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幻想的瘟疫

斯拉沃热·齐泽克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

斯拉沃热·齐泽克  

页数:

300  

译者:

胡雨谭,叶肖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中,齐泽克提出,当前的时代正遭受着一场幻想的瘟疫。我们的生活的日益抽象化——从数码化到市场关系均如此——和我们周围的伪具体形象的泛滥之间,冲突正逐级增强。传统批评倾向于在抽象概念和具体社会现实之间建立联系,而齐泽克的看法却是,今天,正确的程序乃是从伪具体的形象中推导出抽象。他在书中举出遍及方方面面的例子,从各国对洗手间的不同设计到网络性爱,从波斯尼亚战争到罗伯特·舒曼的音乐,从中探完幻想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意识形态既促成快感又保证后者不至于过量的手段、拜物概念和幻想的引诱之间的联系,以及数码化和赛博空间对主体性地位的影响。在这些讨论中,齐泽克充分展现了他雄辩、博学、幽默又精辟的大师风范。  本书从拉康的视角,系统地分析“幻想的瘟疫”这一假设。第一章(《幻想的七具假面》)讨论了心理分析中的幻想概念的轮廓,还特别考虑了意识形态对某些幻想背景的依赖。第二章(《爱你的邻居?不,谢谢!》)讨论的是幻想和快感之间的模糊关系:幻想驱动和构筑快感,同时又像面保护盾一样防止快感过量。第三章(《拜物及其兴衰》)集中讨论了作为幻想诱惑的范例的拜物概念(从它的宗教起源到它的后现代剧变)的僵局。最后一章(《赛博空间,或者存在难以忍受的禁锢》)直接触及了作为“幻想的瘟疫”的最新版本的赛博空间话题,并试图探讨持续不断的数码化会如何影响主体性的地位。四个章节之后附加三篇附录,分析了作为“幻想的瘟疫”的内在实质的真实界的难以呈现性的三个例子:在电影中试图表现性行为时的失败(《从崇高到荒谬:电影中的性场面》);音乐旋律线的逐渐消失表现出的主体性(《罗伯特·舒曼:浪漫的反人文主义者》);以及现代(康德)伦理中对道德法则的排斥(《无意识的法则:论一种超越善的伦理》)。

作者简介

  斯拉沃热·齐泽克,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社会学和哲学高级研究员,拉康传统最重要的继承人,他长期致力于沟通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将精神分析、主体性、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熔于一炉,形成了极为独特的学术思想和政治立场,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为耀眼的国际学术明星之一,被一些学者称为黑格尔式的思想家。他曾任法国巴黎第八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许多知名高等院校的访问教授、活跃于各种哲学、精神分析和文化批评国际学术讨论会,所到之处儿乎都引起广泛的注意。詹姆逊说他“发出了一种不平常的声音,我们将在今后数年内反复聆听”。伊格尔顿评价他是欧洲近十年来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书籍目录

介绍第一章 幻想的七具假面真相就在那里1:幻想的先验图示2:主体间性3:冲突在叙述中闭合4:堕落之后5:不可能的凝视6:内在违越7:空洞的姿态冲动之“永远回归到相同”知识、欲望和冲动欲望中的真理,幻想中的知识第二章 爱你的邻居?不,谢谢!傻瓜和无赖为什么快感是非历史的邪恶中的平庸?种族清洗之诗去美化的邻居邻居的丑恶声音青蛙和一瓶啤酒意识形态失真作为否定量的物体第三章 拜物及其兴衰移动的雕像,冻结的躯体过于关注!阐释的暴力从宗教到商品的宇宙拜物的幽灵化结构和人道主义之间的拜物应当有信仰的主体原初的替换互消性应当享受的主体性差异“客观的主观性”第四章 赛博空间,或者存在难以忍受的禁锢症状是什么?作为真实的虚拟被威胁的前线身份、想象和符号“去中心化的主体”在哪里?幻影超文本主人的悬置对信息的厌食拯救表象气象学教会我们关于种族主义的什么事情?附录I 从崇高到荒谬:电影中的性场面附录Ⅱ 罗伯特·舒曼:浪漫的反人文主义者附录Ⅲ 无意识的法则:论一种超越善的伦理

章节摘录

  在西方,齐泽克可能是继福柯之后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他的勤于著述,几乎无人能出其右,有人惊呼这位“卢布尔雅那巨人”(GiantofLjubljana)造就了“齐泽克产业”(Zizekindustry)。他也从来不知道“虚心使人进步”的道理,从不放过任何一展才华的大好时机,说起谢林、康德、黑格尔、拉康来,犹如决堤之河,滔滔不绝。他总是不由自主地讲笑话、说轶闻、谈趣事,漫不经心、深入浅出地探究其逻辑,揭示其秘密。眼前的这本《幻象的瘟疫》(The Plague of Fantasies)就是如此。(需要说明的,此书中译本的标题是《幻想的瘟疫》,鉴于“幻想”一词词性丰富,为避免误解,我还是想称之为《幻象的瘟疫》。)  “幻象的瘟疫”一词出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之口。在彼特拉克那里,幻象之所以酿成了瘟疫,是因为幻象作为意象,能够麻痹我们清晰的推理能力。那么,在精神分析中,“幻象”何所指?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要理解此书的要义,就必须回答这个基本问题。  幻象(fantasy,phantasy)乃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核心概念,指在无意识欲望的驱动下形成的场景。弗洛伊德在1897年发现,精神病患者有关“性诱惑”的记忆常常与事实无关,它是幻象。幻象和记忆难解难分,但它们都是靠不住的,因为都是在欲望的驱使下,改写了历史。幻象与现实相反,它是臆想的产物,现实则是客观的存在。现在看来,把幻象与现实对立起来,显然是天真之举,因为现实也是由话语建构起来的,难免“臆想性”。  因而拉康不再关注幻象与现实的对立,而是关注幻象与符号秩序的关系。他曾经在1966年的研讨班中专门探讨“幻象的逻辑”。拉康精神分析中的幻象类似于电影中的静态影像(frozen image):前者的功能在于回避随后而来的创伤性场面,后者的功能在于遮蔽主体由于接受符号性阉割而造成的创伤,在于遮蔽符号秩序中的匮乏,在于使主体免于面对创伤性记忆。符号秩序之所以存在着匮乏,是因为主体要进入符指领域(signification),就必须走出快感的实在界(Real of jouissance);而走出快感的实在界,意味着被阉割,成为“被禁主体”(barred subject)。主体“被禁”了什么?主体被禁止再把自己的肉体视为快感的源泉。当然,把快感排除后,符号秩序也是被阉割了的符号秩序。因为被阉割,它也要围绕着“快感的匮乏”结构自己。  可以肯定的是,无孔不入的幻象使我们生活在幻象的海洋里,特别是在这个拟像与仿真无所不在的时代。从便盆到网交,从知识分子如何看待波斯尼亚战争到罗伯特·舒曼的音乐,莫不如此。苏东波的出现使得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地缘政治力量急剧萎缩,也使西方国家失去了唯一的竞争性的现代化模型。从此之后,西方国家必须直面诸多“前现代”团体的挑战。形形色色的原教旨主义、国族主义、部落主义、恐怖主义团体和运动开始发威,构成了所谓的“意识形态区域”。巴尔干的军事冲突为西方人提供了极佳的部落幻象。相形之下,进步的、理性的西方国家则构成了“非意识形态区域”或“后意识形态区域”。当然,在齐泽克看来,这种划分就是意识形态性的。  作为“自发的意识形态空间”,赛伯空间不仅是幻象的藏身之所,而且为幻象的极端泛滥提供适宜的温室。齐泽克认为,在赛伯空间中,主体以抛弃肉体为代价,进入了纯粹的精神领域。赛伯空间的出现使得符号秩序(即意识形态)开始深入主体最隐秘之处。这时,作为“幻象之屏”的“界面”成了关键词,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审视齐泽克与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分野。现代主义认为,屏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屏幕之后的世界,而屏幕几乎是透明的;后现代主义认为,我们在线时的“自我”与下线时的“自我”毫无关系,屏幕之后一无所有。齐泽克认为现代主义的看法固然天真,后现代主义也失之任意,因为屏幕是靠数字世界支撑的。数字世界不是指主板、CPU、硬盘、内存、显卡之类的一堆硬件,而是指隐藏在屏幕之后以数字化形态呈现出来的实在界。比如,我们在用微软的字处理软件写稿子时,总是觉得在Word这个界面的背后,还“挂”着之类的其他界面。  齐泽克宣称,他要在本书中,运用拉康的观点,“系统”地探究幻象的瘟疫得以形成的前提条件。但这个目标对他而言,似乎高不可攀,因为他最不具有的学术精神,就是“系统性”。他之所以可爱,也在于其“系统性的匮乏”。他总是喜欢信马由缰,却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他早期的著作即露此端倪,但表现得相当克制;后来愈演愈烈,并从机械的拼贴变成了彩色的万花筒。《幻象的瘟疫》更是如此,他的论证曲曲折折,他的叙述断断续续,读者即使有信心和能力阅读下去,最好还是要准备一点晕车药,以备不时之需。要对齐泽克的观点做任何合乎逻辑、精确一致的概括,似乎都是缺乏自知之明之举。  齐泽克还总是那么口无遮拦,常涉一些“崇高的客体”,想常人所未想,议常人不敢议,有时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他开篇即大谈法国、德国、英美各自便盆的差异,把便盆视为三种文化的隐喻,并以此判断三者间的高低。他说德国的便盆,下水孔在前面,这样人就会看到粪便的颜色,闻到粪便的味道,还可以从中判断是否有生病的迹象。法国的便盆,下水孔在后面,粪便在脱离人体后会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根本就没有存在过。英美面盆介乎两者之间,里面放些水,这样粪便就会浮在上面,有时艳若桃花。粪便虽然看得见,但无法由此获取健康方面的消息。美国文化一百多年来一直徘徊在德国文化与法国文化之间,唯一不变之处就是:面对大便,它一边兴趣盎然,一边敬而远之,只远观而不近闻。  至于其他的有趣见解,可谓俯拾即是。比如,他证明,拉康绝对是一位反叙事主义者,因为拉康进行精神分析,其目标不是把主体的创伤置于一个头尾连贯、栩栩如生的故事之中。齐泽克,也只有齐泽克,才能看到拉康这一常人看不到的“维度”。最后我要说的是,阅读齐泽克,总有出人意料的收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幻想的瘟疫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