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黄侃传

叶贤恩 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5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

叶贤恩  

页数:

371  

字数:

362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黄先生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爱国的一生,追求光明的一生,也是锲而不舍、以乐育为怀的一生。他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像许多辛亥革命先驱一样,把个人的生死安危置之度外,走出家门,奔走呼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为推翻反动腐朽的清王朝统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虽然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成功地衔接了两个时代的中国文化,在逆境中坚守着民族文化的立场,向当代和后代呈出一颗滚烫的、诚挚的、坚贞不屈的爱国心。为一个世纪的学者们作出不媚俗、不媚权、不阿贵、不阿众、是所是、非所非、爱所爱、憎所憎的典型中国文人的崇高榜样。先生其人,其文其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作者对黄先生这伟大而光辉的一生,如家庭身世、人生道路、读书学习、择师事师、教学科研、诗文创作、做人处世等方面,作了全面系统的叙述,凸现一个辛亥革命先驱、国学大师伟大而光辉的形象,用以昭示世人。 季刚先生以50岁寿命而终,他只在多灾多难的中国建业和奋斗了30年左右;但是,他成功地衔接了两个时代的中国文化,在逆境中坚守着民族文化的立场,向当代和后代呈出一颗滚烫的、诚挚的、坚贞不屈的爱国心,为一个世纪的学者们作出了不媚俗、不媚权、不阿贵、不阿众、是所是、非所非、爱所爱、憎所憎的典型中国文人崇高的榜样。本书洋洋四十万言,全面探索和总结了季刚先生的一生,对深入研究黄氏学术思想,弘扬他的爱国主义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书籍目录

修订版序初版序引言1.书香世家2.颖异少年3.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4.东京留学5.深入蕲北,发动“孝义会”推翻清政府6.困顿上海偶续情缘7.转换战场在北大当教授8.寄身兵荒马乱的武汉9.晋水情思10.沈阳讲学11.在颠沛流离后建家金陵12.素性孝友l3.“独为遗民诉不平”14.继承儒家的尊师传统15.把治学看作是“存种性,卫国族”的手段16.对文字、音韵、训诂学的重大发展17.晚年的贡献18.才华横溢笔耕不辍19.热血铸辉煌主要参考书目初版后记修订版跋

章节摘录

书摘黄侃在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十,父母叫他“季生”、“十子”,社会上称“黄十公子”。他自幼颖异,聪明过人。在他出生不到一岁的时候,就显得机警神气,深得慈母田太夫人的宠爱,常在父亲云鹄闲暇时,要生母周孺人抱给云鹄看看。云鹄看他那小机灵劲,总要逗他。一次,周将他递给云鹄时,云鹄做个恶相,不速接手,侃哇的一声哭了。云鹄立即把脸一变,露出慈爱的神态,并连声致歉说:“我逗你的乖乖,你是我的宝贝儿子,我还不爱你!”迅速从周孺人手中接过来。侃立刻不哭了,向父亲露出笑脸来,用两只小手,在父亲的头上、脸上、下颚来回地抚摸,还用小脸贴在父亲的脸上。云鹄十分欣喜,抱着儿子不愿放手。 当黄侃满周岁时,田太夫人和周孺人商量,要测试测试孩子将来的志向,依当地风俗,办了个“抓周”。除家人外,云鹄还请了在成都的亲朋好友。客人聚后,田太夫人端出了托盘,里面盛有糖果、刀剑、笔砚、剪子、金银、布匹等,依次陈列,把托盘放在床上,然后将黄侃放在床的一角,全家人和来客均上前围观。黄侃瞪着乌黑的大眼睛,望着围观的人,时而笑笑,时而摇摇小手,在两位母亲的引导下,沿垫单爬向托盘,到了托盘前,他停了下来,望着父母笑了笑,在围观人的哄闹声中,黄侃的一只小手衬在垫单上,另一只小手抓向笔墨,见此,黄云鹄笑着说:“十子将来要伴笔墨生涯,黄家儒业根本当不会断绝。” 田太夫人欢喜异常,说:“这全得祖上的福荫。《易》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黄家总是积善,自然善有善报。” 黄云鹄说:“你说的很对。我们黄家,世代书香门第,官宦之家,祖先们十分注重修身积德,勤苦治学,报效国家,像老祖宗瞻公书读得很好。为了成就一番事业,他离开故里,游学江南。时见南唐小朝廷偏安一隅,正面临着新兴的宋王朝的威胁,他便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条例成策,进献皇帝,皇帝对瞻公的才华极为赏识,但他无意进取,就授他著作佐郎、知分宁县令的职位。因为他对钻营十分鄙视,于是就在这个职位一干二十来年。最后他干脆把全家从金华(今属浙江)迁于分宁,安居游乐,归隐于此。 P27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黄侃传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