般准确,但正如李洁先生自己所言:“我怀着敬畏之心描摹我所发现的东西,尽管我努力画下的也许还不是真相,但至少比人云亦云的某些所谓的定论更接近本质。”

是的,李洁先生做到了。读这本书,仿佛站在四位国士面前,杨度、章世钊、李大钊、陈独秀,他们伟岸身躯散发出的历史光芒将我笼罩,我仿佛穿越到那个激荡着豪情与热血的北洋时代,感受着他们的激情,体味着他们的惆怅。在这四人当中,最让我感到难以释怀的是陈独秀先生。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他一生捍卫着“民主”“科学”的大旗,终生为民主中国的实现奋斗不息,却不料在人生的后半程被扣上了右倾投降主义的帽子,被视为“托派匪首”,直到今天仍摆脱不掉,翻身不了。倔强的“老头子”被他一手创立的党派开除,被他视为同志的政治野心家们暗算,这是多么沉重的打击,然而他从不曾低头,不曾屈膝,哪怕身处牢狱之中,也高昂着那承载伟大思想的头颅,始终不放弃对真理的追求!在生命之门即将关闭的时候,他傲然宣称“将我辈以前的意见彻底推翻”:“如果能叫马克思、列宁复生,肯定今日苏联所行的一切就是他俩的主张,那我也要说一声:你们的学说,我不赞成!我宁要民主不要专政!”“无产阶级独裁……即党的独裁,结果也只能是领袖的独裁。任何独裁制都和残暴、蒙蔽、欺骗、贪污、腐化的官僚政治是不能分离的。”他打碎了对所有人的迷信,看清了事情的本质:“列、托之见解,在中国不合,在俄国及西欧又何尝正确?”多么振聋发聩的声音!今天,他的这些论断已经被事实一一验证,然而他伟大的思想却依旧被愚昧的国人困在笼子里不见天日,真不知该说这是陈独秀个人的悲剧,还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剧!

“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这是陈独秀坦荡一生的写照。看着老人家辞世前最后一张照片,头发花白,神情寥落,我知道他的心中定然充满遗憾。再看着陈独秀墓前百姓自发摆放的一纸题词:饮水思源,我更知道,思想终究是关不住的,“海底乱尘终有日,山头化石岂无时”,老先生在天之灵终会看见,他一手启蒙的新中国终将向他毕生倡导的 “民主”与“科学”之路昂然挺进。


铁葫芦此次所推出的这套来自于李洁的《1912-1928:文武北洋》书籍是非常值得让人称道的一本描写北洋时期人物的书籍。前期刚读完了《1912-1928:文武北洋 枭雄篇》让我感触颇深。事实上,这套《1912-1928:文武北洋》集结了枭雄和风流两大版本。武为枭雄,文为风流;信手拈来,深入浅出。
  
  有别于以往的历史书籍就历史而话历史,在这套系列丛书中读者更可以读到一些出彩的内容和讯息。一如作者在开篇序言中所强调的,想尽办法看清感兴趣的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与体态,再通过这些历史人物,了解他们那个时代的真相。也正是作者如此的写作意图,我们这些读者自然被带领到了一个全新的观看和评析历史人物的屏幕面前。少了以往已经被约定俗成的世俗好恶之分,多了现今的重新客观认定和剖析。还原历史人物一个当年的全面记录,篆刻他们当年的真实写照,透过这些记载,读者也在重新地为这些人物打分和定位。
  
  在这部风流篇中,我们读者可以一一读到四位那个时期的知名文人:杨度,章士钊,李大钊,陈独秀。也许是我的孤陋寡闻,杨度这个名字在我读这本书之前的确是一无所知。尽管自己是属于文科出身,但是回忆当年的历史书籍,字里行间似乎丝毫未曾有关这个人物的介绍。对于作者将这样一个人物放到与后面几位出面人物一起,着实让我好奇了一番。但是,在深入阅读之后,我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值得一提,非常值得一写的那个时期的文人代表人物。很是佩服在那样的时期下,杨度可以提出“金铁主义”的方针政策。对内要促进经济发展,对外需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拥护君主立宪制的他,不得不称之为是那个时期值得一提的了不起人物。尽管某些思想上的局限性遏制了他的发展,但是他的某些**才华却不容现在的人们所忽视。哪怕时至今日,我认为他的“金铁主义”依然适合任何一个国家进行推崇。假如他当年可以找到一个真正可以托付并实施雄图伟略的证券,估计他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上注定还大有作为一番。只不过他所拥护的清朝廷,他所支持的袁世凯政府毕根基上的原本问题注定了他的政治包袱也工愧于愧。除此之外,在随后的各个章节外,我们也逐步地看到了一个个更加形象鲜明的历史人物。他们在此书中病不是传统意义上定位的好与坏。真真实实的内容更是在揭示着这些历史人物他们的最本质所在。
  
  读《1912-1928:文武北洋 风流篇》不再仅仅是就历史而读历史。相反地,看这本书的过程更是让我们感知着一一个真实再现的才子文人风流轶事。看出特色,看出味道,看出不一样的人物来。


坐了四趟地铁去采访,从天河到芳村,从芳村到天河。
也就是在这拥挤的地铁上,分四次看完书中这四位“国士”的一生。每一次到站时,当我从书中抬起头来,便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前一刻,还沉浸在民国那充满销烟的北平,带着惶惶然的奔波的表情;后一刻,却又甩甩头、微微一笑,充满自信的踏上前往医院采访的道路。书本将我的世界明确的一分为二,我进出自由。
曾经,我很害怕我们这一百年间的近代史,从清朝政府的崩塌,到民国军阀的论战;从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到国共之争;从解放后的大跃进、文革,乃至改革开放这些年……无不让我感觉特别的痛苦。
于是,我宁愿放逐自己的心灵去追寻遥远古老的历史,喜欢徘徊在优美华丽的诗词中,喜欢追忆强大汉唐,喜欢探索康乾盛世,却不愿去面对我们中华历史上最不堪的一页。
但是,随着慢慢的涉猎历史书籍,也开始发现,民国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而翻开李洁所撰写的这本《1912-1928,文武北洋》时,才了解,历史上,很多人物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
本书是“文武北洋”系列的“风流篇”,相比“枭雄篇”中的四位武将,本书的这四位,可都是文采流溢的士子——杨度、章士钊、李大钊、陈独秀,但是,他们最终都被历史书籍涂抹得面目全非。而书中作者的工作,便是还原这些人最真实的一面。
而我,也真的不想再听教科书上绷着脸说的空话、假话、面具话,把一个人单纯的用黑与白来形容,为了政治的需要,过度的拔高抬举或降低诋毁一个人。我喜欢作者用心的查资料、走访当地,寻找后人,最终还他们这几位在民国时期有着举足轻重意义的国士一个公道。
历史,不应该只是为政治而服务的。
在古代,史官是宁愿被砍头,也坚决不肯修改历史。
而现在的史书上,则充满了谄媚的味道,作为一个有良心的文人,我觉得,这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和悲哀。
在阅读中,感动于李大钊对理想、对妻子的“忠”;崇拜于杨度的“义”,以及他的幸运;敬佩于章士钊的“孤”,傲然卓立于世的一生;更感叹于陈独秀的“冤”,至今都没有得到平反的悲情。
阅读完后,决定将“枭雄篇”也一并买入,看完文人,又开始好奇其那些被后人唾骂的武将,又是怎样的一种悲剧……



枭雄篇结束后,我们继续追寻风流篇。风流之解释甚多:1*风采特异,业绩突出;2*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3*放荡不羁;4*具有色情特点或色情上得到满足;5*风俗教化;6*遗风,流风余韵;7*风度;仪表;8*风韵,多指好仪态。
风流被给了如上之解释,那么在作者的眼中北洋时期,何者可以算上风流人物呢?这次选中的是:杨度、章士钊、李大钊和陈独秀。
与后三者相比,杨度人物的传记,曾读过曾浩明的三册,其为湖南湘潭姜畲石塘村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奇特的政治家,先后投身截然对立的政治派别。同时也是一名著名书法家,尤其是他学习颜真卿行书大有成效。杨度曾经是个呼风唤雨的旷世逸才。这位毛泽东的湖南前辈,深谙帝王之道,“中华民族”这个概念他最早提出,清政府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他起草的,其始与“孙大炮”(孙中山)分道扬镳后又助其。杨度是帝制祸首、军阀座上宾,杜月笙的清客…纵横捭阖,坚持自己理想,仗义疏财,人格令人景仰。。李大钊是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第一人;而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更是一个文人,而不是一个政治家。章士钊,湖南长沙人,著名民主人士、学者、作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四人中两个湖南人,一个河北人,一个是安徽人。
北洋:北洋时代从袁世凯小站练兵开始,到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东北易帜结束。国共两党都极力攻击北洋时期,把北洋时期说成一个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与洋务运动失败、北洋水师覆灭、北洋军阀卖国等刻板印象相连接。北洋时代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社会氛围自由宽松,没有官方的意识形态,观念上百花齐放,有学术自由,是知识分子和教育的黄金时代。正是这样的时代造就一堆的强人,是人才济济的时代。从这些历史的片段中可以窥见那个时代的缩影。


李洁的《文武北洋》本篇是文人篇,不但写的文笔流畅,寓理于字里行间,更是特别而且值得大大称道路的是他把民国时期的扬度、章士钊、李大钊和陈独秀,按照史实写出来,奉献给读者,这是真实的事迹,纠正了以往的以领导人讲话确定历史的现象。书中那国士杨度,在大理的历史事实面前我“见到”了真实有血有肉的杨度,而且“怪人”章士钊,便能体他在文革要在“毛与刘”中间‘调节’,还有优秀共产党员我党的开创者,他也是人,也有“点瑕”,但是仍然光辉,还有就是陈独秀,我们对他有太多的误解和看法,是历史,就要真实,就得让历史还原本来面目,让历史来启迪国家、社会、民众。我们不能歪曲历史,更不作假和割断,正应了作者引用的那句话:历史越久远,材料越接近本来面目。好书!非常好的书!太值得购买了!!收藏!


众人皆知的北洋军阀时代,印象中是一个颟顸武夫执政的混乱时代,其实,在那个时代同样存在一批文士,譬如:杨度、章士钊、陈独秀等等,他们的故事同样很精彩!作者笔锋微带幽默,视角崭新,笔触生动,可见作者饱读史书,文学底蕴四溢。该书的内容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材料,字里行间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文章读后令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一言以蔽之:好书,值得一品!另外,包装也不错,很精美!


今天,才有幸看到真实全面的民国风流,看到那些国士,为理想的奋斗与抗争。无论身后功过,他们是在为理想而战的战士。 看完了李大钊,感觉到悲哀。一个理性爱国走温和路线的政治人才,却被苏俄几个漂亮的词藻诱骗,一个大转变走上暴力的路子。马前奔走效力,却始终不被信任,根本进不了由俄国人一手安排的中共核心圈去,最后,在苏俄企图推翻中国北方政权的阴谋被剿之时,连坐而亡。只能说,中国文人,真的好欺骗,命也… 杨度,一个一生追求理想不轻易放弃的人,追求宪政,追逐理想,终身不变浪漫情怀。清政权下,呼吁君主立宪;北洋政权下,支持国民党运动;国民政府时期,又加入了共产党。可惜,某次实际操作毁了一世清誉,但心,却还是原先的坚持。他的诗,为自己盖棺定论:市井有谁知国士。确实如此!


这是一本作者十多年前写的书,但即便是在对民国时期的北洋历史研究比较客观的今天看来,书中的描述仍然比较颠覆。乱世出英雄,北洋时期是乱世,应该是出英雄的时代,但是中国的汉字很奇妙,一个阀字,就把北洋时期的许多风云人物脸谱化了。能够像作者研究和熟悉北洋历史的,真是难得。不知道是不是北洋时期的某个人物轮回转世了


看过十多本介绍北洋民国时期人物的书,只觉得这套文武北洋和大历史的小细节不错。


以轻松的笔法让我们了解北洋时代的文武人物。


北洋时期一直被我们诟病,总认为这个时期暗无天日!其实并不其然,且看那时的志士仁人为了祖国的拼搏与奋斗!他们的个性、理想值得我们去记忆,去思考!有时候很想穿越到民国那个时候,去听李大钊、陈独秀那些振奋人心的演讲,去看当时国家的样子,去感受那些志士仁人的激情!只可惜没有这样的机会,只好在书中穿越啦!


李洁的北洋军政历史著作,北洋军阀,最喜欢看了。图书封面设计很有民国味道。不错


觉得文武北洋就是还原历史原貌,非常棒。


北洋时代的风流人物。


书看起来很舒服,不过文武北洋有点随笔的感觉


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北洋风云人物,文笔也好


看完之后才发现,原来二十世纪中国最值得怀念的时代是北洋时代啊


发现不一样的北洋军政史!值得品读


北洋时代的文人有那么高的地位,当真是气宇轩昂


要想了解真实的北洋军阀时代,就要仔细看看。


先是看了枭雄篇后,再买下了这本书,与武一样,文篇对北洋时期的大人物有着客观的评价,没有刻意贬低一个人,或者抬高一个人


作者是个有心人,也一直怀着北洋这个题目走了他想去探寻的地方,很亲切地还原了部分历史


不管是立宪的杨度,还是共和的章士钊,亦或共产的李大钊、陈独秀,都是时代汪洋中的小舟,无力反驳时代


可以了解一下北洋人物


好书!这本书非常好,注重客观事实,用最平实的语言来写,像杨度、章士钊、李大钊和陈独秀,这四个人,我们对他们有太多的误读,又是我们不能尊重历史事实,今天我们要教育我们自己,要还原历史真像,这对我们是有重大的意义,对我们的国家、社会、民族,都有重大的意义,历史就是历史.....不能受人摆布...


从另一个角度看北洋,胸中有血心头有伤的文人情怀。历史的厚重政治的老练世故的深沉啊……暂且放下


“北洋”在我从小的感觉就带住“军阀”2字,在华夏历史上多多少少带点“坏人”的角色!个人认为是带点悲情感的,要知道带辫子的满族人后期把国家搞得谁都捞一把,揍你两下还不敢大声说话。但也是这样才会有这些“国士”的出现,不过有一些看法保留意见.....


了解北洋历史,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一套好书。


这是我读的关于北洋时期的最好的一本书,没有预设的立场,评价客观。赞!


  说是为历史正名,不如说是为历史人物正名。多少年,我们被中小学历史教科书蒙骗,杨度罪不可赦,章士钊是前朝余孽,李大钊乃我党先驱,陈独秀是右倾分子。
  看了此书,才知真像。


对于了解北洋时期的历史是不错的一本书


很想看看北洋时期的历史,就是这本书了!


另外一个角度的北洋史


期待已久的北洋历史!


杨度、李大钊、章士钊、陈独秀四人的风流,描写有力度,就想找一找四人的原著作了


看看北洋,不错,那人,那时,那事


好书 值得一读 改变以往对北洋的描写


与教科书上不一样的北洋。


可以比较深入的了解北洋了


一本值得反复翻阅的书,一本值得推荐给同龄、晚辈的书,一本较为客观评价民国风云人物的书,一本颠覆了民国历史教材的书。


想不到讲文士的比讲武夫的更精彩。象杨度这样先后事袁世凯,孙中山,最后又成中共地下党的,怕是难找出第二位了。这人的经历拍成电影定然有看头。


数风流人物,还看民国。


非常喜欢的一本书,以探询民国人物故居为线索,为我们一一展现真实的民国人物,与以往的教科书里学到的反动文人形象有极大颠覆,值得一读。


作者在序中写到,他开始他的清污工程,还原历史的真相!作者通过自身去旅游其故居,实地探访历史遗迹,娓娓道来,再版时候加了很多文字,细细品味中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给历史人物一个公正的展示机会,给后人一个客观的瞻仰平台。是非对错自在人心。


不错,有些地方不错,特别是杨度篇


总结整理了民国时期优秀的人物,像是一本大传


李杰的书把历史还原了,应该感谢作者把我们带回历史的本来面目,对于历史来讲最主要的也是最好的就是真实,我们过去有些掩饰历史的作法,并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背道而驰。我们是唯物者,那就更要真实,只须反应真实了,才能对事业有利,才能对得起历史和社会,对得起国家和民族。


作者用简朴的文字娓娓道来,用充满人性的笔触描述着一个个生动的人物。


刚到,杨度感觉写的一般!


民国时期的大师们,我在此书中对他们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可以说是震惊!


因为学理工科,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仅停留在当初上中学时的片面性。读完此书,让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更加客观和全面。一本好书。


看了枭雄篇后 又买了风流篇 作者视角客观地肯定了前人的伟绩 真实的历史需要被铭记


买了一武的那一本,又来买这本文的,原来叫纠纠武夫,彬彬文士,我觉得比现在改的这个枭雄篇风流篇好多了。


还原历史,另一个视角评价,促人思考


很好的一本书,让我对民国那些年有了完全不一样的了解,对民国这段历史更感兴趣了


这才是真正的民国历史。


很好的一本书,像是旅游笔记,又像是历史小说,更像是历史人物评述,很不错哦!


看了更了解那个时代


值得尊重的时代


可歌可泣的风流国士,精彩纷呈的历史解读,耳目一新。


还原历史真相,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


先看了枭雄篇, 真的不错, 风流篇还没来得急看


很好玩,民国真是英雄备出


了解民国往事


好书,对民国有了重新认知


感觉应该不错,人物选择的很有特点


史料详实,语言平和,信息量大,用功足。同意崔永元的看法


是散文也是学术著作,真实的历史读来最有意思


虽属历史散文,但绝对可以推翻你的许多认识。


本书生动,好看。


也许是我们读了太多太多的马后炮式的历史评论,看多了事后诸葛亮式的评说,我们所缺的就是这种不粉饰不歪曲的历史评论。


还原真实 好书


很好的历史书,有知识,有韵味,值得推荐


很好的历史书,有知识,有韵味,可以帮助深入的了解历史,值得推荐。


帮老公买的,书的印刷很清晰纸张也不错(两本的纸张不一样,这本比枭雄篇的纸张更白更好),里面有很多图片资料,相信一定非常好看。这次发货速度惊人啊,晚上下的订单,第二天上午就收到了。非常满意。


中国的百家争鸣时期


很少看到这样形式的书,作者很有感情和表达能力,在对故人故居的探索中,逐渐展开那段被遗忘的历史。很好。


有史有据,值得阅读。


书不错,喜欢历史类书籍,有吸引力。


发人深省的一本书,里面有你很多不知道或是误解了的历史!


特别想自己看一下这段历史,马上开看!!!质量不错的说


可以看,被埋没的历史,被诬陷的英雄


可以帮助深入的了解历史


历史 看点收获点 嘻嘻


好书啊,不错的,教科书里看不到的历史。


很好看的一本书,如果你喜欢那段历史的话


对那段历史有助于了解吧


了解很多不知道的历史


重温一段被误读的历史


不一样的历史解读


了解历史的另一面。


学习历史知识,受益匪浅


很精彩,了解了很多历史真相!


和历史书大不一样的历史,非常详细,客观,学到很多东西


对历史有了更深层的了解


快递太快了。。牛
本书记录历史


建议大家购买,绝对不会后悔。

真实的历史,而不是课本上的谎言。


真实的历史,是用鲜血写成的。默写的谎言怎能遮盖血写的事实?


学习历史的好书啊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