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美学
1991
河南人民出版社
潘知常
无
无
人的诞生本身就是自然界唯一的否定性举动,因为人被抛出了自然的一体性,被无情地断绝了重返伊甸园的退路,并因此而成为最软弱最无能的存在。但同时又因此而进入永恒的创造、永恒的瞬间、永恒的开始,因此需要不断自我确证、自我设定、自我建构。必须超越束缚,自身成为创造者,亲手塑就自己最终的形象。人不仅是一种已然,更是一种未然,不仅是一种现实,更是一种生成。正是在人的未来的向度上,人本身才得到了最为核心的规定。雅斯贝尔斯:自由之所以对我可能,就在于我不会成为一个客体。人是一个没有完成且不可能完成的东西,他永远向未来敞开着大门,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完整的人。谁想拥有一个完整的世界,谁就应该首先拥有一个独立的自我。人活着可以接受荒诞,但是人不能生活在荒诞之中。生命的自我敞开、自我放逐、自我赎罪和自我拯救才是最重要的。
动物的需要是狭隘的、封闭的、有限的,而人却是丰富的、开放的、无限的。黑格尔:动物是一种特异的东西,它有其本能和满足的手段,有些手段是有限度而不能越出的。马克思: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活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支配时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倘若成长性需要不能满足,人就不成其为人。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强大而又顽固的影响,人们往往不自觉地用物的眼光去看待人的活动。
占有作为生命存在,实际是用占有物来逃避成为人,用占有有限来逃避企达无限。只知人的服从性、不知人的超越性;只知人是工具王国的成员,不知人是目的王国的成员;只知驯顺服从,不知价值选择。人变得苍白、病弱、怯懦、伪善、守旧和丧失个性。所惨淡经营的一切恰是筹划来躲避生命中真正应该去做的事情,害怕任何内向的凝视。自我感觉不是来自有着独立意志和情感的个人的行动,而是来自外界对其的评价。目标是成功出卖自己,谋得世界的承认,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自由自觉的本质,更没有感到自己是人类力量的承担者。
真正的生命必须是对有限生命的否定,必须是从有限生命走向无限生命,最为重要的不是贪婪的占有生命,而是不断地超越生命。超越是人类的神圣权力,面对生命,唯有人可以不断进行超越,反过来说,人即超越。一旦进入超越,生命便不再被规定为应该作什么或不应该作什么,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存在、删改和试验,一种无限的可能性。生命的每一次超越,都是人类在重申自己的天性的神圣权力。超越使黑夜开始消失,坦途得以展开。而超越的放弃则是生命的羞愧。不去超越的自由等于没有自由,不去超越的生命等于没有生命。不敢超越的人被命运拖着走,敢于超越的人跟命运斗着走。
生命的创造不是生命的某一阶段和一般展现,而是生命的精神境界和最高褒奖。这时候,人就是上帝。创造不是生命的结果,而是生命的过程。恬美澄明的内部世界是一个意义的世界。人类正是因为在自己的生命中孕育出了一种神圣的意义,才有可能完成对生命的有限的超越。生命意义的创造必须是个体的:我的存在是一种生命之永恒的惊奇。我走来了,这个世界才闪光,才丰盈。梵高传:成功的愿望已经离开了文森特。他作画是因为他不得不画,因为作画可以使他精神上免受太多的痛苦,使他内心感到轻松。他可以没有妻子、家庭和子女;他可以没有爱情、友谊和健康;他可以没有可靠而舒适的物质生活;他甚至可以没有上帝,但是他不能没有这种比他自身更伟大的东西——创造的力量和才能,那才是他的生命。里尔克:不管外部多么广阔,所有恒星间的距离也无法与我们内在的深层维度相比拟,这种深不可测甚至连宇宙的广袤性也难以与之相匹敌。如果死者,以及那些将要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需要一个留居之处,还能有什么庇护所能比这想象的空间更合适、更宜人呢?
每个人的生命都必须在最深的海洋——我们的自我——上航行,只有这样,自由个性才能奇迹般地诞生,漫长而又潇洒的生命征程也才能在眼前风景般地展开。自由个性是自由生命和最高需要在个体身上的最终实现。人只有不失去自己的个体性才能不失去自身作为人的规定性,只有时时刻刻确证着自身的唯一性,神圣性和不可或缺性,才能时时刻刻实现着自身作为人的规定性。只有进入个体才能最终实现自由生命,只有进入个体才能最终满足最高需要。自由个性是人类向“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进化的最高成果。自由个性使我们畅饮生命之泉,置身纯全之在,以生命直截了当地投入世界、人生和真理的体验。自主性准确地把自己理解为唯一的、神圣的、不可替代的特定的个体,理解为不可无条件地混迹于人群或类之中的生命存在。自主的个性是生命的最高真实。如尼采所说,每一个人都“从自己形成着什么,让旁人看了愉快,犹如一座幽美静悄的围在墙里的花园,其垣墙之高足以拒外间风尘的侵袭,却有着迎人的门户”。书籍也应该成为我们冰冻的心海中的破冰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