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上海酒吧

包亚明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09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

包亚明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上海酒吧所代表的空间,不是单纯、被动的地理环境,而是消费主义全方位地进驻当代中国日常生活的一个绝妙注脚。它一方面向全球化的文化想像敞开了意义的通道,另一方面也为地方性知识的重建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书籍目录

导论:都市文化研究与上海酒吧
Ⅰ观察
一 Sasha''s:“飞地”上的想象
1想象的旅程
2袖珍“飞地”
3酒吧,咖啡馆?
二 “凯文”:没有秘密的风景
1没有秘密的“凯文”
2喝的,是感觉
3不变的风景
三 Mandy''s:消逝的酒吧
1今宵酒醒何处
2星期一的Mandy''s
四 O''malley''s:复制的爱琳情思
五 为什么是“1931”?
六 “时光倒流”: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上海酒吧 PDF格式下载



   在包亚明那里,怀旧在消费主义的催促之下,和欲望联系在一起,作为一种文化感觉,沦为吸引消费者驻足的手段。怀旧,成了一种新感觉,不变的,是欲望。
  
   街巷上的咖啡馆和酒吧,曾经一度是谈论革命的地方,“在怀旧的眼光中却完全蜕变成了闲暇浮华的风景”,革命的叙事在浮华和喧闹中散落成轻飘的只言片语。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昔日的浮华场景因为想象力的打磨更加历久弥新”,在欲望的导引下,“30年代的老上海与如今的老上海酒吧有着血脉相连的依恋”。如今上海酒吧的怀旧氛围,只是欲望的霓裳,指涉着人们的兴奋点。
   这就产生了两个新的问题:一是欲望如何被具体化为欲望对象的问题;二是怀旧感觉如何与欲望耦合,制造兴奋。
   对于第一个问题的解决,能够被复制的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抽水马桶上面的马灯,旧式留声机等等,展现出“老上海怀旧在渲染遗留的物质存在方面无疑是不遗余力的,任何一个在老上海酒吧停留过的人们,都不会不注意到那些旧器物所受到的过于夸张的强调”。然而,为“复制”提供了大量养料的,是那个“浮华四溢的、有着租界的上海”,是新感觉派笔下的上海,上海都市的怀旧,抹去了人们不愿回顾的“革命和社会主义震荡所造成的都市发展的断裂”,“昔日灿烂一时的异国情调”成了怀旧的重要内容。
   为欲望找到了承载物——复制出来的上海古旧的异国情调(它来自于昔日的繁华)——我们继续解决第二个问题:怀旧如何与欲望耦合,也即消费者如何与这样的怀旧场景发生联系?一个解释是移情作用,“文化怀旧是一个感伤的注脚,它通过移情设计的方式,将当下的情景投射到历史年代中,达到一种历史经验的非历史性重组”(张旭东,《现代性的寓言:王安忆和上海怀旧》,《中国学术》第三辑)。还有一种是关于自我身份认同的解释逻辑:“最广义的异国情调来源于种种心理桎梏,寻找另一个外国的和奇异的自然社会环境的愿望。它有助于滋养一个人的最美好的梦想,这个梦想是遥远的、陌生的和神秘的”,本来,“人们对异国情调的迷恋和追求”就与“对象有别于本土风情的别致、古怪的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经历了血雨的人们,“原有的自我身份在外来的冲击震荡下四分五裂,迫切需要找到新的身份标志”,在这样的情况下,“扑面而来的带有异国情调的对象恰好充当了这样一种媒介,使人们能在其中寻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新的自我确认的符码”。
   这样,商家复制上海昔日的繁华——他们预设的消费者怀旧和欲望的载体,之后,消费者出于移情或是找寻新的身份标识的需要,接受了这一设计,允许了“历史经验的非历史性重组”,商家—消费者之间通过怀旧与欲望的耦合达成了消费情景中的默契。
  
   然而,这样刻意伪饰出来的文化氛围,终究是一种想象,有学者批判:怀旧制造出一系列消费热点,使得“虚幻的上海与真实的上海的分裂”,商家“刻意营造了历史氛围”,而“消费者对于这种误植”予以“容忍与默许”,这“不是在消费历史,而是在消费现实。活生生的现实被改造成历史来消费”。然而,“这种矫情、浪漫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并不是情调,而是一种侵入,一种残酷”。
  
   所幸,精英叙事和知识分子对这样的文化现象保持着清醒,也为怀旧感觉注入了另一种情愫。在包亚明的文章里,精英和知识分子是分开的两个群体,首先是被作为审视者的精英叙事,他们与怀旧时尚的区别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历史态度的差异。如果说怀旧时尚关注的无始无终的、没有时间性的繁华市景,那么,精英叙事强调的则是城市空间变化更迭的历史沧桑感。其二,是对主体性的界定的差异。如果说,怀旧时尚预设的是可以在时间的长河中自由穿梭的主题,那么精英叙事预设的则是不在场或缺席的城市主体”。
   而知识分子,感受到了上海在重现世界主义的过程中被同质化的忧虑。他们的批判首先是针对消费主义的,“如果说,伴随着怀旧幽情的仍是‘接轨’的呐喊,那么,中国怀旧情调的暗流对世界范围内的怀旧时尚的应和,则是文化‘接轨’的一个明证。”然而,这样的“接轨”也隐含着文化认同的困境,“这里所谓的‘世界’,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他者的、异己的对象”,指涉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其次,怀旧造成了历史认识的断裂,“通过拼凑来重现一些昔日时光的努力,始终无法捕捉到真正的文化经验中的社会现实的历史性。那些昔日时尚之风的形象所导致的崭新美感模式的产生,正式历史特性在我们这个时代逐渐消退的最大症状。我们仿佛不能正面地体察到现在与过去之间的历史关系,不能再具体的经验历史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