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无尽的追问

王淦昌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

王淦昌  

页数:

114  

Tag标签:

无  

前言

呈现在各位读者朋友面前的是一套荟萃了十几年来我国出版界推出的众多优秀少儿作品的精选书系,共三个系列:一是少儿文学系列,二是少儿科普系列,三是少儿图本系列。这些作品都是从历届“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的获奖作品中采撷出来的。由中宣部组织评选的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从1992年开始,已评选了10届,历时16年。每次评选中,少儿读物都是评选组织者和评委们关注的重点。入选的作品,本着让少儿读者爱看、读了受益的原则,注重思想性、艺术性与可读性的统一,许多作品发行量很大,许多艺术形象为孩子们耳熟能详,有些作品虽然已经出版了许多年,今天读来,仍让人感动、让人爱不释手。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个孩子要健康成长,成为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栋梁,离不开阅读活动,需要从众多优秀作品中汲取智慧、汲取营养。为了给广大少年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作家和出版工作者在辛勤劳动。收入这套书系的作品虽然只是他们无数成果中的一部分,但值得我们骄傲、值得我们珍惜。今天,我们征得图书作者和出版单位的同意,把这些优秀作品汇集起来,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所属的江苏人民出版社重新编辑出版,奉献给广大的读者朋友,特别是今天的少年儿童读者朋友。我们相信,优秀作品的生命力可以穿透时光的隧道,不断给人们带来快乐,带来力量,带来美的享受。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编辑委员会2008年4月

内容概要

核物理学家王淦昌,讲述自己从事核物理学研究的经历和故事。

书籍目录

写在前面做一个像岳飞那样的人有她一份功劳刻苦读书的中学时代爱上物理学祖国在我心中擦肩而过的一项重大发现从山东大学到浙江大学流亡大学特逗的新年礼物探索神秘的中微子小小湄潭成了“大学城”师生情谊北京在召唤一枚珍贵的纪念章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化名17年解开原子弹之谜茫茫戈壁上的蘑菇云法国总统的惊讶三次地下核试验特殊的X光机在所长的岗位上为和平利用核能而呼吁“863计划”的提出最满意的一项研究后记

章节摘录

做一个像岳飞那样的人我出生在江苏省常熟县东南的枫塘湾,那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子。我的父亲王以仁是个中医,几十年勤勤恳恳行医,刻苦钻研医术,在当地很有名气。他工作很忙,经常外出为周围村镇居民治病,常熟县城里也有一些人来请他去诊治一些疑难病,到我家来求医的人就更多了。所以,那时候我家生活比较富裕。父亲的前妻生了三个女儿,两个女儿出嫁后,她就生病去世了。父亲为三女儿招了个女婿,三女婿到王家后就改姓王,叫王舜昌,成了王家老大。他跟父亲学医,父亲待他像亲生儿子一样。在旧社会,人们都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亲很希望自己能有个儿子续王家香火。后来,他又娶了邻村一位年轻姑娘,指望她能为王家生个儿子。这个年轻姑娘就是我母亲,叫宗秀宝。母亲嫁过来几年,没有生孩子,感到很有压力,也很着急。她和父亲商量,领养了一个儿子,给他起名叫王釴昌,排行老二。说来也奇怪,过了一年多,母亲竟怀孕了。1907年阴历4月17日,她生下了王家唯一的亲生儿子,就是我。我排行老三。这时父亲已是花甲之年,老来得子,别提多高兴了。我满月那天,他专门为我办酒席,请亲戚朋友来喝喜酒。他说母亲为王家立了功。母亲在王家的地位提高了许多,我更是成了父亲的掌上明珠。只要有空,他总把我抱在怀里,逗我玩,和我说话。当我咿呀咿呀学语的时候,他高兴得逢人就说:“我的小儿子会跟我说话啦!”然而,好景不长,我还不满四岁,父亲就不幸病逝,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后记

故事就讲到这里。你们看了以后,就知道我这个人很平常,小时候家境不好,父母早逝,靠外婆和哥哥抚养长大。成年后,又遇到战争,别的事情不会做,就去教书,也做一点研究工作。新中国成立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够做我想做的研究工作,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尽自己一份力量。我没什么值得夸耀的,但有一点可以说一说,这就是我好动,肯动手,喜欢做实验。现在我90岁了,只要有可能,我还做实验。我脑子里总存放着一些问题,想啊,想啊,一个问题想不通,就去想另一个问题。有机会我就向别人请教,不论他是科学家,还是我的学生,都抱着向人家学习的态度。一个人懂的知识太少了,应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所以,我能够不断地学到一些新东西。我总是有许多想做的事情。1984年4月18日,德国西柏林大学授予我一份荣誉证书,纪念我在柏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50周年。据说这项荣誉是为获得学位50年后仍然在科学第一线的科学家而设立的,我能获得这个荣誉,感到很高兴,这是对我的鼓励。我的缺点很多,就学术上讲,我做事、研究都不深不透;其次是不懂理论,不懂电子学,更不懂计算机,这对我的科学研究工作是个很大的障碍,但现在已无可奈何。“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古语我现在体会更深。希望青少年朋友们以我为鉴,做比我更多的工作,做得比我更好。最后,我送给你们三句话:知识在于积累,才智在于勤奋,成功在于信心。王淦昌1997年9月


编辑推荐

《无尽的追问》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个孩子要健康成长,成为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栋梁,离不开阅读活动,需要从众多优秀作品中汲取智慧、汲取营养。为给广大少年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作家和出版工作者在辛勤劳动。收入这套书系的作品虽然只是他们无数成果中的一部分,但值得我们骄傲、值得我们珍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无尽的追问 PDF格式下载



很好无尽的追问


名家的自传,给孩子许多正面教育,很满意。


很喜欢这本书,学校要求必读的。


就是福尔摩斯字体太小,小朋友看起来比较吃力


孩子喜欢,此书有引力,犹如吃饭,慢慢咀嚼。


帮朋友买的,是小学老师推荐的孩子必读书


家有孩子多看看不错


中国的传纪之说好的


名人的书籍,名人的智慧!


看了很感动,也学了不少,这本书是一本值得看的书


学校指定书目,应该不错吧。


这本书挺不错的,很喜欢看的。


给弟弟买的,说是还不错


给同事四年级的孩子买的,孩子很满意。回家后就阅读了。


书挺好的,服务也好,给个好评


女儿读的,说还可以,不是特别好,一般


少儿励志教育普及书籍。


很好的书,值得读,会好好看。


不太适合小学生阅读,内容不是浅显易懂


挺好的,不是第一次买了,以后还会来


   走近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
   读王淦昌著《无尽的追问》
   这是上个世纪末出版的一本只有十万字的小书,一本科普读物,一本故事汇,一位科学家的自述。遗憾的是书中没有配图,要是图文并茂就更好了。这本书以讲小故事的形式,翻开了一个在艰苦岁月中从事科研的科学工作者的一生,极像一部个人的自传。在故事中,王淦昌先生讲述了一生的个人经历,一个国家的社会变迁,一门科学的进步发展,以及那个时代的点滴。
   王淦昌阴历1907年4月17日生于江苏常熟县的枫塘湾一个中医家庭,在家乡念完私塾和小学后,1920年跟随表哥崔雁冰到了上海浦东中学继续学业。1925年他考入了清华大学成为了更名后的清华大学第一届的学生。在清华,在两位物理学大师叶企孙和吴有训的启蒙下,他深深迷恋上了奇妙的物理学。后来他当了教师总对新入学的学生中这样说:“物理学是一门很美的科学,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都是她研究的对象。她寻求其中的规律,这是十分有趣的,你们选择了一个很好的专业。”
   1930年王淦昌考取了江苏省官费留学生进入了德国柏林大学,成了在威廉皇帝研究所工作的奥地利著名女物理学家丽莎•迈特纳的研究生。爱因斯坦认为“她的天赋高于居里夫人”。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王淦昌回到祖国执教于山东大学,不久便到了浙江大学,由于他年纪轻,还获得一美称娃娃教师——“Baby Professor”。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浙江大学进入了西迁的艰难办学历程,杭州——建德——江西吉安——泰和——广西宜山——贵州遵义——湄潭,浙江大学经过六次异地终于安顿下来了,知道战争结束迁回杭州。
   从在柏林大学留学到离开浙江大学,王淦昌连续两次和科学界最高荣誉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一次是他在柏林大学留学期间,他建议导师利用云雾室研究物理学家发现的穿透力很强的射线进行研究,他一连两次向老师迈特纳建议,但是都没得到同意。1931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利用电离室进行了研究得出这种穿透力极强的射线是一个和质子一样重的电中性的粒子,遗憾的是当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一种新粒子——中子。1932年英国卡文迪什实验室的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利用高压电离室、计数器和云雾室也做了这个实验,他发现了中子!查德威克1935年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子的发现不仅说明原子是进一步可分的,还敲开了原子能时代的大门。如果当时导师采纳了他的建议,完全有可能是他们师徒首先发现中子。后代导师迈特纳对王淦昌说:“这是运气的问题”。第二次是在他任教浙江大学期间,1940年在遵义因病休养,他找来了关于物理学的文献、杂志放在床头,一篇一篇的都,总结归纳总结别人发表的实验方法、数据和结论——这项工作就是“搭桥”。他给学生许良英指定的毕业论文题目《β衰变和中微子存在问题》,由于但是许急于毕业去寻找党组织,只完成了论文的前半部分婉言谢绝了恩师留他当助教一起搞科研的挽留。后来他写了一篇短文《关于探测中微子的一个建议》1941年10月发表于美国的《物理评论》。次年1月,美国物理学家阿伦即开始实验,但由于实验条件不够理想没能确认中微子的存在。1947年王淦昌有写了《建议探测中微子的几种方法》发表在该杂志,阿伦再次进行了K俘获实验,终于在1952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1995年物理学家柯温和莱茵斯探测到了中微子,并且获得了199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王淦昌非常关爱学生,除了自己带的学生还有别的系的。受束星被委托照顾当时骨折还想去参加青年军的李政道;得知学生许良英、周志诚为找党组织流落在外,生活十分困难,即在《贵阳日报》登启事招他们回浙大担任助教:指导学气象的叶笃正和学化学的蒋泰龙完成毕业论文。师生情谊,高山流水。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王淦昌去了新组建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1955年当选为首批院士(学部委员)。1956他到了苏联的杜布纳联合原子能研究所做研究,他参与领导的小组1959年发现了反西格马负超子。1960年完成苏联的研究后,他便在学术界销声匿迹了,开始了化名“王京”的17年隐姓埋名的秘密工作。到大西北的戈壁领导组织研究原子弹、氢弹的工作。1964年10月16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日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86年3月2日,王淦昌与光学家王大珩、电子学家陈芳允以及自动控制专家杨嘉墀一起提出了举世瞩目的“863”计划!
   王淦昌于1998年12月10日在京病逝。2003年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一颗永久编号为14558的小行星命名为“王淦昌星”!
  
  
   牟剑华 2011-9-4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