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帝国的敌人

雾满拦江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09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

雾满拦江  

页数:

267  

Tag标签:

无  

前言

  从公元1124年到1279年,在这短短的155年之中,中国历史上五个庞大的帝国转瞬之间灭亡,这五大帝国分别是:  契丹辽国、北宋、西夏、金国与南宋。  如此短促的时间中连续五个帝国瓦解冰消,这在历史上并不算什么奇事。但是,除西夏外,辽、北宋、金、南宋四大帝国灭亡前夕,均犯下了一个共同的错误——它们不知道自己的敌人是谁,所以它们在错认对手进行攻击的时候,反遭真正的敌人乘虚而入。  辽国不知道自己的敌人是北宋,只顾闭着眼睛跟女真人玩命,结果被北宋从后面给了一脚,正式灭亡;  北宋傻呵呵的不知道自己的敌人是金国,全身心地投入到欺负契丹辽国的乐趣之中,不幸为金国摧毁;  接下来的金国将南宋视为自己的敌人,打啊打打啊打,结果被蒙宋联军包而围之,遂灭亡;  南宋却不晓得自己的敌人是元人,一门心思地琢磨着睦邻友好,可元人不跟它扯这个,灭亡之;  最倒霉的是西夏——因为这个西夏比较正常,没犯什么错误,偏偏赶在这么一个大家都反常的节骨眼上,所以它的正常反倒成了反常,想不灭亡,实无天理。  四个庞大帝国连续灭亡是正常的,但每一个帝国都没有认清自己的敌人,这在历史上却是绝无仅有的。每一个帝国都犯下同样的错误——而且是一错再错,执迷不悟,这说明主导这四大帝国的行为选择机制出现了大问题。  众所周知,蒙古的铁蹄声已经在北方隐隐响起,而东方文明的诸帝国却在一种错误的节奏中进退失措,仿佛有一种潜在的力量,强势而汹涌地主导着四个庞大帝国如同盲人般行走在危险的夜路之上。在这一神秘力量的蛊惑之下,它们迷失了自己最基本的判断能力,自始至终,它们也没有弄清楚自己所面对的敌人到底是谁。  世事如棋,这155年,大家下的都是快棋,考的是诸君的快速反应能力,那些帝国的大人物们,在属于他们的棋盘上走得并不精彩。  有徽、钦二帝这样的,昏棋连连,大龙被擒;  有张邦昌这样的怪棋手,至柔如水,存心让棋让到底,让做人质我就做人质,让做皇帝就做皇帝,让下马他就立马下;  也有天祚皇帝耶律延禧这样的稀世强者,下到坏局,一推棋盘不下了——一国之君输了一战就回家收拾细软离家出走,绝了;  另也有人怀着逆天的情怀,从破局中想走出一条生路,只是最终还是“时也命也”,无比悲怆地走进了死局,何人?岳武穆是也。从结局看,他何尝不是也浑浑噩噩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并不是每个人在当时的表现都是那么反常,至少有一个争议性人物保持着神智的正常——南宋帝国的创建者,赵构。  但是偏偏赵构这个人在历史上的表现最不正常。  正是这个赵构,杀害了中华历史上最具军事天才的民族英雄岳飞。自毁长城,摧毁自己的国防力量,这岂是正常人干得出来的事情?  但偏偏,就是这个不正常的人创建了一个伟大的帝国,而相反,那些表现正常的帝王们,如金哀宗,虽然说不上英明神武,但精神状态却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偏偏却遭受了亡国之殃。  正常的人遭遇到的是反常的结果,反常的人遭遇到的是正常的结果——那么这一段历史,到底是什么地方出现了毛病呢?  一定有什么东西被我们忽略了。  因为下达了杀害岳飞的命令,宋高宗赵构背上了千古罪名。  南宋帝国系康王赵构于惨淡经营之中一手缔造,其中的酸苦与血泪令人不忍卒闻——创业维艰,不仅当时的朝臣不认可他这个皇帝,百姓、士林也全都拒绝承认,甚至连赵构身边的卫士都加入到金人组织的声势浩大的追杀赵构的行列中——即使惨到这份上,这位少年还是缔成了大业,创建了南宋并迎来了收复中原的千载契机——然而他何以会在历史的转折点自动弃权,无故杀害岳飞呢?  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赵构此举丧送了百年收复大计,从此这位惨淡创业的绝世帝王留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像只余一个含糊不清的背影。后世的史家无视南宋创业的艰辛,毫不留情地将这个一生行走于刀尖上的帝国开创者划入了“投降派”阵营,甚至不肯承认南宋是一个独立帝国。  赵构的选择构成了一个谜,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谜——对我们的民族来说,再也没有如岳飞这般的冤狱能够穿透时光的帷幕,至今仍留恸伤;而南宋立国那令人困惑的晦涩进程,也构成了我们文化上的长久疑雾,至今仍然众说纷纭。  对这个悬疑的解答,终将我们的视线集中在一个始料未及的角度:  谁才是帝国的最可怕敌人?  它是如何控制了权力执掌者的神智,又如何以其阴郁存在,击跨称雄天下的南宋军事力量;它又是如何于不动声色之中,将伟大的民族英雄岳飞碾压成尘的;而那风雨飘摇的南宋帝国,又是如何屈辱残存的……所有这一切,正是我们需要重新认识的历史。  或许读懂,就意味着认识我们自己。  或许读懂,也就意味着找到了我们民族之中那生生不息的与那股黑暗力量抗衡的内在精神力量。  由此开始。  尘烟未散,蹄声再起。  那谜一样的北南宋兴亡啊。  是为序。  雾满拦江  2008年8月2日

内容概要

这是—个王朝扎堆的时代:北宋、南宋、辽、西夏、金,打仗是这个时代大家伙儿最经常玩的事儿。  眼瞅着北宋就剩最后一口气了,当时还是康王的赵构才初次上场。  他主动报名去金营做人质,却因武艺出众被当成冒牌货,遣送回国。  徽、钦二帝被掠走对,他幸运地漏网,四处乞活。  折腾了很多年,“多年媳妇”终于熬成了“婆”,他终于在今天的杭州搞成了个无比温馨的南宋小朝廷,却是—光杆司令,没人听他的,大家都只把他当敢死队队长。  即便是身穿高级布料的龙袍,他还是得到处狂逃,荣幸地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腿脚最勤快的皇上。  终于有了一亩三分地儿,他眼睛瞪得贼大,守着自己的这点家底,“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谁来帮着守这份薄产呢?  “愣头青”岳飞横空出世,拜宗泽门下,东—榔头西—棒槌整编散兵游勇。他对岳飞又爱又敬,不要说下的诏书啦,仅亲笔写给岳飞先生的信就够印一本厚厚的书。  不单如此,他还写了“尽忠报国”四个字送给岳飞,君臣两人的双人舞如胶似漆。  乐极生悲。一次,血气方刚的岳飞劝断子绝孙的他早立继承人。这可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下儿戳到了人家心窝子上。他疑心岳飞要逼宫,开始防备他。两人进退失据,再不复曼妙的舞步。  兵临城下。他有别人难知的心病,且战且降,惹恼了就盼开仗的岳家军。岳将军迎头狙击金兀术,,仿佛被金国俘虏的皇帝哥哥的忠实粉丝,一门心思要冲向金国迎回“二圣”……  双人舞从此成为独舞。那一夜风波亭外雪纷纷,真不知他心中做何感想。  接下来,他管大金国叫“爸爸”,自己偷偷种粮食,慢慢南宋粮仓有粮食吃了。大家都温饱了。  奔波了大半辈子,也该享享清福了,干脆把扎屁股的龙椅让给干儿子坐,自己当太上皇了。  还没有吃够香的、喝够辣的,冷不丁就蹬腿儿了,死后还落了个“昏君”的骂名。  看来,皇上也是苦命人哪!

作者简介

雾满拦江,天涯煮酒论史版元老之一(货真价实),威望甚高的说史者。
生为写作狂人,屡出惊人新语,解史一向以颠覆文化常规、挑战世人刻板印象为乐。代表作有《推背图中的历史》《黑金道》等。

书籍目录

序 一定有什么东西被我们忽略了第一章 外部的敌人  我愿意当人质  权力不认小舅子  叩关两千年  大契丹的皇帝肉干  时势造汉奸  床上的敌人  低成本的爱国主义  热血青年赵光义  辽太后专用面首  愚蠢感染了杨家将第二章 死亡之组  皇帝赤膊上阵当先锋  名将都死翘翘了吗  战争之星是文臣  皇帝也是替补队员  宋真宗的难处  自负盈亏才打仗  “无根”将军  善良的“和平使者”  下下签  皇家赌场第三章 终点的惆怅 赵匡胤转世? 民众与皇家斗法 金国伤自尊了 老板想干仗,员工要罢工 家里老大接替了我的班 子不欲养而亲还在 机关算尽不聪明 诚信试金石 官兵批斗大会 “二把手”的下场第四章 新帝国的开端 终于达到了无招的境界 天让谁灭亡,先令谁疯狂 新的领导班子 哭皇帝 送来的皇帝不好做 实心眼的老书生 凑合的皇帝 啊!天杀的宰相 第一牺牲品 寡人=光杆司令第五章 逃亡游戏 百万大军的吃饭问题 学习丛林法则 老牌金奸之死 搜山检海捉赵构 炒老板的鱿鱼 素手金丸天下惊 黄天荡之役的副作用 秦桧归来 傀儡的蝴蝶效应 赵构与岳飞的蜜月期第六章 人性的暗河 君臣背靠背 人性的暗河 淮西军变风云 外援皇帝 爱国主义的刺青 摊牌 双输的卖国协议 国家交易 岳飞要辞职 和平的大门永远敞开着第七章 辉煌落幕 唯战争者爱和平 男人的天方夜谭 兄弟,你怎么还不死 老板的游戏规则 致命把柄 带血的脐带 杀机重重的宫闱 你站对队伍了吗 岳飞之死 精神病人金熙宗第八章 寂寞的战争 大柄若在手,疯狂席天下 战前舆论大造势 好战分子总找茬 仁义之师100% 前线打仗后院起火 老子要当主子 人类杀人放火史上的浓重一笔 宋金采石大战胜利闭幕了 姓完颜还是耶律是个大问题 小尧舜:披着羊皮的狼第九章 崛起的劲歌 老将出山秀 暴君是不可以指责的 卖国三级跳 十年一度开门红 谁是谁的靶子 谁催生了成吉思汗 老爸老妈的爱情故事 必要的恶 一个女人的战争 漫漫复国路第十章 黑铁时代 自卫还击战 投降第一,打仗第二 从死棋里下活半壁江山 历史走向宿命 恐怖大预言 “衰亡期”经营评估 百年鬼打墙 要不要痛打金国落水狗 奸臣是怎样炼成的 最终的沦陷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外部的敌人  我愿意当人质  当年轻的康王走进历史的时候,正值朔风怒号,大雪满天。  皇都城外,铁甲森森,金兵的六万铁骑已经将都城团团围困。  皇城之内,人声鼎沸,数万愤怒的百姓包围了皇宫,抛砖掷瓦,棍棒齐下,宰相李邦彦被打得鼻青脸肿,狼狈不堪。如果不是他的马快的话,此时他多半已被狂怒的百姓活活打死了——另有记载说,李邦彦是钻进了女人的小轿才逃之夭夭的,但这个细节无关紧要。  尽管李邦彦逃走了,但仍有数十个宦官来不及躲避,遭百姓们当场殴击毙命,伏尸于宫门之前。  民变!  开封府尹王时雍急遣军士赶来压制,变民首领、太学生领袖陈东于斧钺之间越众而出,凛然不惧。王时雍斥责他挟民众之怨以迫朝廷,陈东厉声反驳道:  以忠义要求朝廷,不比你们以奸邪要挟天子强多了吗?  面对这种纯粹道德意义上的谴责,任谁也无法回答。王时雍无言,唯有叹息。  这位负责京师安全的官员比之于愤怒的民众或满腔热血的太学生们更多知道一些情况,所以他才会叹息。  王时雍知道,京师之内,拥有禁军三万余人,再加上此时正从各个方向络绎不绝向京师奔赴而来的勤王军马,皇都之外的六万金骑,在数量上绝对占不到优势。  但是这个比较,却只是一厢情愿而已。  实际情形是,各地的勤王军马,其战斗力非常之可疑——武泰军节度使何灌所带领的守护河桥的两万士卒,可怜得连马都不会骑,一定要让别人抱他们上马,而后这些士兵们就趴伏在马背上,紧闭双眼,两手死死地搂住马颈,一动也不敢动一下——如此懦弱之军,莫说不过三两万,便纵有百万,又有何用?金兵长驱直入,沿途所至,守护关隘的宋军莫不闻风而逃。如此懦弱之军,不知大宋百姓何以坚信这样的军队能够为他们征战于两军之前刀锋之下。  实际上,这已经是太学生陈东第二次掀起学潮运动。  一个月前,年仅43岁的宋徽宗赵佶禅位给长子赵桓。正值壮年的皇帝这么早就退位,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至于赵佶本人,他当然不愿意这样做。但是,名臣李纲和吴敏连续上书,逼得赵佶退了位——实际上,朝臣不过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要求这位道君天子承担起金兵两路入寇的责任。  金人入寇是在宣和七年(1125年)10月。金太宗下令,任命完颜杲为都元帅,其下兵分两路:完颜宗翰(粘罕)为左副元帅,攻太原;完颜宗望(斡离不)为右副元帅,攻燕京,而后两路会师北宋都城开封。  而此前,赵佶下过“不准妄言边事”的御笔。所以直到太原已成孤城,两路金兵齐逼开封之时,赵佶这才意识到情形不妙,于是他急遣陕西转运判官李邺使金求和。李邺空跑了一趟,回来后除了告诉大家“金军人如虎,马如龙,上山如猿,入水如獭,其势如泰山,中国如危卵”之外,什么好消息也没有带回来。  李邺这人也是怪,居然敢实话实说,开封民众怒不可遏,从此便称之为“六如给事”,讥刺其人胆小,长金人之威风,灭大宋之志气。  遂有太学生陈东发起请愿运动,他率数百太学生伏阙上书,乞斩“六贼”。  斩六贼是容易的,不过一纸和诏——王黼置永州,并于押解贬所途中,被开封府秘密派人处死;李彦抄家赐死;朱面放归田里,随后处死。数日后,梁师成贬为彰化军节度副使,途中也有诏赐死。不久后童贯在押解路上被下诏处死,首级送回东京示众;蔡京于流放途中病死,数日无人收尸。  六贼易除,金兵难去,这才是新就任的年轻天子宋钦宗最为发愁的事情。  于是宋钦宗叫来自己的所有弟弟,问他们谁肯替自己分忧。众皇子无不惊心丧胆,唇齿青白,唯有康王赵构神色如常,回答说:  我愿意。  只此一言,奠定了赵构此后南面登基,于风雨飘摇之中重整大宋江山的开端。  与赵构同行的,是太宰张邦昌。他们此去是赴金兵大营做人质,以示宋室求和之诚意。  此一去,前途未卜,殊死难料。  赵构的出场看似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实际上,这一段历史早在两百年前就已经注定。  权力不认小舅子  早在北宋立国前,中原的地缘与战争形态就已经决定了此后的历史与结局。  公元933年,正值五代十国之际,后唐明宗李嗣源染疾,其子秦王李从荣急不可耐地驱兵大入皇宫,要抢在李嗣源死之前继位。皇城使安从益与李从荣大战于皇宫,斩之。李嗣源受此惊吓,死之,另一个儿子李从厚捡了便宜,当上了皇帝,是为闵帝。  闵帝继位之后,权力落到了枢密使同平章朱弘昭和同中书门下二品冯斌手中。这两人嫉恨李嗣源的养子、凤翔节度使潞王李从珂,遂将其调往河东(太原),意欲解除其兵权。李从珂大为悲愤,遂引军攻向后唐国都洛阳。城破之日,朱弘昭投井自杀,冯斌则被灭了全族,闵帝李从厚一路狂逃到卫州,被卫州刺史王弘贽活活勒死,于是李从珂入洛阳,登基为帝,是为末帝。  但李从珂这个末帝位子也不是多么得稳,至少有两个人正威胁着他:  节度使石敬瑭!  节度使赵德均!  这两个节度使,一人娶了明宗李嗣源的一个女儿,说起来都是李从珂的姐夫妹夫,可是权力这东西不认小舅子,也不认大舅哥,越是接近权力中心,其冲突就越是激烈。遂有李从珂调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太平节度使,想解除石敬瑭的兵权——这个李从珂真是不长脑子。正是因为闵帝李从厚这么对待他,才把他搞成了皇帝。他居然一丁点儿教训也不吸取,把李从厚玩过的花样原封不动地拿给石敬瑭,这不是嫌自己命长了吗?  果不其然,石敬瑭大怒,就要与李从珂拔刀相向。  可是石敬瑭的实力不如李从珂,于是他就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向契丹耶律德光借兵!  但是,这个主意他石敬瑭想到了,赵德均也想到了,他也琢磨着借契丹之兵替自己弄个皇帝做。这样一来,石敬瑭和赵德均两人就在契丹人那里展开了竞争。  最后石敬瑭胜出——他开的条件并不比赵德均的更优厚,只不过,契丹人先答应了他,就只好委屈赵德均了。从这一点看,契丹人还是很讲诚信的。  遂有石敬瑭称儿皇帝,割燕云十六州与契丹人,借得了契丹兵马,攻入洛阳,李从珂愤而自焚,石敬瑭建立了后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汉奸!  与番外借兵是兵家常事,未必就能够沾上汉奸的边;至于割地,虽说是辱国卖国之举,但距离最大的汉奸还是有距离的。  然而石敬瑭所割,竟然是燕云十六州!这就未免太可怕了。  哪燕云十六州?  幽州(今北京)、檀州(今北京密云)、顺州(今北京顺义)、儒州(今北京延庆)、蓟州(今天津蓟县)、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涿州(今河北涿州)、新州(今河北涿鹿)、妫州(今河北怀来)、武州(今河北宣化)、蔚州(今河北蔚县)、云州(今山西大同)、应州(今山西应县)、朔州(今山西朔州)、寰州(今山西朔州东)。  这么一看我们就清楚了,这燕云十六州,赫赫然是古中国的战略门户。此门一开,则胡人尽可纵马而入,取中原,下江南,直如探囊取物耳,后果实在是太严重了。  叩关两千年  在冷兵器时代,关于中国北方的门户有多么重要,只要了解一下中国的地形就能够明白。  《房龙地理》一书中指出:中国也是一个半岛……它没有明显的能把它和世界隔开的山脉。恰恰相反,中国的山脉就如张开的手指一般,由西一路延伸过来,其结果是,宽阔的中国大平原一直到了黄海边上才止住,另一边的前端几乎到了中亚。  为了克服这个没有天然屏障的不利条件,中国的皇帝在公元前三世纪——就是罗马迦太基为了争夺谁最后控制地中海而混战不已的时候——建成了一座长2400公里,宽6米,高9米的巨大城墙,从辽东一直延伸到嘉峪关即甘肃西边的戈壁沙漠边上。  这座砖石障碍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仅仅一墙之隔,墙里是富庶的大中华文明,墙外边却是朔风漠漠的高寒与草原地带。游荡于草原之上的突厥人与蒙古人潮水一般的骑着他们跛足的老马,渴望着冲破阻碍,共同分享由万里长城拱护着的无边繁华,弯曲的钢刀和青铜箭镞表明着他们的真诚愿望。  游牧民族的到来几乎和我们的历史同样的漫长。最早的记录是商时代的鬼方,《周易》云:高宗伐鬼方……俘虏对方一万三千余人,如此之多的战俘,可想而知战况之激烈。当时中原部落大多都参加了这场保国卫家的战争,孟国曾铸鼎铭刻以记此事,此鼎至今尚存。  鬼方很快就消失了,但是狁又来了。这一拨游牧人闹得很凶,整整闹了四十多年,其间多次深入王畿,迫近镐京,最终被周宣王逐走。  狁之战,参战的将士们激情之余,写了不少诗,都留在《诗经》之中,如《采薇》,如《出车》,如《六月》……  如《六月》一诗中提到: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明确地点出:在严狁的进攻之下,中原士卒们紧急行动,保家卫国。  狁不闹了,但是犬戎来了,这个犬戎把周天子的天下折腾得非常凄惨,最终周天子招架不住了,就想个金蝉脱壳的绝招,将北部边陲赐予了他的车夫。如果这位车老板能够降伏犬戎,那最好不过了……  这位车老板就是后来的秦襄公,由是我们知道,从此秦国成为了中华文明的藩障,替我们镇守着防备中亚游民涌入的门户。  但是按下葫芦浮上瓢,犬戎之患尚未解除,犬戎的同源异支“狄”却又开始了骚乱中原。而狄人又分为赤狄与白狄,其中大多数是赤狄,这些游牧者于春秋年间七次攻打齐国,六次攻打卫国,五次攻打晋国,两次进攻鲁国。至于邢国、宋国、温国、郑国和周国也各遭受过一次赤狄之骚扰。  这其中最惨的是卫国,它被赤狄逼得两次迁都,从河北迁到了河南,以避游牧者刀锋之逼迫。  过了几百年,犬戎和狄闹累了,接着匈奴人来了。  当战国七雄相互绞杀,迈向统一的大中国的时候,匈奴始终没有消停过,秦国、赵国与燕国多受其蹂躏,而秦始皇将六国的长城联结在一起,希望能够将这些不受欢迎的客人阻于墙外——也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匈奴人在西汉时代闹得最凶,汉高祖刘邦本人曾被匈奴困于白登道,匈奴单于以书信戏弄吕后,吕后也只能是“示以大度”。但等到汉武帝的时候,他却发了狠,倾国之力攻击匈奴,南匈奴闻风而降,北匈奴却神秘地消失了。直到多年之后,人们才知道这支匈奴队伍一气之下去了欧洲,将罗马帝国打得落花流水……然而武力终究不可持久,汉元帝时期,堂堂的大汉不得不将边境安危的重要使命交给王昭君,从此留下了昭君出塞、名传千古的佳话。  曹操时代,他将塞外的匈奴人分成了五个部落,让他们自己打来打去。但是西晋之末匈奴再起,而且取了个“大汉”的国号,史称匈奴汉国,他们竟然将西晋的两个皇帝接连掳去。但是昙花一现,匈奴人经过这最后的绽放之后,也消失了。  继此而后,突厥人崛起于茫茫荒原之中,他们一度成为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最大对手。但随后我们发现,唐太宗李世民的血管里也流淌着鲜卑族人的血,他的祖爷爷叫大野虎,原本就是代北游牧者。  更令我们沮丧的是,我们在前面曾经提到过的李嗣源的后唐,却是沙陀突厥人所建立的国家;更糟糕的是,我们口口声声骂石敬瑭是汉奸,很有可能从一开始就骂错了,这位石敬瑭老兄,赫赫然也是沙陀突厥人,要不然他怎么会这么大方,说割燕云十六州就割了呢?  从地形上来看,大中国就好像是一座美丽的茂盛果园,园中不仅有四季水果,更有由中华文明所形成的奇花异草……这座果园孤悬于黄海之滨,却没有哪怕一座山脉屏障。游牧者从中亚的草原上络绎不绝地赶来,希望冲进这片富庶的果园之中大块朵颐。  然而大中国除了筑起一道万里长城,全无办法保护自己——这道长城就犹如美丽果园的栅栏,它所起到的作用远超过我们的预期,但却也成为了栅栏外边游牧者世世代代攻伐的目标。  从公元前9世纪——这是有文字记载的开始,到沙陀突厥人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之时,栅栏之外的牧马人已经无休无止地向中原进攻了不少于两千年。  两千年之久的叩关,中原人守得实在是太苦了。  更可怕的是,由石敬瑭洞开门户,蛮族从此卧居于长城以内,燕云十六州成为了游牧者对古老中华帝国的第一个突破口。  这个缺口还将进一步的扩大,直至吞没整个中国。  大契丹的皇帝肉干  关于北宋,历史上有一个全无道理的论点,认为北宋重文轻武,所以才会在金人与蒙古人的双重打击下束手无策,毫无还击的能力。  但这一观点却是轻率的,没有经过认真的史料研究与思考。  对此,海外史学家黄仁宇指出:  历来论史者大都认为,北宋文化之兴盛,主要应归功于宋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还有人具体落实到宋初几个皇帝的“右文”政策上。我则认为,“重文轻武”只不过是一种表面现象。实际上,北宋建都于四战之区的开封,建国之初则为了削平十国割据的残局,其后则北方的劲敌契丹和继起于西北地区的西夏,无一不需要武力去对付,所以,北宋一开始就注定了“国倚兵而立”的局势,如何能够制定轻武的政策呢?  黄仁宇先生的观点究竟有没有道理,实际上只要我们沿着北宋赵匡胤的开国脉络捋一捋就清楚了。  要知道,天底下还没有大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大辽帝国。大辽盘踞于燕云十六州,其强弩重甲的游牧骑兵,对中原乃至整个江南都形成了俯冲之势。最可怕的是大辽帝国的疆界东临日本海,西接额尔齐斯河,南迫天津海河、河南霸县及山西雁门关,其领土面积远比大宋更大,战争资源也更丰厚。  现今我们称“大宋”而不实话实说称“小宋”,那是从儒家法统上来说的,北宋毕竟是统一的中原王朝,是大中国经济与文化的中心。然而,实际上大宋从建国之初就只不过是一个大辽刀锋逼迫之下的小帝国。只不过是民间评书给了我们很大的错觉,但凡提到辽国,莫不以“番邦”称呼之,更兼评书中杨家将派几个女生就能够将辽国杀得落花流水,这才让我们以为辽国很小很小。  然而很小很小的却只不过是大宋而已。  大坏蛋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这对于契丹人来说,其军事上的战略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这也直接导致了包括大宋在内的中原武装在对峙中始终居于劣势。所以石敬瑭这个坏家伙只为了他一个人的安乐,而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其后果实在是太严重了。  这种情形,不唯国人,甚至连石敬瑭的亲生儿子都无法忍受。  石敬瑭称帝七年,死,其子石贵重继位。  石贵重答应继续向辽国称“孙”,因为石敬瑭向辽国称“儿”,所以按辈分排下来这石贵重非得是孙子不可,但装孙子是可以的,向辽国称臣,这就不是石贵重愿意干的事情了。  见石贵重居然装孙子,辽太宗大怒,就率骑兵南下,于澶渊遭遇后晋大军,双方经过一番激战,暂时休兵。  见辽太宗非要攻打石贵重,辽国的述律太后就不太明白了,遂问辽太宗:  你为什么非要做汉人之主呢?  辽太宗回答:石贵重忘恩负义,不能容忍。  述律太后就劝道:我们是牧马人,吃的是马肉,饮的是马奶,就算是拿下中原,也没有什么用处,倘有不测,岂不是后悔不迭?  辽太宗却只是一个劲地摇头,说什么也不肯饶过石贵重,述律太后见劝不动辽太宗,就反过来责怪石贵重:  我就纳闷了,这些没良心的汉人怎么就这么不明白事理呢?忘恩负义到了这种地步他们居然还能睡得着觉——如果他们回心转意,承认错误的话,我们也不是不可以原谅他们的啊。  说话间,两年时间过去了,辽太宗耶律德光再次南下,后晋大将杜重威率二十万人与耶律德光对峙于滹沱河中游。看得出石贵重一次性就出兵二十万,大有豁出去了的意思,可是这二十万人,一顿饭就算只吃个半饱也得吃掉一座小山,那一座山一座山般的粮米往前线运,就算是不打仗也难免出岔子,更何况这边又对峙着契丹人的骑兵呢?  耶律德光遂断其粮草,绝其归路。  杜重威二十万人束手待毙。  于是杜重威遣使赴耶律德光处谈判,结果是必然的——投降!  公元947年正月初一,这对于血气方刚的石贵重来说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那一天他身穿白衣,赤着脚,冻得手足青紫,哆哆嗦嗦地率全族人向耶律德光投降。耶律德光将封他为“负义侯”,押去黄龙府劳动改造,由是后晋灭亡。  后晋是灭亡了,但耶律德光正像述律太后所预言的那样,最终未能生还契丹——他病死于杀胡林。  为了防止耶律德光的尸体腐烂,契丹人将其开膛破肚,往他的肚子里塞进了十几公斤的咸盐,汉人奇之,称之为“帝粑”——皇帝人肉干。  这一次肉干皇帝不仅掳走了爱国青年石贵重,还将后晋的官员、方技、百工、宫女、宦官数千人一并押去了辽国。史家认为,这一次事件只不过是180年后靖康之变的预演。只要燕云十六州在牧马人的手中,就如同一枚尖利的钉子钉在中原的额头上。任何时候,只要关外的牧马人愿意,尽可以长驱之入,中原的军事武装力量在这种战略优势面前丝毫也没有任何抗拒能力。


编辑推荐

  《帝国的敌人:宋高宗与岳飞的双人舞》看点:  北宋太宗赵光义兵败后落荒而逃,骑驴私逃,恰逢臣子们以为他已经殉国,正册立哥哥赵匡胤的儿子为帝。试想结果怎样?  金主完颜吴乞买与宋太祖赵匡胤长得一模一样,结果宋人纷纷以为赵匡胤转世,宋军溃退,放弃即将收复的燕云十六州。为什么大家都这么惧怕赵匡胤呢?  宋高宗赵构到处逃亡,居然被自己的亲兵卫士追杀,只余皇后一人保护他落荒而逃?  宋高宗放弃可以收复的失地,杀死功臣岳飞,偏安江南一隅……都是因为一个不可说破的秘密?  五大帝国因各种压力变成精神病人的皇帝不止一人,他们的疯状暴行骇人听闻,创下历史之最?  成吉思汗时代的来临,要拜淫暴成性的金海陵王完颜亮所赐?  成吉思汗之所以征服世界,在于金国城墙坚不可摧,久攻不下,不如去欧洲寻找新家园更容易?  1、岳飞冤案是历史上最大的疑团之一,甚至连柏杨先生都称之为“千古奇冤”。然而,历史是否的确如此?《帝国的敌人:宋高宗与岳飞的双人舞》将颠覆人们千百年的观念,创造性地诠释岳飞沉冤。  2、1124-1279年,五大帝国(两宋、辽、金、西夏)次第灭亡。这种怪异的灭亡,背后的死结何在?  3、因为岳飞冤案,宋高宗赵构一般被人称为大昏君。《帝国的敌人:宋高宗与岳飞的双人舞》还原历史环境,洗刷这一历史上被误解最深的皇帝形象。  宋高宗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他指使秦桧冤杀功臣岳飞。而事实上,宋高宗赵构的历史面貌并非如此。他生活的时代,恰逢北宋灭亡之际。时任康王的赵构,本是一个没有任何希望接替王位的皇庶子,因为自告奋勇到金国做人质,以解除北宋危机才登上历史舞台。又因为智勇双全,他被当作“假康王”在乱世中逃得性命。徽、钦二帝被掳,他四处逃亡,凭借过人毅力与才智草创南宋,是为宋高宗。 那么,这么一位被称为“中兴之主”的大明白人,他与岳飞究竟有着怎样的瓜葛,又如何因此背负千古骂名?此外,有宋一代(1124-1279年),为什么竟如此诡谲,五个庞大的帝国(契丹辽国、北宋、西夏、金国与南宋)转瞬间次第灭亡?嬉笑怒骂间,历史的谬误、荒诞与无常等谜团,《帝国的敌人:宋高宗与岳飞的双人舞》都将为您一一呈现与解答。  岳飞冤案是历史上最大的疑团之一,甚至连柏杨先生都称之为“千古奇冤”。然而,历史是否的确如此?《帝国的敌人:宋高宗与岳飞的双人舞》将颠覆人们千百年的观念,创造性地诠释岳飞沉冤。  两宋时代是中国文化最绚丽的时代,也是被人们视为国力贫弱的时代。《帝国的敌人:宋高宗与岳飞的双人舞》探究历史渊源,一一刷新人们的误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帝国的敌人 PDF格式下载



书名“帝国的敌人”看起来像小说的名字,比一般的史书看起来有趣后封皮的介绍中用的文字,赵构和岳飞的双人舞,如胶似漆的关系,那夜风波亭外雪纷纷,他高宗是什么样的心情。这个作为全篇总括性的文字已经吸引了我。够个性。只是不知道作者在封皮上表现出来的个性能否在篇中自圆其说。我好奇。于是买了书,读着读着,觉得不错,文字一如后封面的总结,精彩活泼,逻辑严密,证据链之间丝丝入扣,令人信服。也许没有十分清晰的时间概念,但是读完全文,给人的逻辑感是清晰的。作者的一个观点就是康王赵构、宋高宗赵构的人格并不是那种应该遗臭万年的坏,而是因为他处的位置决定了他注定是要遗臭万年的。原因是宋建立王朝,没有幽云十六州的屏障,再加上京城开封处在一个无险可守的位置,辽金蒙古西夏作为游牧民族享有的骑兵优势,这一切决定了宋的弱小,这种弱小是难以改变的,即使是宋太祖、宋太宗这样强势的皇帝加上当时强盛的国力,都无法夺回幽云十六州,也无法在与辽和西夏的对立中占据优势,更何况是日渐谁推得北宋末和南宋。康王并非懦弱昏庸,这从他在北宋末主动请缨到金作人质就可看出他的勇敢。而一味的对金卑躬屈膝也可以理解为赵构在向金示弱,造成自己懦弱无能的假象,以便为自己励精图治、发展国力赢得时间,而南宋能够存在百年而不被金消灭,也证明了赵构的对策是正确有效的。作者也解释了赵构恐惧的原因:没有合法的登基理由;没有合法存在下去的依据,长期不被认可;后来没有子嗣。。。。。总之,对于如我这样已经习惯了将赵构和秦桧贬的一无是处,单纯而狂热的信仰李刚和宗泽的人来说,看一看《帝国的敌人》是大有必要的,更全面的了解赵构、李刚,建立一个更加客观理性的宋朝印象。


真正的好书,不在于有多少华丽的辞藻,而在于能带给人思考。《帝国的敌人》无异于是一本真正的好书。前代的大家们,在评论“绍兴和议”这一历史事件时,总是说赵构丧权辱国,苟且偷安,以抗金将士的血肉换取一时的安宁。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岳飞在中路,吴玠吴璘的西路,以及韩世忠、刘锜等人的东路,三线都取得了极大的胜利。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为避战求和而召回大将,并在和议达成后杀死岳飞,确实大可不必。这本书就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让我觉得很有帮助。


小时候听到这段历史,对秦桧和那个“该死的“皇帝恨之入骨,为岳飞将军感到由衷的难过...

现在读起这段历史,感觉历史就是历史,不是我们看到的表面那样就是真实,其实人们在不同的时候所做的决定并不是真实内心想法,就像宋高宗,他是昏君吗,我认为不是这么简单的,只是在不同的时候考虑的角度问题,因此所做的决定也是其当时个人意志与国家利益激烈斗争的结果所在,历史就是这么深奥,每个人看待的角度是不同的。到现在,还是对秦桧和那个“该死的“皇帝“恨之入骨”,为岳飞将军感到由衷的难过...


从小的教育让我们不自觉地形成了以脸谱化的思维来看待历史,我们首先判断一个人,通常问他是好人还是坏人,这本书让你学会独立思考,认识一个真正的岳飞和宋高宗,呵呵,好难写,懒得写了,大家还是自己去看看吧~!


作者的观点很直观,也很客观。不像很多人都把岳飞的死赖在秦桧头上,而是面面俱到的分析原因,时间也有,很喜欢。


书写的很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评价了中华民族的英雄岳飞。


从儿时起就被岳家军的故事所浸泡,一直为此奇冤无法释怀,其间也遇到不少讨论此案的文章,大多以传统史料论证,遮遮掩掩,欲说还休,雾满拦江这次算是扯掉了最后的一丝遮羞布,赤裸裸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形描写了下来,一切皆自然而然,无可厚非,不必怜飞,恨构,骂桧。


趣味性上没有作者的其他书强,但还是很好读的,全面的从北宋讲到了南宋。


首先应对作者表示感谢和敬意,他把神秘遥远的秦王朝写得如此深动,人物刻画得如此细腻,主角思想表达得非常深刻。既要读者能拍案叫绝,引人入胜,又要保留一些经典古文,以展现古人之文采。总之,很精彩让人欲罢不能。有的内容和细节也许有些和历史不符,但他只是为了突出李斯和嬴政这两个主角。就不用以多么严肃严厉的学派来约束此书,否定会失去阅读它的心情。


在传统的历史观中爱国主义是至高无上的精神,面对外族战争的威胁更是如此。史学家总喜欢依是否“主和”和“主战”来区分历史人物的忠、奸、好、坏。这是一本敢于向传统历史观挑战的好书,一本不人云亦云、有自己见解的好书,一本跳出历史看历史的好书。


雾满拦江的书是从民国就是这么生猛开始的,原来历史也可以这么有趣


写的非常棒对历史的研究很透彻让我们读者更深一步更深层次的理解当时的真实的历史!


喜欢读这种不同于一般的历史书,什么是历史的真实?史书?史书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喜欢作者这种能提出不同于史书的观点,不论对错,欣赏!


生动有趣有历史!


好看,绝对值得购买,好好享受历史吧!


历史其实很迷茫


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不要人云亦云,讲自己的道理,是写史的趋势吧!


作为老雾的粉丝我严重推荐这一本


很好的一本书,小弟服气了


觉得还可以,看一看会有崭新的一面呈现


感觉还挺好,观点比较新。


挺好的书,反正我是挺喜欢


与国人几千年的自私有关


当当网打折的好书!


和喜欢他的作品,自从看了他的微博之后,对他更加敬佩。


历史不是个东西,任人评说,只要有兴趣就可以揉捏把玩一番而不用负任何责任,不过像雾满拦江和十年砍柴般揉捏出一本本小说的倒不多见。宋高宗赵构和岳飞的故事在国人心目中早已有了固定的模式,不就是功高震主、奸臣当道和反间计之类的老套路,作者雾满拦江却没有如此想当然,而是凭借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和梳理寻找一个答案,从“谁才是帝国最可怕的敌人”这个全新的角度切入历史。


作者对岳飞的研究是比不上邓广铭了,不过把南宋到北宋的故事演变叙说得比较精彩,阅读起来更有味道和逻辑,不失为一本好书~书名上的小标题“宋高宗和岳飞的双人舞”更像个噱头,毕竟这块交叉内容很少很少。。不能抹杀作者对南北宋叙述的详尽,也算是给我补了一课吧。。仍有遗憾~


本书中岳飞讲述的仅仅只有三分之一不到,但是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大的英雄会死在皇帝手里。也许作者阐述岳飞的死因只是一家之言,但通过讲述和分析,似乎还原了那段腥风血雨的历史,让人隐隐约约感觉到岳飞死亡是其必然。相比较而言,本书没有《明朝那些事》那样生动活拨,但对希望学习和了解宋朝那段历史的人来说不实为一本轻松的枕边读物。读完此书,我感觉到——1.做皇帝很难;2.岳飞是个出色军事家,但却不是合格的政治家;3.内部斗争比外部斗争更加残酷。


因为作者的努力,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同于评书岳飞传和杨家将的宋朝历史,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来看特定的历史人物,才品味到历史的另外一种滋味。写历史不止有当年明月一种笔法,作者的用自己的笔,写出了对宋朝这段历史自己的体会。如果不是钻研历史,就不必对这类历史读物的细节很较真,因为,就算当小说看,也很不错。感谢作者把自己的历史感受和我们来分享!


浅显易懂,岳飞的死我只能是叹息,做官可能得换个方式,高宗不易


以细化和戏化的方式描述了北宋到南宋之间的历史人物事件,并结合古时的历史事迹相互穿插.对于喜好历史书籍的人来讲是非常容易被其吸引的。全书的整体架构有点类似小说,以人物分析历史,解说历史,值得一看


先前看过李亚平写的“帝国政界往事”,当时就觉得发出了跟历史书不太一样的声音,是值得一读的书。这本写的还不错,不过一些观点雷同于“帝国政界往事”,不算独家新论了。所以不能给五星了。另外风格上类似于“明朝那些事儿”,不晓得算不算跟风的。不过起码没起名“宋朝那些事儿”,不然我肯定不买。最大的印象就是“敌人论”,也就是书名。让人警醒,问问自己,有没有敌人,谁是真正的敌人。或许对现代社会的我们,仍有裨益。


《帝国的敌人》的确发出了一些不一样的声音,让人读后感叹有之,怀疑有之,惊恐有之,赞赏有之……诚然,我并不完全同意作者的某些观点,毕竟历史上民族间你死我活的撕杀不是简单的一种或几种说法就可以概括全面的,但我推崇百家争鸣的时代,书中不乏独到精辟的见解。我想,读史者需要将自己置身于历史当年的思维模式才能窥见一斑,而这正是前几十年我们所做不到的,或者说是我们经常按照自己当前的想法QJ历史,但作者给了我们一种不一样的声音,弥足珍贵。


书还没看,不过喜欢雾满拦江的作品,这本书角度奇特,希望看完能对历史有更深的了解。


关于千古奇冤多一点书者自己的观点,可以看看吧


书还是可以的,网上电子版都是不完整的,索性买了实体书。一家之言,写的够精彩。
价格很给力,估计是网上最便宜的了。
缺点:这书看着像库底子挤压的,像旧书,有点破损了,运输中,野蛮装卸造成的。


文字幽默,条理清晰,于诙谐中论历史,换角度谈英雄。总的来说是本不错的休闲历史读本,当然我是冲着作者才购买的,不错的书。


内容笔法精似《明朝那些事儿》,也是趣说史实,整体感觉很不错。


可读性较强,象李伯清的散打评书。看到很多正史上看不到的东西,不知是真是假。对喜欢酒卓上“雅侃”的很适合。


不过,说实话,汉,唐和明让人看得热血沸腾,宋真的挺泄气。


看看这本书有什么新的观点和看法!


一家之言,可以看,但不足以全信


老雾其实没啥,靠的就是高产量和惊世骇俗的论点,这本书也做到了


还行,书有点旧


有独到见解


但有的实事孤证太多


缺货啊,不过真的很想看么


副标题是“宋高宗与岳飞的双人舞”,比较不靠谱:通篇岳飞仅占1/3内容,其他的都是在说宋事,从太祖到亡国,鸿议不少然篇幅所限过于简单。
文笔不错,喜欢这种风格的朋友会看的比较舒服。
不过,书中不少观点个人不敢苟同:比如,“卖国”与“求全”概念的混淆,个人以为,宋之经济繁盛战力低下之畸形社会状态的根本原因,在于太祖对自己武人窃国的根深蒂固的恐惧,以及唐朝藩镇独大的预防,以致所定“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制度问题。
另,对岳飞其人,稍嫌过于溢美,忽视了其局限性。比如,飞30岁,高宗封其母国夫人、且为全国四大军区首长之一,对其可谓不薄,然金兵南下时,因隙同僚,飞竟“辞以目疾”……在大是大非面前没有足够的高度与态度,为高宗今后态度的转变预埋了伏笔——而且,深为武人,在皇朝立嗣问题上的积极态度,岂止当初,即使是现代,恐怕所有人都会问一句:您想做啥?站在赵构立场试想:得位侥幸,多次疲于奔命,外患难寐,民舆纷纷……好容易找到个能打的,还随便要条件、并干涉自己接班人的事……恐怕,也并不是不能多想想的吧?秦桧其人,作者有些人云亦云,背黑锅者固然可鄙,但应该也不是彻头彻尾的坏蛋,写史,还是应该多查些史料才好。


看了这本书,作者的观点就是一句话:帝国的敌人就是被金兵掳走的宋钦宗赵桓。靖康年间的历史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以为,宋高宗很难逃脱历史的责任。书中有一个观点我是认同的:主战者不一定比主和者更爱国。这从晚清的一些经历中可以看到,所谓“卖国贼”曾国藩、李鸿章都是一时俊杰,国家栋梁。


到底是写帝国的敌人还是解谜叶飞千年奇冤?也许是上半节写帝国的敌人下半节写的是岳飞解谜不过看完我不知道谜底是什么


本书从新角度解读赵构与岳飞的关系,但是否因为担心金人扶植宋钦宗而丢掉自己的皇位而采取一系列奇怪的行为的原因吗?


从“正统”的视角解释了“一山二虎”“一国二主”的不可能性。也让我们理解了岳飞悲剧的必然性。这就是中国真正的历史。观点新颖。本应该是老师在课堂上就让学生学习知道的一家观点。可惜呀!我们都是被统一了思想的*才!


希望了解岳飞的历史,对他的描述只有后半部分。前面全是背景阐述,写到一般。


有关岳飞内容很少,不过是借岳飞之名推销,作者不厚道


模仿当年明月的东施效颦之作,用太现代的观点来解读几百年前的历史,博得一笑是没有问题的,但要传之久远,让人过目不忘,那就难了。特别是估计作者艳照门的照片看多了,整本书中“好傻好天真”至少出现了十处,实在是让人觉得作者其实是很想“好黄好暴力”的家伙。唯一的一个亮点就是对赵构的心态做了比较有意思的解读,但历史学家早就看到了,也轮不到他来申请专利权。总之,此人学识没有当年明月高,水平也没有当年明月好,偏要模仿当年明月的风格,最后肯定是自取其辱。


语言诙谐,没事时看着解闷,作者把弄历史知识相当熟练,历史就像唱戏,你方唱罢我登场,年年岁岁事相似.


能从另外一种方式来看历史


内容感觉一般,不是很具有吸引力,历史线索不是很清晰


本来抱有很大希望,主要是当年明月写得太慢,希望能找点类似的书解解馋。不过看了以后觉得很一般,和《明朝那些事》除了封面有点像,完全是两个档次的。


观点新颖,写法独特,但作者太武断,不是一个严谨的人。


现在对于宋代做评价的书籍不少,作者的这本还算得上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可读性。只是这书保存的不大好,书的一角都受潮起皱了,希望当当可以多重视书籍的保护。


试图说明些什么,确怎么也说不明白。逻辑混乱,叙事不清。


观点还不错,可是表达叙述方式,我个人很不喜欢,没有一下就想看完的冲动.断断续续的看完了,还是没感觉.


书名好像、


并不像宣传的好


不是很吸引,感觉一般般。


作者就这一个观点——“赵构的敌人其实是被金国掳去的徽钦二帝”,结果反过来倒去竟然写成了一本书,同样的观点对比李亚平先生的“帝国政界往事”差之甚远。


我认为评论历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千万不要带着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去评价历史人物,而是要更多地从当时的环境、文化等角度去分析历史人物的一些行为,动辄说这个人蠢,那个人笨,这绝对不是一种正确的历史观!


东拉西扯,完全不只所云。还说什么“宋高宗和岳飞的双人舞”!完全扯淡。书看了一半还不知道岳爷爷在什么地方。就连名字都只出现过一次。这作者完全给你的感觉就是小学的作文他都写不好!一句话,此书文不对题,难看之极!


冲着扉页上作者的简介买的,读后大失所望。诚然,作者是想把帝国的敌人归结为帝国制度本身,但读到最后,作者始终也没说明白为什么是帝国制度,以及什么是帝国制度。作者甚至都没有解释明白为什么金国人最终也没有动用他们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虽然作者已经让我们明确知道金国人掌握着这种武器,并且深知其威力。作者把金国人的这种行为归结为“爱好和平”(见鬼去吧)。故作俏皮的网络化语言移植,讲叙出来的只是一个似是而非、一瓶子不满半瓶子乱晃的瞎话。历史,岂是这么儿戏的东西。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