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内闱

[美] 伊沛霞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05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

[美] 伊沛霞  

页数:

317  

译者:

胡志宏  

Tag标签:

无  

前言

《内闱》出版至今已经10年了。自它出版以来,中国妇女史研究领域日渐兴盛。现在,关于中国古代妇女的英文著作已经是10年前的好几倍。就像这本书一样,这一系列著作大多数都尝试使妇女史成为构成历史整体的一个部分。它们要使用其他历史研究领域同样使用的工具,考察与女性生活相关的观念、行动和制度。这本译著的中国读者可能会意识到,我是从一个和他们习惯不一样的视角来看关于宋代女性的问题的。然而,他们可能对早期西方学术还不够了解,不能理解我的工作是对这些早期学术的回应。西方对中国女性感兴趣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西方传教士创作了大量关于中国的书籍。他们经常强调中国家庭与西方惯例截然不同的特点,比如祖先崇拜,被法律承认的纳妾制度,几个已婚兄弟住在一起的多代同居的大家族。许多传教士内心里是改革家,专注于女性受压迫的原因。他们用同情女人的笔触描写她们:出生时,她们可能被不再需要另一个女儿的父母杀死;五六岁时,她们可能被卖做奴婢;她们的脚被裹得那么小,以致难以行走;她们不能接受教育;她们必须嫁给父亲为她们选中的丈夫;她们几乎没有财产权;她们很容易被休弃,被剥夺对子女的监护权;丈夫死后,她们可能承受不能再嫁的压力。到20世纪中期,在为西方读者书写中国女性和中国家庭的过程中,社会科学家们占据了一个类似的权威位置。不足为奇的是,他们通过相当不同的方式架构他们的研究,试图避免民族优越感和屈尊俯就的姿态。他们把中国放在一个比较的框架里,根据家庭系统认同家人的方式、联姻的形式、传递财产的办法等等。

内容概要

本书考察的宋朝是一个纷繁复杂、充满变化的时代。一方面,缠足开始流行,士人开始倡导“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另一方面我们接触到的是截然不同的印象;女性的婚姻和财产权得到进一步保障。在这本海外中国妇女史研究的开山之作里,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内容异常丰富的画卷,宋代女性的生活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内外之别,祭祀庆典,安排婚嫁,侍奉公婆,养育后代,内闱争宠,守节再嫁……从而显示妇女史是动态的历史,富有多种可能性的历史。由此读者不仅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了解宋代女性群像,还能在社会变迁中把握她们的选择和才智。

作者简介

伊沛霞(Patricia Ebrey),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1985—1997年任伊利诺斯大学历史系教授,1997年至今执教于华盛顿大学历史系。1993年出版《内闱》(英文版),是海外中国妇女史开山之作。她的兴趣主要在妇女、家族和社会等方面,其重要文章于2002年结集出版,题为《中国历史上的妇女和家族》。但是,她的研究范围远远不限于此,其涉猎之广可以从以下著述跨越的年代和领域得到证明:《3—7世纪中国领域的重建》(与人合编)、《剑桥中国插图史》、《中国历史手册》、《唐宋时期的宗教与社会》(与人合编)、《中华帝国的儒家思想和家族礼仪:关于礼仪著述的社会史研究》、《中国社会的婚姻和不平等》(与人合编)、《家礼》(译著)、《晚期中华帝国的家族组织:1000—1940年》、《早期中华帝国的贵族家庭:博陵崔氏个案研究》。最近她的研究兴趣集中在宋徽宗。

书籍目录

中文版前言序言自序习用语的说明宋朝疆域图导言第一章 男女之别第二章 婚姻的意义第三章 做媒第四章 婚礼和婚庆第五章 嫁妆第六章 作为内助的上层阶级的妻子第七章 女红第八章 夫妻关系第九章 为母之道第十章 寡居生活第十一章 再婚第十二章 妾第十三章 靠女人延续家庭第十四章 通奸、乱伦和离婚第十五章 对于妇女、婚姻和变化的思考注释西文参考文献目录索引译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这种形式的一夫一妻制不限制男人同时还有别的女人,但妻子只能有一个。妻和妾的位置也不能调换:“诸以妻为妾以婢为妻者徒贰年;以妾及客女为妻以婢为妾者徒壹年半。各还正之。”换句话说,把女人的身份抬高两级或降低一级的男子,服刑两年;抬高一级的服刑一年半。法律对较低层次的女人有所通融:“若婢有子及经放为良者听为妾。”但无论如何不能以婢为妻。注文做了解释:“妻者传家事承祭祀。即具六礼,取则二仪。婢虽经放为良,岂堪承嫡之重?”宋代法律确实把订婚作为约束女方家庭的条文:“诸许嫁女已报婚书及有私约而辄悔者杖陆拾。虽无许婚之书,但受聘财,亦是。”如果把已经订婚的女儿许配给别人,则杖一百,如果已经办了婚礼,服刑一年。法律还规定,如果新郎家长允许女家改变主意,女家就不能要求男方退还礼品。法律承认订婚和聘礼制度,新郎家庭据此得到未婚新娘的许诺,有权期待在双方商定的时刻迎娶新娘。如果三年之内不娶,新娘家有权推断男家对此事失掉兴趣,因而可以把女儿嫁给别人。族外婚制意味着合法的宋代婚姻模式与父系观念相连。人类社会在早期已达成共识,即便是血缘很远的父系亲属之间也不能通婚;到了宋代,这个规定严格的程度达到同姓不婚。《宋刑统》申明:“诸同姓为婚者各徒贰年。”四代以内有共同祖先的家族内部,若通婚,受到的刑罚更为严厉,亲属关系越近,违法程度就越重。妾和妻子一样,不能来自同姓人家。法律文献一再重述古代的规矩,打算买一位姓氏不明的妾以前应该进行占卜,确保她与男方不同姓。法律还规定了与母族、妻族亲戚联姻的规则,规定主要在辈分方面:男子可以和不同姓的同辈表姐妹结婚,但不能娶上一辈或下一辈的女表亲。女人再婚时,前夫的亲戚也属禁止的范围。一个案例中,法官判决女当事人与结婚3年的前夫的堂弟离婚,他援引一条规定,这类情况要强迫离婚,除非已婚20年或更长时间。婚姻法支持家长的权威。父亲和家长控制着子女的婚事,如果违法就要承担责任。长大的儿子离家后若与别人私订终身,事后发现父母已给他订婚,那么只有父母安排的订婚才算有效。父权也因离婚的规定而得到加强。公婆可以因儿媳不招二老喜欢或未生育把她送回娘家。

后记

感谢伊沛霞教授和她的研究助理易素梅小姐对这部译稿提供的帮助。伊教授寄给我她的手稿,附有很多中文引文。易素梅阅读了全部译文,逐字逐句提出修改意见,纠正了原稿的很多错误和硬伤,使我模糊的理解变得清晰、到位。她还翻译了“中文版序言”,对“序”、“自序”和“导言”用力尤多。这部译作在翻译、注释和查找中文引文方面还有一些问题,译者愿继续付出努力。


编辑推荐

《内闱:宋代妇女的婚姻和生活》: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内闱 PDF格式下载



对妇女史研究有兴趣的可以买


中国的史书浩如烟海,但专门写女性史的却屈指可数。但是,现在的史学研究方向转向了平民化,也专注于女性。研究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


发现那时的女性生活并不像今天想象的那样,很多小细节,挺有意思的。


女性史学的经典作品,有点学术化的,


哈哈很好看呀 比什么通俗历史小说好看百万了


这本书一直想要。然后,现在弄丢了。


外国人的翻译的再翻译回来,有的字句看起来有点搞笑,但总体不错。


好看!要是彩色的就好了


纸质比较薄,字体排的也比较密,一看就是专业书籍,没有花里胡哨的东西,了解历史很好


没看完。写得挺有意思。角度挺新。


这部书的分析非常令人信服,言必有据,不管是正史还是笔记小说还是墓志铭等等,都很明确地列出佐证,同时不像一些海外汉学著作,过于修正,本书相对客观一些。同时也不像国内某些妇女史著作,满书只有“压迫”、“不平等”、“封建礼教束缚”等字眼,看了本书会发现,其实古代妇女生活得挺舒适的。


译者的文字水平有限,使得这本书虽有内容,却不吸引人。另外,薄薄的一本书,总共320页,却有80页的注释附录,这是骗稿费呢骗稿费呢还是骗稿费啊,完全不值这个价钱!!


这本书很符合我的要求


提供给我们关于古时中国的新颖的考察视角,值得一读。


书的质量很不错,内容比较符合历史。


以前看了觉得写得很好,买来收藏的


本书把宋代妇女的婚姻家庭生活作为考察内容,搜集罗列了大量宋人的文字材料(传记、墓志铭、笔记、史籍),并进行分类解读,从北宋写到南宋,努力勾勒不同时期妇女婚姻和家庭生活的大致面貌和扮演角色、所拥有地位权利的发展演变,论据详实充分,叙述清晰有层次,非常好。


很早前剩最后一本的时候买的它。作者引用了数量众多的文献,力图从各方面向我们展示宋代妇女的婚姻与生活。上乘之作,之所以打四分,是因为翻译的实在不好说……^_^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