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间谍王

(美)魏斐德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12月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

(美)魏斐德  

页数:

604  

字数:

549000  

译者:

梁禾  

Tag标签:

无  

前言

  幽灵  戴笠是黄埔军校第六期骑兵科没有毕业的学生。他虽不擅长骑马,却很喜欢马。因他面带马相,特别是有严重的鼻炎,时时流鼻涕,很像马一样成天哼个不停,每日要用很多条手帕擤鼻涕。他很迷信“人的面相肖动物是主大贵之相”。别人当面说他举止和马一样,他也不以为忤,反而沾沾自喜。后来他用的化名也叫马行健,居然以马自居。他常说愿为蒋介石终身效犬马之劳,他是甘心为这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暴君充当犬马并引以为荣的。  沈醉:《我所知道的戴笠》  这本书叙述一个非凡的秘密警察,一个阴影般的险恶幽灵,他的生活体现了20世纪中国所具有的、在封建式的多变个性与难以逾越的职业纪律之间的平衡。曾经既是个有自觉意识的游侠又具有现代组织才干的戴笠,想通过树立起一种适于统治充满共和政治阴谋的拜占庭式世界的个人英雄主义,创造出一个新的自我。  他的这个自我并非仅仅从实用出发,而是中国的新精英们在1911年废除帝制后所采用的一系列新型职业中的一个,这些职业包括银行家、记者、律师、家庭主妇、军官、女演员和医生等。这些新颖的身份反映了现代中国在形成过程中的许多取舍:国家企图以自身来取代家庭的努力、旧科举制度废除后对职业教育的普及,以及取代那些随着帝王时代儒家体系的消亡而破落的儒生——文官们的新兴社会阶层的出现。  戴笠来自于这样一个背景:作为闭塞的“中等县城”里的精华,这些年轻人离开了世代居住、树阴稀疏的村子,为升官发财而奔向繁华的沿海城市。这群年轻的冒险家们好比社会弃儿,虽然缺乏引导,但却雄心勃勃,受着“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民族使命的驱使。尽管许多人无力实现这种使命,而戴笠却能克服某种城乡间的巨大差别——在具有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个人关系的乡村世界与一个更加广阔、充满职业责任和冷冰冰的专业知识的领域之间的差距。  在前者的后面是等级制,这种意识处处体现在戴笠对他特工部下的家长作风之中。与戴笠对待下属的冷漠态度十分不相称的是戴笠广泛的个人关系网:从家乡江山县至省会然后到上海、广州及最终的南京;从河里的舢板至汽船最终到飞机;从“江湖”好汉的小股密探,到受过高级训练的特务和使用电子窃听的先进间谍行业;从与中国的帮匪及惟利是图之徒结伙,到与英国特工和美国战略情报局情报官员们为盟。  这种延伸部分是由于中国新的城乡差别,在战时尤其如此。戴笠最初在中国的城市环境里找到了作为一个特工头子的落脚点,那里成了他的部下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初的白色恐怖阶段进行绑架、酷刑和暗杀的理想环境。当时的军阀混战集中在铁路、河流和城市方面。但抗日战争使战地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并“从空间和时间上被分散了”。戴笠在城市里的对手们离开了上海的弄堂深处,集中精力在内地的农村根据地开展新形式的斗争,包括群众动员、经济战、渗透、颠覆和宣传。  戴笠对这种变化表示欢迎,尽管这使他在对付共产党的斗争中竭尽了全力,绞尽了脑汁。特别是,作为一个能干的领导人,他具有包容对立面的能力。凭着个性的力量,戴笠从自己在军队里的劲敌手中赢得了对国民党乡村武装力量的控制,并制定了一系列后勤计划来迎接即临的内战(爆发于1946年,他死的那年),从而再次成功地克服了战略转变。  戴笠对自己个人领导作风的依赖具有一些短处。首先,这经常引起他与国民党內劲敌之间的争斗,弄得两败俱伤,消耗了自己的元气。其次,为迎合蒋介石,同时也为了在那些具有他所缺乏的战地经验的老资格军事将领眼里摆脱自己的自卑感,他采用了夸张的军事作风来训诫下属。第三,这使他不能把权力下放,也使他无法信任把信息落在纸上,来形成真正现代的情报组织中常见的“档案”。相比之下,他更相信自己惊人的记忆力。第四,这使他无法欣赏他的头号敌人毛泽东所具有的更加戏剧化甚至是不修边幅的政治风度。  然而,最终还是戴笠不达目的死不罢休的毅力和狡猾机敏,而非政治偶然或官僚政治的需要,在那个革命的时代把他推上了中国政治的顶峰。当然,社会进程和经济发展永远是重要的世间变化的原因,但政治绝非只是附带现象。尽管有一种群众创造历史的虔诚观念,个别男女生动而强大的个性一直是我们所了解的历史当中的关键因素。

内容概要

本书叙述了一个非凡的秘密警察,一个阴影般的险恶幽灵——戴笠的一生。他的生活体现了20世纪中国所具有的、再封建式的多变个性与难以逾越的职业纪律之间的平衡。戴笠及其创建的国民党特务组织,是蒋介实反共反人民的忠实爪牙,在为蒋排除异己,维护国民党专制统治,以及保护蒋介实安全方面效尽犬马之劳,犯下了种种罪行。同时,抗日战争期间,在抵抗日寇、铲除汉奸方面也做过一些工作。戴笠来自于这样的一个背景:作为闭塞的“中等县城”里的精华,他克服了某种城乡之间的差别——再具有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个人关系的乡村世界与一个更加广阔、充满职业责任和冷冰冰的专业知识的领域之间的差距……

作者简介

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 Jr.),先后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国政治学院、柏克菜加州大学。曾为柏克莱大学亚洲学哈斯基金教授,曾任美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柏克莱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美国历史家学会会长。出版并已译成中文的著作包括:《大门外的陌生人》,1966年、2002年:《历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 舞蛇者说前言 幽灵第一章 多面人戴笠第二章 打流第三章 投奔第四章 十人团第五章 “力行运作”——蒋的共济会第六章 创建力行社第七章 力行社与蓝衣社第八章 蓝衣社的“法西斯主义”第九章 意识形态的竞争:蓝衣社和CC派第十章 各省的蓝衣社第十一章 1932-1935年的上海站第十二章 行刑队第十三章 行刺第十四章 警察学校第十五章 躺进棺材第十六章 裙带第十七章 战争与别动队第十八章 训练营第十九章 密码战争第二十章 戴笠、梅乐斯及中美合作所的成立第二十一章 中美合作所训练营第二十二章 间谍第二十三章 战时戴笠的走私网第二十四章 战时重庆的军统第二十五章 陨落之星跋 妖魔附录 附录一:1939年下半年特训总队(后为西北青年劳动营)组织表 附录二:1943-1945年间军统机关组织表 附录三:中美特种技术合作协定 附录四:中美合作所训练班参考文献 英文部分 中文部分致谢特别纪念 未尽的文字缘 青灯

章节摘录

  第七章 力行社与蓝衣社  这个社团的背景现在已经交待了。人们管我们叫蓝衣分子或恐怖分子。这没关系。关键是如何制造一个新的革命气氛来引导革命群众……在中国必须采取果断的行动来暂缓局势,这也是一种根本的解决办法。而我们现在需要的正是一种根本的对策。我们当前的问题不是日本人。我们的问题不是东北省份及热河受到侵略。假如我们能够维持现状,目前就够了。作为一个革命政府,丢失一点领土关系不是太大。当我们的力量不足时,撤退是自然的。今天我们丢失了领土,但当我们有力量时,我们将把它们夺回。历史告诉我们,失去领土的人们必须努力才能收复它。重要的问题是民族的生存。为使中国免遭毁灭,我们应当重振民族精神。虽然我们仅有一个县的领土,但是如果我们能够重振中国民族精神,我们就能够收复失去的领土。为了这个根本解决办法,我们的组织应当担负起责任——重振我们的民族精神……忠、孝顺、德性、爱、和与平应当成为我们取得礼、义、廉和耻的核心指导原则——中国的民族精神由它们组成。日本法西斯和意大利法西斯的成功全靠了这些。我们若要革命成功,我们必须建立党的独裁。  传说中的蒋介石秘密演讲(1932年春)  外围组织  1932年3月1日,在宣誓成立力行社的次日,力行社的创始人们在南京黄埔路的办公室开了一次干部会议。开会的目的是建立一个领导班子并成立外围组织。贺衷寒主持会议,邓文仪宣读了蒋介石定的该组织干事名单。干事会将成为该社的常务领导班子。该社第一年的常务干事兼书记是总书记滕杰。次年由贺衷寒接替,第三年由刘健群担任。除书记处以外还有四个部门:郑介民负责的总务处,萧赞育下面的组织处,康泽领导的宣传处,以及先由桂永清、后由戴笠指挥的特工处。  1933年1月,从各外围组织来力行社的代表变得越来越多,又一个检察会成立了。它负责指导分支机构的工作、执行纪律、审查账目和主持新成员入社的宣誓仪式。其成员听从干事会指挥,但他们有权在组织内关押和枪决不法分子,而相关的秘密报告可以直接呈送力行社书记处。  为执行保密原则,他们都宣誓不泄密,干部们决定建立两个前沿组织。第一个是“革命军人同志会”,潘佑强为常务干事和总书记。这个同志会很快就办得非常成功,其会员也迅速增加。许多人认为它之所以得人心是由于胡宗南的资助,该同志会被当作是“浙江圈”(包括戴笠)在军队里的一个臂膀。结果,革命军人同志会很快被解散了。1933年春力行社成立代表大会后,蒋介石以它会干扰军队里的正常指挥系统为理由,命令废除革命军人同志会。但他授权在力行社总部内成立了军事处,并任命杜心如为其头目。  第二个外围组织存在的时间与力行社一样长,它叫“革命青年同志会”,是力行社的一个“内层”。葛武启任常务干事和总书记,干国勋负责组织,康泽管宣传,刘诚之调度总务。革命青年同志会是力行社最早的掩护组织:它的名字被用来招收新成员,在它的资助下,许多力行社的特务活动得以在其他组织和机关里展开。大多数成员是黄埔的毕业生或其他右翼组织的中层干部。另外还有包括大学教授在内的高级知识分子,以及党组书记、科长、处长、局长和厅长这类的中层官僚。组织内层的所有骨干或书记要么是力行社成员,要么是在该社通过支会扩大后的中央级干部。革命青年同志会的总部设在南京中央军事学校明瓦廊大院内校友信息局的调查处里面。  革命青年同志会一度有两万成员,经过“民主集中”和预算制度得到加强。该会的每一层经费由上一级拨给。总经费由会员费补贴,但主要资金来自军事委员会的一个特别部门,并由蒋介石亲自审批。该组织每一个层次的地方机构显然都是军事委员会下属调查局的通讯处,负责调查军事委员会中央各学校毕业生,同时又与黄埔校友会挂钩。所有省市的分支机构的门上都挂有通讯处的牌子,它有权向本机构工作人员颁发身份证。不过,书记们和各组的头目能以参谋一类的军事头衔公开活动。每个分支机构都有代名。选定的代名须经省一级或中央办公厅的批准,然后便可在所有的通讯中使用。高一级的组织会以“弟”称呼低一级的组织,下级组织则以“兄”称呼上级组织。

媒体关注与评论

  让人拍案叫绝。魏斐德把他自己对中国历史的广博知识,他关于中国警察的著作,他讲故事的能力,以及他十年来对蒋介石的希姆莱(戴笠)的探究结合起来,从而将中国最引人想象、最恐怖的魔鬼之一活现了出来。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曾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 傅高义(Ezra F.Vogel)  魏斐德以令人惊叹和非同寻常的历史细节,出色地描述了蒋介石的头号情报大师戴笠的上升过程。《间谍王》捕捉到了戴笠的为人,解释了蒋介石对他非同寻常的信任,并揭示了戴笠是如何从20年代末逐渐上升到权力高峰直至1946年他的死亡。这部全面而详尽的著作将我们带进了蒋介石的权力核心,并将许多以前鲜为人知的国民党体制内幕的黑暗角落披露出来。该书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戴笠和国民党特工的了解,而且加深了我们对整个这一阶段民国史的了解。  ——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克林顿政府对华政策顾问、前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资深主任 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  如果福尔摩斯是一位历史学家的话,他可能会去写魏斐德令人惊奇入迷的戴笠的故事。戴笠多年来是那个充斥着政治阴谋、警察恐怖、走私贩毒、寻艳猎色的庞大的秘密世界的头子,他在二战中也是美国的合作者,他的痕迹在中国20世纪历史的几十年里都可以见到。由于魏斐德所揭示的如山的证据,如今戴笠已不再是“亚洲的神秘人物”了。  ——美国纽约大学教授、俄苏问题专家 斯蒂芬·柯亨(Stephen F.Cohen)


编辑推荐

  谨以此书纪念魏斐德先生逝世一周年!  《间谍王》捕捉到了戴笠的为人、解释了蒋介石对他非同寻常的信任,并揭示了戴笠是如何从20年代末逐渐上升到权力高峰直至1946年他的死亡。这部全面而详尽的著作将我们带进了蒋介石的权力核心,并将许多以前鲜为人知的国民党体制内幕的黑暗角落披露出来。本书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戴笠和国民党特工的认识,而且加深了我们对这一阶段民国史的了解。  一个非凡的秘密警察,一个阴影般的险恶幽灵,他的生活体现了20世纪中国所具有的、在封建式的多变个性与难以逾越的职业纪律之间的平衡。他就是戴笠——蒋介石的头号情报大师。 本书作者魏斐德运用从中国大陆、台湾和美国搜集到的大量从未披露过的历史档案资料,以令人惊叹和非同寻常的历史细节,出色的讲述了戴笠是如何从20年代末逐渐上升到权力高峰直至1946年他的死亡。特别是作为蒋介石的特务头子是如何在国民党的政坛险滩中腾挪盘旋,不断上升的,以及如何在国民党内外和全国建立、扩张其庞大的间谍王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间谍王 PDF格式下载



戴笠作为间谍及刽子手的前世今生,一个非凡的秘密警察,一个阴影般的险恶幽灵。西方式的引经据典堪为论文的典范


和中国大陆的作者编写的有关戴笠的书相比,这本书的内容更充实、资料更丰富。这可能是由于美国的作者既可以从大陆获得素材、又可以从台湾得到资料。要想了解军统、戴笠,阅读这本书是很好的选择。


比戴笠这老牌特工还专业。


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戴笠,就是价格有点高,两次买了五百多元的书,总体还是便宜的


详尽的描写了戴笠的一生,跌宕起伏


这是一本让人着迷的书,像剥笋一样,一层层揭开戴笠这个谜一样的人物的神奇世界


戴笠的传记看过,没有满意的版本,总是演绎的东西太多,可能毕竟是敌方阵营人士吧;这本学者专著早就盯上了,可惜价格不低,有劵好很多了,还没时间细看,翻翻发现资料很详实。


戴笠这个传奇人物,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很多。


一直想找本写戴笠的书,这个正好


美国学者魏斐德的著作。先是看了《洪业》,发现魏斐德的写法与众不同,有高远的庙堂,也有乡村之细节。重在分析,重在以小见大。与国内的史书完全不同。索性买了这本书。我很喜欢!


一本非常好的书,值得推荐。对近代史有了非常好的总结,并能深入探讨许多背后的内容。很惊叹于一个美国人写出这样的中国的历史。本书内容翔实,叙述客观,引用了大量的资料。如果每个作家都有如此严谨的态度,我们将看到更多的好书。


多年前就在大学图书馆拜读过了,喜欢的不得了,对于西方人用自己的方式阐述中国历史一直特别有好感,这次自己再买一本送给好朋友。


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历史和历史人物.有新意.


书挺厚,只翻了几页,感觉还不错,之前久闻老魏的大名,但国外汉学家的书完整看过的只有史景迁,据说二人的风格颇多相似,而考据功夫魏实过之,百闻不如一见,当细细拜读。


一本好书 讲了蓝衣社的历史背景和由来 视角独特 只可惜是个外国人写的


魏大师的著作,不得不看。


这个商品不错~正品,友很喜欢,赞一个,下次继续光顾。。


翻译的能再好一点就好了,尽管比大部分外文书翻译的好。


好厚的一本书,质量很好,老外作者写书非常严谨,详细,强烈推荐。


非常客观的一本书


作者参考的文献很详实,质量很好。


发货神速,一天就到了,很棒!书也挺好的,好评!


发货挺快的,书的质量也很好,现在就期待书的内容了,呵呵。


朋友推荐的,正在读


原来有英文的电子版,阅读不便,这回买来,感觉还是不错的。。。。。


看了一点点,还是不错的,很喜欢!


很好,信得过。


送货快,质量好,内容也好,值得购买


不错,很客观


很好的人生轨迹,反映了一种人的性格。


很有厚重感,写的也很详细。


受益匪浅当当给我很多方便


這本書寫得很好,讓你知道很多歷史上的真實情況,很吸引,很好看。


帮同事买的,不知道好不好。


看过电视剧潜伏后,想了解国民党特务了解军统头子戴笠与他的特务王国很全面也很生动.


书是厚厚的一大本,内容丰富。以戴笠的一生为主线,也包括没有充分展开的副线,涉及的人和事件很多,有时注解就占了大半页,信息量很大。对于想了解20世纪20-40年代,国民政府情报部门的公开活动和蒋系人员秘密活动的读者,本书值得参考。


这是本研究资料性质的书,作者参看了很多有关的戴笠的资料所整理出来的。因此,看了沈美娟的书以后再看这本,对很多内容的出入就有了一些判断。


帮别人买的戴笠传,结果买重了,买这本就不需要买那本戴笠全传了


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车辑;君担簦,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


去年路过江山保安,偶入戴雨农旧宅,发现戴家居然有邻居,相别于近之伟人故居,几或是独门独院,或是深宅大院,此地此人颇别致,而其乡人口碑亦不若向之印象,于是想找本客观些的书,于是就当当了这个,尚不及细看,只是厚度颇可观,看了篇序,说作者和译者是朋友,估计译作至少要对得起朋友吧。


还没看完,总体感觉资料很多,具有参考价值,但时间概念极其模糊,整本书并不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并且其中的时间区分也很不明显,只要稍不留意就会混乱,看着比较费劲,可以用来搞研究。


感觉写的很详实,但是看久了觉得枯燥,适合60和70后看,美国人写的东西非常严谨。


确实可以增长不少关于历史的知识,等于补课了,呵呵……


不错,有点意思,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看看。


虽引用其他著作较多,还原了国民军统真实一面。


资料丰富,作为闲书翻一翻也能长不少见识~~


反映了当时的背景,有一定可读性


这些书都不错,感觉很好。


看了几十页,总体感觉书的质量不错,但翻译的水平不敢恭维,不知是原著表达不清,还是译者水平有限,有些话读起来感觉很别扭。


海外汉学研究的作品嘛,观点可以商榷,但看看还是蛮有趣的,算是兼听则明吧。


内容相当精彩,但是叙事方法很美国化,需要一段时间适应


之前翻过几页,感觉不错,值得购买。


一下买了两本,这本还没来的及看。先库存一下。后面慢慢看。


老爸读了一会说,为啥中国人的传记要外国人写?


如题,耐心读完。


这本书更像是一篇论文,一篇文献综述,将各方谈论的关于戴笠的消息罗列出来,读起来有点闷,我是看了《潜伏》后,想深入了解一下国民党特务史,结果这本书有点闷了,读得很费劲。


感觉基本上以沈醉的书为蓝本,并没有太多更有价值的文献参加进来,几部关于戴笠的传记攒到一起而已.只能说作者是一流的读者,如此而已.


这是一本关于戴笠的传记。内容客观,详实,不带偏见。值得阅读,可能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从外国人的视角了解了“戴老板”和军统的历史。军统至少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颇有建树的。


总的来说,写的很详细。但是仅限于对历史的了解。


资料数据较多,比较详实,但作为中国读者,个人觉得可读性稍弱


或许期望太高,读完有点失望。


信息量很大,角度也很客观,但是翻译的水平稍微欠奉,读起来有些别扭


买此书的目的纯粹是为了了解戴笠个人历程,读过此书后却感觉虽然书名标榜戴笠两字,但是真正讲的却主要是国民党情报和特务组织之一的军统的由来与发展。书中虽然有充分的注解和参考书目介绍,但是所占页面过多,作者所写的内容就显得太少,感觉就是将别人的作品有机的组合,没有多少自己的思想。与其说这是本书,不如说是一位学者所撰写的专业论文,但是对一般读者而言,我并不推荐购买。还有戴笠虽说屠杀过***党员,但是毕竟对抗日也有过贡献,书中此方面涉及过少,其客观性值得怀疑。


准确地说,这不能算是一本人物传记。
全书自始至终都用记述性的文字来写戴笠和他所工作的组织,平淡地让读者恨不得往书上撒胡椒面。外国人写中国人的传记读了一些,唯这一本直到看完,仍不能对戴笠的生平有个判断。各个章节里的小标题让读者无法发现有“情节”的存在--中国的读者是感性的,需要一些发散性的描写,看来这本很厚的书算是“水土不服”了。
但无论如何,本书的作者仍然是值得尊敬的。他虽是异乡人,却能专注于对戴笠的研究,查阅大量的资料文献--其精神可嘉!


翻译水评无法恭维,叙述细路感觉凌乱,和戴相关的东西不够多,不能客观的评价戴,比较失望。


翻译的比较不好,不起来如嚼蜡。里边大量引用《军统内幕》一书。为此我就直接买了本《军统内幕》看,虽然文笔差点,好歹读起来比较通顺。


1、我买了这本书,看到318页,居然接下去的是326页了,再看下去又有318页,重复了!
2、书的质量不好,封面都开始破了!
3、注释太多了,看着辛苦!
4、语言太罗嗦了,重复不少!
5、我是后悔买这本《间谍王》了。


非常好的一本书,很清楚


还可以,不错,,。。,,,


经济实惠,很好用的书,很满意


买的比较值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