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我心犹同

(法)弗朗索瓦兹·萨冈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

(法)弗朗索瓦兹·萨冈  

页数:

156  

译者:

张健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按照怀旧和愉悦的模式,将内心倾诉和日常叙述紧密融台在一起,充实、完成了这些最初的人物肖像。弗朗索瓦兹·萨冈描述了影坛、好莱坞和电影城以及费里尼,也描述了艾娃·嘉德娜或者卡特琳娜·德纳芙等神秘的电影明星,她着重指明了他们的真实人性。如同在上一部书样,几篇自传体文章给这本集子打上了"回忆"的烙印,将读者带入她的赛马热情或大型电视辩论的奇特世界。萨冈以出色的侃侃而谈和插科打诨描写了这些场景。一种真正的讽刺家的才能在此显露。《我最美好的回忆》曾经以奔放和热情的笔调对我们讲述了比利·霍莉黛、田纳西·威廉姆斯、卡森·麦卡勒斯的悲副命运,向让-保罗·萨特和奥森·威尔斯表示了热忱的敬意,在公众和评论界获得了启人心智和明显可感的成功。  敏感事件、热门事件又一次全都出现在这些书页中。弗朗索瓦兹·萨冈,以她的随意、她的天性、她的单纯,对我们揭示了什么是写作的幸福,同时向我们呈现了种罕见的阅读快感。

作者简介

  弗朗索瓦兹·萨冈,是法国著名的才女作家。1954年,年仅18岁的她就写出了小说《你好,忧愁》,一举夺得当年法国“批评家奖”。这本关于少年、爱情和孤独的小说,在5年之内被翻译成22种语言,在全球的销量高达500万册,还被改编成电影,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化事件和出版现象。今天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她的一部带有回忆录性质的随笔集《我心犹同》,在她行云流水般的字里行间,我们将走进一个萨冈的世界,完成一次回忆的旅程。  本书13个章节之间貌似并无实质联系,内容也涵盖了多个方面,有作者对朋友的回忆、对家乡的回忆、对童年的回忆、对自己所钟爱的赛马的回忆等等,但正是通过这多个不同的侧面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多面的萨冈。

书籍目录

艾娃·嘉德娜慢悠悠的卡雅尔克小镇告别信自然情感卡特琳娜·德纳芙——精神轻度失常的金发女郎戈尔巴乔夫——历史只期待优胜者情书、麻烦的情书——乔治·桑和阿尔弗莱德·缪塞出租房辩论者们笑费德里科·费里尼——意大利影帝逃学的乐土马译后记

章节摘录

  谈到卡特琳娜·德纳芙,据说她有个秘密,而且在我眼里这个秘密很有趣,因为这个年轻、漂亮、一头金发而且远近闻名的女子,这个用她的法国式魅力迷惑美国人,又以美国式的美貌迷惑法国人的女子,20年来都不让自己有一丁点儿的趣味偏差:我从没有看到过她带着抽噎的嗓音谈论她的艺术,我从没有看到过她在圣特罗佩的海滩上,安抚一个逃离瑞士中学的环境的孩子;我也从没有看到过她围着细棉布围裙,神情古怪地在炉灶上烹调奶油白色调味汁。我也从没有看到过她在报纸里比较瓦蒂姆和马斯楚安尼的魅力。她多情的报道从来不是从哪怕再不知名的记者或再小的杂志中获取利益,而是追求故事的曲折。我并不了解她的私生活。总之,我欣赏她的廉耻心、她的判断力、她的坚韧,按照我的经验,我知道这些都是非常不容易的。  一般的报刊及其特约采访者根据他们的认同程度来谈论她的平淡或她的神秘。羞怯和矜持曾被看成是一个奥秘,在我看来,在我们这个时代,无论如何算不上是个奥秘。众所周知,在我们的时代,一些人的暴露癖飞奔着迎合另一些人的守口不严,被采访者对自己的兴趣不仅满足了采访者的兴趣,而且经常会超出这种兴趣。我在这里只谈论明星,毕竟他们的事业一直处处需要甚至强求摄影机和扩音器在场——它们的在场很快就让他们按天性变得要么令人快乐要么令人憎恶,但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无关紧要的了。  名望、光辉、聚光灯,一些像嘉宝一样的女人已经花费了半生的时间来逃避它。另外一些人如芭铎,几乎为它放弃了她们自己的声名。其他人,大量的、众多的其他人,苦苦追寻它直至死亡,其中一些就死于不能找到它。但在这些明星身上,不论男女,不管是转化成迷恋还是憎恶、必不可少还是一时兴致,起初就有一种共鸣、反响、反映的愿望。我相信,如果说,人们凭借简单而强烈的表演热情可以天真地变成戏剧的大牌明星,那么我不相信人们可以天真地变成电影明星或大腕。因为,如果必须上演一出戏剧,并且想让这头黑色巨兽发抖、或笑或哭,气喘吁吁地在你面前蹲下,那么,是摄像机向你推进;人们便能或不能在场观看那些工作样片或首映式。当然,很久以前这个关于明星和她的皮大衣、她的首饰、她的情人、她的节日、她的成功、她的艺术以及她生命中永恒的幸福的传说,很久以前这个传说就表现出做梦总是比实际生活更容易。很久以前人们也在电影、戏剧、书籍中宣布,你们自己的影像可以使你们的本性遭受令人厌烦的删节,尤其是这个影像在离开广告、报纸新闻以及回忆录的同时也留给你们冷酷的缺席。被亿万人凝视着、迷恋着、爱戴着,被这亿万人中的半数肉体渴望着,怎么会甘心在某一天失去这些呢,只剩下一个男人或女人渴望、喜欢、迷恋和凝视?衰老,尽管遥远,但对所有人已经表现出残酷、丢脸、痛苦,要让她怎么承受更深的羞耻、颜面尽失、无地自容呢?要怎么承受时间这个对所有人来说空泛的敌人在你面前变得如此精确、全面,变成你的事业、周边、生活方式还有工作的破坏者,也就是说你的荣誉也不能幸免……这个敌人必然有一天会把你变成物体去打败他们或她们——后来出生的人,自然而然和那些胜利者重逢,那些骗取你用血汗打拼出来的、靠落伍的敌人得来的所有一切的骗子们。为了希望,如果已经希望了,那就为了留住那份命中注定的名誉(很明显,我不说演员的名声而说明星的声望),难道他不能稍微有些疯狂和受虐狂吗?  因此,就在我开车去卡特琳娜?德纳芙的公寓的路上,这些强烈的思绪在我的头脑里不断闪现。我按动她的门铃。她给我开门,我马上就忘了那些不吉利的预兆。我在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面前,她看起来刚三十来岁,还是那么快乐、淳朴,不那么冷漠、随便,仿佛与我们曾经在一起上课。咳,对我来说,并不是说这些的好时机,我马上要补充说明,我比她年长(我越来越经常地得到这个好处,但它却被我对组织能力、成熟心态、安全感的欠缺所抵消了,没给我留下任何优势和劣势的感觉)。  说完上面这些关于明星现象的题外话,我马上要说,卡特琳娜?德纳芙诚然具有明显的长相和能力来适合她的工作,但是我认为她没有止步不前,那是个死心眼的想法;我还会说她看起来并没有遭受暴行,也没有受到摧残,也没有享受到那个想法可能引起的某些乐趣;她与夏多布里昂一样,好像知道我们今天和罪犯、俗人一起分享这份荣耀;我还要补充说,就在她像所有人一样以第一人称单数谈论她自己时,她并不像很多人那样引用第三人称,因为交谈者必须发自内心屈服于第三人称;为了解释她那非常漂亮的生命轨迹,她十分宽厚地回想起偶然的事件而不是内在的必然,一个含糊的“负我”,一个诚惶诚恐、毫无学识、言行轻率的人们中的一员,某些用心的、渴望成为影星的年轻女演员动辄在记者面前非难这些人。总之,她不自大、不愚蠢、不脆弱、不恶毒、不倨傲。  我觉得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卡特琳娜?德纳芙来说,爱情、友谊、另一个人、其他人、幸福、苦恼、悔恨、乐趣,这些都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元素。她的战场,就是感情。这片战场确实很大。天知道在如此悲伤的总结之后,我会因为发现这个著名的女人而如释重负,如果需要的话,15或20年后,她也许会知道如何在一张唯一仅有的面孔上找到所有亿万个眼神所传达给她的,在今天这种不具名的和世界范围的,也就是说为他人幸福所必需的那种感情;而这种必需不仅会满足她,另外作为交换会使她十分满意。  自从我到达后,我关于明星现象的看法,就已经完全被卡特琳娜?德纳芙一个人的存在推翻了。我更喜欢把发言权留给她,或者至少,留给我的记忆所能回想起来的一切,那是一个阳光灿烂又偶尔下雨的下午,在数只灰鸽抢食的圣絮尔皮斯广场。我不再列举我自己的问题,首先因为我已经记不起来了,其次是因为它们的存在会使读者把创造性和一些常识都归功于上述问题。  “你们来看我真是太客气了,但是这却是个多么可笑的主意啊!我没什么事儿要说,你们知道的……  “我不知道如果是这样,不认识你们的话,我会给你们一个非常新颖又有趣的采访……

媒体关注与评论

  萨冈留给人们的,不仅有作为社会名人的种种绯闻和丑闻,有跟男人、跑车、威士忌、赌博等有关的社会新闻,更有她作为小说家的天才作品:作品中对时露出锋芒来的叛逆精神,时时散发出气息来的忧伤情调。  ——余中先  萨冈的魅力来自她无所顾忌的矛盾;她的爱情游荡在男人与女人之间;她的道德游荡在恶毒与善良之间;她的作品游荡在爱情与孤独之间;她的文字游荡在轻灵与沉重之间……  ——袁筱一


编辑推荐

  18岁时创作小说《你好,忧伤》,一举成名,创下84万册的销售纪录,次年英译本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冠军,萨冈因此以19岁的花样年龄,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畅销书冠军。萨冈其他的名作还包括小说《某种微笑》、《你喜欢勃拉姆斯吗》、《狂乱》、戏剧《瑞典城堡》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我心犹同 PDF格式下载



差不多二十年前就读过花城出版社出版的《战时之恋》,感觉读萨冈的小说象吃快餐,味道不错,吃得也快,过后没什么回味。


《我心犹同》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可以卷在手里随时翻开阅读的那种。书中收集了13篇大概可以称作是随笔的文字。这是一本无需阅读得那么细致的书,可以适合于某个倦怠的午后随意翻阅,也很适合于坐在短途行走的车上时,戴着耳机边听音乐边漫不经心地体味。但是,对于通过《你好,忧愁》而认识这位法国女作家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里的文字,也许并没有让你全部读完的耐心。跳跃的思维和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十分奇异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文风,同样体现在萨冈的随笔中。酗酒、赛马、飚车、吸毒,承认爱一个男人只能持续“三年或四年”,与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有着不同寻常的友谊并曾将总统拒之门外......这是一个公众心目中熟悉的萨冈的形象。她在文字中所体现出的叛逆、暴烈和激情,也被认为最能代表她个人的风格。但这个世界上还有另一个不一样的萨冈,她隐藏在那个被希拉克称作“为我们国家女性地位的改善作出贡献的作家”背后,她胆怯、忧伤、安静,完全是另一个萨冈的反面体。隐隐地透露着这样一个隐匿萨冈的情绪的篇章占了《我心犹同》大约一半的篇幅。于是,阅读《我心犹同》的过程,也成为了寻找一个安静的萨冈的过程。在慢悠悠的《卡雅尔克小镇》中,萨冈播放“幻灯片”式地叙述了她4岁、6岁、8岁、10岁时的童年经历,每段描写只有两三句,二三十个字,而且跳跃性地选择了以“两年”为一个单位来写,这种躲避和闪烁其辞,也许正验证了她在文章开篇所作的解释:“谈论女作家的家乡是很危险的......作家们通常都会被自己童年的记忆感动得流泪,他丧失了羞耻心和幽默感,容易把自己说成是孤独的、敏感的、挑剔的、自闭的、暴力的、脆弱的等等......”但是,在这篇文章不可避免地谈到自己的童年时,萨冈还是和大多数作家一样,换上了柔软的面孔,沉浸到傍晚6点之后的夜色,看那些偶尔躺在身边的狗、一辆外地牌照的汽车驶过马路,路灯开始亮了,蝙蝠开始不间断地滑翔......我们看到了比“那年夏天,我17岁,无忧无虑,沉浸于幸福之中......”更早的萨冈。最喜欢的,是出现在《逃学乐园》中的萨冈,娓娓讲述了16岁时的自己和一个50岁男人在塞纳河边的相遇相识。他们谈论写作、生活、爱情和家庭。她在他面前脸红,忘记上课的时间,身不由由己地来看他,怀着一颗小兔子般纯洁而激动的心......萨冈的忧愁曾是青春的标志,她影响过整整一代人。我相信,无论读没读过萨冈,现在的年轻少女都还有着萨冈式的叛逆和忧愁。这样的青春并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改变,她们的情怀仍然为诗歌和爱情所充满。而叛逆,只不过是她们所表现出来给这个世界看的样子,是她们寻找童年情感中某些缺失的一种渲泄形式而已.......


书做得不错


又一本!可爱的弗朗索瓦丝・萨冈!


萨冈的书不错但是这本实在不好说个人觉得翻译得不太好内容平淡~~


  韩浩月
  
  
  
  《我心犹同》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可以卷在手里随时翻开阅读的那种。它的作者是萨冈,里面收集了13篇大概可以称作为随笔的文字。我在摇晃着回家的地铁里阅读这本书,读完大约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它的确是一本适合于短途行走时阅读的书,因为无需阅读的那么细致,对于通过《你好,忧愁》而认识这位法国女作家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里的文字,也许并没有让你全部读完的耐心。
  
  
  
  跳跃的思维和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十分奇异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文风,同样体现在萨冈的随笔中。《我心犹同》中的第一篇描写法国演员艾娃·嘉德娜的文字,长不过2000字,却将一个“美丽优雅、名副其实又很奇特的小动物”形象地勾勒了出来。拥有萨冈这样的朋友是幸运的,艾娃·嘉德娜的高傲和神秘、美丽和孤独,在萨冈笔下,滋生了比梦露和嘉宝还要吸引人的诱惑力。或者说,萨冈在这篇短文中貌似随意其实竭尽全力地为艾娃·嘉德娜画像,只是因为她们两个具备同一样的精神气质。
  
  
  
  酗酒、赛马、飚车、吸毒,承认爱一个男人只能持续“三或四年”,与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有着不同寻常的友谊并且曾将总统拒之门外……这是一个公众心目中所熟知的萨冈形象。她在文字中所体现出的叛逆、暴烈和激情,也被认为最能代表她个人的风格。但这世界上还有一个不一样的萨冈,她隐藏在那个被希拉克称作“为我们国家女性地位的改善做出杰出贡献的作家”背后,她胆怯、忧伤、安静,完全是另一个萨冈的反面体。就个人阅读趣味而言,我无疑是喜欢后者的。于是,阅读《我心犹同》的过程,也成为寻找一个安静的萨冈的过程。
  
  
  
  这样的篇章占了《我心犹同》大约一半的篇幅。在《慢悠悠的卡雅尔克小镇》中,萨冈播放“幻灯片”式地叙述了她4岁、6岁、8岁、10岁时的童年经历,每段描写只有两三句二三十个字,而且跳跃性地选择了以“两年”为一个单位来写,这种躲避和闪烁其词,也许正验证了她在文章开篇所作的解释,“谈论女作家的家乡是很危险的……作家们通常都会被自己童年的记忆感动得流泪,他们丧失了羞耻心和幽默感,容易把自己说成是孤僻的、敏感的、挑剔的、自闭的、暴力的、脆弱的,等等……”但在这篇文章不可避免地谈到自己的童年时,萨冈还是和大多数作家一样,换上了柔软的面孔,沉浸到傍晚6点之后的夜色,看那些偶尔躺在身边的狗,一辆外地牌照的汽车驶过马路,路灯开始亮了,蝙蝠开始不间断的滑翔……我们看到了比“那年夏天,我十七岁,无忧无虑,沉浸于幸福之中”更早的萨冈。
  
  
  
  在《告别信》中看到的萨冈,是一个为爱情所伤的普通小女人,她的骄傲只存在于文末的一句承诺,“我再也不想见到你”,而在这句之前,则是对和一个男人认识时的回忆和表达对他的爱怜,这样的表达同样具有萨冈风格,“你们是那么傻。你们,男人,实在让人怜惜!”;在《情书,麻烦的情书》中看到的萨冈,是一个站在局外人角度,用冷静又不乏悲悯的口吻,对乔治·桑与阿尔弗莱德·缪塞这对恋人之间的感情的解读;但我最喜欢出现在《逃学的乐土》中的萨冈,在这篇短文里,她讲述了自己16岁时和一个50岁男人在塞纳河边的相遇故事,在固定的一段时间里,他们谈论写作、生活、爱情和家庭,她在他面前脸红、忘记上课时间,身不由己地来看他,把他当作“也许是我唯一的朋友”……这篇文章让我想到了台湾作家三毛。
  
  
  
  萨冈的忧愁曾是青春的标志,她影响过整整一代人。但我相信,无论读没读过萨冈,现在的年轻少女都还有着萨冈式的忧愁和叛逆。她们的青春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改变,她们的情怀仍然为诗歌和爱情所充满,所谓叛逆一面,不过是她们表现出来给这个世界看的样子,抑或是她们寻找童年情感缺失的一种形式。对于安静的萨冈的发现,也许有助于重新评价这位被定义为“特立独行”的作家。
  
  


  萨冈的回忆录小集。阅读的过程是非常舒服的。你借着她的文笔,了解你陌生又有些熟悉的名字。那些她笔下的人物,是举世闻名的电影明星,是孤僻又孤注一掷地相爱着的名作家夫妇,是藏在她记忆里,陪伴了她一周逃学时光的没落贵族,是那位匆匆瞥见的房租客。这些脆弱而敏感的生命啊。
   她的某些评论,让你感觉那是与文学相伴后萌生出来的奇异的思想。那敏锐的笔触,深刻又无情地揭开了一切虚伪。因而,你能看见的,除了作家创造出的事实外,还有她在一旁嘲弄而得意洋洋的笑。
   令人着迷的法国女作家。
   哦,你要说,我心犹同。
  


  
  
  “被亿万人凝视着、迷恋着、爱戴着,被这亿万人中的半数肉体渴望着,怎么会甘心在某一天失去这些呢……难道他不能稍微有些疯狂发和受虐狂么?”
  
  
  又是弗朗索瓦兹•萨冈。这段话这是《我心犹同》中萨冈对敏感而美丽的法国影坛万人迷凯瑟琳.德纳芙的敏锐解构。不过,放在今天,左看右看,怎么都更像是写萨冈本人——如此戏剧化,如此执着于表演人生。对于这位十七岁即以84万册的销售纪录的小说《你好,忧愁》名动巴黎的资深才女,比起她创造了无数畅销书肆的如山小说,我更偏好她的人物散文,往往其中见天真。
  
  
  名人写自传,字里行间往往是写别人,而为他人做传,倒颇多夫子自况。萨冈亦如是,她的小说中不由自主弥漫着逃匿与掩饰,或多或少保持着与真实生活若即若离的距离。反是她写名人传记的文章更见天真,偶尔可一窥真性情。这些名人,通常首先就是她多年老友,信手写就,已是掌故,立下文化史婉转一行。在《我最美好的回忆》中,萨冈已经为我们别出机杼地建立了诸多文化名流的另类档案,譬如比利•霍莉黛、田纳西•威廉姆斯、卡森•麦卡勒斯、让-保罗•萨特、奥森•威尔斯等等。而这本《我心犹同》中,借着穿插不少少年倾诉,以“回忆”为引,一系列文章显得更为风格化,以一贯的细腻触觉则完成了费里尼、德娜芙、戈尔巴乔夫等公共人物的神奇速写。
  
  
  回望而去,尽管隔了半个世纪的烟尘,但萨冈的法国式慵懒与少女般单纯常常使人感觉她从未长大,永存慰藉。或许,她的随意天性注定她的随笔散文不会显得那么深刻犀利,而更倾向流于温婉闲适——而正是这样的格调,构建了一种神秘而强大的亲和力,或许使得她可以在无意之间走入她所熟悉的人物内心深处,深窥这片无主之地。人生多艰,面对每一段命运,他或者她的世界总是难以逃脱衰老、变故、失败、恐惧诸多恒定法则,萨冈对此并不回避,她皆视此为美,不问对错道德,她聆听的姿态首先构建了和解之路。《我心犹同》的原名是《Et toute ma sympathie 》,sympathie本来有同情与理解双重意义,而在书写中,萨冈以自己的姿态道破天机;所有理解,本来就是基于同情之上,余者方是理性。
  
  
  萨冈总是如是,即使在写别人,主角最后也成为自己,她的传奇隔了几十年仍旧如此吸引文学男女顶礼膜拜。“美丽、光彩、迷人,敏感、不为损人之事、深受男人与孩子爱戴……”,放在她身上何尝不登对。萨冈写德纳芙,说她总是以“我不是这样或我不是那样”的澄清而开场;今天,当我们谈论“萨冈是如何”的时候,很可能也只是一种臆想,我们或已深深陷入她的诡计:这个短短数十年领略无数成功与荒凉的狡黠女子,早就以文字为自己身前身后构建了一个完美的镜像。
  
  


我爱萨冈


你好,渔夫!


人生多艰,面对每一段命运,他或者她的世界总是难以逃脱衰老、变故、失败、恐惧诸多恒定法则,萨冈对此并不回避,她皆视此为美,不问对错道德,她聆听的姿态首先构建了和解之路。
写得很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