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危险的边疆

(美)巴菲尔德|主编:刘东|译者:袁剑 江苏人民
出版时间:

2011-11  

出版社:

江苏人民  

作者:

(美)巴菲尔德|主编:刘东|译者:袁剑  

页数:

409  

译者:

袁剑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在中国边疆史研究领域内由“重新发现”拉铁摩尔到新的“边疆范式”形成的过渡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通过对两干多年历史时段之内游牧帝国与中原政权之间历史关系的人类学考察,提出了一个解释包括蒙古帝国在内的游牧大帝国兴盛和衰亡的政治和经济组织分析模式,并对中原政权与这些帝国的关系作了贯通性的研究。作者提出了边疆游牧力量在与中原政权接触时所交替采取的“外部边界战略”和“内部边界战略”问题,指出外族王朝对中原北部地区统治的周期律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一种基于集权化与分权化之上的机制性更替过程。《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为中国边疆史研究贡献了一种不同于专业史学家的新思路。

作者简介

  巴菲尔德,1950年生,1978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波士顿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世界著名人类学家。他已出版的著作主要着力于对欧亚大陆过去及当代的游牧民族及社会进行研究,在学术界影响巨大。

书籍目录

译者的话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边疆史——代中译本前言袁剑序言致谢1.导论:草原游牧世界草原政治组织与边疆关系权力周期文化生态内陆亚洲的游牧生活部落组织草原游牧制度的兴起2.草原部落联盟:匈奴帝国帝国联盟外部事务——与汉朝的关系匈奴内战王莽:中原的新尝试混乱时代的外部边界战略第二次匈奴内战3.中央秩序的崩塌:外族王朝的兴起鲜卑“帝国外部边界战略的复归汉朝的覆亡——两个帝国传统的终结匈奴军事国家东北边地——二元化组织的兴起鲜卑国家其他北方国家:前秦与凉国拓跋氏:第三次征服浪潮柔然:外族王朝与草原北魏的汉化4.突厥帝国和唐朝突厥第一帝国天可汗突厥第二帝国的兴起与覆亡回纥帝国草原文明5.满洲的后起者草原与中原中央权威的崩溃契丹辽朝女真金朝对华北的征服草原的分裂6.蒙古帝国成吉思汗的崛起蒙古政治组织……7.草原之狼及森林之虎:明朝、蒙古人和满洲人8.游牧帝国的尾声:滤膜朝统一蒙古与准噶尔

章节摘录

  对北部边界具有间接重要影响的另一个关键性的汉地生态区域,是作为华南开端的长江下游流域。华北地区是出产麦黍的旱地,严寒酷暑,这是一块步兵与骑兵鱼贯而入的地方。随着淝河南端汇人长江流域,中国变成一个不同的国家,进入了一块有着适宜水稻农业的温湿气候的满是湖泊、河流及沼泽的地区。外族王朝发现南方难以征服,因为马匹在泥泞中步履维艰,而且他们也不熟悉对控制当地战略水道至关重要的水战技艺。在汉朝,长江流域是帝国的极边处,经常被当作流放之地。而随着东汉的崩溃,这一地区逐渐体现出其经济与政治上的重要性。到唐朝时期,南方已经成为中国人口最密集和最丰饶的地区,因为北方是中原文明的发源地,这一地区就算不再能自给自足,也还是不愿被放弃。北方边疆的防御经常是帝国而非地方的职责。当后来的朝代在北方定都并在蒙古边界一线维持大量驻军时,所需的食物与税收的大部分取自于南方。  将华北与蒙古地区从东到西围括起来的是东北与西域,由于其各自的混合经济,这两个地区无法明晰地归人任何阵营之中。当中原与草原联合形成强大的帝国时,这些地域就成为边疆大争斗的中心,而当集权统治瓦解时,就形成各自为政的国家。这些王国在历史上影响巨大,因为大多数成功的外族统治者并不来自蒙古草原,而来自于东北边地。  蒙古草原被北方的兴安岭和南方的燕山山脉与东北地区分割开来。东北的游牧民族占据着兴安岭的西坡,这是草原生态区域的延伸部分,但是他们很少利用东边一侧的陡坡进入东北盆地。在兴安岭与燕山山脉之间横亘着一道巨大的缺口,在这里,绵延起伏的草地越出高原延伸至东北,形成辽西草原。这是游牧民族的主要家园之一,其民众在文化上与蒙古草原上的部众相类似,却有着不同的政治历史与传统。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危险的边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