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回到恩格斯

胡大平 江苏人民
出版时间:

2011-4  

出版社:

江苏人民  

作者:

胡大平  

页数:

52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敏锐的政治理解、开阔的思想史视野和扎实的学科史背景为我们理解恩格斯提供了一种值得高度重视的思路。其关千解读政治学和思想史叙事的评估,关于恩格斯文献史和问题史的梳理以及对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建构过程中的地位和贡献的有穿透力的分析,无疑将成为恩格斯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文献解读的新坐标。

书籍目录

作者的话
导论
上篇 阅读的政治:思想史中的恩格斯问题与解读理论
 第一章 解读的政治学
第一节 政治:“恩格斯问题”的意味
第二节 经验:百年恩格斯肖像解码
第三节 理沦:恩格斯文本解读界服
 第二章 从文本解读到思想叙事
第一节 文本解读与思想叙事
第二节 恩格斯的身份和创作
第三节 社会主义与恩格斯创作
中篇 文本的境域:社会主义语境中的恩格斯创作史
 第一章 反蒙昧主义出发点的形成
第一节 思想起点和思想史叙事中的“起源”
第二节 恩格斯的思想起点与反蒙昧主义
第三节 哲学与政治:恩格斯早期文本
 第二章 探寻现代政治的秘密和工人阶级的命运
第一节 英国经验的独特意义:唯物史观的“近路”
第二节 阶级立场和历史研究:《莱茵报》上的文章
第三节 工人阶级科学的初啼:《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第三章 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
第一节 清理德国理论战场:《家族》
第二节 论证工人历史使命:《状况》
第三节 定义唯物主义史观:《形态》
第四节 制定共产主义纲领:《宣言》
 第四章 定义社会主义的科学
第一节 新世界观的第一次考验:1848年革命中的创作
第二节 制订无产阶级政治学原则:《论住宅问题》
第三节 定位共产主义世界观:《反杜林论》
第四节 探索辩证法的客观逻辑:“自然辩证法”计划
 第五章 捍卫和深化无产阶级世界观
第一节 唯物史观基础的再探讨:《起源》
第二节 唯物史观形成史的科学阐述:《终结》
第三节 “政治遗嘱”:《阶级斗争。导言》
中篇结束语
下篇 理论的回响: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关系
 第一章 “第二提琴手”:作为经验作者的恩格斯
第一节 思格斯和马克思的知识关系
第二节 恩格斯与唯物史观的再表述
第三节 恩格斯与历史科学的科学史标准
 第二章 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节 哲学基本问题
第二节 唯物史观的落点
  ……
尾声 从理论与实践关系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质的再反思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当然,这种统一只是一个基础,它表明,恩格斯的多数活动最终都会统一在他自己所称的“科学社会主义”之上。甚至,包括他的私人友谊,他对马克思的忠诚以及被李卜克内克所称的暴躁脾气都与之相关,因为只要了解他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脾气就够了。当然,仅仅坚持“学者、战士、普通人”的统一,对于多数恩格斯文本的解读来说,并不充分。因为,不同文本,会因为其在创作中具体承担的身份和文本本身欲解决的问题而产生一些特殊问题。最重要的例子便是被称为其“政治遗嘱”的《阶级斗争·导言》的发表,因为自己的特殊地位,恩格斯在出版过程中做出了妥协。不过,当发现自己的思想被歪曲,他又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在这里,问题绝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作者权利问题,而是因为关乎无产阶级的策略和原则这个大事。确认恩格斯身份的多元性,也不是把恩格斯割裂成几种互不相关的身份载体,而是一种分析上的远道。通过这个远道,我们能够达及作为一个独立思想家的恩格斯的思想,后一点正是正确评估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关键。恩格斯的身份是多元的,这些多元的身份并非是等值的,尽管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运动实践来看,它们只是问题的不同方面而不应该存在着重要性和意义方面的差别。因此,强调不同身份之间的非等值性,并非为恩格斯解读提供一种不受质疑的科学框架,相反,而是强调经验现实与纯粹的理论之理想类型之间存在着无法协调的裂隙。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那种框架在今天似乎成为一种流行的要求,然而,如果它的真的存在的话,也只能是一种美学上的假象,至多满足了今天一些研究在思想与意识形态双重夹缝中保持四平八稳的要求,而结果往往是既达不到思想的高度,又不能摆脱意识形态。在某种意义上,这成为中国人文研究的流行病之一。实际上,恩格斯的身份多元性,本身是一个不需要论证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身的社会角色多样性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点。


编辑推荐

《回到恩格斯:文本、理论和解读政治学》是凤凰文库•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列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回到恩格斯 PDF格式下载



张一兵的回到马克思写的不错,这本书估计也应该不错,南京大学对马列研究还是比较靠谱的。


这本书是我导师建议我买的,没想到这么快就收到书了,呵呵,感觉特开心!


送货非常快!东西很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