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转变的中国

王国斌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07-27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

王国斌  

页数:

277  

字数:

245000  

译者:

李伯重,连玲玲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作为一部富于创意和挑战的探索性著作,本书在广泛汲取和甄选中西史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从经济变化、国家形成和社会抗争三个方面入手,通过比较中国与西欧之长时段历史的异同,否定了长期盛行的各种西方中心主义研究框架,也展现了中西社会、经济、政治史的总体脉络和各自特点。 本书是关于研究“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的专著,书中在广泛汲取和甄选中西史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从经济变化、国家形成和社会抗争三个方面入手,通过比较中国与西欧之长时段历史的异同,否定了长期盛行的各种西方中心主义研究框架,也展现了中西社会、经济、政治史的总体脉络和各自特点。

作者简介

作者为出生于美国的新一代华裔汉学家,曾获哈佛大学西欧史硕士学位和中国史博士学位,现任加州大学鄂宛分校历史学教授。

书籍目录

编者的话中文版序 鸣谢导论上篇 经济变化 前言:比较经济史与发展问题 第一章 明清及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化:同欧洲的比较 一 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变化诸问题 二 近代早期欧洲经济成长的动力 三 斯密型动力在中国 四 对斯密型动力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 五 斯密与马尔萨斯:中国与古典经济学 六 结论 第二章 近代早期欧洲与明清时期中国工业扩展的动力 引言 一 西欧的农村工业与人口变化 二 中国的农村工业与人口变化 三 从原始工业化到工业化 四 原始工业化与工业化之比较 五 欧亚各地对于古典经济学家所谓的“增长极限”的不同反应 六 技术变化的力量与历史发展的机遇 第三章 从欧洲的角度看中国的经济史与经济发展 一 20世纪的中国经济 二 企业的组织变化在中国与欧洲的作用 三 中国农业经济中的斯密型动力与马尔萨斯型动力 四 民国时代中国经济成长的空间层面 五 1949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 六 从欧洲经济史和发展经济学中所获得的更多教训 七 经济史与经济发展中篇 国家形成 前言:欧亚国家的形成 第四章 近代国家形成的方向 引言 一 早期帝国的形成及其遗产 二 以长期的眼光看近代国家形成 三 欧洲的国家形成 四 中国的国家形成 五 从欧洲的角度看中国的国家形成 六 维持社会秩序的工具:一种中国国家形成观 七 结论 第五章 近代国家形成中的意识形态与制度机构 引言 一 近代早期欧洲及明清时期中国内部的国家一经济关系 二 民族国家与农业帝国形成中的中央集权及地方秩序 三 中国与西欧的地方秩序诸问题 四 18世纪对中央控制之追求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五 农业帝国之滑入近代以及“公众领域”和“市民社会”的出现 第六章 1850年以后近代国家的形成 一 近代世界中的冲突 二 19世纪中国的国家形成 三 20世纪中国国家形成的轨迹 四 从历史的角度看1949年以后的中国国家 五 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 六 中国国家的延续 七 结论:历史上的和理论上的国家形成 下篇 社会抗争 前言:政治与抗争 一 民众抗争:研究的问题与难点 二 欧洲的民众抗争 三 中国的民众抗争 第七章 食物骚乱 引言 一 中国的食物骚乱 二 欧洲的食物骚乱 三 中西食物骚乱的比较 四 结论 第八章 抗税运动 一 抗税事件 二 政治环境变化中的抗税意识形态 三 19世纪中期长江中游的抗税运动 四 19世纪40和50年代江南的抗税运动 五 19世纪50和60年代山东的抗税运动 六 从明清时期的角度来看19世纪的抗税运动 七 谁卷入抗税运动 八 抗税运动是如何组织起来的 九 20世纪的抗税运动 十 抗税运动同革命、国家形成及政治变化的关系 十一从比较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抗税运动 第九章 革命 一 对革命的诠释 二 国家危机与国家形成 三 从法国的角度看中国革命 四 从中国的角度看法国革命 五 法国:持续不断的革命诠释 六 中国:一场持续不断的革命第十章 比较史学与社会理论 引言 一 经济变化 二 国家的形成与不形成 三 社会抗争与政治变化 四 前瞻性和回顾性分析与历史诠释 五 成为近代:历史与历史之外征引文献目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转变的中国 PDF格式下载



“作为一部富于创意和挑战的探索性著作,本书在广泛汲取和甄选中西史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从经济变化、国家形成和社会抗争三个方面入手,通过比较中国与西欧之长时段历史的异同,否定了长期盛行的各种西方中心主义研究框架,也展现了中西社会、经济、政治史的总体脉络和各自特点。本书是关于研究“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的专著,书中在广泛汲取和甄选中西史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从经济变化、国家形成和社会抗争三个方面入手,通过比较中国与西欧之长时段历史的异同,否定了长期盛行的各种西方中心主义研究框架,也展现了中西社会、经济、政治史的总体脉络和各自特点。”我认为上述介绍很准确、全面、可信。另外,我要向朋友们说的是,这套丛书的版式设计特别精美,让人爱不释手。这可能是我在近年看到的版式设计精美的学术书籍之一。


值得好好的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