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与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保护

陈明 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2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

陈明  

页数:

22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举世瞩目。经济学家估计,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原来的集体农作制度这一制度变迁对中国农业生产力的贡献份额在20%到50%之间,有的学者的估计值甚至高达70%。著名经济学家科斯对于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年来"三农"问题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三农"问题的形成和解决思路与农地制度密切相关,而农地制度的核心是产权制度。陈明博士的《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与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保护》一书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对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和创新以及与此相关的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保护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陈明,湖北广水人。1989年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农业经济系。2004年6月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多年从事财政支农工作。2001年至2004年间,参与湖北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决策调研、政策设计和重要文稿起草工作,并获得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湖北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突出贡献奖"。1996年11-12月曾在法国巴黎参加欧盟农业与财政政策培训,2004年12月至2005年3月在英国研习高级行政管理。主要研究兴趣为农村制度变迁、财税制度改革和公共管理问题。现在湖北省财政厅预算处工作。

书籍目录

导论一、选题背景和意义二、相关文献综述三、思路方法和结构安排第一章 农地制度概述第一节 土地和土地制度一、土地及其特性二、土地与经济增长三、土地制度第二节 农地和农地制度一、农地的含义和特点二、农地制度的主要内容三、农地制度的功能四、农地制度的演变第三节 农地制度的合理性评价一、促进农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二、强化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保护三、适应不同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状沥四、实现宏观和微观层次的协调第二章 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机理第一节 制度与制度变迁一、制度的内涵及构成二、制度的功能三、制度变迁第二节 产权制度及其功能一、产权的內涵二、产权的功能三、产权的特征四、产权结构的决定因素第三节 农地产权制度的影响因素一、制度环境约束二、经济初始条件约束三、技术因素约束四、非正式规则的约束第四节 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机理一、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演进过程二、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机理第三章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第一节 农民土地私有产权的形成一、封建土地产权制度及其特征……第四章 家村士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第五章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产权经济分析第六章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稳定化、长期化的农地产权安排还可能改变农民的消费和积累模式。目前农民最大的消费是建房。土地产权稳定化、长期化后,农民可能减少这类攀比性消费支出,而代之以各种形式的对土地的生产性投资或其他金融投资,增强财富积累的动机。  不稳定的农地产权关系也会影响到分工的有效性。杨小凯从交易风险对分工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了产权稳定性与经济绩效的关系,认为“由不保险的产权引起的交易风险对分工的约束比其他看得见的交易成本要严重得多。由于在一个内生专业化模型里,生产率是由分工水平决定的,由不可靠的产权所引起的交易风险对经济发展的阻碍比其他看得见的交易成本要大得多。”⑾  对于一个村社集体来说,地权不稳定既来自于外生因素,也来自于内生因素。国家对农地的各种控制和征占会影响农地产权关系的稳定,但集体土地所有者对农户承包土地的频繁调整是农地产权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与地权稳定性相对应的是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如果这种流转是规范、合理、有序的,则可以被视为稳定性的一个方面;反之,当这种流转是非正式的、无序的和强制进行的,则是对地权稳定性的破坏。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范围的扩大,农村土地流转的趋势将逐渐增强,建立规范、有序的流动秩序对农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绩效的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农地产权可交易性及其绩效  可交易性是土地产权权利束中的一项重要权能,它意味着产权主体有权按照约定的条件将财产通过市场交易转让给他人。就土地产权的实质而言,对土地权利进行交易和流转等方面的处置权是产权中最根本的因素,它体现了对土地拥有的改变其属性、实现其价值的权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产权的可交易性十分重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与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保护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