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想的“满大人”
2013-4
江苏人民出版社
韩瑞
袁剑
无
《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假想的“满大人”:同情、现代性与中国疼痛》通过对小说、医案、游记、照片、绘画的解读,揭示出西方同情与人道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这种西方式对华“同情”的来龙去脉,并力图通过这些分析展现出关于“中国”的整体印象。作者在该书中的这种分析开启了思考西方过去与当今对华关系的新的可能性,而且通过对同情、受苦、经济交流以及再现式交换这四个术语的专门论述,进而建立起分析中国历史话语、同情与现代性的新网络。在结合了文化研究、亚洲研究、美国研究以及医疗史观念的基础上,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中西方关系的独特视角。
作者:(美国)韩瑞 译者:袁剑 韩瑞,1972年生,1999年获得威斯康辛大学英语与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比较文学与亚洲研究特聘教授。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中西现当代文学比较研究、文化研究、医疗史研究等领域,在国际学界正崭露头角。
译者的话 中文版序言 致谢 导论 一、轶事理论 1.叙述语法 2.代理者的疼痛语言 3.轶事理论 二、怜悯之交换:刑罚、服饰、同情,1800—1801 1.装束与习俗 2.特殊刑罚 3.英式书写,“中式”图片 4.怜悯之交换 三、疼痛中的中国身体:1838—1852年美国传教士的医疗救助活动 1.市场渗透 2.脸庞、肿瘤、风格 3.林呱所绘的肖像画 4饱受煎熬的结石病 四、中国人的身体,中国人的未来:19世纪晚期美洲的“苦力” 1中国人的入侵 2.机器身体 3.反乌托邦的感觉 4.学着失去 5.拟人化的光圈 五、伯特兰·罗素的中国之眼;或现代主义的双重视野 1.线条的作用何在 2.伯特兰·罗素的中国之眼 3.疼痛与剑桥哲学 4.受苦的中国性 5.假设的满大人(回归) 六、麻醉的观念:针灸、照相与物质形象 1.麻醉与审美 2.审美的地理学 3.质素:图像的意图 4.缺失现代性的现代性 七、结语 1.终结意识(I) 2.终结意识(Ⅱ) 3.终结意识(Ⅲ) 4.趋于同情 译后记
版权页: 这恰恰是因为亚洲人的身体对于美国(白)人来说,被重新塑造成了一种现代技术以及现代劳工的主体,而这种现代劳工生来就要去忍受那种广泛发生的情况,而这种情况足以胜过“人性”自身的估量,这就使得人们不可能在同时观察到世界的各个方面。因此,中国人那复杂而又多样的真实作为一种形象,这在某种程度上跟美国人对其现代化未来的经验格格不入的单个对象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使中国人成其为人的谎言,就像中国人形象的多重表现功能被美国白人所忍受一样,这只能被感知为一种对面具及错误表现的人格化层叠,这种层叠掩盖了对内在核心的某种拒斥。 或许是因为美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总是会回到身体的问题上来,也会回到对毫无怨言地忍受现代生活和现代劳作条件的身体能力上面来(比如说,忍受近乎饥肠辘辘的能力),关于亚裔美国人的研究著作全都已经将种族看成是一种在人类头脑与身体当中最根深蒂固的东西。与之恰恰相反,凌津奇认为,促使亚洲人成为全球化劳动力市场的某种形象的结构,恰恰表明种族并不是人类的一种观念,而是一种经济事物,这种事物正在支配着其表现方式甚至现象学上的经验“形式”,更多的是一种资本运作而不是白人对于异族的看法。假如在这种论述框架之内加以考虑的话,就可以将凌津奇的视野再往前拓展一步,即,身体本身并不是一种人格化的对象,它同时也是所有人格拟人化当中起源的和最不曾被扭曲的、绝无仅有的人格化对象,或者可以说,它完全就像它自己。中国人的双重性是一种对其复杂而又常常令人不快的事实的承认,也是对在这些身体中行为方式以及具有历史与经济意义的媒介的承认,而这种承认同时也是一种拒绝,它拒绝为“双重性”赋予积极的内涵,正是在这些意义之下,在那些中国人形象背后所展现的则是一些更为纯洁、也更为原始的赤身裸体、血肉丰满的光圈(apertures)。(谢平(Pheng Cheah):“人性及所有的能力都是……由超越人类的力量所形成的生产一效应。”) 在美国的语境之下,凌津奇那种对于种族观念的强有力的反人格化(de—anthropomorphization)就带给我们一种更为广阔的关于失望的理论,而这种理论也许可以称之为人格上的欲求,也就是说,这种关于失望的理论是由某种意识所造成的,而这种意识正是一种对于身体的个人化与人类天真的最初幻想,这种幻想只有在与诸如跨国主义、离散、全球化或者生产方式的历史这样如此巨大而又更无人道的观念关联中才能加以思考。乌托邦小说很早就已经成为这些生产方式中的一种,而正是通过这些小说。
《假想的"满大人":同情、现代性与中国疼痛》所讲述的就是这种概念发生影响的历史。《假想的"满大人":同情、现代性与中国疼痛》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颠覆欧美长久以来认为他们最重要的哲学概念全部起源于西方国家以及西方文化圈内这一观点。在此,作者要指出的是,从同情(sympathy)这一概念的发展来讲,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作者也要说明“中国”这一概念是如何帮助欧洲“思考”并且理解众多关于现代生活的重要观念的,其中就包括世界历史、宗教融合、国家与个人残忍行为之间的关系、自然与尚古主义的关系以及身体与自作者的关系等诸多概念。在每一项当中,某种欧洲或美国观念的历史都与某一特定的中国概念息息相关,这一中国概念确实对文化和哲学具有重要影响。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