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妖魔化与媒体轰炸

李希光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9-12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

李希光  

页数:

366  

字数:

29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当巴尔干在硝烟泡火中痛苦呻吟的时候,当中国人民为三位死难的中国记者而激愤、抗议的时候,美国主流媒体却对公众展开了一场空前规模的“媒体轰炸”。本书的两位主要作者此时恰好身在美国,亲眼目睹了当地报纸、电视等媒体旨在混淆是非、塑造民意的信息大战,亲身感受到一些受蒙骗的公众的偏见和敌意。他们以自己的亲历和思考,深刻地揭露了西方主流媒体推行新闻霸权的真实面目。  本书是李希光、刘康先生继《妖魔化中国的背后》后再度联手,推出的又一部振聋发聩的警世之作。

作者简介

  李希光1959年生于江苏省,现为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助理研究员、新华社高级记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青年学者、《华盛顿邮报》客座记者、哈佛大学新闻政治与公共政策中心研究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部分:媒体轰炸的背后 一 科索沃随想录  ——刘康与李希光对谈之一 二 新冷战思维的崛起  ——对巴尔干战争中美国媒体轰炸的思考  (一)如何认识新世纪的趋势  (二)新冷战思维的崛起  (三)媒体轰炸与妖魔化  (四)认识美国,把握自己 三 新闻热线上的交锋  (一)从“五四”到“五八”  (二)政府组织学生游行?  (三)弘扬爱国主义,反对民族情绪  (四)后冷战时代的中国大学生 五 “不是冷战,但寒气袭人”  ——关于美国媒体1999年中国报道的评析  (一)美国媒体怎样报道中国使馆被炸事件  (二)美国媒体怎样报道“中国间谍案”  (三)从言论版看美国主流媒体的立场 六 受控于一只看不见的手  (一)美国媒体的双重标准  (二)美国媒体的政治偏见  (三)美国媒体的负面影响第二部分:后冷战时代的新闻霸权 一 如何塑造21世纪中国的国际形象?  ——刘康与李希光对谈之二 二 信息时代的意识形态  (一)美国大学课堂上的争论  (二)美国大众传统中的意识形态  (三)美国意识形态的三大支柱 三 揭开文化帝国主义的面纱  (一)通俗文化霸权:让你自愿当奴隶  (二)语言霸权:让你永远处于二流地位  (三)新闻信息霸权:全天候的“轰炸”  (四)图穷匕首见 四 西方传媒如何制造思想一致?  …… 五 非民主的民主 六 西方传媒角逐国际舆论市场透视第三部分:真实记录历史,但不要妖魔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妖魔化与媒体轰炸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